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兩岸「葭沚新屋」露臉,讓徵遷百姓住上最好的房子!

2020-12-16 浙江在線

2020-09-25 16:57 |活力葭沚

  為了讓徵遷戶擁有一個

  更好的居住環境

  提升城市品質

  不斷改善民生

  區一江兩岸辦、城發集團

  在規劃布局、居住環境

  建材品質、配套設施等方面

  提升在建、擬建安置房的建設標準

  讓徵遷戶從「安置」

  到高品質「宜居」

  中式街區與現代化的高樓相映成趣

  群眾的房子自己管

  知名品牌綠城來代建

  12棟安置樓均已結頂

  連日來,區一江兩岸水城徵遷指揮部工作人員每天都會接到電話,詢問一江兩岸的安置房有沒有對外銷售,或徵遷戶有沒有拿出來賣?高端的品質和絕佳的區位條件,讓很多人對這裡的樓盤有想買的「衝動」。

  小小「安置房」

  為啥會有這麼大的魅力呢?

  走進「一江兩岸」徵遷的學院路安置房建設工地,呈現在眼前的是12幢已經結頂的住宅。

  小區鳥瞰圖

  從掛在門口的效果圖上可以看到,寬廣平坦的周邊道路,躍動著暢達快捷的發展節奏;小區內公共綠地與周邊景觀帶交融,展示出清新亮麗的優美環境;恢宏大氣的休閒廣場,顯現出蓬勃的生機和魅力;而中式的街區又別具一格地呈現出葭沚老街文化……

  一個結構明晰、布局合理、生態宜居、和諧秀美的新型安置住宅精品小區躍入眼帘。

  區一江兩岸辦負責人:

  在徵遷工作過程中,按照「先安置、後徵遷、重服務」的原則,引進代建單位綠城樂居建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來承建。按照「宜居、生態、和諧」的規劃理念,與設計單位多次召開規劃論證會,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建議,就安置小區的地理環境、空間格局等方面精心布局,確保建築風格、房型設計、功能格局、基礎設施建設等各方面科學合理。

  2018年6月27日土地摘牌後開始前期工作,指揮部邀請徵遷戶組建「項目監理」團隊,赴東陽、杭州實地考察優質安居房項目,提出項目建設意見建議,並全程監督工程進度,真正實現「群眾的房子自己管」。

  項目於2018年11月9日開工,目前已完成主體結構結頂,計劃於2021年9月完工。地上建築由12幢住宅、物業用房、配套商業、幼兒園等組成,可容納1322戶徵遷戶入住。

  目前,項目均超前節點加速推進,全力打造「優質+高效」精品示範工程。

  全市首例採用「代建+設計」模式

  讓回遷群眾儘早住上高品質「葭沚新屋」

  徵遷區塊選擇了最優黃金位置

  「採用『代建+設計』模式,這樣的好處就是,通過引進綠城樂居集團作為代建單位,最大程度發揮知名代建企業品牌效應,運用代建先進的設計理念和建設管理水平進行高標準全過程管理,有效控制工程造價、降低建設成本、縮短建設周期,讓回遷群眾儘早住上高品質『葭沚新屋』。」

  據了解,這個安置區塊主要安置一江兩岸葭沚水城片區2017年首先拆遷的區域,椒黃路以北、中山西路延伸段以南的徵遷戶。

  在選址時,本著「安置優先」的原則,該項目選址位於徵遷區塊最優黃金位置,給村民們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因為他們故土情結比較濃,我們也考慮徵遷戶的想法,安置優先,所以把這個地方拆出來作為他們的安置房。」區一江兩岸辦負責人說。

  「以前的街坊鄰居又都住在一起,這是無價的。」一位徵遷戶表示。

  「安置工程都是民生工程,真正體現出區委、區政府惠民的新政策、新舉措,要讓廣大徵遷戶感受到椒江城市建設的鏗鏘步伐,體會到城市正在發生的巨大變化。」椒江區副區長周斌說。

  高品質精品小區

  是這樣打造的

  ▽

  //

  磚混封閉陽臺優化成了

  雙層的夾膠玻璃

  //

  關鍵詞:細節

  為了讓村民住得舒心,看得開闊,傳統規劃的磚混封閉陽臺也優化成了雙層的夾膠玻璃。

  「這個雙層玻璃在使用過程中萬一有受損或者破碎,可以防止直接裂開掉下去。全玻璃設計整體的通透性效果比較好,特別是個子不高的小孩子,站在陽臺裡面也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學院路工程部經理阮青波說。

  //

  外開窗全部安裝

  兒童鎖、防墜繩裝置

  //

  關鍵詞:安全

  外開窗全部採用了這種兒童鎖。「防止業主使用的時候,小孩子把窗開出去造成危險。所以我們特意設計了這一個裝置。」阮青波介紹。

  記者看到,所有的外開窗,全部採用防墜落的裝置。「雖然這也是一個小概率事件,但是萬一門窗在業主使用不當,或者裝修等各方面因素影響下,造成窗戶墜落,這個繩子會給他拉住,不會墜落到下面,保證整個小區裡面所有居民的安全。」

  為了讓村民不因停車難而憂心,這裡的車位比例也很高,小區實行人車分流。

  //

  防水、甩漿等工序

  都做得超常規精品質

  //

  關鍵詞:品質

  樓間距超國家標準,完全滿足住戶日照時長、採光、通風、隔音等需求。

  房間內防水這塊也是打破常規。陽臺進門50公分用防水材料,出衛生間門口也是50公分用防水材料。

  一般常規做法是混凝土面用甩漿,但這裡是磚牆面也全部採用甩漿。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出現大面積空鼓、裂縫。

  記者看到,樓梯間鋪上了一層鋼絲網。據介紹,這也是一個特色,常規做法是不同材料交接處才選用鋼絲網或纖維網。

  「民生為先」的理念無處不在……

  「我們通過選材,設計,施工等各環節的嚴格把控,確保徵遷戶能夠住上安全舒適的安居房。」綠城房地產集團負責人說。

  台州安置房項目中的典範

  新中式模式「露臉」重煥葭沚老街文化

  新中式街區重煥葭沚老街文化

  「因為安置的居民是葭沚老街區塊的拆遷居民,於是,我們設計結合老街文化,項目街區採用新中式外飾面,主樓引用中式元素。」綠城樂居集團負責人說。

  據悉,本項目作為一個現代化高標準的安置房項目,著力營造一個景觀環境優美,配套設施齊全,既與周邊環境協調一致,同時又具有自身建築性格和特徵的精品項目,使之成為椒江區及至台州市安置房項目中的典範。

  對於房屋質量,徵遷戶們更是放心。「我們的目標是建全省品質最優的精品安居小區,讓徵遷群眾住上好房子。」綠城樂居集團負責人說。

  據悉,今年6月,該工程作為全市安全標準化管理及安全體驗的優質標杆項目,承辦了台州市建設施工現場觀摩會,迎來了700多位來自全市建設、施工、監理等單位的專業人事的參觀評估。該項目擬創錢江杯、省標化、省綠色施工、省10項新技術等各項目標。

  來源於:椒江發布

1601024256000

相關焦點

  • 一江兩岸「葭沚新屋」露臉,讓徵遷百姓住上最好的房子
    走進「一江兩岸」徵遷的學院路安置房建設工地,呈現在眼前的是12幢已經結頂的住宅。 全市首例採用「代建+設計」模式 讓回遷群眾儘早住上高品質「葭沚新屋」 、縮短建設周期,讓回遷群眾儘早住上高品質『葭沚新屋』。」
  • 「860」行動|一江兩岸富強「葭沚新屋」提前結頂,這次838套
    838套「富強牌」葭沚新屋預計2022年完工葭沚街道富強村城中村改造工程於2019年8月18日開工, 2020年6月15日完成地下室結構施工,2020年11月22日完成主體結構封頂,比原計劃提前2個多月。
  • 徵遷感動|你不送我過去,我就自己輪椅推過去籤
    今天下午臨近下班時,一位80多歲的老人在兒子的攙扶下,走進一江兩岸水城徵遷指揮部,要求立即籤約。 這位老人名叫楊三玉,家住葭沚中街,屬此次葭沚二期徵遷範圍。「現在住的房子進出路窄,子女來看我,車子都開不進來,只能把車停在很遠的地方。」楊三玉說,他每天盼望著徵遷,只要一有關於徵遷的消息,他馬上就去告訴鄰居們。
  • 百姓的新屋建設怎麼樣?看椒江「一江兩岸」新圖景
    把目光移到一江兩岸,項目進展如何了?人民的新屋怎麼樣了?……按照地理空間結構,來看看「一江兩岸」規劃中最重要的開篇之作——葭沚水城的進展。延續傳統,承接現在,展望未來,這是葭沚的初心和使命,而寶龍則將它變成了現實。約2萬平方米的傳統文化商街承續葭沚榮光,超14萬寶龍華府,打造體驗與考究細節品質的居住場所,2000平方米的文化展示中心,弘揚傳統文化精髓、推動當代藝術發展為核心,締造生活藝術場所。
  • 「860」行動|一江兩岸企業攻堅組:要感動最硬的「石頭」
    他們是「一江兩岸」水城指揮部企業攻堅二組蔡宇鵬既是六中周邊區塊的組長,同時也是企業攻堅二組的組長。企業攻堅二組只有4個人,卻負責國有企業27家,集體企業6家的徵遷工作,工作任務重,壓力大,但是,組員們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啃下了一塊又一塊「硬骨頭」,為「一江兩岸」建設順利進展貢獻著自己的才智與汗水。每個組員都是人盡其才日前,企業組徵遷二組的主要工作是對前期完成丈量評估的企業資料進行核對。
  • 一江兩岸丨三山漁都小鎮,要讓葭沚碼頭40多家企業改變「命運」
    環境髒亂氣味難聞房屋老舊產業鏈分散…老舊市場盼「春天」目前,一江兩岸二期的開發建設如火如荼,規劃中寫道:要積極謀劃三山漁都小鎮,搬入華東水產品市場和冷鏈物流園區,打造水產品綜合交易平臺,擦亮「大陳黃魚」金名片。
  • 探秘| 葭沚老街這麼多的歷史遺存,椒江如何精雕細琢地去保護?
    台州城市格局的核心構成之一(葭沚老街原貌)在「一江兩岸」開發進程中區委、區政府據《嘉定赤城志》記載,南宋時期,葭沚渡曾是椒江古渡口之一;清道光年間,原設與亭旁的台州海防同知府遷至葭沚,並倡導興建椒江書院;1924年,這裡成立了台州市第一個黨組織——中共海門黨小組。
  • 台州中學三次遷校經過(臨海-葭沚-海門-仙居)
    1928年,奉浙江大學令,將臨海城內一、二兩院(即中學部和師範部)合併遷至葭沚省立水產學校原址。1929年,附屬小學二部亦遷葭芷。1929年蕭衛接任校長,呈經浙江省政府批准遷校海門,因「九・ー八」事起,省庫奇絀,工程停頓,學校名稱又於1933年改為「浙江省立台州初級中學」。
  • 臺秀|葭沚老街,一代台州人的回憶
    7月28日,《葭沚老街,小巷裡的舊時光|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一文在微信公眾號上推出後,引發無數網友留言。@陶勤華:二十年前,妻子還未生孩子,我帶著她穿過葭芷老街。木板門面似乎有點新,沒有看到不繡鋼門窗,外掛空調等現代物,石板地也規整。一時奇怪不是三五十年前的樣子嗎?印象最深的是黃楚卿故居石礎,雕的小海生物極逼真。去年再去,街屋添了不少現代器物,但更顯破舊。
  • 葭沚,趕海人!
    生在葭沚,結網成了居家必備的家庭副業。不論男女老少幾乎都會結網、修網。滬戶艚的大網,一口就有一百多斤重,接上這樣一單大生意,夠一個家庭忙活一個月。黃魚與鹹菜同價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葭沚漁民盛行敲罟作業。幾十條船上捆綁上竹筒,圍成一圈,一起敲打竹筒,利用震頻使黃魚暈厥,翻浮水面。
  • 葭沚送大暑船上了「國字榜」
    其中,葭沚的「送大暑船」項目入選。   大客 攝   送大暑船是椒江先民世代相傳的傳統習俗,椒江的多個地方如葭沚、柵浦、東門嶺等地,均有送大暑船的習俗,其中葭沚最盛。活動還影響到周邊地區,溫嶺、寧波、溫州等地的群眾也都前來葭沚參加「送大暑船」活動。
  • 獨家影像|上世紀,葭沚萬人空巷的「送大暑船」是這樣的
    「獨家記憶」椒江葭沚送大暑20年前的葭沚送大暑船活動的景象雖然視頻畫面不是高清4K還出現了幾秒的「無聲」但從這個萬人空巷的氣勢可以看得出是個自帶流量的「大場面」(視頻:1分22秒)只見人們頂著大太陽,撐著傘簇擁著大暑船緩緩前行有的站在在建的房子上,頭戴鬥笠拿著蒲扇探著腦袋觀望整個視頻完整記錄了大暑船駛向東海前的全過程而記錄下這個寶貴畫面的人是他今年54歲的陶國富是葭沚街道浦西漁業大隊人,土生土長的老葭沚人,對於送大暑船活動再熟悉不過了,童年更是看著送大暑船活動長大的。
  • 今天,葭沚轉盤「2.0版」改造工程啟動,4張圖「劇透」新造型
    今天,葭沚轉盤「2.0版」改造工程啟動,4張圖「劇透」新造型 2020-12-21 23: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去葭沚老街拓片,讓你穿越時空和古人「對話」
    說起拓片,想必很多人不陌生,而在葭沚,就有一位拓片名家——姜鳴崗。十餘年來,姜鳴崗的足跡遍布葭沚於風雨裡,烈日中,見他攀高牆、趴泥地將葭沚文化記錄下來。拓片(tà piàn)是指使用宣紙和墨汁,將碑文石刻、青銅器等文物的形狀及其上面的文字、圖案拓下來的紙片。
  • 葭沚轉盤要花7億「變身」,點石成金美到你不敢想!
    「變身」後的葭沚轉盤效果圖椒江人,你們熟悉的葭沚轉盤要大變身了,目前,葭沚轉盤整體提升改造工程項目已進入招標代理比選階段,計劃於12月底開工葭沚轉盤全面升級,椒江人「熟悉的老面孔」要華麗大轉身鳥瞰圖葭沚轉盤具體位於椒江區海門河與葭沚涇交匯處,聯通中心大道、黃海公路、中山西路、雲西路等主次幹道。
  • 有房|椒江心海未來社區迎來新希望,一江兩岸230米摩天大樓來了
    沉寂了好久的椒江土地市場今日不僅成功成交未來社區熱地還新推一江兩岸最高樓9月21日,新希望房產經過17輪競價以83600萬元>樓面價8283元/平,溢價1.95%成功競得椒江區葭沚街道現代大道北側、學院路東側商業、辦公、住宅地塊該地塊項目名稱為台州椒江心海社區雙創中心項目(以浙江省發展改革委具體批覆為準)宗地建設內容:
  • 藝術中心+特色街區+商業MALL 台州版新天地商圈來了
    城西客戶買去城東,城東客戶買到北面的一江兩岸,都是再平常不過。在椒江寶龍城售樓處,一位正在看房的溫嶺購房者表示,以前南面方向過來看房子基本都是下了路澤太后,哪裡近看哪裡,現在椒江整個城市框架全面打開,選擇類型也更加多樣。
  • 台州中華美食第一街、葭沚老街一期……椒江項目10月新動態!
    台州中華美食第一街春潮路位於台州商貿核心區,為新都會北側規劃道路。道路西起葭沚涇,東至白雲山南路,全長約550米,規劃紅線寬度26米,目前已完成土地徵用及青苗補償,完成施工圖審查,施工及監理招標也已在公告中。
  • 椒江葭沚、前所成「浙江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憑啥?
    ▼葭沚街道:送大暑船「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大暑標誌著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到了送大暑船是浙江椒江葭沚一帶的漢族民俗文化活動。清同治年間,葭沚一帶常有病疫流行,尤以大暑節前後為甚。士人以為五聖所致(相傳五聖為張元伯、劉元達、趙公明、史文業、鍾仕貴等五位,均系兇神),於是在葭沚江邊建有五聖廟,鄉人有病向五聖祈禱,許以心願,祈求驅病消災,事後以豬羊等供奉還願。葭沚地處椒江口附近,沿江漁民居多,為保一方平安,遂決定在大暑節集體供奉五聖,並用漁船將供品沿江送至椒江口外,為五聖享用,以表虔誠之心。此為送大暑船之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