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盡全力、助力脫貧是我們的職責。我叫何安惠,今年50歲,是黔南自治州長順縣長寨街道種獲社區服務中心工作人員。2018年,組織安排我到種獲村駐村扶貧。其中,我主要負責種獲村馬落孔組、坡帽腳組的網格工作。
馬落孔組、坡帽腳組總戶數65戶,總人口239人,非貧困戶31戶,貧困戶34戶,易地扶貧搬遷1戶,低保1戶,殘疾人1戶。組上的情況我都爛熟於心,以便工作的開展。 雖然我是土生土長的種獲人,在種獲從事計劃生育工作有28年之久,對種獲的基本情況很清楚,但是扶貧工作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儘管如此,我鼓足勇氣和大家一起來到扶貧一線,開始了新的徵程。 開展入戶走訪工作,確保扶貧數據的精準。在工作中,大量的資料要不斷更新完善,許多數據需要App採集才能完成。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不懂電腦操作的我遇到了第一道難關。有一次開展入戶摸底人員登記時,我怎麼也無法操作電腦,當時恰好劉飄,在她的幫助下,方才完成了工作。
為不影響工作進度,我沒有讓困難成為「攔路虎」,一有空我便虛心請教熟悉操作的同志,並把步驟逐記到筆記本上,不斷反覆練習,直到練熟練懂為止。2018年10月25日,在用電腦採集房屋信息數據時,我反覆練習了十多次,終於是可以熟練自如。 提升自身業務能力,是為了能更好的服務群眾。在召開群眾會上,我們與組民商議組裡的大小事務,發展蘋果產業、養殖業、加工業、產業路、外出務工等經濟發展10戶,共有22人。劉德貴小孩大的在長順民族高級中學上學,小的剛初中畢業,只能靠劉德貴打臨工支撐家用。得知情況後,我就積極推薦其妻子到扶貧車間工作,引導小兒子外出務工,如今劉德貴戶月收入8000元,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2019年,我調整主要負責後山組的網格工作。後山組總戶數26戶,總人口115人,非貧困戶14戶,貧困戶12戶,易地扶貧搬遷2戶,低保4戶,特困供養1戶,殘疾人5戶,居住分散,扶貧工作的開展存在一定的難度。
為困難群眾解決困難義不容辭。方開林戶,其長女方子杏從小就患有先天性殘疾(一級:言語、智力),需要大人長期護理。我知道情況後,向脫貧攻堅領導反映此情況,積極幫助她申請到了低保。楊順珍戶,因大病困難,於是我便立即為他申請了臨時救助,解決了5000元,之後,引導楊順珍外出務工,通過就業實現了增收。 通向群眾的路是用心走出來的,只要你用心就會有改變。朱雲狗是殘疾人(一級:言語、智力),一人戶,他不僅患有語言障礙,也患有聽力障礙,平時的交流只能用手比劃。他家室內外環境衛生是我最頭痛的事,髒、亂、差加無法溝通。每周我都去給他清理幾次,在我的影響下,現在他每天清晨都自己打掃清衛生了,這讓我感到非常欣慰。
如今,看著村民們的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紅火,腰包裡的錢一天比一天鼓起來,我感到非常高興。作為一名普通工作人員,參與的脫貧攻堅工作,是我人生中的一大幸事。無論是在哪個崗位,身在何處,我都盡心盡力,全力以赴的完成每一項工作任務。在今後,我將持續服務群眾,為下一步鄉村振興工作貢獻力量。 通訊員 羅遠鵬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沈長志
編輯潘曉飛
編審王璐瑤 楊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