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路線:登雲水庫(0km)——登雲別墅區(1.2km)——小型水電站(2.2km)——192縣道(3.2km)——似古道入口(3.8km)——東嶺古道入口(4.2km)——嶺頭門抗日戰爭烈士墓(4.3km)——還願亭(4.9km)——君山亭(5.8km)——師公廟(6.2km)——桐花林(6.54km)——登雲水庫(7.0km)
全程圖
登雲水庫,建於1955年11月。聽老一輩登雲村人說,水庫裡面才是原來的登雲村,村裡還有個小學,建水庫後拆遷,都搬到外面去了。
時光荏苒,原來的村莊沉沒於水庫之下,早已不見了痕跡,如今走過登雲水庫,除了裡面建築工程熱火朝天,庫區湖光山色,誰還記得當年的村莊,而村莊之後,通往恩頂等村的古道,也漸漸變得鮮為人知。
登雲水庫近期熱鬧非凡
筆者2011年初曾經走過東嶺古道(登雲古道),那時古道剛剛被人修繕過,除了草,整理了路面,通過性非常好,東嶺古道入口處的高爾夫球場正常運營。這次再走東嶺古道,周末的登雲水庫熱鬧非凡,新開發的陽光城.象嶼.登雲湖好像有什麼活動,加上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在登雲水庫邊的草地玩耍,一路堵車,好在筆者騎車,一路穿插,沒受到什麼影響。
周末大堵車
原計劃只走東嶺古道,查找軌跡的時候,發現東嶺古道對面還有一條蛇山古道,剛好走成圈越(東嶺古道和三十六彎、竹園嶺古道也可以走成圈越,之前走過三十六彎、竹園嶺),那就走蛇山古道到鼓宦線,再從東嶺古道下山回登雲水庫。
山下遠眺水管,登雲水庫也可以看到這段水管
沿著軌跡騎行,在登雲水庫內一小區外停了車,徒步到水電站,也可以把車直接騎到水電站,到水電站的路況尚可,電站門口有停車場,圈越回來經過君山亭時,有小路直接拐到水電站。
水電站大門上了鎖,軌跡顯示之前驢友是從旁邊的蘆葦繞行進入的,當然如果運氣好,碰到住在裡面的大叔,那就另說。
水庫大門緊鎖
水庫內部
大叔是登雲村人,住在水電站後面的小屋裡,養了雞、鴨等家禽,感覺他生活相當愜意。
他說蛇山古道不久前剛有人走過,沿著水管向上比較好走,並為筆者指明了上山的路,感謝!戶外還是好人多。
大叔的小屋
從水電站到192縣道,全程爬坡,海拔上升350米左右,全程約1公裡,有一半的路程差不多是沿著水管往上,離開水管後,會看到廢棄的古道,部分路段石階猶存,通過性尚可。
沿著水管一路向上
沿著水管一路向上
廢棄的古道
到了鼓宦線,向左走不遠就到恩頂公路休息區,在休息區午餐、稍微休整,準備下山。11年經過的東嶺古道口已經徹底荒廢,軌跡顯示入口繼續往前,之前徒步竹園嶺古道時,發現鼓宦線邊有個無名亭,亭邊有條小路非常清晰,貌似可以下山,反正時間充裕,便去一探究竟。結果那條路走了一百多米,通往山下墓地,是一條斷頭路,只好原路返回,老老實實循跡而行。
蛇山古道出口
無名亭子,往下的路是去墓地,不能通東嶺古道
從東嶺古道入口走不遠,便來到嶺頭門抗日戰爭烈士墓,烈士墓安葬著11位於1941年在嶺頭門一帶抗擊日軍的國民革命軍官兵。烈士墓往回走10幾米,切回到古道繼續向下,有一大片蘆葦叢,蘆葦瘋長讓人幾乎找不到古道的痕跡,好在強穿十幾米後,看到了古道石階。
嶺頭門抗日戰爭烈士墓
東嶺古道荒廢得厲害,勉勉強強可以通過,近幾天有村民剛走過(從還願亭上供奉的水果判斷),所以心裡比較有底。
沿途也沒有什麼特別風景,就當做鍛鍊身體了。
還願亭
君山亭
從東嶺古道經還願亭、君山亭到登雲水庫兩公裡多點。水庫邊的獨棟別墅不知道建了多少年了,除了個別有人居住,大部分處在閒置狀態。裡面居然有人放牛,太牛逼了,活脫脫一個都市田園風光啊。
回到水庫,騎上車,回家,結束一天行程。
PS:
1、此次徒步,如果從登雲水庫別墅開始計算,扣掉探路的幾百米,全程6公裡左右,用時3小時。
2、附一張2011年修繕過的東嶺古道,那時通過性多好。
2011年修繕過的東嶺古道
3、蛇山古道上發現的蛇蛻,看來古人給此路起名字是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