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怎麼也沒想到合夥開網紅串串店,不僅沒賺到錢,反而讓她和閨蜜丁芳絕交了。
2017年串串一下火遍全國,不光是發源地成都滿大街的串串火鍋,遠至新疆都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串串火鍋店,並衍生出來幾個網紅品牌。
張佳大學畢業後一直在某事業單位上班,日子一眼看得到頭的寡淡,她是個火鍋愛好者,自串串火鍋流行以來經常去吃,吃火鍋當然不會是一個人,每次她都會叫上好閨蜜丁芳。
某天2人又相聚經常去的串串火鍋店,丁芳開玩笑說你這麼愛吃串串,乾脆去自己開個店算了,張佳眼前一亮,開始和丁芳探討開串串店的可能性,丁芳本是開玩笑,這會也覺得開串串火鍋是個不錯的項目,2人做了市場調研和前期費用投入預算後就開始找鋪面,聯繫了某網紅串串的加盟中心溝通加盟。
在投入50萬元後串串火鍋店開業了,張佳投資30萬,丁芳投資20萬,因張佳是事業單位員工時間比較死,晚上去店裡幫忙,丁芳全職看店,2人約定各佔50%股份,門店採購菜品,員工由丁芳管理。店面在一個商業圈,開業第一個月流水就達到了30萬元,2人除掉成本淨利潤6萬元。
後來張佳單位接了個大項目,加班比較多,慢慢就去的少了,從第5個月開始張佳發現店內流水開始下降,很多老顧客也不來了,在美團上很多顧客評價菜量少了,肉不新鮮了,香油芝麻醬味道也不好了,張佳問丁芳,丁芳說是競爭對手故意差評,張佳也沒有再追問下去,只是和丁芳商量做促銷活動來提高流水,把老顧客拉回來。
但是生意還是好不起來,房租加人員工資這一大筆開銷入不敷出,就這樣撐了半年後,張佳覺得一直在賠錢沒必要做下去了,就和丁芳商量關掉門店把鋪面轉讓出去,還能收到15-20萬的轉讓費,這樣前期賺的加轉讓費,也虧不了多少了,但是丁芳說關店可以,要把她投資的二十萬給她,張佳在單位穩穩的領一份工資,店基本是丁芳一個人打理的,張佳急了說你管著採購菜品裡面的貓膩我都不想說,你減少菜量,降低菜品質量,一個好好的店就讓你做倒了,轉讓費一人一半,就這樣2個人不歡而散。
最後因為丁芳不願意轉讓,門店又經營了兩個月後倒閉了,丁芳這2個月不停的做活動提升流水,最後張佳一算帳丁芳還掙了些錢,張佳硬賠了20多萬,並且丁芳再也沒和張佳聯繫過。
張佳和丁芳的合夥開店為什麼失敗?
若卿認為,合夥生意第一看人品,第二看監管機制,第三要相互包容信任,能共同面對和承擔投資失敗的風險,這樣合夥生意才能長久。
大家怎麼看呢?歡迎大家評論區發表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