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技術公司Shimmer推出醫療可穿戴傳感器算法開源計劃

2020-12-15 RFID世界網

  可穿戴傳感器通過將連續的、真實的數據納入臨床和研究,有可能徹底改變臨床試驗和醫學,一般來說,可穿戴傳感器用連續、客觀的措施取代偶爾的、通常主觀的健康指標。但目前,缺乏公認的臨床標準將成為可穿戴傳感器在臨床試驗中不能廣泛使用的主要障礙。換句話說,儘管可穿戴傳感器的使用繼續增長,但傳感器算法標準的缺失有時阻礙了它們在臨床試驗中的使用。


Shimmer推出了針對可穿戴傳感器算法的醫療保健行業開源計劃

       Shimmer推出醫療可穿戴傳感器算法開源計劃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9月12日,可穿戴技術公司Shimmer推出了針對可穿戴傳感器算法的醫療保健行業開源計劃。該計劃由Shimmer;運動傳感器校準、傳感器磨損檢測和信號聚合的GGIR軟體和算法的作者Vincent van Hees博士和正在開發面向臨床研究社區的在線發現平臺Nextbridge Exchange的Nextbridge Health共同創立。

  該計劃旨在開發一套策劃的開源算法和軟體工具,用於分析可穿戴傳感器數據,這些數據將在競爭前的環境中作為行業服務提供給所有醫療設備和製藥公司。該計劃將允許數十名研究人員在過去十年中開展的工作被用來創建普遍接受的事實上的行業標準。


SHIMMER AMERICAS總裁GEOFFREY GILL

  「我們很高興與Vincent van Hees博士和Nextbridge合作。Vincent的GGIR平臺在可用性、文檔和驗證方面為開源算法設定了標準,超過80項同行評審研究涉及近200,000名參與者使用過GGIR,當我們搜索算法來為我們的Verisense™可穿戴傳感器平臺供應臨床試驗時,沒有任何東西更接近GGIR」,Shimmer Americas總裁Geoffrey Gill表示。

  「為了使GGIR更易於訪問,並擴大涵蓋所有生物識別傳感器的算法範圍,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和持續的努力,這就是Nextbridge的用武之地。它正在建立一個臨床研究交流平臺,非常適合長期支持這種開源工作,「Gill補充道。

  「與Nextbridge和Shimmer合作非常棒,Nextbridge將提供使GGIR提升到新水平所需的支持和基礎設施,並大大擴展其產品範圍,「van Hees博士說。

  「Shimmer與研究界的密切聯繫為接觸和招募研究人員提供了極好的渠道,」Nextbridge Health執行長Richard Strobridge表示。

        開源計劃將向前邁進一大步

  雖然可穿戴傳感器領域的專有IP不會消失,但Shimmer總裁Geoffrey Gill預計開源計劃將向前邁進一大步。

  Gill解釋說:「專有算法和軟體將始終存在運行設備和捕獲數據的地方。然而,目前最大的挑戰是開發用於臨床試驗的標準還未建立。行業和監管機構不接受專有終端,一些設備製造商可能會推遲,但該行業的大多數參與者已經明白這一點。例如,一個歐洲財團正在資助一項名為Mobilize-D的5年5000萬歐元計劃,以開發和驗證五種情況下的移動終端,開發的軟體將是開源軟體。「

  通過這一舉措,贊助商將獲得業界普遍接受的標準,經過同行評審和驗證的算法。這一進展應加快臨床試驗、降低成本、改善患者獲得治療的機會。同樣,可穿戴傳感器開發人員將獲得對已接受的、經過驗證的算法的訪問,從而減少重複工作,並可能導致行業和監管機構更快地接受新設備。算法和軟體開發人員將獲得更高的可見性、更高的認知度和更廣泛的工作用途,可能為他們帶來商機。

  最終,Gill相信數據共享將加快新產品的上市時間。

  目前,Shimmer正在積極招募其他贊助組織參與此計劃,並將要求超過75個國家的3000多名研究客戶貢獻他們希望開源的任何軟體。

1

相關焦點

  • Shimmer專攻穿戴式傳感器 打造開源技術平臺
    打開APP Shimmer專攻穿戴式傳感器 打造開源技術平臺 發表於 2017-12-19 09:05:53   愛爾蘭醫療傳感器大廠Shimmer,在劍橋、麻州、吉隆坡皆設有分公司,專門針對臨床研究開發各式模塊感測裝置,可記錄心電圖(ECG)、對肌電圖(EMG)和呼吸等,尤其適合大規模實驗計劃。
  • 【華泰電子】【樂心醫療深度報告】可穿戴+雲服務,全面布局健康IoT
    控費成效顯著,業績重回增長,傳感器技術和醫療認證構築差異化競爭力樂心以傳感器起家,具備傳感器等核心器件的自主研發能力,此外,憑藉在多個地區的醫療認證資質,面對方興未艾的家用醫療設備和日益強調健康監測的可穿戴市場,公司形成了差異化競爭力。
  • 市場被點燃,可穿戴設備「叫好又叫座」?
    三星電子公司高級副總裁Taejong Jay Yang表示,雖然由於疫情爆發,大多數消費者今年計劃減少支出,但可穿戴設備的銷售額與去年相比增長了30%以上。這個數據表明,即使數百萬消費者在重新評估自己的消費習慣,但他們仍然會優先考慮可穿戴技術產品而不是其他產品。
  • 可穿戴設備還能做得更多 醫療健康成未來的趨勢
    在過去的幾年裡,我們看到Plume Labs和Cair等公司開發的產品可以不斷提醒我們周圍空氣的變化,這對那些有呼吸問題、過敏和對汙染比較敏感的人來說,就非常實用。 而這些傳感器目前還只存在於比較大規模的專業設備中,但未來終有一天可能會轉化為尺寸更小的可穿戴設備。
  • 微軟/微美全息推出AR/VR可穿戴設備 提升更逼真的產品體驗
    科技公司推出的AR可穿戴設備中通常融合了多種類型的傳感器,包括運動傳感器、生物傳感器、環境傳感器、皮電傳感器、心率傳感器、氣壓計等。這些傳感器正如人類的五官,同時又超越人類的五官,它可以精準地「感受」外界環境的變化並作出反應。
  • 為植物設計的可穿戴傳感器:可測量農作物水分狀況!
    它是目前發現的最薄、強度最大、導電導熱性能最強的一種新型納米材料,極有可能掀起一場席捲全球的顛覆性新技術新產業革命。其應用領域非常廣闊,例如:柔性電子、高效電晶體、新型傳感器、新材料、電池、超級電容、半導體製造、新能源、通信、太赫茲技術、醫療等方面。
  • 新型柔性可穿戴傳感器:可精準識別語音!
    導讀據韓國浦項科技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柔性、可穿戴、振動響應的傳感器。(圖片來源:Jose-Luis Olivares/MIT)創新近日,韓國浦項科技大學(POSTECH)化學系教授 Kilwon Cho 和電子與電氣工程系教授 Yoonyoung Chung 成功開發出一種柔性、可穿戴、振動響應的傳感器。
  • 穿戴傳感新技術:沒有GPS也能進行定位
    (原標題:穿戴傳感新技術:沒有GPS也能進行定位)
  • MSC郵輪未來將採用NFC可穿戴技術提升旅行者體驗
    據外媒報導, 地中海郵輪(MSC Cruises)公司在當地時間周三宣布,將對旗下郵輪進行技術改造。 這將涉及該公司將在未來10年內打造的11艘大型郵輪及現有的12艘郵輪中部署信標技術。 主要組件包括可在手機和艙內電視上訪問的專用應用以及內置傳感器的手環,其將允許客人使用NFC和RFID的短距離無線技術進入客艙。手環還將與每艘船周圍放置的16000個信標進行通信。
  • 紅牛機翼服和衝浪滑板極限運動中可穿戴技術測量人體舒適度和壓力
    現在,形式和合身性的問題已經遠遠超出了傳統服裝,延伸到胸罩,手套,塑身衣,壓力襪,尿布和眼鏡等更專業的產品,其新興的可穿戴技術市場(包括健身手環,智能手錶和可收集生物特徵的耳機)信息或與行動裝置進行交互。
  • 三星可穿戴設備晶片:可檢測人體健康
    北京時間11月6日消息,據外媒Phone Arena報導,三星電子旗下半導體部門研發出了可穿戴設備晶片Bio Processor,能檢測人體的健康狀況。三星稱,Bio Processor內置的傳感器不僅可以監測一個人的健康狀況,還能用於保護信息安全。由於每個人的心跳有所區別,因此可保護獨立的數據。  在生物識別領域,Bio Processor的ECG傳感器可以應用於智能手環,使得用戶在獲取信息時無需手動輸入密碼或使用其它形式的安全機制,能夠自動登錄至智慧型手機和PC。
  • Cymbet EnerChip電池可用於納米級可穿戴和物聯網設備
    Cymbet公司在日前舉行的物聯網開發者大會(IoT DevCon)上,展示了用於各種可穿戴技術(WT)和物聯網(IoT)設備的EnerChip™可充電固態電池,該大會於2014年5月7日至8日在美國加州聖克拉拉市凱悅酒店舉行。  EnerChip晶片級電池是全固態的,並且採用半導體工藝製造。
  • 福建物構所利用光固化3D列印技術研發柔性可穿戴傳感器
    面向人工智慧和健康監控的柔性可穿戴傳感器正在從基礎研究向產業化方向發展,3D列印具有不受零件幾何結構限制和快速製造的優勢,在可穿戴傳感器方面具有應用前景,但如何滿足智能穿戴應用中的各種力學性能和傳感性能要求仍具挑戰。
  • Wearable Technology 可穿戴技術
    可穿戴技術並不是新鮮事物,早在幾十年就已經出現,只是最近幾年才真正進入個人電子消費市場。但即便是美國科技巨頭推出的領頭羊產品,也並未真正在大眾中普及。智能穿戴技術有著怎樣的發展軌跡?它對未來的商業社會又會帶來多大想像空間?一起來聽聽小編怎麼說。
  • Snow2:極限運動的可穿戴電腦
    Snow2可穿戴電腦可裝入護目鏡中  谷歌眼鏡的推出,著實讓可穿戴從實驗室走向民間。谷歌眼鏡是一款優秀的可穿戴設備,但可穿戴設備的大潮一定更精彩,比如在各種垂直細分領域。  Snow2是RECON INSTRUMENTS公司推出的一款專門針對極限運動的可穿戴設備,Snow2是一臺微電腦,體積非常小,可以裝備在極限運動護目鏡裡面,可以通過內置的傳感器及時的感應各種信息,同時通過小屏幕和腕錶控制器與用戶交互。
  • 可穿戴設備獲得成功的10大因素
    而可穿戴設備領域的先驅企業耐克公司也在前不久宣布將會對FuelBand健身手環部門的硬體團隊進行裁員,同時未來極有可能不會再對該設備進行產品更新,這表明耐克在該領域可能遇到了難以克服的困難。  那麼,對於一款可穿戴設備來說,如果想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獲得成功,需要滿足哪些條件呢?網易數碼結合外媒的報導整理總結了可穿戴設備獲得成功的10大因素,一起來看一下。
  • 可穿戴設備之父為何看不上手環們?
    文/穆楠阿萊克斯·彭特蘭(Alex Pentland)被稱為可穿戴設備教父,在學術上,他在制定大數據與可穿戴設備的通用標準;在產品上,谷歌眼鏡。乃至人臉識別技術均為他的在 MIT 實驗室的學生主導。另一個層面來說,就是我們到底需要可穿戴設備做什麼?用 alex 的原話說,目前的設備不能告訴人們「真正」所需要的信息,比如手環可以告訴你的心率,但普通用戶不需要知道心率,他想要的是身體到底有沒有問題,睡眠質量如何,以後該如何調理等,要做到這些,就需要大數據層面的應用,缺少軟體與數據的支持,穿戴設備更像是個硬體玩具而已。
  • Whistle公司為寵物狗開發可穿戴設備
    有些人可能認為將物聯網技術和寵物結合起來,是非常不靠譜的想法,這只不過是我們對技術的沉迷和對寵物喜愛,兩種感情的混合物,是噱頭沒有實際意義。但是作為一門生意來看的話,你可真不能小瞧了它。有數據顯示,美國人2013年花費在寵物上的金錢一共是550億美元,而且在過去20年中,這種增長就沒有停止過。
  • 歌爾股份深度解析:聲光電深入布局,TWS和可穿戴共助成長
    精密零組件業務主要產品為微型麥克風、微型揚聲器、揚聲器模組、天線模組、MEMS 傳感器及其他電子元器件等;公司智能聲學整機業務主要產品為有線耳機、無線耳機、智能無線耳機、智能音響產品等;公司智能硬體業務主要為智能家用電子遊戲機配件產品、智能可穿戴電子產品、虛擬實境/增強現實產品、工業自動化產品等。
  • 液態金屬可拉伸電路可穿戴智能服裝通過高性能洗滌試驗
    液態金屬可拉伸電路可穿戴智能服裝通過高性能洗滌試驗近日Liquid Wire Inc.宣布,其可拉伸電路已通過高性能服裝製造商要求的嚴格清洗測試。Liquid Wire於2016年在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成立,現已確立了自己在柔性和可拉伸金屬凝膠電路新興領域的全球領導者的地位。該公司使用基於獲得專利的無毒鎵合金並經過專有添加劑改性的金屬凝膠,在塑料和紡織品基材上生產先進的流體迴路。最終的電路由包裹在柔軟彈性材料中的流體互連組成,從而複製了移動人體的機械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