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廢話
在成為up主的這幾天中,我的國家爆發了大面積的疫情,我度過了一個最無聊的春節,我發了一些文字以及視頻,為大家帶來了一些有意思的東西。
在up創作期間曾多次涉及到了賽博朋克的概念,於是up決定深挖一下這個概念,所以才有了今天這篇文章,深入的去理解一下西方科幻電影中的賽博朋克和蒸汽朋克概念。
然後希望我的國家能夠早日徵服疫情,恢復正常秩序。
什麼是朋克
最早的朋克出現在七十年代中期,最初是一種源自搖滾的音樂風格。它不太講究音樂技巧,常常由一個簡單悅耳的主旋律和三個和弦組成,長度通常也在兩三分鐘之間。他們拒絕長篇大論,使用三個和弦講他們想說的,毫無掩飾的表達和簡單的三和弦讓這種音樂風格被街頭年輕人爭先效仿。
歷史背景
雖然說朋克來源於搖滾,但是他並沒有在搖滾發源地美國掀起熱潮,而是穿越了半個地球來到了英國。在七十年代中期,作為二戰主戰場的英國,經濟蕭條,失業率高。在文化方面,不管是電影還是音樂都比不上當時的美國(好萊塢黃金年代),而社會上感到前途渺茫生活無望的普羅大眾則需要一個宣洩的口子。
導火索
就在此時英國一個叫做SEX PISTOLS"(大陸譯名"性手槍")的樂隊做了一個大膽的專輯封面。
封面上英女皇的嘴巴被"SEX PISTOLS"的封條封著,這在當時無疑是一種大膽的行為。他們無視主流,開始肆無忌憚的發洩心中的憤恨。而這一行為引發了朋克的熱潮。
風格化的朋克
再接著朋克便不再僅僅限於音樂這一領域,它開始影響時尚、影視、甚至是裝潢。可以說朋克是物資與欲望、理想與環境的差異感催生的一種反主流思想。
它讓你釋放來自內心深處的憤怒、不安、以及麻木,所以原本源於音樂的朋克在後來逐漸褪去音樂的形式,演變成了一種思想、一種行為模式、一種藝術。而我們今天討論的正是朋克在電影行業產生的久遠影響。
賽博朋克(cyberpunk,是cyber與punk的結合詞)
在銀翼殺手上映之後,賽博朋克風格被一眾網友推上神壇。光怪陸離的世界,高科技低生活的差異、嚴重的階級矛盾以及反叛情節都讓眾人暗爽不已。
賽博朋克最先起源於一本叫做神經漫遊者的書,這部小說曾經獲得過雨果獎以及星雲獎,而後被一眾作家以及導演模仿,到銀翼殺手這裡被推到了高峰。
或許了解更深的小夥伴知道,賽博朋克有著很多的兄弟姐妹,比如同樣炙手可熱的蒸汽朋克,在比如小眾一點的柴油朋克、原子朋克、太空朋克等等。那麼這眾多的風格是如何形成的呢?
蒸汽朋克(Steampunk,是steam 與punk的結合詞)
對比賽博朋克與蒸汽朋克我們能夠明顯的看到,賽博朋克對於未來科技高度的擔憂,科技的負面影響往往大於正面影響。但蒸汽朋克則相反,它通過複雜的機械結構和其超出想像的功能透漏出一種積極的科學幻想。
其實這種差距應該從兩種風格出現的背景說起,蒸汽朋克的技術支撐是第一次工業工業革命,那時候的人類剛剛嘗到科技的甜頭,大呼真香的同時也對於未來科技的發展形成了積極的態度。
而反觀賽博朋克,它起源於第三次工業革命,賽博就對應著計算機信息技術這一概念,但是由於人類經歷了一戰和二戰,科技被人類用來殺戮和侵略,這讓人類患上了PTSD症候群。人類開始看到科技另外醜惡的一面,或者說是人性醜惡的一面,而這便形成了眾多賽博朋克電影中反烏託邦的風格。
柴油朋克( Diselpunk,是disel與punk的結合詞)
而再說起一個小眾的風格-柴油朋克,柴油朋克的技術支撐源自內燃機的時代,相較於蒸汽朋克和賽博朋克,柴油朋克更加的注重控制,大量結合了當時流行的審美元素,也正處在一戰之後,現代技術由樂觀逐漸變得悲觀的過渡時期。
風格常常是更黑暗,更「髒」,更「亂「,在這一點上是與賽博朋克風格有些重合的,但是二者的髒亂差又有著明顯的不同,你可以對比瘋狂的麥克斯和銀翼殺手這兩部電影的風格,就能明白這種差異性。
歷史節點上的延長線
其實不管是賽博朋克、蒸汽朋克、柴油朋克,他們都是在某個歷史節點上的技術幻想,源於當時的人對於未來的大膽猜測,可以說這些脫離常識的幻想正是歷史發展節點上向未來畫出的延長線。
所謂延長線便是基於現在的技術,弱化其缺陷,藉助幻想甚至接近魔法的設定來達到此技術某一不可能達到的功能。比如說魯班用木工做出了一隻木鵲,它可以連飛三天而不落地。這其實勉強可以叫做木工朋克。
蒸汽、柴油、賽博分別象徵著技術發展的三個不同的歷史節點,根據人類使用技術的經歷不同,分割成了不同的風格。
這是個提醒讀者三連的標題
其實類似的叫法有很多,比如太空中的叫太空朋克、基於核能的叫做原子朋克,而更加整潔乾淨的未來科幻便可以叫做現代朋克。那麼看到這裡你理解什麼叫做賽博朋克了麼?
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了,記得給我三連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