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那些將軍們之侯君集,兩場滅國戰,鑄大唐國威

2020-12-14 騰訊網

一個中原王朝建立之初,都會經歷過浴血奮戰的開創盛世的艱難歷程,所以大唐帝國一樣,起初建立的時候,是多麼的困難,然而歷史的車輪就這麼一滾,我們卻發現就是那麼順其自然,在這裡大唐的將軍們卻像曇花一現,反觀在歷史的戰塵當中,有一個人總會讓人想起,那就是平滅高昌的侯君集。

然而在大唐帝國建國之初,他的戰功並不特別出眾,他的結局卻震撼人心,尤為感人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對這位老部下的奇情。侯君集犯下了誅滅九族的大罪,李世民也無法保全他的性命,訣別之際,一代名君痛哭失聲,「你密謀造反,其罪當誅。」李世民也救不了他,規矩在那擺著。

侯君集為何人?

侯君集(?~公元643年),祖籍豳州三水(今陝西旬邑北),出身於關隴貴族集團,是個膽大勇武的世家子弟,與《隋唐演義》中那個賊眉鼠眼的偷兒形象大相逕庭,由此可見演義戲說之類對人民群眾的誤導之深。在隋末天下大亂的背景下。侯君集得識得明主,投入了李世民的麾下。他跟著李世民南徵北戰,東討西伐,屢建功勳,被封為全椒縣子,受到了李世民完全的信任。

玄武門之爆發之前,侯君集出謀劃策,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當時就有他跟隨李世民進入玄武門,誅殺了李世民的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不久,李淵退位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為唐太宗。侯君集被封為潞國公,賜邑千戶,升為右衛大將軍,而此時的一代戰神李靖,食邑才有五百戶,可見當時在李世民的眼裡,侯君集的地位有多高。

侯君集的兩場滅國戰

貞觀九年,侯君集受李世民之令,討伐不可一世的吐谷渾。五路大軍直指吐谷渾,慕容伏允膽戰心驚。悔不該的得罪大唐帝國,後悔是沒用的,所以用起了老路子,他放火燒荒。盡毀草原,然後躲進沙漠,給唐軍來個堅壁清野。想讓唐軍知難而退。

然而侯君集卻不顧堅壁清野帶來的補給困難,主張窮追猛打,不給敵人喘息之機。李靖採納了侯君集的建議,唐軍兵分兩路,李靖、薛萬均往北路,侯君集、李道宗往南路,對慕容伏允展開了鉗形攻勢。侯君集部穿越2000多裡的不毛之地,人靠喝馬血維持體能。馬靠啃冰雪延續生命,終於在烏海(今青海苦海)追上了吐谷渾軍。殺的吐谷渾人鬼哭狼嚎。唐軍翻越積石山(今青海阿尼瑪卿山),在今天的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裡全殲慕容伏允的吐谷渾軍。一戰讓吐谷渾元氣大傷,直接導致後來的吐谷渾輕鬆讓吐蕃滅掉。

貞觀十一年,侯君集被封為陳州刺史,改封為陳國公。明年,又拜為吏部尚書,進位光祿大夫。每一個在巨大的成就面前,都會自持狂傲,侯君集也是凡人,所以他也逃不過你這個魔咒,當然他有他狂傲的資本,那就是他獨擔重任、平滅高昌國的赫赫戰功。

那時候的高昌國雖然不大,但是地理位置優越,位於中亞地區的咽喉地帶,恰恰堵在絲綢之路上,東面是強大的唐王朝,西面是西突闕這樣兇悍的遊牧民族,本來大唐帝國將其視作邊遠小國,懂規矩一些就行,哪怕在強國的虎視眈眈之下,高昌國卻有了牆頭草的特徵,在大國的縫隙之中謀求生存,於是,高昌國搖擺不定的舉動就被大唐帝國視為對國家威嚴的挑釁。

這高昌國王鞠文泰本來對大唐頗為恭敬,經常貢獻一些奇珍異寶,貞觀四年,鞠文泰親自入朝晉見唐太宗,受到了太宗皇帝的熱情款待,太宗皇帝還則與了其不少的回禮。

本來是好事,但是來回的路上,見到大唐的西部地區因久經戰爭而城邑空虛、人民稀少,心裡湧起了輕視唐朝的念頭,於是悍然與西突厥勾結在一起,扣押了不少路經高昌的西域商人和貢使,不許他們前往大唐。這等於掐斷了大唐與西域的經濟命脈。除此之外,又和西突厥聯合出擊,攻打唐朝的西域屬國伊吾和焉耆,連下焉耆數城。焉耆王派使者向大唐求救,唐太宗忍無可忍。於貞觀十四年,李世民任命侯君集為交河道行軍大總管,率領薛萬均、契苾何力等將領大軍浩浩蕩蕩的向著高昌國進發。

鞠文泰之所以膽大妄為,是因為他料定唐朝不會真的出兵,但是這次他真的失算了,在毫無徵兆之下,唐軍風馳電掣,已經逼近了高昌國疆域。鞠文泰頓時六神無主,沒想到這次真的把太宗惹惱了,於是急火攻心,竟然活活嚇死,鞠文泰的兒子鞠智盛即位為新的高昌王。侯君集的數萬兵馬已經到達柳谷,聽說鞠文泰這幾天就要下葬,軍中議論紛紛,畢竟中原畢竟是禮儀之邦,鄰家縱然有仇,但是死者為大,雖有人主張趁機偷襲,作為主帥侯君集卻沒有同意,於是,唐軍鼓行而前,從容進軍,也算是給予死者的禮遇。

等鞠文泰喪禮已畢,唐軍開始攻城了。建立過淬鍊的大唐帝國,無論是從裝備和戰術,甚至於每位戰士的職業素養上,都是高昌國所不可比的,幾場摧枯拉朽的戰爭下來,高昌國也無法阻擋唐軍進軍的步伐,唐軍攻城掠地,俘獲高昌男女七千多口,長驅直入,將高昌都城團團圍住。鞠智盛惶惑無計,趕緊寫信給侯君集,「得罪大唐天子的人是先王,現在他已不在人世,智盛剛剛即位,不知個中情由,希望尚書哀憐」,現在賣慘當然不行了,這個時候的侯君集的問答是,「想要避禍,馬上投降」。

這個時候的鞠智盛左右為難,畢竟若是高昌國滅,自己可是罪人,但是如今的實力對比根本不允許,所以猶豫不決,因為他還在等自己的盟友西突厥。殊不知此時的豬隊友西突厥援兵聽說侯君集已經兵臨高昌,竟然不顧盟友,西逃千餘裡,而侯君集不再遲疑,率領唐軍發動了猛烈的攻擊。眼看著國滅,也算是為了自己軍民所想,鞠智盛黯然出城,向唐軍投降。侯君集調兵遣將,攻下高昌的其餘地盤,高昌國滅亡了,東西八百裡、南北五百裡的高昌國併入了大唐的版圖,這好,整個高昌國歸了大唐。唐軍的高昌三萬七千七百人,克高昌二十二城。

貞觀十四年,唐太宗在高昌舊地設置西州,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魯番西)設置安西都護府。

相關焦點

  • 西域漢人政權高昌,為何被大唐滅國?
    詔令侯君集為交河道行軍大總管,左屯衛大將軍薛萬均為副總管,率步騎數萬及突厥、契苾之眾徵討高昌。同時動員全國,組織十幾萬民壯,為遠徵大軍保障後勤補給。 彼時的大唐王朝欣欣向榮,正處於貞觀之治的上升期。軍隊裝備豪華,身經百戰,更有無數年輕人,期待在戰場上建功立業。
  • 李世民的心腹侯君集,大唐的開國功臣,功高蓋世為何還要起兵造反
    02李世民在太原起兵後,四面網羅人才,而侯君集也被李世民作為人才而「網」住,隨李世民四處徵戰。唐武德九年,歷史上著名的玄武門之變在長安上演,侯君集作為李世民的鐵桿,在玄武門之變之中既出謀劃策又親自上陣,幫助李世民奪得了皇位,而這也成為了侯君集人生的轉折點。
  • 論古今名將,大唐之盛,亙古未有!大唐名將為何多的嚇人?
    若論古今名將,大唐之盛,可謂亙古未有!像王玄策這種,一個人滅掉印度的名將,若放在別的朝代,還不得給吹破天了。但在唐朝,只不過封了個五品的小官。因為在唐朝滅國,實在是太稀鬆平常了,一個將軍要是沒滅過一兩個國家,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會打仗。
  • 侯君集滅了高昌國,為何遭受牢獄之災?這是李世民除掉他的原因嗎
    一、侯君集的軍功絕對沒的說。侯君集年輕的時候是比較浮誇的那種人,就是幹啥啥不行,吹牛第一名的那種。不過他跟對了人,跟著秦王李世民混,早晚都能夠出人頭地。這不,當李建成和李世民針鋒相對的時候,侯君集的機會就來了。1、玄武門之變的時候,侯君集負責控制李淵。很多人對玄武門之變有疑點,那就是當時李淵在幹些什麼?他那幾個兒子在火併的時候,難道李淵一點都不知道?
  • 「風物誌」榆中一座古墓,揭開大唐攻滅高昌國的一段往事
    唐貞觀十四年(640年),高昌國被唐所滅。1973年榆中發現的交河郡夫人墓,正是高昌國王麴文泰的孫媳婦之墓。榆中交河郡夫人墓的發現1973年8月,在甘肅省榆中縣城西4公裡、隴右名山興隆山北2公裡的朱家灣村範家溝的半山腰處,人們意外發現了一處石棺墓。
  • 收復西域的起點,大唐滅高昌國之戰
    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後李淵禪讓帝位,成為太上皇。李世民繼位,是為唐太宗。開創「貞觀之治」,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安定、武功興盛。然西域卻久久未能統一。西域有高昌國,在今新疆東部吐魯番境內,連接西域各國與大唐。
  • 唐朝名將侯君集為什麼最後會被唐太宗李世民處死?
    侯君集,他是唐朝時期名將,在李世民為秦王時,就追隨李世民南徵北戰而屢立戰功,頗受李世民器重。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時,侯君集帶兵進宮控制了朝臣和唐高祖。後來李世民繼位為帝,侯君集被封為左衛將軍、賜邑千戶。
  • 不滅個國,就沒法在圈子裡面混,大唐有哪些滅過國的將領?
    其中很多優秀的將領都進行過滅國運動,可以說是一言不合就滅國,如果他們在一起談話那就是「想當年我滅了哪一國,怎樣怎樣」那些沒滅國的將領都不好意思上前參與話題的討論。那麼都有哪些將領滅過國呢?李靖滅突厥李靖是韓擒虎的外甥,自幼便有很高的軍事素養。隋末李淵起兵的時候,李淵曾想告密,最後沒有成功,被抓住。
  • 大唐貞觀太子之爭,險些上演的翻版玄武門之變
    凡是在公開場合,承乾總是正襟危坐,開口孔孟之學閉口忠孝之道。經常說著說著還聲淚俱下,大臣們無不為之悚然動容、嘖嘖稱讚。可一回到東宮,承乾把朝服一脫、靴子一蹬,立刻就變了個人,終日「與群小相褻狎」,該怎麼玩就怎麼玩,玩的天昏地暗。如果有時玩的太過分了,被東宮輔臣知道,他往往沒等大臣進來,就主動相迎,跪於門前,自責改錯,把大臣們想說的話全部堵在肚子裡。
  • 侯君集被抄家,發現兩「食人乳不食飯」的絕色美女,結果出人意料
    本是大唐大將的侯君集深受唐太宗李世民的重用,但他貪財,中飽私囊,被人告發,李世民只是斥責他一頓,但這個侯君集不思悔改,心懷怨言,企圖謀反,但還沒有行動,就東窗事發,被李世民誅殺。抄家時,發現兩個「食人乳不食飯」的絕色美女,她們的結局是什麼?沒想到唐太宗李世民是這樣一個人!
  • 《大唐無雙手遊》評測:國戰PK就是幹
    國戰遊戲一直都是偏重度RPG遊戲,不管是最初的端遊,還是之後推出的各類手遊都是一樣的。
  • 揚大唐國威,降四方之敵:地圖上的戰爭之大唐滅高句麗始末
    很長時間以來高句麗和中原王朝之間的關係都是時好時壞,時和時打,從西漢一直到隋朝,其和中原王朝之間就戰爭不斷,其一度被滅國,但又復國成功。與中原王朝相比,高句麗雖國小兵寡,但戰鬥力卻不容小覷,隋煬帝三徵高句麗,損兵折將幾十萬,卻連平壤的城頭都沒有見到,而唐朝建立之後,大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一次東徵,也止步於安市城下,無功而返。
  • 大唐最牛外交官王玄策一人滅一國,為何唐太宗不當回事?
    近些年卻突然火了起來,原來是人們挖掘出了王玄策的英雄事跡:在千年之前那場龍象之戰中,王玄策幾乎憑一己之力,滅掉了中天竺,被稱為是唐朝「戰狼」,「最牛外交家」。而叫我說,王玄策「一人滅一國」神話的背後,是因為他有一個強大的祖國叫大唐。
  • 威武大唐!大唐六大都護府
    那這次咱們就說下唐朝六大都護:(大唐!大唐!!大唐!!!)都護這個稱謂起於漢代,最有名的就是西域都護府,不過到了唐代它又有另外個名字——安西都護府。安西都護府設置於貞觀年間,侯君集平定高昌,在其地設西州都護府,之後在今吐魯番設立安西都護府,主要遏制住西突厥勢力,第一代都護為喬師望。等到唐高宗時期,蘇定方平定西突厥,安西都護府升級為大都護府,下轄蒙池、昆陵兩個都護府,在附屬小國設置州府。
  • 大唐第一滅國神將:一生滅掉三個國家
    唐朝通過貞觀之治和「永徽之治」,國力逐漸強盛,疆域空前遼闊,極盛時東起日本海、南據安南、西抵鹹海、北逾貝加爾湖。一時間引得萬國來朝,真可謂是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但是,有一個人,一生滅掉了三個國家,還生擒了他們的國王,西域各國提起他來都覺得膽戰心驚,被稱為大唐滅國神將。他就是蘇定方,被他滅掉的三個國家分別是東突厥,西突厥,百濟。
  • 李世民晚年為什麼要殺掉重臣侯君集?
    唐太宗殺侯君集可以說是迫不得已,原打算想網開一面,流放他了事。並沒有想趕盡殺絕,也是「仁至義盡」了。下面就簡單談談侯君集,看他是一個怎樣的人?侯君集(?-643年),本名不知,字君集,豳州三水縣(今陝西省旬邑縣)人,唐朝名將,侯君集年少時以才力雄豪見稱。隋末被李世民招入在秦王幕府做事,跟從秦王徵討屢戰有功,歷任左虞候、車騎將軍,封為全椒縣子。
  • 大唐攻滅薛延陀、開疆葉尼塞河,李世民拓展中原帝國的統治極限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發動漠北之戰,衛青和霍去病十萬精騎,打得匈奴單于狼狽逃竄,衛青兵至趙信城、霍去病封狼居胥。儘管如此,匈奴並未滅國,單于未被生擒。但公元629年大唐不到六個月的反擊戰,就平滅了東突厥。導致這樣的結果,不是因為大唐太強,而是因為東突厥的變法,它在自取滅亡。
  • 撥開迷霧見月明,大唐的蓋世英雄,滅國戰神,成就了大唐巔峰
    先後平定了叛軍張金稱 、楊公卿等,隨著這幫烏合之眾的退散,蘇家父子的英勇事跡也廣為流傳,他們也得到鄉間百姓們的擁護。隋大業十三年,蘇定方的父親戰死沙場,而蘇定方也決議投誠與隋朝名將楊義臣帳下,楊義臣,隋朝時期名將,善於騎射,圍剿梟雄竇建德部隊時,戰略得當,屢次擊退叛軍。
  • 李世民處死功臣侯君集時,府中搜出兩位「食人乳」美女去哪了?
    公元643年,是唐太宗李世民登基稱帝的第17個年頭,曾經那些並肩作戰的兄弟大多已經不在,而尚活在世的也都年邁行動不便,但是曾經同生共死的歲月一直讓李世民懷念。
  • 波斯帝國被阿拉伯所滅,末代王子三次求助大唐,為何唐朝沒有出兵
    波斯帝國被阿拉伯所滅,末代王子三次求助大唐,為何唐朝沒有出兵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最有影響力的一個朝代之一,當時萬國來朝、文化、經濟、政治、軍事空前繁榮,盛名遠揚海外!而波斯王子卑路斯率領波斯餘部流亡在吐火羅(現阿富汗北部),卑路斯想到了東方霸主大唐,於是派出使者前往長安。但唐高宗認為波斯之地過於遙遠,無法出兵,便婉然拒絕了。此時的阿拉伯帝國開始調轉兵力對付拜佔庭帝國,無心顧及卑路斯的殘餘勢力。定居在吐火羅的卑路斯開始組織自己的復國事業。十年後,阿拉伯人再次劍指東方,入侵吐火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