秋季漫步上海黃浦江畔,曾工業建築扎堆,如今成為文藝美術館大道

2020-12-17 行攝柒遊記

作為中國最繁華的超級大城市,有著「申城」這個別稱的上海,這些年還有了另一個綽號,那就是「魔都」。據說這個詞,最早來自日本作家村松梢風。他曾經聲還在上海日本租界,並在1924年寫了一本書就叫《魔都》。

遙想上世紀20年代的上海,東方的傳統,與西方文化的碰撞,紙醉金迷的大上海,一邊繁華奢靡,一邊動亂窮困,想起來必然是一種極其魔幻的樣貌。

後來,因為熱播的美食動畫片《中華小當家》的熱播,片中將上海稱為魔都的提法又再次進入公眾視野。而這個時候的上海,已經成為現代化大都市。白天川流不息,夜晚燈火通明,視覺感官上的高大上,這時候的魔幻,更是一種摩登。

其實上海不只是經濟金融的高地,大量的高級人才湧入,也使得這裡文化生活需求旺盛。很多海外演出、展覽,凡是來到中國內地,大體不會錯過上海站,也讓不少別地兒的文藝愛好者粉絲嘆息:每次都去上海,不愧為宇宙中心。魔都,值得膜拜一下。

也正是因為文化演出市場的興盛,這些年上海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文化藝術場館。它們雖然不像陸家嘴的摩天大樓那麼高調張揚,卻也有著自己的特色。

在上海標誌性的黃浦江沿岸,就有這麼一塊區域,藝術館、美術館扎堆,被人稱為美術館大道。也許很多人已經猜到,這就是坐落在徐匯濱江的西岸。

從地鐵11號線雲錦路出來,一小會兒就能走到黃浦江邊,從南至北,油罐藝術中心、西岸美術館、攝影藝術中心、餘德耀美術館、龍美術館西岸館……沿途集中了那麼多的藝術場館,可謂是文藝愛好者們的心頭好。

現在的西岸看起來高大上,過去確是繁忙的工業區、貨運碼頭。這裡的幾個藝術館前身,都是工業遺存。拿到過很多建築設計獎項的龍美術館西岸館,以前是運煤碼頭;過去的上海飛機製造廠機庫,被改造成了餘德耀美術館;油罐藝術中心從名字上就能看出來,是用廢棄的油罐改造的,曾經屬於上海龍華機場,現在白白胖胖的油罐周圍卻繁花似錦,配著江風習習,特別適合拍照打卡。

除了這些藝術場館之外,西岸還有滑板公園和露營基地,那個區域人氣特別旺,周末節假日都是帶著孩子來鍛鍊和休閒的家長。

即使不看展,趁著中秋之後的晴朗美好天氣,在西岸走一走,感受下文藝的氣息,也感受魔都最愜意的秋天,也是極好的。

你知道上海的西岸藝術中心嘛?你有沒有去過西岸?

歡迎留言、分享、關注。

更多旅行觀察、心路分享,請關注:行攝柒遊記

相關焦點

  • 上海黃浦江畔冷門文藝景點 曾是工業廢墟 觀景超讚 比陸家嘴人少
    但其實,沿岸還有一些隱藏的「冷門」景點,觀景角度絕不亞於熱點區域,關鍵人還少,頗具文藝範兒。要介紹的這個景點,是位於浦明路與浦電路交叉路口的藝倉美術館。這裡是濱江公共空間的老白渡濱江綠地區塊,就在江邊,環境和設計都獨具創新。美術館的建築尤其特別,明顯讓人覺得,不同於周圍的玻璃幕牆的高樓。
  • 【探索】黃浦江畔的這些文藝好去處,你去過嗎?
    市文旅局說,在黃浦江的兩岸有不少文藝好去處。抱樸美術館、中國證券博物館……你都去打卡過了嗎? 抱樸美術館 坐落於黃浦江畔的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建築面積4.1萬平方米,展廳面積1.5萬平方米,內部最高懸挑27米,高達165米的煙囪既是上海的城市地標也是一個獨立的展覽空間。
  • 畫中的黃浦江45公裡濱水岸線,上海久事美術館推出新展
    美術館藝委會委員,藝術家曹怡則帶著採風隊伍來到楊浦濱江,從上海國際時尚中心(該建築為1921年遠東著名的裕豐紗廠改造而成)到楊樹浦水廠(此為1883年建立的「遠東第一水廠」),採風的藝術家們在現場觀看、拍照、感受工業歷史遺蹟。「這是舊上海在發展上所不可缺少的歷史功能。」
  • 上海:黃浦江畔百年工業史
    歷經一個多世紀,「給水站」、「老虎灶」等20世紀遍布街頭巷尾的設施現只能在上海自來水科技館中看到,水廠內的煙囪和舊式水泵被先進設施淘汰,蒸汽車間也升級為以電力為動力的車間,但留存下來的古老的建築和設備卻成為那個年代獨有的記憶,見證了一個多世紀中居民用水的發展歷程。
  • 上海黃浦江濱江遊玩指南 請收好
    有一種海派的文藝,叫徐匯濱江  北起日暉港,南至徐浦大橋,坐擁8.4公裡岸線的徐匯濱江,是申城近代工業遺存的展示地,也是中西文化的交匯地,更是未來亞洲最大規模的文化藝術群落和文創產業集聚區之一。這裡有一個更為人熟知的名字——上海西岸,西岸的美,西岸的文藝,都將這一片狹長的土地變成了一個符號、一幀詩意、一個夢……
  • 上海黃浦江邊這棟工業風老建築 竟和東方明珠同齡 曾是亞洲第一
    行走記錄,觀察世界大家都知道,黃浦江是上海的母親河。113公裡河流,滋養了這座城市,也見證了歷史的變遷。很多人會想到來回浦東、浦西的擺渡船;想到江上橫跨的幾座大橋、江下暗藏的幾條隧道;還會想到外灘萬國建築博覽會的優雅、陸家嘴金融貿易中心摩天大樓的高大上。但要說黃浦江邊,有一棟風格十分「粗獷」的建築,也許很多人都說不出來。這棟黃浦江畔、風格粗獷的建築,就是坐落在浦東濱江、民生碼頭的八萬噸筒倉。即使在浦西,也能清晰看到這座氣勢磅礴的建築。
  • 7個「V」形主墩掀起黃浦江畔翻卷的浪花一一徐匯濱江之澱浦河橋
    我們希望和您一起穿越時空的限制,感受徐匯濱江現在,傾聽上海工業發展史詩。橋@徐匯濱江行人在橋上漫步賞風景,而行人和橋又成了橋下人眼裡的風景。其中,緊靠著徐浦大橋的澱浦河橋猶如水中泛起的一朵浪花,在黃浦江畔上跳躍起舞。|澱浦河橋|
  • 黃浦江畔,從一片泥濘到世界最大工業遺存博覽帶,「上海小囡」親歷...
    原標題:黃浦江畔,從一片泥濘到世界最大工業遺存博覽帶,「上海小囡」親歷濱江之變 摘要:高一那年暑假,我和同學到位於楊樹浦路的上海制皂廠勞動,那時楊樹浦路幾乎完全被工廠佔據,靠近黃浦江,但從來看不到江面的風景……
  • 藝術的「上海時間」①|美術館群何以在浦江兩岸持續崛起
    澎湃新聞三年前曾推出 「崛起的上海濱江美術館」系列報導。時隔三年,當我們再次聚焦浦江兩岸的濱江走廊,所見已不僅僅是運營和興建中的美術館,一條貫通黃浦江兩岸的「濱江藝術帶」也日漸成型:從楊浦濱江的公共藝術、工業遺產改造,到陸家嘴濱江正在建造的浦東美術館,再到不同性質的藝術機構雲集外灘、西岸,以及正在開發的浦東前灘,藝術早已走出了美術館,走向了更廣闊的天地。
  • 一天都逛不完,這個文藝青年聖地扎堆了全上海最網紅的藝術館
    北票煤碼頭、海事塔、上海飛機製造廠機庫、龍華機場航站樓、鐵路南浦站十八線倉庫……11年前,上海西岸是百年工業遺存地。龍美術館、餘德耀美術館、上海油罐藝術中心、西岸藝術中心、上海攝影藝術中心……11年後,上海西岸成了眾多文藝青年的聖地。
  • 崛起的上海濱江美術館⑦|西岸&東岸:從工業遺產到公共空間
    這些「看得見江景的美術館」,是區域空間必不可少的景觀,亦是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一環。近幾年來,徐匯濱江的西岸文化走廊已初具規模。從西岸到東岸,通過一次次轉型,無人問津的工業廢墟逐漸成為上海極具人氣的公共空間。
  • 黃浦江畔城市「微旅行」帶民眾穿越歷史與現實 感知上海的「脈搏」
    12月12日電 (記者 陳靜)上海因河而興,通江貫海。12日,數百名民眾用雙腳開啟了一次別開生面的黃浦江畔城市「微旅行」。     「2020微遊上海·濱江線」12日啟動。參與此次活動的民眾紛紛表示,走進上海濱江沿線是感受這座城市精神的最佳方式之一。   此次活動由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中心主辦,串聯起楊浦、虹口和黃浦多個地標風景點。
  • 上海徐匯濱江 深藏黃浦江下一個百年風華-上海,濱江,徐匯,城市...
    徐匯濱江原狀航拍以前,你很難把徐匯和黃浦江聯繫起來,因為在曾經漫長的一段時間裡,整個沿江區域都被工業基地和交通用地佔據著——水泥廠、油庫、北票碼頭,甚至火車站、龍華機場等等都曾在這裡紮根駐營,普通市民根本不可能走近黃浦江
  • 上海萬國建築博覽會不只黃浦江外灘 這條河兩岸藏了很多優秀建築
    行走記錄,觀察世界說到上海,很多人都會想到外灘;而想到外灘,就會說起「萬國建築博覽會」。清朝道光年間被迫開埠的上海,湧入了大批外國資本。尤其在黃浦江西岸,更是老上海的金融、外貿機構的聚居地。曾經屈辱的年代已經過去,保留下來的外灘建築群,卻成為了上海一張獨特的歷史名片,吸引著各地的遊客前來遊覽。但其實在上海,擁有「萬國建築博覽會」的,不只是外灘。除了黃浦江之外,還有一條河流的沿岸,也有毫不遜色的優秀近代建築群。那就是蘇州河沿岸。很多人都說蘇州河是上海的另一條母親河,但論資排輩,她恐怕得算是上海的外婆河。畢竟曾經,黃浦江是蘇州河的支流。
  • 上海油罐藝術中心3月23日開放 5個航油油罐成黃浦江邊「新地標」
    在龍騰大道2380號,由5個大油罐經過藝術設計改造而成的上海油罐藝術中心,將於3月23日向公眾開放。記者昨天冒雨先行探營。從龍耀路地鐵站4號口出站,步行200米後,便遠遠望見江邊的巨型油罐。進入藝術中心區域,出現在眼前的5個大油罐,有著白色罐身、圓形和橢圓形的窗戶,讓人恍若置身科幻電影裡,工業風的建築在細雨中更添幾分神秘感。
  • 漫步黃浦江的綿長岸線
    比如,連接徐匯、黃浦兩的日暉港人行橋已在去年開放試運行,市民漫步其上,可一邊遠眺盧浦大橋的風採,一邊追憶日暉港的往昔繁華。百年工業博覽帶——楊浦濱江南段2.8公裡,從東至西分布著上海船廠、楊樹浦水廠、新怡和紗廠、中國第一魚市場、丹東路渡口等承載著上海百年工業文明的老廠房,串連起楊浦百年工業博覽帶。船廠觀景步道可從楊樹浦路通向濱江。
  • 黃浦江畔45公裡「1號綠道」還在「生長」 5.5公裡新岸線明年年底貫通
    原標題:上海黃浦江畔,45公裡「1號綠道」還在「生長」5.5公裡!更重要的是……  這些天的上海,春光乍洩。迎著和煦的陽光,到黃浦江邊跑個馬拉松,是現如今年輕人的「炫酷」生活。  還記得一年多前的2017年12月31日嗎?那一天,黃浦江兩岸45公裡岸線公共空間全線貫通!
  • 上海新十大地標建築。坐落在黃浦江畔,景色宜人
    上海新十大地標建築。坐落在黃浦江畔,景色宜人,加上體育館的造型十分獨特,讓人一眼難忘。整個體育館以水為主題,建築外形像一層層向上拋起的波浪和白帆,又像一頂充滿王者之氣的桂冠,象徵著體育運動和體育健兒激情四射、昂揚向上、勇攀巔峰的熱情、力量和霸氣。
  • 在上海閱讀建築 這些經典線路你可以漫步
    據樂遊上海:建築可閱讀,街區可漫步。要真正讀懂上海,就必須走進一條條梧桐濃蔭裡的小巷,看一幢幢風情萬種的各式建築。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日前推出87條建築微旅行線路,這個假期,就挑選你感興趣的去走走吧。建築四層,主立面左右對稱,填充牆體和部分構件採用黑色石材,據傳「黑石公寓」由此得名。地址:復興中路1331號圖片說明:上海工藝美術博物館這裡原為法租界公董局總董官邸,抗戰勝利後,這裡曾是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在亞太地區的第一任辦公地。解放初,中蘇友好協會上海分會入駐此地。
  • 走進魅力水岸——上海西岸-濱水空間 水岸...
    黃浦江,一路奔騰,千帆競過,繁衍著江兩岸千百年來的興盛,積澱出上海走向世界的磅礴氣勢。  曾經,徐匯濱江地區作為上海最重要的物流倉儲、生產加工基地和民族工業發源地之一;如今,它正在以另外一個名字為世人所知:「west band」——上海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