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丨「毛頭小子」駐村路上不毛頭

2021-02-07 銅仁組工


石阡:「毛頭小子」來駐村

——石阡縣水庫生態移民局駐村幹部龍亮駐村紀實


        龍亮,一個20歲出頭的「毛頭小子」。今年3月,作為石阡縣駐村幹部中最年輕的一員,來到本庄鎮山口坳村開始了他的駐村生涯。

  「好久沒有體會過這種生活了,聽到公雞打鳴就起床,太陽下山炊煙四起,飯點大家就圍在一起吃大鍋飯,走在鄉間路野呼吸著新鮮空氣。雖然身體脫離了城市的束縛,但肩上的責任絲毫不敢懈怠。」龍亮這樣說道。


  駐村路上,毛頭小子不毛頭

  初到山口坳,這個年輕小夥子一點也不含糊,積極會同駐村工作組員進入「戰備」狀態,馬不停蹄地進組入戶,聽民聲、察民情。短短數天,他已對村情民情瞭然於胸。

  「大叔,您一家要是搬到縣城去,不僅避免了現在隨時會發生滑坡的危險,還可以在縣城醫院給您妻子看病,政府也會幫助解決一人就業的。」這是龍亮在動員老屋基組貧困戶鍾國祥搬出地質災害點的一幕。

  這個來自縣水庫和生態移民局的小夥子在駐村路上也不忘時時刻刻發揮自己業務所長。像這樣親力親為給群眾辦的事還很多,可龍亮總說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真心真意為村民著想,工作總是能做好。

  走村入戶,宣講政策,指導幫助村級制定完善發展規劃和方案,幫助貧困戶制定幫扶措施,為村級蔬菜基地爭取到10萬元冷庫修建經費,協調派出單位幫助村小解決1.5萬元食堂桌椅經費,協調中醫院到村開展義診工作……


        幫扶路上,鄉村文明不落後

  「鄉親們,你們好,我叫龍亮,今年3月,我第一次來山口坳報導,因為我是本庄人,所以對山口坳還算了解,但是我們怎麼也想不到,這個各種資源條件都還算不錯的村,居然是一類貧困村,去年的人均收入3000不到。沒有產業、沒有集體經濟、沒有產業路……還有55戶貧困戶、20戶兜底戶、去年的班子換屆、班子大換血,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倍感「壓力山大」。這是一個需要在2017年脫貧出列的村,這樣的任務即是壓在黨委政府身上,也壓在村委班子和我身上,更是壓在大家身上……」這是龍亮在幫助村級打通產業路時遇到村民矛盾時,發在山口坳村村民微信群的一封公開信。

  對於山口坳這個村,龍亮感受最深的是,村民關係交錯複雜、人心不齊,甚至有的村民心理偏執,思想工作非常難做。駐村的目的就是「接地氣」,不管千難萬難,再難做的工作也要保質保量地去完成。

  群眾事情無小事。要想真正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必須換位思考,體恤民情。為此,入村進戶之時,龍亮總是堅持與村民「打成一片」,詳細了解村民最關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幫助村級發展集體經濟的同時,流轉土地成了一個大難題。

  鑑於此,龍亮和村兩委班子多次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和貧困戶代表大會,聽取不同意見,處理矛盾焦點。同時,利用村民微信群,及時將村民的不滿和牢騷進行化解。如今,土地流轉工作已經全部結束,將用於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脫貧路上,產業發展不掉隊

  「通過過去兩年的種植實踐和經驗積累,我覺得在我們村發展辣椒種植還是比較適合,可以在村裡面推廣。」在村產業的發展上龍亮與支部書記一拍即合,說幹就幹,在消除空殼村的行動上兩人攜手村兩委帶頭做示範、開先河,先試先行。

  除了發展辣椒種植外,今年8月,龍亮還將組織村級發展發季節蔬菜萵苣種植項目,全村計劃種植萵苣面積300畝,帶動全村55戶扶貧戶在內的全村大多數群眾參與種植。在種植萵苣的同時,村兩委還計劃組織村民在萵苣地中套種茄子和包菜,讓群眾在家門口務工的同時,又能得到比種植傳統作物更高的收入。盛夏,300畝辣椒已全部採摘完畢,正一車一車拖往市場銷售,貧困戶喜笑顏開的笑容早已說明一切。

  要致富先修路,在規劃產業發展的同時,龍亮尋求「娘家人」縣水庫和生態移民局支持,爭取到了坪上至石龍、坪上至葛閃渡兩個組的產業路修建。今年年底,全村這兩條產業路即將建成,屆時村裡的農特產品將從這條新修好的幸福路運出大山。

  「道路連著民心、帶著民富,我們不能讓扶貧被『堵』在路上。」龍亮這樣說。

相關焦點

  • 當陝西特色美食,遇上廣昌毛頭小子!
    Dear all: 一個漂泊在西安的廣昌人 一個把做好食品當做行善積德的人 一個在陌生的城市,面對各種不習慣
  • 彈跳機關摺紙:看似一個普通的桃子,一刀劈開,跳出個毛頭小子
    Hello 大家好 我是小匠,前兩天一位叫 球與工 小夥伴 私信我,讓我做一個 桃太郎的機關摺紙也是好久沒有給大家更新, 中村開己的 立體手工了,它的外表看起來就是一顆普通的桃子,想要打開它 還需要另外一個道具 ,就是這把迷你小菜刀 ,我們只要順著縫隙用力劈下去
  • 深圳:英國戰略失效,香港,我不是當年毛頭小子,叫我「國際深」
    早已不是當年的毛頭小子中國的歷史雖然悠久,但近代史是屈辱史,近代以來,由於工業革命的原因,中國被西方國家甩掉了,也落後了;而且,即使在中國的輝煌時期,深圳也不曾發達;深圳一直以來都只是一個小漁村。由於97年香港回歸成為肯定的事件,那首先珠三角地區肯定是一個安定太平的地區,不可能再有戰爭事件;其次,當時香港與內地經濟差距非常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更是完全不能對比,甚至好不誇張地可以講是人和動物的區別。
  • 28歲的毛頭小子,把成立2百多年的英女皇御用銀行給搞倒閉了
    1995年,是這家成立兩百多年銀行的高峰時刻,同時也是它們停留在金融史上的最後一年,因為一個28歲的毛頭小子,它不得不恥辱地以1英鎊的價格賣給了荷蘭人。這個毛頭小子叫做尼克·裡森。以當時日本的經濟形勢一路向好來看,這是一個非常保險的賭注,只要日經指數不掉到19000以下,他就不會虧,而那個時候日經指數已經連續30個月上漲了。確實,一開始的兩個月裡,裡森的期貨以平均每周500萬英鎊的收益在上漲,儘管年末有些顛簸,巴林銀行的盈利卻非常可觀。
  • 臺灣民族企業的良心,毛頭小子到企業總裁,蔡衍明的「旺旺」路
    這不免讓人更想要了解這個大家既熟悉而又陌生的「旺旺」還有多少是我們不知道的。富商之子一波三折的創業路1987年註冊的旺旺集團在這33年中,從一家主要做米果的公司已經發展成為了一個業務多元化的綜合企業,除了經營食品外,集團還涉足了醫療行業、酒店、房產等眾多領域。
  • 來溫十年,從「毛頭小子」變「中年大叔」!溫州動物園大熊貓踏上歸鄉路
    它們也從當年的「毛頭小子」長成了「中年大叔」,如今婭光已經19歲,績優已經13歲,按大熊貓1歲相當於人類的3-4歲來換算,它們在熊貓界當屬中老年了。7月5日,因溫州動物園熊貓館即將擴建,它們踏上了歸鄉路。    自從婭光和績優來到溫州動物園的第一天,它們就成了焦點中的焦點,市民爭先恐後地來看它們。
  • 青春在扶貧路上閃光——記陝西山陽縣氣象局駐延坪鎮楓樹村第一...
    2016年4月,一個「80後」來到楓樹村,任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扛起了全村脫貧致富的重擔。他就是山陽縣氣象局的郭文輝。「毛頭小夥子,我就不信你能幹成啥」初到楓樹村,郭文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戶走訪摸排,了解每戶人家的生產生活情況、貧困程度和致貧原因。
  • 富商千金陳茵微卻嫁給「窮小子」,4年生了三個孩子,今幸福美滿
    今天給大家講述的這個人,她是豪門千金出身,卻不顧一切的嫁給了窮小子。關於陳茵薇,你的了解有哪些呢?她是含金鑰匙出生的豪門千金,卻嫁窮小子,4年生3胎。可未曾想到,陳茵微居然嫁給了一個一窮二白的毛頭小子,也就是陳豪。他們的感情傳出之時,實在是讓眾人震驚,不過兩人卻將日子過成了娛樂圈之中感情的典範。
  • 駐村「新兵」是這樣在扶貧路上煉成「精兵強將」的!
    駐村「新兵」是這樣在扶貧路上煉成「精兵強將」的!陳春林介紹,儘管文件裡要求每年駐村時間不少於200天,但實際上絕大多數駐村工作隊員的年均駐村天數都超過300天。「他們是一個舍小家為大家的群體,扎得下來、穩得住。」如今,群眾見面時的一句寒暄,村民趁熱送來的烤紅薯,都是駐村工作隊用真心換來的真情。
  • 《今日聚焦》——扶貧路上「駐村人」
    幾年來,他們把他鄉當故鄉來熱愛和建設,他們紮根山區,堅守理想,與貧困村的人們一起在扶貧路上攜手奮鬥。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駐村第一書記。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感受他們忙碌而充實的駐村工作。這幾天,臨潭縣王旗鎮立新村駐村工作隊隊長楊凱翔都會趕到村裡安全護欄安裝現場看一看護欄的安裝情況,從護欄的質量到安裝的全過程,楊凱翔都要一一把關。
  • 78粒「星火」點亮26個貧困村 夷陵區駐村幹部「辛苦指數」換來群眾...
    不落一人,兜牢民生「底」分鄉鎮中洲山村,80%的道路沒有硬化。付高鵬記得,2017年,他作為夷陵區交通運輸局駐中洲山村幫扶幹部,入戶路上看見的景象是「下雨,到處都是泥,很難辨認路在哪裡」,難怪鄉親們感嘆:「望得到屋,走得人哭。」中洲山村必須修路!
  • 「小子無才嫌地狹」下聯是什麼?此人7歲就能對出,令世人汗顏
    據說解縉七歲就能詩善文,當時有個京官告老還鄉,聽說了解縉的才華,但是不太相信,認為解縉的才華完全是被當地這些鄉巴佬高估了,於是就宴請了當地一些讀書人,同時派人叫來了解縉,想要當場對他進行測試。解縉跟隨下人來到這位告老還鄉的京官家門口,還未進門就遇到了第一個測試,下人帶著解縉繞過正門想要帶解縉從小門進入,解縉到了大門口就不走了,京官笑吟吟的看著一動不動的解縉大聲說:「小子無才嫌地狹」解縉毫不猶豫,立刻答道:「大鵬展翅恨天低。」
  • 鷹顧狼視的狠角色司馬懿,為何如此懼怕毛頭小子曹叡?
    既然《晉書》藉此說明司馬懿早有帝王之志,他為何不趁著曹丕新喪,曹叡年幼之時獨攬朝政,而非要等到曹叡去世十年之後才動手?《晉書.宣帝紀》中對司馬懿的塑造非常之正面,用現代話說,司馬懿如同「能力超強的白蓮花」,他年少之時才名遠播,他在任何時候都不會犯錯,他能戰勝任何對手。
  • 湖北夷陵:駐村幹部78粒「星火」點亮26個貧困村
    不落一人,兜牢民生「底」分鄉鎮中洲山村,平均海拔900米,80%的道路沒有硬化。付高鵬記得,2017年,他作為夷陵區交通運輸局駐中洲山村幫扶幹部,入戶路上看見的景象:「下雨,到處都是泥,很難辨認路在哪裡。」難怪鄉親們感嘆:「望得到屋,走得人哭。」
  • 決戰路上寫春秋!陝西鹹陽市駐村第一書記群像
    原標題:決戰路上寫春秋——脫貧攻堅駐村第一書記工作紀實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駐村第一書記,新時代的音符,新時代的奮鬥。捧著時代給出的命題,他們主動請纓、義無反顧,把腳踩進泥土,把汗拋向田野,和千千萬萬個貧困群眾融為一體,爭做時代答卷人。
  • 駐村幹部「辛苦指數」換來群眾「幸福指數」:夷陵78粒「星火」點亮...
    不落一人,兜牢民生「底」夷陵區分鄉鎮中洲山村,平均海拔900米,80%的道路沒有硬化。付高鵬記得,2017年,他作為夷陵區交通運輸局駐中洲山村幫扶幹部,進村路上看見的景象:「下雨,到處都是泥,很難辨認路在哪裡。」難怪鄉親們感嘆:「望得到屋,走得人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