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2年,二十五歲的朱元璋投奔濠州的郭子興紅巾軍。這成為他事業的起點。他在郭子興軍中地位迅速上升。據說,郭子興最初感覺朱元璋面相很奇偉,便將他留在身邊作為自己的親兵。朱元璋真實的長相到現在人們也說不清楚。留存下來的朱元璋畫像呈現為截然不同
的兩類: 一類極俊偉的,一 類極醜怪的。不過,無論哪種,顯然都不同於常人。似乎在亂世之間,人們識人鑑人時更重視相貌。同時的徐壽輝,據說因狀貌「奇」而被白蓮教首領彭瑩玉、鄒普勝等人推為領袖。看來,相貌也成了朱元璋事業起步的-個重要條件。不過,朱元璋很快證明他不僅有副奇偉的皮囊,他用才能回報了郭子興的信任。
他作戰勇敢,且有勇有謀,「戰輒勝」 ,曾經以三百人之眾收降定遠張家堡三千民兵。幾個月後,朱元璋娶郭子興的義女馬氏為妻,馬氏即後來的馬皇后。馬皇后雖是-一般人家出身的女子,然而「有智鑑,好書史」,略通文字,是朱元璋早期的秘書和幫手。朱元璋凡事需要記錄,均由馬氏負責並且提醒,「倉卒未嘗忘」 。她利用自己的義女身份,小心地伺候郭子興的妻子,消弭郭子興對朱元璋偶或有之的疑忌。1353年,朱元璋受命回鄉募兵,得七百人,升任鎮撫,從此獨領一軍。湯和、徐達等開國元勳就在這七百人之中。回顧朱元璋的早年經歷,明末學者錢謙益曾感嘆地說:「數月而館甥,期年而別將。」
這是指朱元璋幾個月便成了郭子興的女婿,一年後便自領一軍成為別將,而這樣的賞識與奇遇自然將他與一般戰士區別開來,所謂「脫真龍於魚服」,事業發展從此步人快軌。
1353年,曾做過元朝政府小吏的李善長投奔朱元璋,替他掌管文書工作。李善長對朱元璋說,漢高祖劉邦起自布衣百姓,但因為知人善任,不嗜殺人,五年便成就帝業,建議他向漢高祖學習,收人心,成大事。郭子興想調李善長到自己身邊,被李善長拒絕,他表示更願意為朱元璋工作。實際上到朱元璋渡江之前,後來奪取天下的核心班底已經形成。
1355年,朱元璋受郭子興之命率張天祐等將領向南攻打和州(今安徽和縣)。身負統軍之責,朱元璋卻資望尚不能服眾。和州城議事,向無紀律的將領們驕傲地搶佔座位,而朱元璋只能身居末座。然而,朱元璋議事時「剖決如流」,讓諸將佩服不已。議事決定
諸將分工甓城,限期三天。三日後,朱元璋所甓之城完工,而諸將多不能按期完成。朱元璋乃出示郭子興命令說:「我奉命總兵,諸公受命甓城,限期內未能完工,軍法應如何懲處?」這一下子拿住了將領們的要害,他們都惶恐地向朱元璋謝罪。此一事可見朱元璋不僅有能力,而且有心機、有謀略。隨著朱元璋的威信越來越高,投奔他的人也越來越多。
朱元璋的隊伍不斷地壯大。之前與郭子興一同起事的趙均用、孫德崖所部,亦多歸朱元璋。例如,趙均用的部將薛顯在趙均用死後即以其所鎮守的泗州來歸。1355年3月,郭子興病故,其長子之前已死;1355年9月,郭子興次子郭天敘在攻打南京的戰鬥中戰死;幾年後,郭子興的第三個兒子郭天爵因失職怨望被處死。從此,原來郭子興的部隊便完全歸於朱元璋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