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朋克:一段外國人超推崇,中國人卻「缺席」的歷史狂想曲

2020-12-15 一般冶行

「這是一段未曾發生過的歷史。」——《利維坦號戰記》序章

提到蒸汽朋克,很多熟悉網絡流行語的年輕人應該都聽過「多鉚蒸剛,炮塔至上!億萬炮塔,億萬榮光!」這句老梗。

可實際上除了這些戲謔之言外,作為一種有著三十餘年的歷史的文化現象,蒸汽朋克還有許多可以聊的故事。

最上面這幅圖是蒸汽朋克代表作品《利維坦號戰記》中的插圖,《利維坦號戰記》是我最早接觸的一部蒸汽朋克風格的科幻小說。

它以第一次世界大戰作為架空背景,描繪了以英國為代表的、信奉「達爾文主義」陣營與以德國為代表的、信奉「機械主義」陣營之間的衝突與對立。小說之中那些瑰麗的想像造物與巧妙的歷史架空情節,充分體現了「蒸汽朋克」的精髓:

蒸汽朋克是一個合成詞彙,蒸汽(steam)代表了以蒸汽機作為動力的大型機械,而朋克(punk)則代表了一種非主流的邊緣文化(多是架空歷史)。

這些作品之中往往依靠某種假設的新技術,比如新能源、新機械、新交通工具等方式,展現一個平行於19世紀西方世界的架空世界觀,努力營造一種想像力與復古懷舊之間的平衡氛圍。

1.誕生:蒸汽朋克與賽博朋克

「我因為悲觀而創造了賽博朋克的概念,之後又因為樂觀而發現了蒸汽朋克。」——威廉·吉布森

由早期的奇幻類作品,再到併入科幻類作品,「蒸汽朋克(steampunk)」的誕生與「賽博朋克(cyberpunk)」息息相關。

美國作家威廉·吉布森與布魯斯·斯特林是公認的蒸汽朋克鼻祖,兩個人在1991年合作創作的《差分機》被認為是蒸汽朋克概念的開山之作。

布魯斯·斯特林(1954-)是位涉獵極廣的作家,一些參加過2013年之後託福考試的年輕人,對於他的名字應該有些印象。而與他合作《差分機》這部作品的威廉·吉布森,則徹徹底底是一位大牛!

威廉·吉布森(1948-)是當代最重要的英文作家之一,科幻小說宗師,被稱為「賽博朋克之父」。正是他的處女作《神經漫遊者》開創了「賽博朋克」這個文學流派,1985年史無前例地囊括了雨果獎、星雲獎、菲利普·K·迪克獎,「網絡空間」(cyberspace)這個詞就是他的發明。

由此可見,「蒸汽朋克」的概念要晚於「賽博朋克」出現。可是在實際作品之中,蒸汽朋克的內容卻往往要比賽博朋克古老許多。

蒸汽朋克作品之中必然會有蒸汽機,即便不是主要設定,但也會默認被架空的歷史故事之中蒸汽機並沒有被內燃機取代。因此其故事的背景常常發生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維多利亞時期與美國西部拓荒運動之中。(近年來也有一些創新,見後文)

賽博朋克的典型設定則往往是在久遠的未來,那個時候科學極度昌明,人工智慧、生物科技極度發達,以至於導致了一些災難性的後果——人工智慧試圖或已經掌控人類,而生物技術創造出來的全新物種有可能取代人類的地位。故事的核心往往是人類的覺醒、自我救贖與自我拯救。

這種差異與兩種概念誕生的時代有關,較早的賽博朋克作品誕生在「美蘇冷戰時期」,因此往往體現出一種對於未來科技的恐懼。而20世紀90年代初期出現的蒸汽朋克概念,在某種意義上恰恰站在賽博朋克的對立面上,作品之中對於科技進步的態度大多數是予以肯定。

2.特點:衝突——蒸汽朋克作品中的永恆主題

「對於寫小說的人來說,邏輯自洽是最基本的素養,而善於敷設衝突才能稱得上是好的作家。」——厄休拉·勒古恩著《寫小說最重要的十件事》

厄休拉·勒古恩(1929-2018)是村上春樹最喜歡的女作家之一,被譽為「科幻小說女王」以及「美國當代最偉大的科幻小說作家」。

這位曾經寫出過《黑暗的左手》三部曲、《地海傳奇》六部曲(宮崎駿曾公開表示這部小說一直是他的創作源泉)等作品,獲得7次雨果獎、6次星雲獎、21次軌跡獎、美國國家圖書獎、卡夫卡獎的大師(美國科幻奇幻作家協會授予的終身榮譽「大師(master)」稱號),對於蒸汽朋克作品也有著很高的評價。

在晚年為了培養新生代作家而開設的寫作技巧課程中,她曾不止一次向學生們要求「寫一些蒸汽朋克小說來鍛鍊設置衝突情節的能力」。

在這位大文豪看來,由於架空歷史的背景設定,蒸汽朋克作品是虛構類作品之中最像非虛構類的作品。而合理架空歷史之下,由人物們推動的情節衝突,則是這類作品最具魅力的特點。

其實和我國的年輕人一樣,歐美國家的一些年輕人對於蒸汽朋克類作品中的歷史也並非全然了解。但是這類作品之所以會被他們接受,正是因為作品之中「衝突」的設定。

這些「衝突」往往強調的是新舊文化、生產方式與社會構成上的衝突,以及人們在社會重大變革時期中的種種恩怨情仇。對於渴望變革、崇尚科技與機械,喜愛個人英雄主義,期望利用超越時代的先進技術推動社會發展的年輕人確實有很大的吸引力。

3.作品:蒸汽朋克30年,入坑作品淺賞

從1992年發售的《差分機》到2019年的電影《掠食城市》,蒸汽朋克作品在將近30年的時間之中蓬勃發展,多如牛毛,本文自然不能涵蓋其萬一。因此只能簡要介紹一些我個人認為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以供讀者欣賞。

3.1 蒸汽朋克風格小說作品:

《利維坦號戰記I-IV》:全書共四冊,前三冊以生物兵器「利維坦」、「貝希摩斯」和機械陣營特斯拉發明的「歌利亞」命名,最後一冊是用來解釋設定的《航空手冊》。

《帕迪多車站》:看這本書是因為《風之影》(2001年出版,公認西語文學400年最好的小說作品,紙質書銷量3500萬冊)作者卡洛茲·魯依茲·薩豐的對於這部作品「重新塑造了當代奇幻」的評價。

《天行健》:國內知名作家燕壘生所著,整部作品設計了機械科技、生物科技等諸多元素,將「蒸汽朋克」本土化,發軔成為一種頗為新奇有趣的「土木朋克」風格,值得一看。

《詭秘之主》:2019年最火網絡文學作品,沒有之一。由閱文集團力捧、且公認極具天賦的起點白金作家愛潛水的烏賊所著,不僅在國內爆火,甚至其翻譯作品引燃了國外網絡文學市場,為了追更一些外國年輕人開始自學中文。作品之中融合了架空歷史、克蘇魯、蒸汽朋克等多種元素。

3.2 蒸汽朋克風格電影作品:

掠食城市:2019年新上映的電影,改編自英國作家菲利普·瑞福的《致命引擎四部曲》。故事設定在地球經歷過超級大戰後的遙遠未來,以「城市達爾文主義」和「反牽引主義」作為衝突的要素,以男女主人公的視角講述了一個弱肉強食的「廢土世界」的故事。

天降奇兵:又名超凡紳士聯盟,電影的編劇是美漫三大神作之一《守望者》的作者艾倫·摩爾。作品中擷取了隱形人、吸血鬼、海德博士、冒險家闊特曼、鸚鵡螺號等一系列以19世紀奇幻科幻作品中的IP形象,如果放到現在妥妥的「復仇者聯盟」姊妹篇。

飆風戰警:由好萊塢著名影星威爾·史密斯主演,1999年上映的一部作品。設定的故事背景在美國南北戰爭結束之後不久、格蘭特總統執政的時期,影片之中的機關火車、自行車滑翔機、巨型機械蜘蛛等形象在當時引起了許多熱議。

哈爾的移動城堡:和宮崎駿更早期的作品「天空之城」相比,哈爾的移動城堡之中的蒸汽朋克風格要更加濃厚一些。這部作品2004年上映後,受到廣泛好評,豆瓣評分高達9分。

事實上,蒸汽朋克風格的作品還有許多。由於篇幅所限,一些遊戲(比如「最終幻想系列」)、動漫(比如「蒸汽之子」)、藝術作品本文都來不及多寫。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搜索一下,你可能就會發現這30年間,蒸汽朋克這種小眾文化其實已經衍生出了許多優秀作品。

總結:為何在「蒸汽朋克」文化領域 ,中國人「缺席」嚴重?

正如上文所說,蒸汽朋克作品的特點往往是需要架空一段歷史。而那段19世紀的歷史,中國正處於清末積貧積弱,科技發展近乎停滯的悲慘歲月,談何技術革新?

亞洲國家之中,出現蒸汽朋克作品較早的是日本——這個國家也是西方一些作品之中,在那段架空歷史種出現頻率最高的東方國度。

90年代中後期,有一批國內的作家嘗試進行這方面的努力,嘗試架空明清歷史創作中國化的蒸汽朋克作品,不過並不成功。這也導致後來,這種文化領域的作品中,中國人嚴重「缺席」。

當然,隨著中華文明的偉大復興,中華傳統文化再一次顯露出了其強大的「兼收並蓄」能力——蒸汽朋克在與中華傳統文化的碰撞之中發生了嬗變,衍生出了全新的「土木朋克」文化作品。比如小說作品之中的《天行健》、《鋼鐵長安》、《龍與地下鐵》,動漫作品之中的「秦時明月」系列,等等。

作為一個中國的蒸汽朋克文化愛好者,我對於這種變化自然是尤為欣喜。

這一次,中國人不會再「缺席」。

如果厭倦了經人反覆咀嚼的「口水歷史」,可以關注「一般冶行」,看點有意思的歷史故事。

相關焦點

  • 太極狂想曲 空中網將推「蒸汽朋克」風新遊
    今日《太極》三大秘密「狂想曲」,馬上開始! 【太極三大秘密狂想曲之將於電影合作?】 趕在年末推出,不得不讓人聯想到最近正在各大院線熱映的電影《太極》,如此時期推出同名電影,似乎在向我們預示著什麼,難道兩款「太極」將展開全面的戰略合作?
  • 《波西米亞狂想曲》:當反叛成為歷史,現實的下一個出口在哪?
    《波西米亞狂想曲》是皇后樂隊的成名作也是代表作之一,影片與其說是皇后樂隊的音樂傳記片不如說是關於弗雷迪·莫庫裡的個人傳記片,影片在1985年的live Aid戛然而止。不可否認,作為傳記片,《波西米亞狂想曲》並非盡如人意,對Live Aid的搬演和復刻卻再次在大銀幕上復刻了搖滾的烏託邦。
  • 蒸汽朋克 帥哭的蒸汽朋克汽車大改造
    今天和各位分享的是他們最酷的蒸汽朋克風格改造作品:作品1: MINI Countryman改造時間:2012年使用材料:黃銅、齒輪、箍線、橡木、勞斯萊斯及賓利專用納帕小羊皮耗時:9個月這款蒸汽朋克風格的MINI Countryman,引起了改裝界的極大熱議,使用黃銅和原木製造出一片輝煌又復古的內部空間
  • 人們經常說的「蒸汽朋克」,它的歷史起源是什麼,發展又如何?
    前言:最近幾年,【蒸汽朋克】元素在一些幻想小說與網路遊戲中流行了起來。在過去幾百年左右的時間裡,蒸汽朋克不斷發展,它最初就是在維多利亞時期誕生的。本文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關於蒸汽朋克的發展歷史。蒸汽朋克的歷史由來蒸汽:從1900年左右生活在工業革命後的維多利亞蒸汽時代的人們的角度出發,這是對未來的想像。朋克:這是一種叛亂形式,就像蒸汽時代中各種階級制度在內部引起和遭受叛亂一樣。
  • 設計風格——蒸汽朋克
    所有的設計都像是一面鏡子反射出某一階段社會的主流審美,要是討論起設計的各種潮流風格,蒸汽朋克必須得有名字。蒸汽朋克是一個組合詞,由蒸汽steam和朋克punk兩個詞組成。蒸汽自然是代表了以蒸汽機作為動力的大型機械了。
  • 阿努比斯之門:一切穿越文學的鼻祖,蒸汽朋克經典之作,秘史小說代表...
    一切穿越文學的鼻祖,蒸汽朋克經典之作,秘史小說代表作品史蒂芬·金、倪匡等推薦《阿努比斯之門》時間旅行+埃及神話+犯罪組織+狼人傳說+詩人軼事,讓你欲罷不能的終極狂想。◆蒸汽朋克經典之作,秘史小說代表作品。◆榮獲1984年菲利普o迪克獎,獲得軌跡獎、英國科幻小說獎提名。◆入選《軌跡》雜誌"20世紀科幻長篇小說排行榜Top50",《審理雜誌》"100本你今生必看的書"。
  • 遊戲中的「蒸汽朋克」風格是什麼?淺談蒸汽朋克在遊戲中的表現
    今天我們就先來談一談遊戲中的「蒸汽朋克」到底是怎樣的。何謂「蒸汽朋克」說到蒸汽朋克就不得不用賽博朋克和他進行對比,從整體來說「蒸汽朋克」與「賽博朋克」就是兩個完全的對立面。從時間概念上來說,蒸汽朋克 描述的是歷史,而賽博朋克描述的是未來。
  • 閱讀「賽博朋克」與「蒸汽朋克」
    作者 | zephyrsun1982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如果說科幻是小說中的一個並非大眾的分支的話,那麼「賽博朋克」與「蒸汽朋克」做為起源於上世紀六、七十年的科幻小說類別就在幾天前,遊戲《賽博朋克2077》發布了,在粉絲圈內又會是一陣熱潮吧!回到這一題材的原點,不能不提菲利普狄克所著的《仿生人會夢到電子羊嗎?》。1982年,這部小說改編而成的《銀翼殺手》上映,描繪了一個「高科技,低生活,人與人造人共存」的賽博朋克典型的反烏託邦未來世界,而反派男主說給自己的最後一句「time to die(大限就在此時)」震撼非常。
  • TOP30-盤點那些蒸汽朋克風格的手遊-1
    作為其續作,《餵我石油 2》讓玩家將石油引導進入超現實生物世界的一張張巨嘴之中。>Steampunk Tower(蒸汽朋克塔防)非常有意思的蒸汽朋克風格塔防遊戲(拉風)發條傳說《發條傳奇:格拉克和英克》是一款蒸汽朋克風格的冒險遊戲。
  • 後現代科幻兩大巨頭:賽博朋克與蒸汽朋克
    小說、電影、電視劇、電子遊戲……而這其中,又以「賽博朋克」與「蒸汽朋克」最吸人眼球。例如「缸中之腦」的困境讓《攻殼機動隊》中的義體人素子在與傀儡師的不斷鬥爭中自我審視,並最終通過與傀儡師的結合達到了突破自身界限的超我境界。波茲曼在晚年時也曾經指出,我們對於新技術的迅疾發展無可奈何,但歷史與社會心理學可能控制我們對技術的自主使用。
  • 蒸汽朋克,奇幻風暴
    這個展開的螺旋形建築,是從宇宙天體的移動中得到的靈感蒸汽朋克風作品蒸汽(steam)和朋克(punk蒸汽朋克作品展現了一個平行於19世紀西方世界的架空世界觀,雖然是虛構的,但滿滿都是懷舊和復古。在影視作品中,迷幻的蒸汽朋克元素也不少見。2015年口碑爆棚的《瘋狂麥克斯4》就是其中之一,今年火人節的許多場景都仿佛是電影鏡頭的翻版。
  • 架空科幻小說——"蒸汽朋克"的早期歷史
    一直以來,定義「蒸汽朋克」都是件難得嚇人的事兒。目前通行的定義就有很多種,各自差異極大。若遵照最嚴格、傳統的定義,那麼蒸汽朋克就是以19世紀末的倫敦景象為基礎的架空歷史科幻小說。而按照劉易斯·卡羅爾(Lewis Carroll)式的說法,蒸汽朋克就是人們心中給它下的任何定義。
  • 什麼是蒸汽朋克?
    蒸汽朋克Steampunk是一個合成詞,由蒸汽steam和朋克punk兩個詞組成。蒸汽自然是代表了以蒸汽作為動力的大型機械了。朋克則是一種非主流的邊緣文化,用街頭語對白書寫的文體,它的意義在於題材的風格獨立,而非反社會性。
  • 《波西米亞狂想曲》:對皇后樂隊「神」還原還是一種冒犯
    這部皇后樂隊傳記片《波西米亞狂想曲》以皇后樂隊主唱弗雷迪·默丘裡及其他三位成員在「拯救生命」演唱會上的開場鏡頭為開篇,回溯皇后樂隊從15年前在倫敦組隊,之後破裂、重聚,共同在「拯救生命」演唱會上締造搖滾歷史上最偉大表演的過程。
  • 遊戲不止是武俠 《黑金》魔幻蒸汽朋克風來襲
    《黑金》那獨具匠心的魔幻蒸汽朋克風格不禁讓眾玩家和業內媒體眼前一亮。魔幻蒸汽朋克相融合 科技魔法催生新魔幻而蒸汽朋克則旨在表現一種以蒸汽機械為代表,熔煉朋克主義後的積極向上、追求獨立自由的人文精神。魔幻蒸汽朋克,不再是簡單的魔法組合和單純的朋克風格,它打造的是一個既能表現唯美、奇譎的魔幻風格,又帶有追求內心獨立、自由的蒸汽朋克主義的虛擬世界。
  • 《波西米亞狂想曲》:不夠瘋狂的狂想曲
    成本只有5200萬美金的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在全球收穫近9億美元的票房,可謂盆滿缽溢。但票房大賣並沒有遮掩這部電影的問題:銳度不夠,在還原主角人生上遮遮掩掩。2019年在國內上映的《波西米亞狂想曲》揮舞著向傳奇搖滾樂團Queen致敬的旗幟飄搖在大熒幕上,單從票房上來看,這無可厚非是一部成功將懷舊變現的影片。
  • 最硬核的科幻藝術,帥掉渣的蒸汽朋克
    全球通史中有這樣一段話「蒸汽機的歷史意義,無論怎樣誇大也不為過」蒸汽機或者說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稱得上是人類現代文明的起源,英語之所以能成為世界通用語言,也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於英國有著直接關係,所以說蒸汽時代的影響與意義絕非是單純的科學解放生產力,而「蒸汽朋克」簡單理解就是一種對蒸汽時代的加工想像。
  • 蒸汽朋克風 《黑金》西部大陸叛逆之旅
    廠商特供稿,以下內容並不代表網易言論以臻於完美為特色的維多利亞風格與略顯過時卻狂放不羈的未來主義概念結合,產生了蒸汽朋克。1980年代以來,無論是影視還是藝術領域,都不乏這個題材的經典之作。
  • 驚人的蒸汽動力!細數十款蒸汽朋克題材遊戲
    使用蒸汽源源不斷地產生動力,這種蒸汽朋克風格在某些電子遊戲中已有亮相。使用現代和未來元素進行混合,並在體裁上搭配特定歷史時代便形成了這樣一種獨特的風格。  蒸汽朋克在文學和美術領域是新鮮題材。但這種超現實風格,結合維多利亞時代的混合物卻在電影與遊戲作品中廣為接受。
  • 蒸汽朋克動畫片再現「江南製造局」,導演虛實結合聊歷史
    創作 從蒸汽朋克尋找靈感以江南製造局為故事背景,將機匠軍工以動畫形式呈現在大銀幕上,對創作者來說,需要大量的文獻資料和實地考察做支撐。《江南》從2016年開始策劃,創作了三年時間。在創作的最初期,團隊就尋找了同時代的很多老照片,以及反映同時代的一些影視作品,比如託納託雷執導的《海上鋼琴師》,故事背景發生在1900年,片中的整個蒸汽機房、鍋爐房非常接近《江南》的時代背景。還有湯姆·克魯斯主演的《最後的武士》,講的是日本那一段時期的變革,有很多武器也是同時代的。片中美學風格很「蒸汽朋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