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葬禮,我包了!阿航承諾為因新冠死亡的乘客承擔葬禮費用

2021-03-03 杜拜人

阿聯航空的旅客保險規定,如果乘客在旅途中被診斷出感染新冠病毒,這家總部位於杜拜的航空公司將負擔其醫療費用,最高為15萬歐元(約合17.6萬美元)。阿航將每天支付100歐元(118美元)的檢疫費用(例如酒店隔離費用),時限最多兩周。 

如果發生最壞的情況,乘客因感染新冠而死亡,阿聯航空將為其提供1500歐元(約合1765美元)的葬禮費用。該保險是自動銷售的,立即生效,並且不向乘客收取任何費用。

這是一個有趣的想法。它向公眾展示了其品牌的誠信完整性( integrity of the brand to the public),並表明了他們對客戶富有同情( shows they have empathy for their customers )並了解當前的態勢和環境。

這種保險如果做得不好,會有聲譽受損的風險。一個品牌提供喪葬服務此前並沒有先例。但是,我為阿航願意承擔這一風險表示讚賞。當航空公司以20%至30%的容量執飛航班,甚至完全取消飛往某些國家/地區、城市的航班時,該策略可能很適合,因為在風險時期就要求採取一些有風險的措施。「免費喪禮」可能是一個聰明的策略,可以讓人們重新開始搭乘航班,或者至少考慮一下。

是的,如果(阿航承擔葬禮)的承諾從沒有實現過,也不會有人來抱怨。

*本文資料源自forbes

相關焦點

  • 阿聯航空公司促銷放狠招,承諾若乘客感染新冠死亡,葬禮費用全包
    新冠肺炎讓全球的航空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他們紛紛絞盡腦汁,出臺各種激勵措施,希望能夠吸引更多的乘客。 這項承諾是:他們將為任何在飛行過程中受到感染的旅客提供醫療費用,甚至是葬禮費用。
  • 黑人抬棺開啟葬禮蹦迪新時代,你看死亡也可以不悲傷
    你一口,我一口,吃飽還得兜著走。哭一下,吃一口,哭完我們趕緊溜。棺一抬,土一埋,一人一句古德拜。而作為「表情包大國」,黑人抬棺也成為了表情包素材大戶。他們正在看著你,看著你,目不轉睛......在傳統的思維模式下,狂歡和葬禮,怎麼能混到一起。而死亡也是個忌諱,不能隨意的說。但其實你會發現,年輕人對於死亡的想法其實不一樣了。大家不再覺得死亡是一個恐怖的字眼了。
  • 樂高推出葬禮主題的玩具,說是可以幫助孩子理解死亡
    記者|楊立贇如果有葬禮主題的玩具,你會買給自己的孩子嗎?近日,丹麥玩具公司樂高和維也納中央墓地的葬禮博物館Bestattungsmuseum聯合推出了一款以葬禮為主題的積木玩具,場景設置中甚至包含棺材和焚化爐。
  • 金基德遺體或在拉脫維亞火化 家屬因疫情難赴葬禮
    金基德海外網12月13日電 據韓聯社12日報導,韓國知名導演金基德11日凌晨因新冠併發症在拉脫維亞去世,終年59歲。最新消息稱,其家屬決定授權韓國駐拉脫維亞大使館,全權處理金基德的葬禮事宜。因此金基德的遺體可能在當地火化。據韓國外交消息人士透露,金基德家屬已向大使館方面轉達了希望授權其代辦葬禮的意願,具體程序還在協商中。金基德家屬疫情下難以前往拉脫維亞,故作出上述決定。韓國大使館方面表示,若醫院在下周正式寄送死亡證明,則將按照相關行政流程辦理火化程序,之後將骨灰送回國內。
  • 揭秘「非典型葬禮」:有葬禮禮堂改成了玩具店
    這些特殊的葬禮環節,不是為設計而設計。而是將逝者生命中的平凡或精彩儘可能的展示,讓親人今後每一次回憶都充滿感動,而非無盡的哀傷。  「我們每一場策劃,都希望讓逝去的人幸福地離開,讓活著的人不留太多遺憾。」王靜說。
  • 20歲生日這天,他為自己舉辦葬禮,網友:恭喜你,與死亡和解
    20歲生日這天,他為自己舉辦葬禮,網友:恭喜你,與死亡和解在你度過的每一分每一秒裡,有人在用嘹亮的哭聲向世界宣告著自己的到來,而有人正在與這個世界告別。新生與死亡循環交替,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造就了這個世界的長久發展。
  • 塞爾維亞牧首感染新冠去世,數千人參加葬禮不少人未佩戴口罩
    11月22日,數千人參加了塞爾維亞東正教牧首伊裡涅的葬禮,期間無視防疫規定,很多人未佩戴口罩,甚至使用同一套餐具用餐。20日,伊裡涅因新冠肺炎不治去世。據美聯社22日報導,當日,數千名哀悼者和祭司在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勒的聖薩瓦教堂出席了牧首伊裡涅的葬禮。
  • 活著的時候就參加自己的死亡葬禮,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前一個月我的朋友就邀請我去參加了一場「葬禮」,讓我親身體驗了一次。 說是「葬禮」,其實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追悼會,而是近幾年流行的「假想葬禮」。 但是通過這場「假想葬禮」,我卻突然對「死亡」不再是單純的恐懼,而是有了更多的感悟。 【一】「向死而生」,思考死亡 躺在棺材中的時候,我突然清晰地記起第一次接觸「死亡」這個詞,那是在和家人看科教頻道的時候。
  • 沒有守夜、也沒有告別儀式的葬禮
    沒有守夜、也沒有告別儀式的葬禮近年來,日本選擇直葬的人在增加。直葬就是沒有隆重葬禮,也沒有守夜沒有遺體告別儀式的一種葬禮形式。即使是在重視"精靈流放"(精霊流し)這種傳統日本葬禮儀式的長崎,選擇直葬的人也在增加,經營"冠婚葬祭"(冠=元服|成人禮,婚=婚禮|婚禮,葬=葬儀|殯儀,祭=祭禮|祭祖禮)的大公司也開始開展直葬業務。
  • 亞航空難遇難乘客葬禮在印尼舉行
    亞航空難遇難乘客葬禮在印尼舉行"← →"翻頁 當地時間2015年1月2日,印度尼西亞泗水,亞洲航空公司QZ8501航班遇難者Grayson Herbert Linaksita的葬禮舉行
  • 印度男子15日婚禮、17日葬禮,紅白喜事之後過百人新冠陽性
    兩日後,新郎死亡,舉行葬禮。紅白喜事快趕到一起來了。 這是怎麼回事呢?原因很簡單,新郎感染上了新冠病毒! 2天後,他死於家中,又有200多人參加了葬禮。 不過雖然他有著相關症狀,但是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還是有一定疑問的。因為他在死後就火化了。沒有去檢測,只能根據症狀判定,很可能感染了新冠。 婚禮和葬禮加起來,到目前為止,已經有111人檢測出了陽性。
  • 在海上做葬禮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這是今年疫情暴發以來,大連海葬服務中心舉辦的第一場集體海上葬禮。如今,在被冠以「暴利」之名的殯葬行業,海葬仍算不上掙錢的買賣。為了推廣生態葬,深入殯葬改革,各地民政局都有惠民政策的補貼。集體葬禮的出船費用一般在每戶一千元以下,殯葬、交通、飲食、住宿等費用幾乎都由地方政府承擔,一些觀念保守的低收入家庭,也會為了補貼放棄土葬選擇海葬。
  • 西班牙40名哀悼者葬禮後 確診感染上新冠病毒 該地區進入紅色警戒
    據英國《太陽報》7月12日報導,在西班牙度假小鎮上,有40名哀悼者因參加完葬禮後,確診感染上了新冠病毒,目前,該國的整個地區已經進入了紅色警戒狀態,從早上7點開始,當地衛生中心就排起了長隊,數千人接受緊急檢測中。
  • 65歲男子被宣告死於新冠,家人為其舉辦葬禮4天後發現他還活著
    據外媒1月8日報導,這起事件發生於宏都拉斯,一名婦女在為離世的丈夫舉辦葬禮4天後,得知自己所埋葬的竟是一名陌生人。據稱,這名女子名叫薩米恩託,去年12月晚些時候,她發現丈夫離開家中後再也沒回來,便外出尋找丈夫,後來她接到當地西方醫院的通知前來查看一具可疑屍體,死者死於新冠。
  • 太空噴骨灰,葬禮搞直播,日本網際網路的墳頭蹦迪生意經
    11月25日,我冒著雨來到了東京江東區的東京BigSight青海Tower,以準「喪葬事業者」的身份親眼見識了一場不可思議的展銷會。老齡化一直是壓在21世紀日本民眾心頭的一塊大石頭。隨著老齡人口數量攀升,每年的死亡人數也在不斷增長。2003年日本年死亡人數突破100萬人,而2020年死亡人數預計將達到143萬人。
  • 在別人葬禮上蹦迪的這些黑人,我竟罵不起來
    不管你是否有過失去親人的經歷,也不管你是出於好奇還是無聊,從點進去到45s後結束,一定會在千萬個「WOC」、「牛逼」中輔以帶感的電音渡過。有熱心網友還為幾位小哥寫了一首rap:黑哥一笑,生死難料,棺材一抬,世間白來。
  • 《海街日記》:由葬禮相識,也由葬禮走到一起,愛永遠不會停!
    一路從觀看《無人知曉》《小偷家族》《步履不停》再到《海街日記》,平凡樸實的鏡頭總能讓我沉浸其中,無法自拔。改編自漫畫家吉田秋生的作品,豆瓣給出8.7分的好評價,《海街日記》更是一部溫情治癒電影,觀影之後,不禁為導演的出色之處暗暗大讚。《海街日記》講述的是在日本海邊鎌倉小鎮上居住的香田家三姐妹的故事。
  • 男子20歲生日為自己辦葬禮,關於死亡這件事你怎麼看?
    「葬禮」這個詞,對中國人來說是諱莫如深的一個詞,我們上下五千年文明教會了我們「忠孝禮儀」,教會了我們「詩詞歌賦」,卻唯獨缺了教我們如何面對死亡的「死亡教育」。我想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角度來回答,以前看過餘華寫的《活著》,書裡寫的對生命的感悟比較深,這本書講述了徐福貴和他的家庭不斷經歷的磨難,徐福貴的人生中相繼失去了財產、母親、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外孫……,在生的希望中一次又一次看到死亡,最後只剩下一頭牛為伴。
  • 有乘客錯過母親葬禮
    疫情的各種限制幾乎打亂了今年所有人的計劃 在新冠疫情期間,澳洲各大航空公司面臨著大規模的裁員和資金危機,同時還要與消費者就退款問題進行長時間的僵持。
  • 葬禮中親朋好友給的份子錢,怎麼認識和分配
    翻閱新聞過程中,注意到郭德綱之前的一段採訪,採訪提到關於其師父侯耀文去世後份子錢問題(2007年6月23日,侯耀文先生離世後因未訂立遺囑導致家人因財產分配問題產生分歧,並在法院審理過程中提到葬禮中親戚朋友出的份子錢問題),故對葬禮中親朋好友所出份子錢的法律性質及分配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