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雪糕66元?在今天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
或許讓更多人費解的是,這個名為「鍾薛高」的雪糕竟然還賣得特別好。2018年雙十一,它成為了單品預售類目排名第一,還打出買雪糕送SK2神仙水的促銷活動,小紅書上關於鍾薛高雪糕的種草文章早在去年就已經霸屏。
鍾薛高並不是個例,中街1964被稱為雪糕界的愛馬仕,曾在4分鐘賣出10萬支,而雙黃蛋雪糕、椰子灰雪糕、奧利奧雪糕……都在社交網絡中持續火爆。
這些網紅雪糕的興起,與消費升級有著密切的關係,通過產品設計、產品原料上的優化,網際網路化的傳播渠道及銷售渠道,一大批網紅雪糕應運而生,業內不少人都把2019看作是「中國冰淇淋元年」。
從雪糕網紅的興起中,我們能發現一些新的消費及營銷特徵:
一、小眾口味興起,從口味到口碑
網紅雪糕之所以備受追捧,都是因為做足了產品差異化,在產品的口味差異化中,我們不難發現,許多小眾口味越來越受年輕用戶喜愛。
傳統的冰淇淋(雪糕)市場中,產品口味主要以奶味為主,其中香草奶味和巧克力奶味備受主流用戶認可。但在近兩年中,用戶的口味正在進行進一步分化,許多小眾口味正在迅速增長。
網紅雪糕們大多以小眾口味切入,通過差異化的口感及包裝,形成用戶口碑。最典型的如奧雪旗下的「雙黃蛋」雪糕,在牛奶雪糕甜味中加入了鴨蛋黃的鹹淡風味,獲得了不少用戶的好評。此外,高速增長的小眾口味還有布朗尼味、海鹽味、松露味、玫瑰味、芝士味等等。
另外,我們還能發現,食品上的跨界口味也能吸引用戶關注,這就類似於IP跨界營銷。除了上面提到的「雙黃蛋」雪糕外,還有「珍珠奶茶」雪糕、「奧利奧」雪糕等等,如果大開腦洞的話,未來可能還會有芥末味、麻婆豆腐味、小龍蝦味等產品也未可知。
二、線上網紅帶貨,激活KOC傳播
傳統的雪糕銷售都極其依賴線下銷售渠道,但近兩年這些網紅雪糕的銷售渠道大多集中在線上電商平臺。
2018年線上冰淇淋品牌僅60多家,而2019年就已經增長到了140多家,不少傳統線下品牌如夢龍、路雪也在今年開設了線上店。但通常線上冰淇淋消費門檻高,更加適合高端小眾產品。
我們以鍾薛高為例,它直到今年8月才在上海開社第一家線下體驗店,而且顯然品牌展示意義大於賣貨意義。這一方面是由於產品本身由於原料原因而對溫度更敏感,另一方面也避免線下龐雜渠道管理鏈條。
依賴線上渠道就意味著產品需要在線上社交平臺獲取聲量,這也導致產品本身需要有可拍性、可分享性。鍾薛高的高顏值及瓦片造型讓用戶樂於打卡分享,藉助網紅雪糕形成社交貨幣,從而帶動用戶意見領袖的自發傳播。
用戶意見領袖的傳播能夠較大提高傳播效率,並形成「爆款」感,這其實也就是我們所說的KOC傳播,在網紅美妝品牌「完美日記」的傳播路徑中,我們也可以發現類似的重KOC傳播特徵,據相關媒體分析,完美日記的投放及傳播聲量絕大部分都出現在腰部以下的KOL(KOC)中。
三、爆款帶動品牌,品牌賦能爆款
網紅雪糕品牌的走紅通常還是通過爆款驅動,產品本身的曝光程度在早期將大大優於背後的品牌。大眾熟知「雙黃蛋」、椰子灰,但鮮有關注品牌名稱。
但任何網紅經濟其實都是注意力經濟,注意力經濟存在兩個規律:
第一是關注度的馬太效應。在品牌或產品的競爭中,用戶總是會被頭部信息吸引關注,忽略次要信息,這也就說明一款爆款單品能夠高效聚集流量,如果想要打造品牌,依舊需要走爆款路線,通過爆款來拉動品牌建設。
第二是用戶的喜新厭舊。在當下信息爆炸時代,用戶的注意力轉瞬即逝,用戶的需求變化也非常快速,這就意味著爆款也在逐漸失靈。因此品牌需要不斷通過推陳出新來滿足用戶多樣化需求。不難發現,許多紅極一時的爆款網紅產品,隕落的速度也很快。
因此,網紅(雪糕)品牌的打造邏輯應該是:先通過爆款打開認知,然後進一步綁定品牌價值,再通過品牌標準化機制,推出更多日常爆款。打造爆款產品只是第一步,難的是如何在爆款短暫的窗口期中建立品牌認知,實現從產品到品牌的跨越。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公開網絡圖片截圖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版權歸原作者,謝絕商用
Empower Creativ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