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拉祜族村寨中會有古茶園?

2021-02-07 茶業復興

每周一至周日 更新原創文章

點擊標題下方藍字關注 茶業復興


▲茶園是孩子的遊樂場


在勐庫東西半山,都存在這樣一個現象,越靠近村寨,樹越大,茶樹大小以村落為中心分布。養護得最好的也是村寨周邊,走出周邊,養護力度就稍弱一些。


▲磨烈古茶園


為什麼會這樣?


當時我們正在勐庫華僑農場9隊茶園高處俯瞰東西半山,發現這裡茶園的管理明顯不及社區周邊。當時的一種解釋是,這是人工種植茶的一個特徵。越遠,越依靠集體勞作,越近,家庭色彩越凸顯。這貌似也說得通,華僑農場是一個集體組織,現在雖然也把茶園分配到家庭,但早期都是茶園都是組織分配勞作。在包產到戶之前,東西半山的茶園養護都是這樣進行的。



▲懂過 房屋就在古茶園旁邊


1978年前後,越南排華時期回來許多越南華僑,勐庫約有2000人遷入,他們主要的工作就是種植茶園。茶園推廣,需要有大量的人力資源集中力量才能發展得起來。這也解釋了1980年代中期勐庫茶葉產量增加的現象。


但接著,我們又發現,無論是東半山,還是西半山,村寨茶園最好的村寨,又集中在拉祜族村寨,比如東半山的小村,在幾個漢族村寨包圍中,但其他漢族村寨都沒有像小村這樣的村內茶園。



▲磨烈的土房 旁邊就是大茶樹林

 

懂過出村就是大片茶園,但村內茶園,與懂過毗鄰的拉祜族寨子的磨烈相比,就不那麼明顯了。到上磨烈,先看到茶園,才看到屋子。這是一片非常大的古茶園,大部分古樹直徑都在15釐米左右,精明的商家在茶園外立了牌子。在茶樹邊上的拉祜人家正在蓋新房,老宅子是土基房,房梁已經完全被煙燻出了包漿,在光線下閃閃發光。



▲磨烈老房子的內部景觀 亮點是包漿和小黑江



▲磨烈老房內沒有照明,透光有限,小喵白天喜歡躲在黑暗中


小戶賽窪子寨也是一個拉祜族寨子,同樣是茶園包圍著房屋,絕大部分人家,如果沒有新修建的圍牆,坐在院子裡看出去,能看到的只有茶樹與核桃樹。好幾戶人家連院子裡的遮陰樹,完全就只是大茶樹。我們去的時候,遇到白事,他們正在一棵大茶樹下殺豬。

 

村裡人講,本來茶樹更密集,也成片,但蓋房子的時候,有一些確實被砍過,但很少。我們去看的連片大茶園,其中一棵大茶樹據說已經有500多年,分支直徑都有近20釐米。茶園裡雞飛狗跳,人來人往。懂過的一片村中茶園,養雞籠還在,但新的主人已經不養雞了。



▲小戶賽

 

勐庫往往是一個村委會下轄好幾個自然村,而自然村又被分為好幾個小組,小組同屬一個寨子,按照不同的民族在寨裡分開居住,自然界限不明顯,但熟悉的人看茶園就可以認出那些是漢族寨子,那些是拉祜族寨子。

 

他們怎麼看茶園區別呢?一個重要的判斷是有無村內茶園,茶園是否連片,養護得是否好。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漢族村寨,往往把過於勤快地把村裡茶園矮化甚至砍伐掉去種植農田,這種把砍茶樹歸罪於漢族「精明」以及「勤快」似乎也說不過去,畢竟茶價是最近幾年才賣得高。



▲茶業復興某編輯熱情擁抱古茶樹


小戶賽2年前才通路,磨烈在06年都沒有電,沒有水,也沒有路。所以說拉祜族因為「懶」,不像漢族勤於改變,所以不管茶葉價格好不好,影響不了他們的習性的觀念解釋不通。


漢族的勤快是否要對古茶樹砍伐負責麼?其實在臨滄其他地區,在版納,在普洱,我們往往會聽到類似的說法。然而,在交通相對發達的區域,大規模砍伐古樹茶還是在大躍進時期,為了按成國家定額產量。而另一些砍伐,都與其他經濟作物的推廣有關,比如版納種橡膠樹。




▲小戶賽 草都被豬拱了吧?


還有沒有其他的解釋?


我們在西半山另一個拉祜寨子幫改調查時候,當地人吳先元提供一種解釋:拉祜族之所以有現在這種村中茶園,是因為他們要解風景手。老一輩,現在都喜歡去林子裡上廁所。



▲作者在小戶賽茶園實地「考察」


這是一個令人信服的解釋。不只這裡,很多農村未有公廁前,都是用樹林來區隔。只不過,這裡茶樹更方便一些,茶樹長得更慢,更適合密集。如果比較這裡常見的植物,比如核桃樹,大部分都是獨樹成林,不適合當「圍牆」。芭蕉林也是,長得太高,且不能年年修葺。竹林太密的話,人都進不去。邦罵大雪山就是因為長滿竹林,無人進入而導致多年沒有人踏足。


拉祜族的村中茶園意味著保護隱私,讓人更安全,就像如今拉祜族村寨建新房所起的圍牆,圍牆裡甚至自家人都區分出了男女衛生間。現在需要兩道牆,而之前,只需要一片茶園。



▲作者在小戶賽茶園「考察」


文|周重林 「茶業復興」出品人,他的微信是:zhuizizhou


END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世代守護賀開古茶山的拉祜族
    你在寨中可以看到冬瓜豬自由徜徉在古茶林間,一派自然和諧的古茶園風光呈現眼前。曼弄老寨古樹茶的茶質醇厚,滋味飽滿,香氣持久,回甘生津好。,古茶樹生長在村寨周圍,自然生態環境良好,街道長有一棵四生樹:其中兩棵長勢較高的榕樹和柏樹互相纏繞,像一道歡迎的門型樹冠;在榕樹和柏樹的根部共生兩棵百年古茶樹,四樹相融景觀獨特。
  • 這裡是景邁山,天上人間,千年萬畝古茶園,世界茶文化之源
    目前,遺產區內有1.8萬畝古茶林,古茶樹達100多萬株。這片生機盎然的古茶林,至今仍保留著人與自然環境相適應的特殊的茶樹栽培與茶葉加工技術。,有蘆笙舞、擺舞、跳歌等,蘆笙舞是拉祜族人民歡度節日時跳的一種大型集體舞,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邦馬大雪山,茶樹起源地之一,有哪些我們熟知的村寨?
    於1997年被發現的著名的勐庫野生古茶樹群落,就分布於邦馬大雪山海拔2200米至2750米的山腰上。據統計,這一區域古樹面積超過12000畝。並且,經過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雲南省農業科學研究院茶葉研究所,等科研部門的植物專家和茶葉專家的鑑定,雙江勐庫邦馬大雪山野生古茶園是茶樹起源中心之一。
  • 世外茶園,糯幹古寨。寨子裡的房子好特別。
    我們來到了位於雲南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惠民哈尼族鄉景邁村的一個自然村寨——糯幹古寨。這是一個以傣家人居住為主的寨子,在傣族語中,「糯幹」的意思是「鹿飲水的地方」。這裡除了獨特秀美的自然山水外,給我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寨子裡的建築,這種建築是典型的傣族傳統幹欄式民居,全木結構,屋頂是傳統的掛瓦,這種建築以竹木為主要建築材料,大多都是兩層建築,下層放養動物和堆放雜物,上層住人。
  • 一個拉祜族村莊的呢喃
    【村寨的早晨】就是在這樣一個村子,流傳著遙遠古樸的拉祜族創世史詩,同時迴響著和諧美妙的宗教和聲,還有一些才華橫溢的年輕人,在掌樓裡自彈自唱著愜意的拉祜鄉村民謠。在達保,「嘎木」在傳統的節慶活動會被唱起,也會在一個愜意的農閒午後被唱起。拉祜族年過節的時候唱詩、結婚建新房的時候也唱詩。每年農曆正月初一至十二,和許多拉祜族村寨一樣,達保寨都要在村寨中空曠的廣場舉行跳歌活動。初九那天會特別隆重,人們在這天要祭祀創世神厄莎和自己的祖先;也會在這一天盡情唱跳,娛神也娛人。
  • 雲南茶山古寨知識大講堂:距離冰島老寨最近的村寨——地界
    冰島的大名,在普洱界中早已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的風頭甚至直逼班章。然而許多人都只知道冰島,卻不識五寨。冰島、南迫、壩歪、糯伍、地界這五寨同屬冰島,其中滋味略有不同,在如今市面上流行的冰島茶是五寨之中的冰島老寨所產,而我今天要帶大家了解的是距離冰島老寨最近的村寨——地界寨。
  • 即將出發| 深入西雙版納雨林,探秘瀾滄村寨
    景邁山萬畝古茶園隨機生長,從不剪枝打藥,走進茶林,就是走進了一片森林,那種浩瀚的與生態度,是雲南茶區難以見到的壯觀。因為祖先艾冷的遠見卓識,1000多年前的艾冷山開始種滿了的茶樹,子子孫孫用之不竭。徒步至茶魂臺,找一找千年茶樹上生長的螃蟹腳,看當地人敬拜先民茶祖,知道自己從哪裡來,感恩供養,也會帶給我們內心深處的力量吧。
  • 景谷古樹茶之—威遠鎮古茶園和永平鎮古茶園
    景谷縣的古茶樹主要分布在北部三個鄉鎮,向南,則縣城附近威遠鎮境內還有成片古茶園,因分布在威遠鎮聯合,龍塘村,又叫聯合龍塘古茶山。除此之外,從縣城西北出發,翻過大南哈黑山,便是景谷縣第二重鎮「永平鎮」,永平鎮西北方有座大團山,半山裡有個漢族村子「團結村」,這裡也有大片古茶園分布。這兩片古茶山與景谷縣北部三大古茶山共同組成景谷縣的五大古茶區。
  • 平生光影短,不如茶相伴,造訪滇南千年古茶山,習古老制茶工藝!
    成年之後認識了一些愛茶的朋友,於是我也開始喝茶,但不知為什麼,長大後喝的那些茶大都特別苦澀,也許是因為爺爺家的茶給我的感覺過於深刻,每次朋友們一起喝茶的時候,聽到茶字,腦海中總會自動浮現出那種甘甜微涼的感覺,可拿來一喝,感覺完全不對。 雖然喝過不少茶,但我還沒有完全養成喝茶的習慣。每次喝完奶茶之類的飲品後,總有一種喝天然毒藥的感覺。
  • 布朗山密林深處一個最樸實的拉祜族村寨,有幸得喝一口霸氣自烤酒
    大部分仍舊是幹欄式木樓結構為主,屋頂的瓦片顏色較為統一,這在西雙版納的所有少數民族的村子裡都是一樣的,不論是傣族、布朗族、還是拉祜族等等。炒茶的拉祜族大媽聽村裡的拉祜族小夥扎戈介紹說,他們家的茶園就在村子附近。
  • ‖勐庫交通條件最好的古樹村寨──亥公
    亥公村隸屬於雲南省臨滄市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勐庫鎮,地處勐庫鎮東南邊,距勐庫鎮政府所在地18.20公裡,到鎮道路為柏油路轄東弄、東來、熱水塘等12個村民小組,有農戶537戶,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058人。全村國土面積13.34平方公裡,海拔1,600.00米。
  • 不如歸隱雲南千年古茶山,尋味溫暖假期
    十八世紀法國人路易德拉波特發現它時,曾激動地稱之為「東方普羅旺斯」,而我倒是覺得這片古茶林很像靜靜綻放在瀾滄江岸的空谷幽蘭,千百年來被群山環繞,被南朗河滋潤,被日本專家稱為「天然的茶葉博物館」。景邁山古茶林內,一位拉祜族茶農正在檢查古茶樹。
  • 鎮沅縣古茶園之1—無量山西部老海塘和老烏山古茶園
    鎮沅縣西坡地域,北連景東縣,南接景谷縣,在兩縣夾縫中穿行,直到最西面的瀾滄江畔,與邦東鄉隔江相望,因此,在地理上,鎮沅縣無量山西坡地域處在無量山半坡和瀾滄江一片較大的壩子地帶。 這一片的古茶園主要有四片,也是無量山西面主要的四個鄉鎮區域,由南向北依次是:「田壩鄉古茶園,按板鎮老烏山古茶園,振太鄉古茶園,勐大鎮古茶園。」
  • 「發現·最美雲南」踏遍山頭萬畝景,最美不過古茶林
    讓人不禁猜測:這裡的茶究竟有何神奇之處?出產這神奇之物的千年萬畝古茶園,更讓人心馳神往。邁山航拍圖。這裡的每棵茶樹都有身份證從上景邁山的路開始,到景邁山山頂的小寨,一路都是由石塊鋪就的彈石路。為什麼不是柏油路?當地工作人員介紹:是為了保護這裡的茶葉生態不被破壞。
  • 西雙版納古茶園成就者—車裡宣慰司
    西雙版納是我國藏在西南大山裡一塊美麗的寶石,生態完好,物產豐富,其中在日月風華中屹立千百年的古茶園們更是無數茶人心目中的聖地。聞名山而心動,品茶韻而知山。站在滑竹梁子兩千四百米高山上,看看雲繞群山,聞聞風中古茶園最純淨的香,這是茶人多大的嚮往。
  • 北緯21°的誘惑:現存最古老「普洱茶園」
    而這些以古樸自然取勝的居所並沒有過多裝飾,但一處極為寬敞的落地景觀陽臺,讓人們可於其間賞景小憩,看茶農勞作,悟杯中香蘊。茶與人在茶園內呼吸清新空氣,沿著鵝卵石鋪就的養生道走向茶園深處。普洱茶SPA水療亭酒店內有獨特的茶SPA,以茶為源,將茶的功效發揮徹底。5棟拉祜族建築特色的水療亭零星散布在有機茶園之內,由棧道相連又獨立一體。
  • 雲南西雙版納最美10處古村落,少數民族熱帶風情別樣美
    這裡的基諾族鄉是中國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之一攸樂山的發源地,是基諾族的主要聚居地。基諾族是1979年6月6日國務院正式確認的我國第56個民族。基諾族鄉有著悠久的歷史,悠久的歷史孕育了厚重的茶文化,據零星文史資料和古茶園現存分布情況推斷,攸樂茶山明朝初年至少已有茶園四千畝以上,至今許多村村裡共留下的兩千畝古茶園依然鬱鬱蔥蔥,生機勃發。
  • 大雪山尋訪古茶樹
    那山——拉祜族人的家園出雙江縣城,很快駛入群山懷抱。沿著曲折的路盤旋而上,一直是硬化路面,只是狹窄坡大彎急,會讓來自平原地區的人捏把汗。去大雪山之路,仿佛在茶園裡穿行,隨處可見鬱鬱蔥蔥的茶樹,自由生長。
  • 拉祜族怎麼過中秋節?
    在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富邦鄉就過著不一樣的中秋節,當地拉祜族把中秋節稱為「月亮節」。  9月15日,在這瓜果飄香、作物收穫的季節,瀾滄縣富邦鄉的老百姓都來到平安村祭祀山神的佛房腳,大家拿出自家最好的瓜果作為祭品,擺放在篾桌上,抬到山神廟,來祭獻月亮。祭祀完後,全寨男女老少圍著放有祭品的篾桌跳蘆笙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