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天剛蒙蒙亮,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長順縣廣順鎮金竹花園社區的扶貧車間,遠遠就聽到縫紉機「噠噠噠」的轉動聲,裝雨傘骨架、縫傘布……工人們早早就開始忙活起來。 「現在的政策很好!上班一天能有七八十塊錢,早晚還能接送孩子上學,一邊照顧家一邊掙錢。」搬遷戶夏和蘋滿臉微笑地說。
整潔大氣的金竹花園社區
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四場硬仗」之一。十三五期間,長順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任務為21344人。其中,從敦操、代化、鼓揚鎮等自然條件惡劣的鄉鎮「跨鄉鎮」安置到條件較好的長寨、廣順等地的有2173戶8870人。 廣順鎮金竹花園社區就是「跨鄉鎮」安置點之一,現在社區建設的797戶安置房已全部分房,3316人搬進了新家。其中,「跨鄉鎮」安置的有547戶2345人。 韋玉芬一家就是金竹花園的「新居民」,回想當初要從鼓揚鎮交麻山區老家搬遷到80公裡外的廣順,一家人的生活來源成了韋玉芬心中的「揪心事」,但為了孫子能夠接受好的教育,韋玉芬再三思量,還是要搬! 在金竹花園社區,韋玉芬一家分到了100平米的新房子。從未出過遠門的韋玉芬也在樓下做起了手工活,每月都有近2000元的收入。「來之後才發現,給我們介紹的工作也比較輕鬆,我年紀大了也做不了什麼重活,在家門口乾活還能照顧孫子。」韋玉芬高興地說。
社區內的便民服務大廳
「通過實施『跨鄉鎮』安置,城鎮人口更集中,組織化程度更高,我們在後續管理服務,特別是就業服務上可以開展有組織的培訓,組織外出務工或就近就業,讓打假的生活更有保障。」長順縣扶貧辦負責人白紅林說。 為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移民社區除了開設扶貧車間、提供公益崗位、就近建設蔬菜基地保證群眾就業之外,長順縣還積極以服務為重點,完善社區周邊教育、醫療等公共設施配套,整合當地政府政務服務大廳,健全一站式服務窗口,配齊配強工作力量,讓各安置點管理有機構、服務有人員、訴求有回應。
社區周邊就有充足的就業崗位
「現在我們水電安裝、民政和社保這些主要業務辦理都集中在一塊兒了,實現資源共享的『一站式』服務,老百姓來一次就能把事兒一起辦了。」社區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楊燕介紹。 目前,長順全縣建設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12個,其中「跨鄉鎮」集中安置點6個,在各安置點附近,都配備了相應的社區服務中心,配套幼兒園、小學、中學等移民安置學校17所,建設醫院(衛生院)12個,「跨鄉鎮」安置遷的不僅僅是一種距離,更是遷出了一種新的生活。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何永利
通訊員 田華華
編輯 任詩音
編審 晏海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