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原王朝建立之初,都會經歷過浴血奮戰的開創盛世的艱難歷程,所以大唐帝國一樣,起初建立的時候,是多麼的困難,然而歷史的車輪就這麼一滾,我們卻發現就是那麼順其自然,在這裡大唐的將軍們卻像曇花一現,反觀在歷史的戰塵當中,有一個人總會讓人想起,那就是平滅高昌的侯君集。
然而在大唐帝國建國之初,他的戰功並不特別出眾,他的結局卻震撼人心,尤為感人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對這位老部下的奇情。侯君集犯下了誅滅九族的大罪,李世民也無法保全他的性命,訣別之際,一代名君痛哭失聲,「你密謀造反,其罪當誅。」李世民也救不了他,規矩在那擺著。
侯君集為何人?
侯君集(?~公元643年),祖籍豳州三水(今陝西旬邑北),出身於關隴貴族集團,是個膽大勇武的世家子弟,與《隋唐演義》中那個賊眉鼠眼的偷兒形象大相逕庭,由此可見演義戲說之類對人民群眾的誤導之深。在隋末天下大亂的背景下。侯君集得識得明主,投入了李世民的麾下。他跟著李世民南徵北戰,東討西伐,屢建功勳,被封為全椒縣子,受到了李世民完全的信任。
玄武門之爆發之前,侯君集出謀劃策,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當時就有他跟隨李世民進入玄武門,誅殺了李世民的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不久,李淵退位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為唐太宗。侯君集被封為潞國公,賜邑千戶,升為右衛大將軍,而此時的一代戰神李靖,食邑才有五百戶,可見當時在李世民的眼裡,侯君集的地位有多高。
侯君集的兩場滅國戰
貞觀九年,侯君集受李世民之令,討伐不可一世的吐谷渾。五路大軍直指吐谷渾,慕容伏允膽戰心驚。悔不該的得罪大唐帝國,後悔是沒用的,所以用起了老路子,他放火燒荒。盡毀草原,然後躲進沙漠,給唐軍來個堅壁清野。想讓唐軍知難而退。
然而侯君集卻不顧堅壁清野帶來的補給困難,主張窮追猛打,不給敵人喘息之機。李靖採納了侯君集的建議,唐軍兵分兩路,李靖、薛萬均往北路,侯君集、李道宗往南路,對慕容伏允展開了鉗形攻勢。侯君集部穿越2000多裡的不毛之地,人靠喝馬血維持體能。馬靠啃冰雪延續生命,終於在烏海(今青海苦海)追上了吐谷渾軍。殺的吐谷渾人鬼哭狼嚎。唐軍翻越積石山(今青海阿尼瑪卿山),在今天的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裡全殲慕容伏允的吐谷渾軍。一戰讓吐谷渾元氣大傷,直接導致後來的吐谷渾輕鬆讓吐蕃滅掉。
貞觀十一年,侯君集被封為陳州刺史,改封為陳國公。明年,又拜為吏部尚書,進位光祿大夫。每一個在巨大的成就面前,都會自持狂傲,侯君集也是凡人,所以他也逃不過你這個魔咒,當然他有他狂傲的資本,那就是他獨擔重任、平滅高昌國的赫赫戰功。
那時候的高昌國雖然不大,但是地理位置優越,位於中亞地區的咽喉地帶,恰恰堵在絲綢之路上,東面是強大的唐王朝,西面是西突闕這樣兇悍的遊牧民族,本來大唐帝國將其視作邊遠小國,懂規矩一些就行,哪怕在強國的虎視眈眈之下,高昌國卻有了牆頭草的特徵,在大國的縫隙之中謀求生存,於是,高昌國搖擺不定的舉動就被大唐帝國視為對國家威嚴的挑釁。
這高昌國王鞠文泰本來對大唐頗為恭敬,經常貢獻一些奇珍異寶,貞觀四年,鞠文泰親自入朝晉見唐太宗,受到了太宗皇帝的熱情款待,太宗皇帝還則與了其不少的回禮。
本來是好事,但是來回的路上,見到大唐的西部地區因久經戰爭而城邑空虛、人民稀少,心裡湧起了輕視唐朝的念頭,於是悍然與西突厥勾結在一起,扣押了不少路經高昌的西域商人和貢使,不許他們前往大唐。這等於掐斷了大唐與西域的經濟命脈。除此之外,又和西突厥聯合出擊,攻打唐朝的西域屬國伊吾和焉耆,連下焉耆數城。焉耆王派使者向大唐求救,唐太宗忍無可忍。於貞觀十四年,李世民任命侯君集為交河道行軍大總管,率領薛萬均、契苾何力等將領大軍浩浩蕩蕩的向著高昌國進發。
鞠文泰之所以膽大妄為,是因為他料定唐朝不會真的出兵,但是這次他真的失算了,在毫無徵兆之下,唐軍風馳電掣,已經逼近了高昌國疆域。鞠文泰頓時六神無主,沒想到這次真的把太宗惹惱了,於是急火攻心,竟然活活嚇死,鞠文泰的兒子鞠智盛即位為新的高昌王。侯君集的數萬兵馬已經到達柳谷,聽說鞠文泰這幾天就要下葬,軍中議論紛紛,畢竟中原畢竟是禮儀之邦,鄰家縱然有仇,但是死者為大,雖有人主張趁機偷襲,作為主帥侯君集卻沒有同意,於是,唐軍鼓行而前,從容進軍,也算是給予死者的禮遇。
等鞠文泰喪禮已畢,唐軍開始攻城了。建立過淬鍊的大唐帝國,無論是從裝備和戰術,甚至於每位戰士的職業素養上,都是高昌國所不可比的,幾場摧枯拉朽的戰爭下來,高昌國也無法阻擋唐軍進軍的步伐,唐軍攻城掠地,俘獲高昌男女七千多口,長驅直入,將高昌都城團團圍住。鞠智盛惶惑無計,趕緊寫信給侯君集,「得罪大唐天子的人是先王,現在他已不在人世,智盛剛剛即位,不知個中情由,希望尚書哀憐」,現在賣慘當然不行了,這個時候的侯君集的問答是,「想要避禍,馬上投降」。
這個時候的鞠智盛左右為難,畢竟若是高昌國滅,自己可是罪人,但是如今的實力對比根本不允許,所以猶豫不決,因為他還在等自己的盟友西突厥。殊不知此時的豬隊友西突厥援兵聽說侯君集已經兵臨高昌,竟然不顧盟友,西逃千餘裡,而侯君集不再遲疑,率領唐軍發動了猛烈的攻擊。眼看著國滅,也算是為了自己軍民所想,鞠智盛黯然出城,向唐軍投降。侯君集調兵遣將,攻下高昌的其餘地盤,高昌國滅亡了,東西八百裡、南北五百裡的高昌國併入了大唐的版圖,這好,整個高昌國歸了大唐。唐軍的高昌三萬七千七百人,克高昌二十二城。
貞觀十四年,唐太宗在高昌舊地設置西州,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魯番西)設置安西都護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