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虎門大橋出現不明原因抖動。下午6點,根據廣東省高速公路集團通報,5月5日15時20分,虎門大橋受主橋風速大影響,產生渦振。基於安全考慮,大橋管理部門迅速啟動應急預案,配合交警實施雙向交通管制措施,廣東省交通集團已組織養護技術人員對橋體進行檢查並組織專家研判。
專家組初步判斷,虎門大橋懸索橋本次振動主要原因是,由於沿橋跨邊護欄連續設置水馬,改變了鋼箱梁的氣動外形,在特定風環境條件下,產生的橋梁渦振現象。
大跨徑懸索橋在較低風速下存在渦振現象,振動幅度較小不易察覺,僅在特殊條件下會產生較大振幅,不影響橋梁結構安全,會影響行車體驗感、舒適性,易誘發交通安全事故。
根據現有掌握的數據和觀測到的現象分析,虎門大橋懸索橋結構安全可靠,此次振動也不會影響虎門大橋懸索橋後續使用的結構安全和耐久性。
目前,虎門大橋橋面已基本恢復常態。為確保大橋交通安全萬無一失,虎門大橋管養單位已緊急開始對大橋進行全面檢查檢測,同時交通運輸部已組建專家工作組到現場指導,虎門大橋將繼續封閉雙向交通,有關單位正全力加快檢測,以爭取儘早開放交通。
隨後,大橋管理部門封閉了大橋。下午3點32分,交通管理部門對虎門大橋進行了交通管制,提醒途經車輛繞道行駛。
其實歷史上真的有橋被震垮。
1849年法國昂熱一座102米的大橋,一隊士兵指揮官的口令下邁著整齊步伐過橋,導致大橋突然斷裂,266人溺水死於非命。
1940年11月7美國華盛頓州塔科海峽吊橋由陣風引起的共振,毀於一旦,該橋長853米,建成後開放才四月。
1975年紐西蘭奧蘭多港公路橋,因行軍隊伍規律步伐激發橋梁明顯的振動。
2000年5月倫敦禧橋通時,因人群步行頻率相近導致搖擺、產生共振,強烈搖擺。
2010年5月俄羅斯伏爾加河大橋發生共振,橋劇晃動,橋面呈浪形滾。
那麼大橋為什麼會晃動呢?
官方給出的原因是因為連接橋梁的拉索和梁,都有預引力。而預引力和外力因素相互作用,在頻率越來越接近的情況下,就會產生共振,就和我們拉皮筋的道理類似。在一定幅度內可能不會影響大橋,但振幅過大的情況下,還是會對橋體產生損傷。所以本次虎門大橋晃動如波浪一樣起起伏伏,還是有很大的風險。
各位朋友,你們對此如何看待?歡迎點讚關注
,在評論區留言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