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就說最近怎麼
老聽見喜鵲喳喳叫呢
這不,省裡又有好消息傳來啦!
近日
「浙江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評審結果出爐
全省共有96個項目列入名單
椒江區獲選的特色民間文化
送大暑船和台州刺繡榜上有名!
▼
事不宜遲
來看看他們究竟是
憑什麼脫穎而出的呢?
▼
葭沚街道:送大暑船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大暑標誌著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到了
送大暑船是浙江椒江葭沚一帶的漢族民俗文化活動。清同治年間,葭沚一帶常有病疫流行,尤以大暑節前後為甚。士人以為五聖所致(相傳五聖為張元伯、劉元達、趙公明、史文業、鍾仕貴等五位,均系兇神),於是在葭沚江邊建有五聖廟,鄉人有病向五聖祈禱,許以心願,祈求驅病消災,事後以豬羊等供奉還願。
葭沚地處椒江口附近,沿江漁民居多,為保一方平安,遂決定在大暑節集體供奉五聖,並用漁船將供品沿江送至椒江口外,為五聖享用,以表虔誠之心。此為送大暑船之初衷。
「送大暑」是椒江延續至今、淳樸的祭祀祝禱民俗。一種方式承載共同的美好祝願冥冥時光,生生不息,時代更迭。這既是一種獨特的傳承方式也是一項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前所街道:台州刺繡
台州刺繡
又名「雕平繡」、「海門雕繡」
台州民間自古就有刺繡俗習,多為在綢料上施以彩平繡、土布上施以挑花針藝,在衣、裙、鞋、帽、巾等載體上用「刺繡」或「挑花」繡飾圖案。經與台州傳統手工刺繡的融合發展,逐漸形成了獨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海門雕繡(台州刺繡)」。
台州刺繡以獨有的「雕平繡」稱譽海內外,其繡品立體感強,鏤空的部分更是玲瓏剔透,獨具風格,被譽為「東方瑰寶」,歷經百年傳承,台州刺繡已發展形成了抽、拉、雕、包、繞、盤、鑲、平、繪等近300種針法,成為了全國28個繡種之一。
歷代傳承人匠心獨運,求索創新,「彩繪繡」、「高清晰繡畫」、「纖藝繡」等獨創,藝術品、服裝、飾品、工藝禮品、文創產品等更多領域的創新運用,使台州刺繡歷久彌新,煥發出頑強且獨特的藝術生命力。該項目於2007年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為我們大椒江
優秀名間文化藝術打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