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歷史上因共振而倒塌的大橋

2020-12-14 時事你我他

昨日下午虎門大橋出現不明原因抖動。下午6點,根據廣東省高速公路集團通報,5月5日15時20分,虎門大橋受主橋風速大影響,產生渦振。基於安全考慮,大橋管理部門迅速啟動應急預案,配合交警實施雙向交通管制措施,廣東省交通集團已組織養護技術人員對橋體進行檢查並組織專家研判。

專家組初步判斷,虎門大橋懸索橋本次振動主要原因是,由於沿橋跨邊護欄連續設置水馬,改變了鋼箱梁的氣動外形,在特定風環境條件下,產生的橋梁渦振現象。

大跨徑懸索橋在較低風速下存在渦振現象,振動幅度較小不易察覺,僅在特殊條件下會產生較大振幅,不影響橋梁結構安全,會影響行車體驗感、舒適性,易誘發交通安全事故。

根據現有掌握的數據和觀測到的現象分析,虎門大橋懸索橋結構安全可靠,此次振動也不會影響虎門大橋懸索橋後續使用的結構安全和耐久性。

目前,虎門大橋橋面已基本恢復常態。為確保大橋交通安全萬無一失,虎門大橋管養單位已緊急開始對大橋進行全面檢查檢測,同時交通運輸部已組建專家工作組到現場指導,虎門大橋將繼續封閉雙向交通,有關單位正全力加快檢測,以爭取儘早開放交通。

隨後,大橋管理部門封閉了大橋。下午3點32分,交通管理部門對虎門大橋進行了交通管制,提醒途經車輛繞道行駛。

其實歷史上真的有橋被震垮。

1849年法國昂熱一座102米的大橋,一隊士兵指揮官的口令下邁著整齊步伐過橋,導致大橋突然斷裂,266人溺水死於非命。

1940年11月7美國華盛頓州塔科海峽吊橋由陣風引起的共振,毀於一旦,該橋長853米,建成後開放才四月。

1975年紐西蘭奧蘭多港公路橋,因行軍隊伍規律步伐激發橋梁明顯的振動。

2000年5月倫敦禧橋通時,因人群步行頻率相近導致搖擺、產生共振,強烈搖擺。

2010年5月俄羅斯伏爾加河大橋發生共振,橋劇晃動,橋面呈浪形滾。

那麼大橋為什麼會晃動呢?

官方給出的原因是因為連接橋梁的拉索和梁,都有預引力。而預引力和外力因素相互作用,在頻率越來越接近的情況下,就會產生共振,就和我們拉皮筋的道理類似。在一定幅度內可能不會影響大橋,但振幅過大的情況下,還是會對橋體產生損傷。所以本次虎門大橋晃動如波浪一樣起起伏伏,還是有很大的風險。

各位朋友,你們對此如何看待?歡迎點讚關注

,在評論區留言交流哦。

相關焦點

  • 軍隊齊步走時,產生的共振會導致懸索橋倒塌?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中國很早就有這種橋出現了,歐洲方面直到十九世紀才開始出現現代意義上的懸索橋。不過,國外的懸索橋出了不少事故。1831年4月12日,英國74名士兵野外訓練結束。回來時,他們齊步走經過一座名叫布勞頓的大橋。突然,大橋倒塌,74名英軍全部掉進了河中。好在河水不深,士兵們只是受了點兒輕傷。據悉,布勞頓大橋建於1826年。
  • 大橋異常抖動:軍隊齊步走震垮大橋,大風震垮大橋,一個百年騙局
    今天我們來介紹一個有意思的歷史故事,這個歷史故事常常也出現在一些物理學的書籍上,但現在有的科學家認為這是一個百年騙局。在19世紀的歐洲,士兵齊步走經過大橋時,常常被要求打亂步伐,因為齊步走會產生共振現象,從而振跨大橋。懸索橋有天然的振動頻率,如果士兵齊步走所導致的振動頻率,與大橋的天然振動頻率一致,大橋可能就會被震垮。
  • 世界最著名的大橋風毀事件——美國塔科馬懸索橋風毀事件
    5月5日15時20分,虎門大橋因受主橋風速大影響,出現異常抖動。官方回應:虎門大橋晃動原因:受主橋風速大影響產生渦振。據風力數據,發現虎門大橋站15-17時基本都有6-7級大風維持。一般瞬時風6-7級比較常見,持續兩個小時,還是比較少見的。
  • 虎門大橋水馬撤掉為啥還抖動?揭秘1940年塔科馬海峽吊橋坍塌事故
    虎門大橋異常抖動小編的話:因發生肉眼可見的明顯振動,從5月5日下午起,連接廣州市南沙區與東莞市虎門鎮的「虎門大橋」關閉,至今已逾三日,對這座已有23年歷史的跨海大橋和生活於兩端的廣州第一條橋於1940年首度通車,但不到五個月便倒塌,其後重建及另建的新橋分別於1950年及2007年啟用。第一條橋倒塌的原因,是因為橋面厚度不足,在受到強風的吹襲下引起卡門渦街,使橋身擺動;當卡門渦街的振動頻率和吊橋自身的固有頻率相同時,引起吊橋劇烈共振而崩塌,這次事件成為研究空氣動力學卡門渦街引起建築物共振破壞力的活教材,也被記載為20世紀最嚴重的工程設計錯誤之一!
  • 怎樣使虎門大橋產生波浪式振動的?
    虎門大橋護欄邊的水馬 就是你開車經常能在路上看到的這個物體 水馬實物圖 這次事故中,水馬改變了大橋的共振特性,當一定速度的風吹過,不大不小,剛剛好是風速8m/s,穿過大橋的氣流會周期性地產生兩串平行的反向旋渦,連續性的旋渦會對被繞的橋梁產生周期性浸染力,這種浸染力和大橋震動的頻率接近時,就會產生共振。
  • 湖南鳳凰大橋倒塌的伏筆(圖)
    中新社發郭國權 攝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所有目擊此次大橋倒塌的人都用了「突然」這個字眼,從第一個橋孔掉混凝土到解體,不過幾分鐘。而328米的四孔大橋從東到西連環倒塌,不過10秒鐘。
  • 怎麼會讓虎門大橋發生波浪式振動?
    ,連續性的旋渦會對被繞的橋梁產生周期性浸染力,這種浸染力和大橋震動的頻率接近時,就會產生共振。 共振越強,大橋擺動扭曲的幅度便會越大,好在共振不強,及時拆卸了水馬,沒有釀成橋毀人亡的事故。 根據現有掌握的數據和觀測到的現象分析,虎門大橋懸索橋結構安全可靠,此次振動也不會影響虎門大橋懸索橋後續使用的結構安全和耐久性。
  • 虎門大橋6日凌晨仍有肉眼可見的振動,盤點外國大橋振動事件
    虎門大橋因振動緊急進行雙向交通管制5月5日14時許,虎門大橋懸索橋橋面發生明顯振動,橋面振幅過大影響行車舒適性和交通安全,大橋管理部門迅速啟動應急預案,聯合交警部門及時採取了雙向交通管制措施。6日凌晨,根據虎門大橋管理中心實時監控畫面顯示,大橋仍有肉眼可見的輕微振動。
  • 塔科馬海峽大橋事件不會重現,初步查明,虎門大橋是渦振惹的鬼!
    就此,5日晚廣東省交通集團和國家橋梁交通專家對虎門大橋情況進行了現場的勘察。初步得出的結果的是由於虎門大橋上施工的水馬(約1.2米高)導致了橋梁產生渦激共振。什麼是渦激共振?渦激共振(Voxtex-excited Resonance):即風繞流經鈍體結構時可能發生旋渦的脫落,出現兩側交替變化的渦激力,當旋渦脫落頻率接近結構的自振頻率時,所激發出的結構共振現象。多發生在小於25m/s的較低風速,與虎門大橋晃動的情況吻合。
  • 幼兒園教唱「倫敦大橋倒塌了」 網友曬雷人童謠
    歌詞就是不停地重複「倫敦大橋倒塌了」,「我當時就石化了,這什麼歌啊」,這位媽媽還覺得可能是女兒聽錯了,打算哪天再問問老師。有網友稱西方的很多童謠都有悲劇色彩、憂患意識。不過在中國,「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等溫馨經典的童謠伴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  現在的孩子們都在學哪些童謠?真的像一些網友所說國內童謠又少又單一嗎?
  • 日本「超陡」大橋坡度驚人 盤點世界上最驚險的橋
    原標題:日本「超陡」大橋坡度驚人 盤點世界上最驚險的橋 日本「超陡」大橋  近日,連結日本鳥取縣境港市和松江市的江島大橋,因其坡度陡峭成為一個旅遊新熱點。  江島大橋全長約1446米,高約44米,橋下可供5000噸級的輪船通過。松江市一側的斜率為6.1%,每前進100米升高約6米。從境港市一側上橋,從「橋頂」眺望能夠將中海湖的景色盡收眼底,黃昏時的美景也很著名。
  • 巴黎藝術橋部分欄杆因「愛情鎖」過多倒塌(圖)
    藝術橋部分欄杆因"愛情鎖"過多而倒塌  本報綜合 法國巴黎塞納河上的藝術橋近年吸引不少遊客前往,在橋欄杆扣上「愛情鎖」,期望永不分離。然而「愛情鎖」掛得太多,使得部分欄杆於8日不勝負荷倒塌。當地官員聯同一名建築師到場視察,大橋在修繕後於次日重新開放。  據專家估算,155米長的藝術橋上的「愛情鎖」約有70萬把,重約百噸。它們雖不至於使橋梁垮塌,卻使護欄的每米承重增加了數百公斤。兩名熱愛巴黎的美國人今年3月發起一項請願活動,呼籲巴黎當局清理藝術橋上的愛情鎖,迄今已經得到7400多人籤名支持。
  • 熱那亞莫蘭迪大橋意外倒塌? 義大利的足球給了社會溫度!
    臂袖上的足球語言2018.08.14位於熱那亞的莫蘭迪大橋突然發生垮塌,這座大橋是義大利國內車流量最大的一座大橋之一,建於上世紀60年代,本應該被兩年前拆除,卻在改造後再次投入使用,如今不幸成為如此「世界末日」般災難的主角
  • 不聽勸阻,越南3000億大橋一夜倒塌,百萬民眾反向中國討要說法
    ——《越南名言》在中國古代歷史當中,越南長久以來一直是中原的藩屬國。長期以來,中原王朝對於越南的北部和南部一直擁有絕對的統治權,從秦朝時期開始,中國先後在越南設立了幾個管制區,一直到宋末元初,法國人進入越南地獄,越南才徹底從中國版圖劃歸出去。進入近代以後,為了擺脫日本,徹底解放,越南和中國聯合起來進行了多場戰爭。
  • 港珠澳大橋工地發橋墩突然倒塌 事故已致1死4傷(圖)
    人民網香港10月20日電據香港媒體《AM730》報導,港珠澳大橋施工19日凌晨2時許發生意外,一個位於香港赤鱲角機場南路白沙咀地盤、離地約15米高的橋墩突然倒塌。港珠澳大橋工地發生橋墩倒塌事故  事發時5名工人於赤鱲角機場南路白沙咀地盤的橋墩工作,並用橋墩旁的吊臂機吊起一些建築組件,期間該橋墩突然倒塌,在正在橋上工作的兩名男子即失卻平衡直墮地面,3名於地面工作的工人也因突如其來意外
  • 港珠澳大橋工地發生意外 橋墩倒塌釀1死4傷
    人民網香港10月20日電 據香港媒體《AM730》報導,港珠澳大橋施工19日凌晨2時許發生意外,一個位於香港赤鱲角機場南路白沙咀地盤、離地約15米高的橋墩突然倒塌。     事發時5名工人於赤鱲角機場南路白沙咀地盤的橋墩工作,並用橋墩旁的吊臂機吊起一些建築組件,期間該橋墩突然倒塌,在正在橋上工作的兩名男子即失卻平衡直墮地面,3名於地面工作的工人也因突如其來意外,走避不及,被鐵架擊中。
  • 生活中,共振現象無處不在,但你知道什麼是共振嗎?其本質是什麼
    導語我們經常會聽到「公共共振」、「引起共振的事件」、「共振頻率」等詞。但你能準確地說出,什麼是共振嗎?如果你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那我為你感到自豪!如果「物理學中的共振」這個話題,引起了一些問題,那我建議你閱讀這篇文章,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詳細地描述共振現象。在談論共振之前,你需要了解什麼是振動及其頻率。
  • 世界歷史上人為導致建築倒塌慘重事故排名TOP10
    然而僅在完工5年後,1959年12月因無法承受持續數日的降雨和強風而崩塌,渾水衝擊山腳造成421人死亡。原因是在大壩建設伊始,幾乎沒有進行基礎調查。大壩倒塌後現場調查顯示,大壩建在向下遊方向傾斜30至50度的片麻巖上。並在下遊發現了斷層,此處完全不適合修建大壩。
  • 虎門大橋的橋面一鼓一鼓的很可怕,是因加擋牆引發的嗎?有何高見
    等外力作用的頻率和橋的固有頻率相同或相近時,就會產生共振,其結果就是振幅增大。不知道,沒裝擋牆是否出現這樣的問題?如果沒有,拆除後就應該會消失。應該考慮在大橋某一斷面加水馬,至使受力不平衡,至使橋面與支座發生分離。這樣受力全部用鋼繩承擋,這樣會造成橋面晃動。我覺得這些專家的首要任務不是去肯定或否定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而是先要確定地基地質有沒有發生變化,其次再是橋梁本身有沒有什麼問題。
  • 潘多拉魔盒被打開,越南3000億大橋一夜倒塌,反向中國討要說法?
    科技是世界各國都在全力發展的領域,我們也能感受到科技發展帶來的便利,科技樹出現了新的分岔,每個國家的研究方向都不一樣,除此之外,科學家的精力和數量都是有限的,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在各個領域的科技上領先,今天我要說的是潘多拉魔盒被打開,越南3000億大橋一夜倒塌,反向中國討要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