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唱「倫敦大橋倒塌了」 網友曬雷人童謠

2020-12-15 搜狐網
  南京媽媽網曬女兒唱的「奇怪」西方童謠,引來眾網友爭曬「雷人」童謠 揚子晚報記者走訪發現,現在新童謠減少,書店賣得少,幼兒園也教得少

  近日,一名南京媽媽在西祠發帖介紹,上幼兒園的女兒回來給她唱了一個很「奇怪」的歌。歌詞就是不停地重複「倫敦大橋倒塌了」,「我當時就石化了,這什麼歌啊」,這位媽媽還覺得可能是女兒聽錯了,打算哪天再問問老師。有網友稱西方的很多童謠都有悲劇色彩、憂患意識。不過在中國,「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等溫馨經典的童謠伴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

  現在的孩子們都在學哪些童謠?真的像一些網友所說國內童謠又少又單一嗎?揚子晚報記者近日調查了多家幼兒園以及大型圖書店。  

女兒老唱「倫敦大橋倒塌了」  媽媽發帖引來網友吐槽「雷人」童謠

  11月16日,西祠上名為「會抽菸的小狗」的網友滿含驚訝地發帖《女兒幼兒園剛教的新兒歌,雷死我了》。帖子中說,當天女兒睡覺前主動要唱一首幼兒園新教的歌,「倫敦大橋倒塌了,倒塌了,倒塌了。倫敦大橋倒塌了,倒塌了,倒塌了,親愛的朋友」。這名網友毫不掩飾地說自己當時就石化了,「這什麼歌啊?」但得到的答覆是,老師就是這麼教的。

  看到這個帖子,不少網友向樓主解釋道,這是西方一首很著名的童謠,很多幼兒園都會教,但還是忍不住覺得好笑。帖子也引起網上爸爸媽媽們分享自家孩子學的童謠,其中不乏奇特作品。一個叫「老鼠瓜瓜」的網友稱自己無法接受女兒唱的《青蛙找老婆》,「池塘邊有隻青蛙它在找老婆,它看見一隻烏龜它就這麼說:呱呱,呱呱,請你嫁給我!被拒絕後,青蛙又分別請小鴨和貓咪做老婆。」這位網友感慨,差點被其中的橋段震暈。網友「小草莓06」稱自己兒子一大早唱的是「娘子,啊哈」。看到網友們的討論,還有一位80後追憶起了自己小時候出口成章的那些童謠。  

覺得西方「憂患童謠」太沉重  家長更喜歡可愛、歡樂的童謠

  記者聯繫上發帖人陳女士,她的女兒今年5歲上中班,有一天,很少匯報幼兒園學習情況的女兒睡前主動要給媽媽唱白天剛學的歌兒。但她先是問媽媽,倫敦有沒有大橋,這讓陳女士很納悶,「她怎麼想到這問題的,她怎麼知道倫敦這個城市的?」女兒開唱後,她嚇了一跳,「我還以為我聽錯了,但她老是唱『倫敦大橋倒塌了』,聽著就不太舒服」,覺得這樣的童謠有點沉重。她以為是孩子唱錯了,打算再跟老師確認一下,但老師肯定地回答,《倫敦橋》這首歌就是這樣唱的。

  因為是幾百年前流行的,與現在生活的各方面也不符,女兒唱這首童謠,也不理解,體會不到。相比較而言,陳女士覺得像《採蘋果》這樣的中國童謠更適合,一方面孩子熟悉,還能教他們生活中的一些行為。如果引進外國童謠的話,她也認為最好是可愛、歡樂、朗朗上口的那種。不過她也表示,因為《倫敦橋》非常著名,也有必要向孩子們介紹一些經典的西方童謠。

  南京那些老童謠,你還記得嗎?

  城門城門雞蛋糕,三個綠蛋糕,騎花馬,帶把刀,城門底下走一遭。

  城門城門雞蛋糕,三十綠豆糕。騎馬馬,坐轎轎,走進城門砍一刀。

  城門城門幾丈高?三十六丈高。騎白馬,帶把刀,走進城門滑一跤。

  城門城門幾丈高?三十六丈高?騎花馬,帶把刀,走進城門跌一跤。問你吃桔子還是吃香蕉?

  城門城門幾丈高,三十六丈高。騎大馬,帶把刀,從你家門前抄一抄。問你吃桔子吃香焦!

  月亮月亮媽媽,裡面一個爸爸,爸爸出來買菜,遇到一個老太,老太出來洗腳,遇到一隻喜鵲,喜鵲出來飛飛,遇到一隻烏龜,烏龜出來爬爬,遇到一個娃娃,娃娃要吃油炒飯,看誰是個好娃娃。  

記者走訪  幼兒園裡童謠教得少,書店裡純正童謠也成稀缺

  李女士家女兒同樣也上幼兒園中班,她說幼兒園教的兒歌倒是很多,女兒回家經常唱,但童謠就不怎麼多了。「老師說一個學期也就教兩首吧」。遊府西街幼兒園的李園長也告訴記者,童謠只是作為孩子語言課的一部分,其他還有兒歌、故事、表演等不同的形式,「一年下來,兒歌也只教幾首,童謠就更少了」。

  隨後記者走訪了南京兩家大型的圖書店,在新華書店,在眾多的詩詞、故事、兒歌書當中,有一本大紅色封面裝幀的童謠書《最愛中華老童謠》,分為「遊戲」「節日」「幽默」三篇,共44首,每首都配上傳統插畫。此外還有《搖啊搖,搖到外婆橋》、以及《中文童謠》,其中內容多有重合。另外還有一本50首的《英文童謠》。

  在大眾書局中,記者在兒童文學區,並沒找到任何一本以「童謠」命名的書籍,幼兒讀物區,只有《中文兒歌》和《英文兒歌》,其中包含一些童謠。工作人員潘小姐告訴記者,兒歌和故事書要比童謠的書多多了。  

中西方童謠對比  西方童謠不乏灰色,但引進童謠多輕鬆富有童趣

  在陳女士發帖後,就有網友很快跟帖解釋,歐洲很多兒歌很黑暗甚至恐怖,並舉例《鵝媽媽》童謠。網友「玻璃心」還詳細地解釋起《倫敦橋》的沉重背景,「一首充滿悲劇色彩的民謠唱說著倫敦橋的滄桑歷史,倫敦橋是泰晤士河上資格最老的橋,難逃蒼老的命運,逐漸顯露了頹敗的跡象,便流傳了這樣一首充滿悲劇色彩的民謠。」

  記者聯繫到這位網友王老師,她是南京軍區某幼兒園老師,從事幼兒語言研究與一線教育已經有20多年了。「我們耳熟能詳的童謠,一般是美好的、溫馨的、幽默的。但西方的很多童謠初聽會覺得充滿了暴力和詭異,其實仔細琢磨一下,會發現也不乏哲理和歷史背景。」她再次提到了《鵝媽媽》童謠。記者發現幾乎每一則都有「死亡、殺、血」等字樣,王老師解釋這個童謠的血腥、暴力和它們產生的時代背景有關。

  記者在書店看到的為數不多的英文童謠除了收錄《倫敦橋》,還有《兩隻老虎》、《小星星》等,但這些也都以輕鬆富有童趣為主。記者隨後又在南京實驗幼兒園馬園長的協助下做了一項調查,對象為全園9個班級。每個班仍以中文童謠為主,引進的外國童謠,最多為4首,最少的為0首,有的上了3年的大班只教過1首。馬園長也介紹,在選擇時,還是以輕鬆、押韻、有童趣為主。王老師也認同此觀點,「孩子是幼小的,需要保護的,不敢描述太多的陰暗面,怕嚇著孩子。而西方社會則會大大方方地和孩子談到出生、死亡。」  

資深幼兒語言老師  童謠斷代可能和經濟利益有關,新作難再口口相傳成經典

  在採訪中,家長以及一些老師並不太能分得清兒歌與童謠的區別。王老師解釋,「童謠一般來說是民間流傳的,年代久遠,並且會有不同的版本,大多數找不到作者,以口頭語和方言為主」;而兒歌屬於文學作品,結構比較規範,大部分使用書面語言。王老師說,童謠在幼兒各科教育中都是不可缺少的好幫手,提高語言能力,幫助記憶,「如小班寶寶學習扣扣子:小老鼠,鑽洞子,小朋友初學畫人臉時,老師會邊畫邊念:一口大鍋,兩個把子,鍋裡煮著水,三個餃子。童謠念完了,一個可愛的大頭娃娃也畫了出來」。

  在對不同的幼兒園的採訪中,老師都表示平時教學中使用到的童謠,多是之前流傳很久的,或者從網上找到的。王老師也認可,新產生的童謠的確有所減少,「童謠的斷代可能和經濟利益有關」。很多幼兒教師也會自己創編,基本都是隨機的,沒有做過特別的記錄,「一般是按原作結構仿編,比如《幸福的家》;有的加入自己的經驗,繼續編出下一小節內容,比如《春天的顏色》。」只是流傳渠道不通暢,屬於自生自滅的狀態。傳統比較經典的如「唐僧騎馬咚那個咚,後面跟著個孫悟空」,「拉大鋸扯大鋸,姥姥家門前看大戲」,這些都是口口相傳流傳下來的,而不是現在的課堂、書本、影像等途徑。 記者 陳婧 文/攝

相關焦點

  • 《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一首童謠
    《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倫敦橋要倒了 ,是一首非常知名的傳統童謠,來自"鵝媽媽童謠"。它們絕對不像大家對童謠的印象大多是充滿童趣與溫馨的。這些古老且殘酷的童謠可以追溯到當時的時代背景及社會人文風貌,藉由童謠的黑暗面,能讓近代的人們更了解歷史。「倫敦橋要倒塌,要倒塌,要倒塌……」一首充滿悲劇色彩的民謠唱說著倫敦橋的滄桑歷史。就像這首童謠中唱的那樣,歷史上的倫敦橋不僅倒塌過,而且倒塌過多次。像倫敦橋這樣屢經興廢而依然名聲不倒的橋梁實屬罕見。
  • 「隱秘」的兒歌火了:從小唱到大的童謠,背後故事細思極恐
    之後,《小白船》的音樂一響起,都暗示著兇殺的到來,嚇得網友直呼:這哪是童謠,簡直是陰樂!連伊能靜也在微博上喊話自己老公秦昊(張東升的扮演者):以後不準在晚上給孩子唱這首歌!其實,在《小白船》的誕生背後,還真的隱藏著一段憂傷的故事。這首聽著像「陰樂」般的童謠,最初真的就是一首安魂曲。
  • 快快樂樂唱童謠
    本次發布會由滁州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教體局、團市委、市婦聯、市關工委、市文聯主辦,區文明辦、區教體局、滁州市解放小學承辦。 快快樂樂唱童謠
  • 新晉「恐怖童謠」小白船:明明是孩子唱的,為何會令人恐懼?
    該劇除了視覺上的復古色調給予觀眾享受外,導演也非常重視聽覺環境的塑造,每一集的片尾曲和劇中的音樂都承擔了隱藏線索的功能,網友表示許多正常的音樂和童謠通過劇作方的處理變得陰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童謠《小白船》。
  • 冬至這天,在異鄉唱起家鄉的童謠
    在酒足飯飽、圍爐夜話之際,似乎沒有什麼比帶著鄉音的童謠,更適宜開啟話題了。今天是冬至,小活字召集編輯部的同事們,錄下他們的家鄉童謠,分享那些跟童謠有關的記憶。這當中有沒有你家鄉的童謠,你小時候的記憶呢?一起來聽聽吧~ 廣東 · 廣州吟唱&文字/莉拉
  • 死亡擱淺中的童謠暗含玄機,隱藏著活人獻祭的黑暗傳說
    無論你是否玩過死亡擱淺,那首《倫敦大橋倒下來》這首的旋律你一定耳熟能詳。原曲倫敦大橋倒下來,通過各種版本的重寫在全球廣為流傳,但在死亡擱淺中,這首兒歌的出現卻另有原因。首先來說說倫敦大橋倒下來在死亡擱淺遊戲中出現的時機,在遊戲開頭以及劇情後期山姆都聽到了亞美莉在耳邊唱這首歌,而地點則是冥灘,冥灘遊戲中的亡者世界,是小島秀夫連結概念中生死連結的重要一環,這裡出現倫敦大橋倒下來的第1層淺層含義即是「連結即將斷裂」。
  • 那你可能沒聽過這些英國恐怖童謠……
    不過,毀童年的其實不只是這些暗黑的童話故事,還有一種體裁,大家玩得也很溜,那就是人們從小哼唱的,恐怖童謠。事實上,英國人小時候經常唱的歌謠小調,很少是想像中的天真浪漫主題。那首魔性的《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倫敦鐵橋倒塌了),可能不少人都知道。
  • 童謠:學校老師教的童謠——魯冰花
    >童謠:學校老師教的童謠——魯冰花2014-10-22 12:06:53出處:其他作者:佚名天上的星星不說話  地上的娃娃想媽媽  天上的眼睛眨呀眨  媽媽的心呀魯冰花  家鄉的茶園開滿花  媽媽的心肝在天涯  夜夜想起媽媽的話  閃閃的淚光魯冰花  啊 夜夜想起媽媽的話  閃閃的淚光魯冰花  啊 夜夜想起媽媽的話  閃閃的淚光  (唱)
  • 新晉「恐怖童謠」小白船:明明是孩子唱的歌謠,為何會令人恐懼?
    ,從中世紀到工業革命,前後幾百年,除了一些傳統的搖籃曲童謠、遊戲童謠外,黑暗主題的童謠不在少數,內容涉及兇殺、宗教等諸多暴力元素,而且這些童謠傳唱度很高。該說法並無證據,但可以肯定的是,鵝媽媽的原型應該是融合了歷史與傳說的多位人物而形成的 在西歐的黑暗童謠中,《倫敦橋要塌了》(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知名度極高,甚至在廣東地區還有粵語版的同樣曲調的童謠: 倫敦橋在倒下, 在倒下,在倒下。
  • 恐怖童謠,遠不止一首《小白船》︱原創
    曬死烤死悲戚戚,兩個只剩一。比如說有一首《倫敦鐵橋垮下來》(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整首童謠都透露出一股「不把倫敦大橋唱垮,誓不罷休」的味道。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倫敦鐵橋垮下來,My fair lady.就要垮下來。倫敦大橋倒真的垮過很多次。
  • 《隱秘的角落》裡的兒歌火了:原來童謠背後,都有細思極恐的故事
    之後,《小白船》的音樂一響起,都暗示著兇殺的到來,嚇得網友直呼:這哪是童謠,簡直是陰樂!連伊能靜也在微博上喊話自己老公秦昊(張東升的扮演者):以後不準在晚上給孩子唱這首歌!其實,在《小白船》的誕生背後,還真的隱藏著一段憂傷的故事。
  • 老北京的童謠原來這麼好聽?教你唱一唱
    童謠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戰國。作為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我國古代的童謠內容非常豐富,節奏多變,朗朗上口。老北京舊時,嬰兒出生不久,家裡的長輩就會誦唱歌謠給孩子聽。今天,文旅君就帶您領略下這些好玩有趣的童謠。
  • 客家童謠融入幼兒教育的實踐探索
    但近年來,隨著人們將幼兒教育託付給幼兒園,家長因為工作忙碌或自身對童謠缺乏了解,很少能夠把童謠教給自己的孩子,而幼兒園因為固守正規的教材,也鮮少將傳統客家童謠融入幼兒教育中。  為了避免嶺南客家傳統童謠失傳,地處客家大本營的「世界客都」梅州市,積極探索將客家傳統文化有機融入幼兒教育機制。
  • 恐怖童謠不止這一首
    據說看完全劇後,許多網友都得了「《小白船》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創傷後應激障礙)。本來耳熟能詳的童年回憶《小白船》成了令人毛骨悚然的音(陰)樂。
  • 近10天播放量增長14倍,童謠《小白船》突然火了
    唱!」伊能靜在微博上公然警告老公秦昊,禁止他唱《小白船》給女兒聽。《隱秘的角落》大火後,劇中歌曲《小白船》也受到大家關注,由於《小白船》總伴隨著殺人事件響起,因此這首歌也被觀眾們戲稱為「恐怖童謠」。對此,這版《小白船》的演唱者、著名民謠組合「小娟&山谷裡的居民」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專訪時,也大呼意外。
  • 創作上百首新童謠傳承閩南文化 童謠爺爺作品登上「學習強國」
    這些童謠很多來自鎮裡年已七旬的「童謠爺爺」楊安東。16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楊安東創作了一首閩南方言新童謠《惠安女 水茫茫》,之後廣為傳唱,自此開始他潛心童謠創作,並堅持義務到幼兒園和小學向師生們教授閩南童謠。他希望借閩南新童謠,向少年兒童更好地推廣閩南文化,讓後輩們不忘鄉音。如今,他創作的閩南童謠視頻在網上吸引了眾多粉絲,還發布到「學習強國」平臺。
  • 大語文啟蒙,從唱詩歌、童謠開始
    《唱!童謠》則是童謠集,中國童謠那麼多,編輯們精選了60首經典童謠,絕大部分都耳熟能詳。在給叮噹讀詩歌、童謠時,我經常會想,詩歌裡有個「歌」字,童謠裡有個「謠」字,按道理,它們都是能「唱」的。把它唱出來,是真正讓它「活」過來,補全了近代漢語教育的空缺——這是《給現代孩子的聲律啟蒙》《唱!童謠》超出我預期的地方。
  • 六一思考:「綠色童謠」斷代 兒童歌曲值得關注
    讓何佳培意外的是,第一個小朋友唱了《小燕子》,第二個還是《小燕子》,第三個又是《小燕子》……一上午聽下來一半孩子唱小燕子,還有的孩子唱《小兒郎》。「當時我在想,孩子脫口而出的為什麼還是幾十年前的歌曲?不會唱其他歌了嗎?」  「我們小時候有很多朗朗上口的童謠,『兩隻老虎』,『小燕子』,『小小墩兒坐門墩』,『城門城門幾丈高』,這些童謠印在腦中,到現在還會唱。」
  • 呢滴廣州人細細個經常唱的粵語童謠 你仲識唱幾隻?
    呢滴廣州人細細個經常唱的粵語童謠 你仲識唱幾隻? 時至今日 孩子們仍朗朗上口的廣府童謠可能 只有《月光光》、《落雨大》幾首 大部分的廣府童謠近乎湮沒
  • 他的一首《外婆》仿佛在呼喚:「童謠我會唱了,您可以回來嗎?」
    歌詞中有一段童謠吸引了很多粉絲的注意,這段童謠是張藝興小的時候外婆經常唱給他聽的。外婆曾經對張藝興說過,什麼時候他可以完整地唱完這首童謠,他就是外婆心中的小驕傲了。可如今,那首童謠,他會唱了,外婆卻再也聽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