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管住電動自行車這個「馬路殺手」

2020-12-16 瀟湘晨報

越來越多人加入電動自行車「大軍」。然而,這種交通工具固然快捷、經濟、環保,但其廣泛使用也帶來巨大的道路安全隱患。近日,有媒體報導,目前,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導致的死亡人數,在我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中上升最快,電動自行車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馬路殺手」。

電動自行車的安全問題,一直都頗受關注。而此次媒體公布的數據就更加讓人驚心:平均每小時就有1名電動自行車騎行者死於道路交通事故,有5名電動自行車騎行者因道路交通事故受傷。正因為電動自行車的安全硬傷,不少地方都存在關於電動自行車的存廢之爭。客觀地講,電動自行車確實解決了部分交通出行需求,如家長接送孩子、上下班通勤、送外賣或快遞等。如果將其一刀切叫停,那麼,這些交通出行需求如何滿足也是個問題。因此,相對於「禁」,更多地方還是選擇在「管」上做文章。

自今年4月起,公安部便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

如何管住這個「馬路殺手」呢?關鍵是要找準抓手與路徑。目前,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多數是當事人騎行電動自行車交通違法造成的。顯然,想要管住車,先要管住人。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對騎行者形成有效約束。督促騎行者正確佩戴安全頭盔,加強自我防護,此是其一。自今年4月起,公安部便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多地也立法對佩戴安全頭盔作出相關規定。儘快讓電動自行車擁有「正式身份」,促使騎行者遵守交通規則,此是其二。目前,已有城市在推廣「一人一證一車一標識」的上牌管理,還有的地方向科技借力,為電動自行車發放「智能身份證」——物聯網電子牌照。

在管住「馬路殺手」的同時,有關部門也不妨多聽聽民聲,了解電動自行車騎行者的出行痛點,並針對不同人群提供精準化的公共運輸解決方案,如地鐵接駁公交線路的優化、地鐵站配套停車場的完善、定製公交服務的提升等。只有為民眾提供更多安全且便捷的出行選擇,電動自行車才不會成為無奈下的「首選」。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胡俊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莫偉濃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許曉芳

【來源:廣州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管住電動自行車「馬路殺手」
    近日,有媒體報導,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導致的死亡人數,在我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中上升最快,電動自行車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馬路殺手」。電動自行車的安全問題,一直都頗受關注。此次媒體公布的數據更讓人驚心:平均每小時就有1名電動自行車騎行者死於道路交通事故,有5名電動自行車騎行者因道路交通事故受傷。如何管住這個「馬路殺手」呢?關鍵是要找準抓手與路徑。目前,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多數是當事人騎行電動自行車交通違法造成的。顯然,想要管住車,先要管住人。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對騎行者形成有效約束。
  • 電動自行車致死傷率攀升 警惕新型「馬路殺手」
    警惕新型「馬路殺手」帶來的安全隱患【聊健康】左衝右突的外賣騎手,風風火火的上班族,接娃心切的家長……當前,越來越多人加入了電動自行車「大軍」。這種新型交通工具固然快捷、經濟、環保,但其廣泛使用也帶來巨大的道路安全隱患。
  • 電動自行車致死傷率攀升,警惕新型「馬路殺手」的安全隱患
    目前,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導致的死亡人數,在我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中上升最快,每小時就有1名電動自行車騎行者死亡。電動自行車致死傷率攀升,普遍存在超速當前,我國電動自行車生產量和保有量在近年來持續上升,已成為電動自行車大國。據工信部統計,2019年我國電動自行車產量達2707.7萬輛,社會保有量近3億,位居世界第一。
  • 電動自行車日均交通違法上千起 不要成馬路"殺手"
    電動自行車是城市中常見的交通工具,因經濟、節能、便捷等特點受到歡迎。據統計,目前中國電動自行車社會保有量已超過2.5億輛。成為「國民交通工具」的同時,電動自行車交通違法頻繁發生、屢禁不止,帶來不少道路交通安全隱患。電動自行車交通違法現象有多嚴重?為何如此難治理?筆者進行了走訪。
  • 是代步工具,也是馬路殺手,電動踏板車要不要被監管?
    電動踏板車,對於很多人來說是特別方便的交通工具。但是它又不可避免的有一些安全隱患。它的安全隱患主要在於,使用者是站立的姿勢使用,而不是電動自行車那樣是坐著的。因此電動踏板車的重心比較高,在緊急制動的時候,特別容易發生意外。而電動自行車就沒有這樣的問題。
  • 給電動自行車加把「安全鎖」
    相關部門必須正視群眾出行需求,更要保證電動自行車騎行者和群眾安全。李方向左衝右突的外賣騎手,風風火火的上班族,接娃心切的家長……當前,越來越多人加入了電動自行車「大軍」。電動自行車帶來的安全隱患到底有多大?據統計,2019年全國道路交通事故傷亡人員中,駕駛電動自行車導致的死亡人數達8639人,受傷人數達44677人,傷亡人數接近非機動車傷亡人數的70%。目前,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導致的死亡人數,在我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中上升最快,每小時就有1名電動自行車騎行者死亡。可以說,電動自行車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新型「馬路殺手」。
  • 雨衣、雨傘、擋風被也能成為電動自行車安全「殺手」
    如今,電動自行車已經成為不少南寧人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近日,受到冷空氣的影響,南寧開始降溫降雨,這給人們的出行帶來諸多不便。我們可以觀察到,馬路上不少電動自行車駕駛人會使用雨衣以及擋風被來遮風擋雨,那麼這樣做是否安全呢?!
  • 聚焦電動自行車道路安全 專家呼籲國家立法強制佩戴安全頭盔
    左衝右突的外賣騎手,風風火火的上班族,接娃心切的家長……越來越多人加入了馬路上令人矚目的電動自行車「大軍」。這種新型交通方式以其快捷、經濟、環保的特點,成為了現代人的出行「新寵」。12月2日是「全國交通安全日」。
  • 致死傷率攀升 警惕新型「馬路殺手」帶來的安全隱患
    目前,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導致的死亡人數,在我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中上升最快,每小時就有1名電動自行車騎行者死亡。  1.電動自行車致死傷率攀升,普遍存在超速  當前,我國電動自行車生產量和保有量在近年來持續上升,已成為電動自行車大國。
  • 小牛新品U1 Pro離合法電動自行車越來越遠
    電動自行車由於其方便、廉價、靈活深受百姓喜愛,但是有些廠家為了提高自己產品的競爭力,一味提高自己產品的某些屬性,以至於產品超出了電動自行車的範疇,又不具備機動車的相關性能。中國經濟網科技頻道注意到有些電動車生產廠家就打著這樣的「擦邊球」。
  • 電動自行車規範了,那電動三輪車呢!
    近期電動自行車出臺了新政策,更加規範了,每輛電動車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證」,無論是臨時的,還是永久的!這樣讓路上的行人踏實了很多,至少出了事能找到人呀!隨著電動自行車上牌子、正規化!但現在還有一個問題被大家所忽視,那就是老年人代步電動三輪車和四輪車,這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一、很多上了歲數的老年人為了方便,用這種電動三輪、四輪車接送孩子上下學。方便是方便,但一旦出事就是大事。二、這種車行駛速度規範與否不得而知,而且上下學與上下班幾乎同一時間段,這種車在自行車道行駛勢必會影響上班族;在機動車道就更加危險了。三、安全隱患。
  • 給「小電驢」偷偷做「小手術」,這樣改裝電動自行車危害大
    會後,對滸墅關電動自行車市場開展了專項聯合檢查。本次檢查涉及轄區多家電動自行車銷售門店,重點針對經銷商資質是否合法有效,是否存在違規銷售不符合新國標、無3C認證的電動自行車,以及非法改裝、拼裝、篡改電動自行車的行為。
  • 臺灣電動自行車市場
    2015年我有幸到過臺灣,仔細觀察過馬路上的機車大軍:幾乎很少見電動自行車。臺灣的單次通勤距離相對較遠,對於上下班通勤人群而言,還有時間上的考慮,所以具備快速、長距離等行駛能力的機車成了首選。從奇摩購物網站上的價格對比來看:燃油機車的價格遠高於電動自行車的價格。
  • 若是全面禁止了電動自行車,我們拿什麼交通工具出行?
    在城市的大街上,騎電動車不戴頭盔,轉彎不示意,待行時佔據機動車轉向道直行道或斑馬線,逆行闖紅燈,甚至在機動車道飆車……電動自行車的罪狀可謂罄竹難書。如此這般,那我們能不能像禁止摩託車那樣,一禁了之?答案是不能。電動自行車成為億萬中國人民喜愛的原因有網友這樣評價電動自行車:電動車是汽車司機惹不起的馬路殺手,卻是億萬中國人民的最愛。
  • 摩託車、電動自行車上安裝了這個東西?交警:拆!
    如果一旦遇到狂風,車輛很有可能就會失去平衡,萬一在馬路上發生碰刮事件,遮陽傘上面非常多的金屬細條發生損壞,可能就會傷害到我們,後果不堪設想。最終經過交警的耐心解釋,女士還是接受了教育並配合拆除遮陽傘。安裝遮陽傘是違規行為《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71條對電動自行車和自行車等非機動車載物有明確規定,即高度距地面不能超過1.5米,寬度左右不得超出0.15米,長度前端不得超出車輪,後端不得超過0.3米。一般情況下,安裝遮陽傘的電動車都違反了這一規定。
  • 電動自行車已成「馬路殺手」 媒體:要管車,先管人
    如何管住這個「馬路殺手」呢?關鍵是要找準抓手與路徑。目前,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多數是當事人騎行電動自行車交通違法造成的。顯然,想要管住車,先要管住人。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對騎行者形成有效約束。督促騎行者正確佩戴安全頭盔,加強自我防護,此是其一。自今年4月起,公安部便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多地也立法對佩戴安全頭盔作出相關規定。
  • 十年間傷亡加倍 關注電動自行車道路交通傷害
    但與此同時,電動自行車騎行者的傷亡人數卻呈逆勢增長趨勢。「在2019年全國道路交通事故傷亡人員中,每小時就有1名電動自行車騎行者死於道路交通事故,每小時還會有5名電動自行車騎行者因道路交通事故受傷。」在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傷害防控與心理健康室副主任鄧曉看來,這組揪心數據的背後,道路安全問題仍然「暗流湧動」。
  • 評論:全國外賣騎手突破七百萬人 應以專門之規把外賣電動車管起來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原標題:以專門之規把外賣電動車管起來鮑南橫衝直撞、逆行加塞兒、強闖紅燈……在各大城市中,外賣小哥駕駛的電動車常常成為「馬路殺手」。近日,上海市擬對從事快遞及外賣等網約配送活動的電動自行車核發專用號牌,希望通過專牌專用管住這些「脫韁野馬」。為小小的外賣電動車「大動幹戈」,其實很有必要。在許多城市,高頻率的電動車事故已不是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小惡」,也不是新興商業模式發展中的「陣痛」,而是必須要通過完善監管來解決的民生問題。但從各地的實踐來看,把電動車管起來並不容易。
  • 法律約束 宣傳引導 給電動自行車「踩踩剎車」
    該怎樣解決這些電動自行車管理難題,讓電動自行車成為城市文明的風景線,連日來,新天水記者通過蹲點調查、前往天水市交警支隊、法院等部門進行了走訪。,便引發了讀者們的強烈共鳴,針對電動自行車存在的種種違規行為,廣大市民又有哪些看法或建議呢?
  • 問吧精選|騎自行車過馬路被罰,冤嗎?
    問吧精選|騎自行車過馬路被罰,冤嗎?因為這條法規要求:「駕駛自行車、電動自行車、三輪車在路段上橫過機動車道,應當下車推行,有人行橫道或者行人過街設施的,應當從人行橫道或者行人過街設施通過;沒有人行橫道、沒有行人過街設施或者不便使用行人過街設施的,在確認安全後直行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