瀾滄 | 這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期待你的光臨

2020-11-07 此時普洱

近日,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發布通知,在經過各州市文化和旅遊局選拔推薦、專家組綜合評定和完成公示後,決定將26個縣、鄉命名為「雲南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和景東彝族自治縣安定鎮在列。



今天

先給大家介紹「瀾滄」~



瀾滄位於雲南省西南部,因瀾滄江而得名,是全國唯一的拉祜族自治縣。千百年來,各民族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和睦相處,創造了豐富燦爛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底蘊深厚的拉祜文化。


瀾滄民族文化資源豐富。在瀾滄,不論你走進拉祜山寨、阿佤木樓、哈尼人家,還是布朗茶鄉等,都可以聽到悠遠的古歌、纏綿的口弦、鏗鏘的木鼓和陣陣的鋩鑼。當你看到藝人們如痴如醉的表演,你會感受到「心淨如清泉,赤誠如烈火」的純樸。


《牡帕密帕》


《牡帕密帕》為拉祜族創世史詩,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牡帕密帕」為拉祜語音譯,意為造天、造地。一般由「嘎麥巴」(拉祜語,意為會唱詩的人)以「嘎麥科」的形式流傳於拉祜族民間,因流傳年代久遠,已形成相對穩定的內容,演唱時須遵循嚴格的唱腔,嚴格的韻律來進行演唱。


《拉祜族蘆笙舞》



蘆笙舞是拉祜族歷史悠久的代表性民間舞蹈之一。主要流行於拉祜族聚居地及跨境居民住的拉祜族村寨,是經數代拉祜族群眾和民間藝人創作、加工、傳承,千錘百鍊的傳統文化遺產。


《拉祜族擺舞》



流行於瀾滄縣境內的拉祜族擺舞,內容主要表現拉祜族原始宗教禮儀、生產生活、歡樂情緒等,是拉祜族女性自娛的民間傳統舞蹈。



擺舞流傳於瀾滄縣拉祜族聚居地區,群眾基礎廣泛,影響極廣。它不受時間、地點、人數的限制,大家只要高興就聚而舞之,在重大的傳統節日、喜慶、婚事嫁娶等場合最為盛行。對拉祜族人民來說,沒有歌舞就像「吃飯沒有鹽巴一樣」,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人們在一起以舞蹈表達對神靈的感激和敬奉,追求超脫自然束縛的理想境地,慶祝豐收年成和祈望來年平安幸福。



拉祜族人人能歌善舞,生產生活都離不開歌舞。在瀾滄縣境內,約有20萬左右14歲以上的女性會跳擺舞,擺舞已成為被當地群眾普遍熟知和認同的舞蹈。其中,以糯福鄉南段村的步伐型擺舞和東回鎮班利村的擺手型擺舞最具代表性,兩地也被譽為「拉祜族擺舞之鄉」。當地隨時可以組織50-100人的擺舞表演隊,充分體現了拉祜族「會走路就會跳舞,會說話就會唱歌的」的真本領。



拉祜族擺舞逐漸從本民族民間自娛性舞蹈發展成為瀾滄各民族普遍接受的群眾性舞蹈,其間湧現出了許多領軍人物,李石開、李娜倮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們為宣傳瀾滄、弘揚拉祜文化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彩雲獎」獲獎作品

——舞蹈《擺出一個春天》



「擺呀,擺出一個春天;擺啊,擺出一個希望」!舞蹈取材於拉祜族傳統民間舞蹈——擺舞的基本元素,通過一群美麗婀娜、勤勞聰慧的拉祜少女踏歌起舞、鼓舞歡騰的舞臺場景,生動地表現出拉祜人民堅定不移,永遠「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決心和信心。

懂你

你關心的「景東

下期再與大家見面哦~

來源:普洱文旅資訊

編輯:都市時報一點關注 張麗青

審核:祝小涵

相關焦點

  • 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公示 有你的家鄉嗎?
    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的公告。公告顯示,175個鄉鎮入選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  公告表明,根據《「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命名和管理辦法》規定,文化和旅遊部開展了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申報和評審命名工作。
  • 文化和旅遊部關於公示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關於公示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的公告根據《「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命名和管理辦法》規定,文化和旅遊部開展了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申報和評審命名工作。
  •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長樂古鎮掠影
    曾獲評「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長樂古鎮是國家級AAA旅遊景區,人文資源豐富。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抬閣故事會」、國家級地理標誌產品「長樂甜酒」、嶽陽市級非遺「長樂山歌」。古鎮不僅有千年老街麻石街、湖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回龍門,「走古街、看故事、品甜酒、玩滑翔」已成為長樂特色旅遊名片。
  • 竹山縣官渡鎮再次榮獲「湖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
    荊楚網消息(通訊員章偉 徐丹)近日,筆者從竹山縣文體新廣局獲悉,6月1日,湖北省文化廳公示了2018-2020年度"湖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入選名單。在各地積極創建和申報的基礎上,經專家初評,並審定後,全省共有41個地區入選2018-2020年度"湖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十堰僅3個鄉鎮入選,竹山縣官渡鎮名列其中。
  • 順德唯一,杏壇評為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杏壇水鄉文化底蘊深厚  好消息,近日城網君從杏壇鎮宣傳文體辦公室獲悉,杏壇被評為2018—2020年度「廣東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是順德唯一獲此殊榮的鎮街。  據了解,為傳承和弘揚嶺南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民間文化藝術繁榮發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今年3至5月,廣東省文化廳組織開展2018—2020年度「廣東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評審命名工作。經各地推薦、專家評審,全省評選出「廣東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43個。
  • 麗江這兩地被評為「雲南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麗江這兩地被評為「雲南民間文化藝術之鄉」2020年4月至8月,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在全省範圍內組織開展了「雲南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申報和評審命名工作。在16個州市推薦申報基礎上,經評審專家組評審,評審命名工作領導小組審議形成了本次「雲南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 十堰市柏林鎮獲評「湖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彭鋒、明勇、孫榮澤)12月15日,筆者從十堰市張灣區柏林鎮獲悉,近日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2018-2020年湖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評選結果名單,張灣區柏林鎮憑藉「草把龍燈」民俗文化表演獲評「湖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 天津北辰區青光鎮成為第四批天津市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記者 何欣 通訊員 劉媛媛)記者從天津北辰區文廣局獲悉,根據市文廣局《關於開展第四批天津市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申報命名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北辰區文廣局高度重視,認真組織落實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申報工作。
  • 「浙江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公布,有你家鄉嗎?
    為進一步推動浙江民間文化藝術的發展繁榮,省文化和旅遊廳日前公布了「浙江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這些藝術形式你見過嗎?來看看有沒有屬於你家鄉的?具體名單↓↓   蠶花廟會是融民間藝術、宗教信仰、物資交流、文化娛樂為一體的民俗文化活動。傳說是新市鎮當地蠶農為紀念西施,祭拜「蠶神」,祈禱蠶桑豐收,在清明時節自發聚集形成的民間傳統慶祝活動。
  • 9家河南籍「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正式授牌,來看有沒有你的家鄉?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峰 4月23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獲悉,在全省旅遊「廁所革命」暨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推進會上,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河南入選名單舉行授牌儀式,共有9家上榜。
  • 我省命名首批74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_河南要聞_河南省人民政府門戶...
    記者從2月27日召開的全省文化工作會議上獲悉,為了進一步加強全省基層文化建設,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經過對全省申報的172個鄉鎮、行政村進行檢查驗收,最終決定命名鞏義市魯莊鎮等74個鄉鎮、行政村為我省第一批「河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擂茶)之鄉福建將樂 巨型擂缽成一景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擂茶)之鄉福建將樂 巨型擂缽成一景 2018-05張斌 攝  福建省將樂縣東門文化廣場一尊巨型銅雕擂缽(5月6日拍攝)成為當地一景。銅雕擂缽採用鍛銅製作而成,底部直徑4.6米,頂端直徑11.8米,高3.96米。將樂縣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擂茶)之鄉,銅雕擂缽原型為製作擂茶所用的擂缽。
  • 榮獲「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的通渭縣,它的民俗文化有哪些
    通渭屬仰韶文化和齊家文化的匯合區,是中原文明和西部文明的交匯點,也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曾榮獲「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書畫藝術之鄉」等稱號。通渭也是中國工農紅軍途經的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地方之一,縣內建有榜羅紅軍長徵紀念館、義崗紅軍烈士陵園、紅軍長徵紀念碑等革命紀念建築,紅軍長徵榜羅會議遺址已被列入全國紅色旅遊100個景點之一,「通渭小曲」已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欣賞通渭縣的民俗文化。
  • 騰衝市固東鎮、隆陽區金雞鄉雙雙獲評「雲南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近日,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印發通知,騰衝市固東鎮、隆陽區金雞鄉在全省16個州市推薦的40餘個候選項目中脫穎而出,雙雙獲評為「雲南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騰衝市固東鎮被評為「皮影戲之鄉」,隆陽區金雞鄉被評為「永子圍棋之鄉」,兩個鄉鎮將充分發揮資源優勢
  • 我縣木偶戲(單檔布袋戲)入選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
    近日,省文旅廳公布「浙江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我縣木偶戲(單檔布袋戲)名列榜單。我縣木偶戲又稱傀儡戲,是以提線為主,集布袋、杖頭、人偶等四位一體的綜合木偶藝術,既可以各自單獨表演,又可以綜合利用。2008年,我縣木偶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年來,平陽木偶戲保護傳承中心加強木偶戲劇項目建設,積極參加賽事展演,包括完成編排《知縣·轎夫》《白蛇傳》等多個木偶大戲、十多個精品木偶小品、十多個民間木偶戲小品。近年已累計榮獲國家級獎項十多個,省市級獎項五十多個。
  • 椒江葭沚、前所成「浙江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憑啥?
    近日「浙江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評審結果出爐全省共有96個項目列入名單椒江區獲選的特色民間文化送大暑船和台州刺繡榜上有名!▼事不宜遲來看看他們究竟是憑什麼脫穎而出的呢?▼葭沚街道:送大暑船「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大暑標誌著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到了送大暑船是浙江椒江葭沚一帶的漢族民俗文化活動。清同治年間,葭沚一帶常有病疫流行,尤以大暑節前後為甚。
  • 民俗文化|匠心傳承 品大東之民間藝術瑰寶
    10月28日,第三屆古城區熱美文化藝術節在「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古城區大東鄉舉行。
  • 安徽這個千年古鎮,不生產茶,卻因茶而火,更是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佔地面積約168平方千米,別名古茶鎮,已有1000多年歷史,享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美譽。臨渙是民間藝術匯集之地,有淮北墜子戲、絲弦、大鼓、梆子戲、泗洲戲等數種戲曲文化,其中大鼓的特點是一人連唱帶說,一手擊鼓,一手打板,在秋冬農閒時節,走街串巷,多為戲曲改變的片段與故事,民間稱作大鼓書,被評為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 又一寶藏縣城,有「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美稱,因將軍改名
    人之優勢所在,是必須充滿精力自我悔改自我反省自我成長,並非一味的向大家的回答肯定脫離不了煤炭這個字眼,那麼提到晉中呢,大家會想到什麼,小編猜大家一定不會想到左權這個小小的縣城。左權縣是山西省晉中市的一個縣城,雖然只是一個縣城,但是這裡的土地面積可不算小,超過了2000平方公裡,有很多公路和鐵路貫穿這個地方,是這裡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 廣東省縣級市——吳川市未來發展看法,這裡是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吳川市,由廣東省湛江市代管縣級市之一,這裡是全國知名的建築、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也是民營企業特別發達的城市,2019年吳川市完成經濟總量約272億元,常住人口約97萬人。吳川市是真正的沿海城市,最著名的景點就是吉兆灣了,這裡是著名的省級旅遊景區,最值得一提的是這裡風景美麗的濱海旅遊聖地,每年來這裡的遊客也是絡繹不絕,吳川還有當地特色的吳川八景,都是當地的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