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北臺中逛書店看文創,除了誠品生活,這幾家也值得打卡

2020-12-11 北晚新視覺網

如果說臺北的書店數量較多,那麼臺中的書店品牌也不少,我以遊學的方式行攝下來,總有些小小的心得。

作者:好攝女(書店記錄者,行攝40多個城市的書店,記錄書與人的故事。著有《慢半拍,我的書店光陰》等)

每次到臺中,我住的酒店就在勤美綠園道附近。入住酒店放好行李後,第一站必去附近的誠品生活。第一次到誠品生活(勤美綠園道店),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書區,有《誠品時光》繁體版,旁邊還放了一盆植物。

後來我每到臺中必來這裡,有兩個需求,一個是二層的誠品文具,買我的剛需,比如書寫的筆、常用的紙膠帶。另一個剛需是負一層的春水堂,除了喝奶茶,還會解決一個人泡書店的正餐。

逛完誠品,就會散步到附近的新手書店。從新手書店的選書上能看出它的獨特性,以人文與藝術類的居多。我對創始人鄭宇庭做過專訪,特別問過:「你覺得你是一個選書師嗎?」他說,他們書店的書是經過團隊篩選的,最終決定權在他手裡。

新手書店既然是大家喜歡去拍照打卡的好去處,當然少不了原創的文創產品。我自己買過他們家的手帳本和徽章。特別是徽章,把我喜歡的黃跟綠很好地搭配起來了,還給它們取了很文藝的名字,比如「我們都只是新手」「徒步旅人」等。

新手書店的店長很用心,她會用作廢的海報當包書紙袋,初心就是想到讀者把書放在包裡,害怕書受了擠壓。去年秋天,我看著有紙膠帶和美麗圖案的書袋,心裡暖暖的。

我記得在跟拍新手書店的講座時最珍貴的花絮就是,創始人鄭宇庭抱著他兒子,在書店門口看貓咪的樣子。當時,他跟我說中途要回家吃個晚飯。過了一陣子,我看見他抱著兒子路過書店了。沒有進來,我主動開門走了出去。他兒子逗貓咪的樣子,很開心。我說,我記得他,你常在你的臉書上分享。他脫口而出:「常有網友說,是在臉書上看著我兒子長大的。」

不瞞大家,據我觀察,他的臉書上,有一半都是跟兒子有關的故事。有親子閱讀,還有親子旅行等。說的都是日常,就是那麼暖心。他應該是我見過的書店人中少有的暖爸。

在臺中跟臺南一樣,三公裡內的行程,我都是步行。從新手書店出來,我就會開著手機地圖,跟著導航步行到梓書房。臺中梓書房是一家二手書為主的書店,店主是兩個女生,她們都很愛貓咪。我第一次到梓書房是冬天,過年前夕。第一次吃臺灣的水餃,是梓書房的店主煮給我的,裡面有蝦仁、薑片,當時餓了,也沒顧上面子,全部吃完。

梓書房讓我覺得有溫度的地方,都在它的細節處。比如,衛生間裡放著手作皂;手衝咖啡沒喝完,可以裝進透明玻璃瓶裡,讓我帶走。書店有些書是店主收藏的,絕對不賣,但讀者可在院子後面的屋裡翻閱。梓書房的佳真和育慈,我平時跟她們幾乎不聯繫。但每次到了臺北,下了飛機還在等行李的時候,我會聯繫上她們。平時都不知道彼此的動態,到了書店見面時的親近,這樣的舒適感,我很珍惜。

以上三家書店就是我每次到臺中必去的書店,以下三家書店,未必每次都去,但每去一次,都還挺舒適的。

如果你第一次到臺中歌劇院,不管去不去「好樣玩藝兒」,也一定會在一層那個文創產品區停留一下,其實它只是「好樣玩藝兒」的一部分。我第一次進去,看見落地窗的咖啡區,腳就挪不動了。空間明亮,我點了玫瑰冰拿鐵,顏值很高,味道剛剛好。看著窗外,放空了許久。後來看好樣地圖,我才知道這個咖啡區叫「好樣度量衡」。往上走,到了歌劇院的五層,我發現了好樣的書店區,書的類別以生活方式為主。如果把開的書店當成是自己作品的話,臺北的好樣本是汪麗琴老師的第一個作品。那麼她在臺中歌劇院完成的4000平方米一、五、六 三個樓層的好樣玩藝兒空間的設計經營,算是她的第二個作品了。

從這裡出來,步行一小段路,時長也就十分鐘吧,就能抵達屋書店。區別於我泡過的連鎖複合書店,屋書店裡的所有雜誌都能閱讀,每種雜誌都至少有一本拆開了供你翻閱。這家店能讓我在裡面坐上幾個小時,就是因為有最新的《Premium》。今年2月,我把本年已經上市的三本《Premium》都閱讀了。雖然可以一次取三本到餐廳,但我還是看完了一本再取下一本的。總有人問我,如何拍好照。我答,多看雜誌書。每次看日版的《Premium》,能讓我翻兩遍以上的就是圖片。拍與被拍之間,技術不是學來的,而是燻來的。

無印良品書店,從來不在我的打卡範圍裡,去這裡是我的日常,逛到了,就是一種緣分。臺中的無印良品書店(中港店)也在歌劇院附近。從歌劇院出發,步行時間在20分鐘內。這些年,行攝了上海、香港、臺北的無印良品書店之後,我覺得臺中無印良品書店(中港店)的書分類最有趣,比如「追尋健康自我」「晚安讀本」等。另外,這裡的文創產品區沒有一本書植入,我很喜歡這種「不端不裝」的空間,書架旁邊還有座位。

在臺中,無論連鎖品牌,還是獨立書店,書店跟臺中的天氣一樣,不那麼極端,總給我一種有度的舒適感。這就是我的臺中書店遊學記。

來源:北京晚報

編輯:tf008

相關焦點

  • 臺北書店多,臺中好去處也不少,除了誠品生活還有幾家店值得打卡
    每次到臺中,我住的酒店就在勤美綠園道附近。入住酒店放好行李後,第一站必去附近的誠品生活。第一次到誠品生活(勤美綠園道店),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書區,有《誠品時光》繁體版,旁邊還放了一盆植物。他說,他們書店的書是經過團隊篩選的,最終決定權在他手裡。新手書店既然是大家喜歡去拍照打卡的好去處,當然少不了原創的文創產品。我自己買過他們家的手帳本和徽章。特別是徽章,把我喜歡的黃跟綠很好地搭配起來了,還給它們取了很文藝的名字,比如「我們都只是新手」「徒步旅人」等。新手書店的店長很用心,她會用作廢的海報當包書紙袋,初心就是想到讀者把書放在包裡,害怕書受了擠壓。
  • 亞洲這8家誠品書店更有個性
    因為它們大而全,我走進去後很茫然,加上不住在書店附近,也不常去。遠行的城市裡,我找了臺中、高雄、蘇州、東京這四個城市的誠品書店。它們有個性,跟我遠行時當下的心境有關吧。接下來,就跟大家分享亞洲這8家誠品書店。
  • 在臺北,除了「誠品」之外,還有哪些特別值得一逛的獨立書店?
    這也就是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喜歡臺北——你當然可以逛逛像誠品這樣的文化地標,但也有不少的人更願意去發現和探知那些躲在小巷深處、頗具風格的獨立書店,它們每一間房屋、每一個書架,每一本書都蘊含著獨到的思維與見解,而通過它們,你會更為看清這座城市真實的樣子。
  • 臺北的「誠品」生活
    有人在聊天,有人在講電話,有人大步走在木地板上發出嘎吱嘎吱的響聲,夾雜在潮溼悶熱的空氣裡,讓人煩躁,在文章裡讀到的安靜、有序、時間慢慢流淌的感覺蕩然無存,有些失望。那天臨睡前,我淡淡地對老公說,文章寫得太美了,誠品,不過如此吧。
  • 亞洲這8家蔦屋書店值得逛
    說實話,我逛的第一家蔦屋書店並不在東京,而是臺北蔦屋書店(松山站前店)。後來一家家逛下來,總有想拍的欲望,我想它的魅力就在於每一家店都不一樣吧。梳理了一下這些年行攝的蔦屋書店素材,跟大家分享以下這8家店。
  • 實拍臺北誠品書店 臺灣遊必逛(圖)
    在臺灣這片彈丸之地上,誠品竟開了50家分店。誠品給人的總體感覺就是這並不是一間書店,或者說不是一間普通的書店,這是集圖書、服裝、時尚、生活、美食為一體複合式經營的文化企業。臺北有太多好玩的『村落』,想吃就到師大夜市、饒河夜市、士林夜市,想逛就到永康街、五分埔、忠孝東路後巷、西門町等。要是想遠離塵囂,臺北是個盆地,向山邊走都有郊區步道,想要沾染些藝文氣息當然就到誠品書店,臺大、師大附近的特色書店也很不錯﹗臺北市有 260 萬人,誠品、金石堂連鎖書店近40家,誠品敦南店是第一家24小時的書店。
  • 臺灣唯一開在海邊的誠品書店即將開幕 極富海港特色
    聯商網消息:12月12日,坐落在全新臺中三井Outlet(MITSUI OUTLET PARK)海景摩天輪旁的「誠品生活臺中三井店」即將開幕。據了解,作為全臺灣唯一可以觀海閱讀的誠品書店,這家店以「海線文化聚集平臺」為定位的新據點,極富海港特色。在門店設計上,這家誠品書店為觀景保留了25米寬的落地大窗,並且設置了15座「貨櫃書架」專門呼應海港特色。
  • 看電影賞文創 臺灣誠品書店推出新一代經營方式
    這一新型態的經營方式,範疇從書店、文創商場至表演廳、藝術電影院,更以「跨界·實演」為定位。簡單地說,就是「誠品生活松煙店」除了賣書、售商品外,更將包羅萬象的生活藝術囊括其中,不但首次設立表演廳、電影院,還將諸多工藝製作的過程以及文創現場表演搬到商場中,強調「客制化」體驗消費,開創全店都有文創、處處有藝術的誠品新模式,帶給顧客全新感受。
  • 誠品全臺首家可觀海閱讀的書店亮相臺中港三井OUTLET PARK
    臺中港三井OUTLET PARK於11月29日試營運,全臺誠品唯一可以觀海閱讀的「誠品生活臺中三井店」,宣布12月12日正式開幕營運!以「海線文化聚集平臺」為定位的新據點,極富海港特色,除了15座「貨櫃書架」別具一格之外,還保留25公尺寬的落地大窗可飽覽海景;搜羅全臺誠品最齊全的海洋書籍、海線城市特有的宮廟文化也是一大特色。
  • 我為書店狂,南京、臺北、蘇州、杭州……記那些年去過的一些書店
    從沒認為自己是文藝青年,但確實愛看書,愛逛書店。去一個城市旅遊前,除了了解當地的風景名勝、好吃的飯店,接著就是定位有特色的書店。現在的書店大多採用複合型經營模式,除了賣書,還兼顧咖啡廳、開講座、賣一些精緻的文創用品,所以很值得一逛。
  • 吳清友的誠品生活:從文藝書店到地產商場的跨界
    這本書歷時兩年半的創作,紀錄了他的人生經歷和誠品的發展歷程。然而就在2天前,這位誠品書店的創始人因心臟病發作在臺北不幸辭世。吳清友  你可能不認識吳清友,但常去臺灣旅行的朋友一定知道他的誠品書店。  誠品書店,1989年在臺北創立,至今已在臺灣、香港及大陸開了49家。28年來,誠品經歷了從一家傳統書店到橫跨地產、餐飲、文化、家居、購物等跨界複合業態的蛻變。  「沒有文化誠品不想活」  2015年11月,大陸首家誠品書店在蘇州開業,場面火爆,運營了3小時後便開始限流。
  • 高顏值書店推薦:蘇州文青必打卡,臺灣在大陸的第一家誠品書店
    高顏值書店推薦:蘇州文青必打卡,臺灣在大陸的第一家誠品書店蘇州是一個讓人非常驚喜的城市,除了各色美食、濃鬱的歷史文化底蘊以及古色古香的城鎮和園林,當然還有必不可少的現代化生活氣息。位於新城區文藝的金雞湖邊上的誠品書店,是臺灣的連鎖書店誠品在大陸開的守家分店,據說是臺灣老闆送給其小女兒的生日禮物。由於臺灣的文藝感是出了名的,所以誠品書店的每個元素幾乎都流露著臺灣的影子。書店無論是建築本身十足的創意設計、時尚潮流的經營內容還是滿是文藝風的裝修風格都與蘇州園區的時尚現代融合得毫無違和感。
  • 誠品書店—臺北小資生活指南
    大樓是臺北的地理地標,那麼誠品書店就是臺北的文化地標。1989年3月,出生於臺南縣將軍鄉的吳清友,創辦了臺灣第一家一反傳統書店的沉悶、單調,而以沉穩、優雅、溫馨的色系,具有歐洲圖書館風格的精緻的購書環境為特色的誠品書店。這裡頻繁舉辦講座,專賣創意精品、潮流品牌.這裡是集圖書、服裝、時尚、生活、美食為一體複合式經營的城市文化載體。
  • 誠品書店丨臺北小資生活指南
    這是一個多元的平臺跟隨安瑞看世界臺北文化地標臺灣流行一個說法:如果說101大樓是臺北的地理地標,那麼誠品書店就是臺北的文化地標。作為文化人來到臺北,除了常規的參訪及旅遊項目外,一定要去誠品書店,體驗臺北人的精神生活食量。
  • 誠品書店進駐上海中心欲6月開業 盤點八家書店別樣風情
    臺北敦南店   第一家誠品「閱讀不打烊」    誠品臺北敦南店   1989年3月,第一家誠品書店正式在敦化南路上開幕。1995年搬遷至現址。2008年9月,誠品書店敦南店封館改裝,於同年10月重新營運。
  • 「今天我只是一本購物攻略」 聊聊臺灣的那些文創聚落
    今天先「鬧」一下,先輕鬆地聊個文創!從小就愛小雜貨的我,這次逛文創真的是……如魚得水,生平第一次出國提回來的行李超重。不過本篇不談臺灣文創的發展,不講深的,只談主觀的不行不行的場所和產品,只從買買買的角度把我心中臺灣最值得逛的corners都亮出來!
  • 最新 | 誠品創始店—臺北敦南即將落幕
    ▲ 誠品敦南用3000本書打造的「時光之冊」。1989年,臺灣誠品公司於臺北仁愛敦南圓環開出第一家誠品書店。6年後,敦南店遷址到現在的國泰大廈,並於1999年開始實行24小時營業,開業界之先河,成為全世界第一家24小時開門的書店。各國媒體都曾先後報導,CNN還將誠品敦南評為「最酷書店」。
  • 臺北誠品書店敦南店即將關閉,實體書店今年怎麼了?
    2019.11.14,臺北誠品敦南店宣布,由於租約到期,將於2020年5月31日關閉。 這一下,浪潮抵岸碎得面目全非。在文化氛圍濃厚的彼岸,連歷史悠久的誠品書店也無法在這場水逆中倖免。以上羅列的還只是聲勢比較大的幾波浪花,中途還有多少小書店如碎浪傾倒,破裂,無聲無息。在一般老百姓看來,網絡閱讀時代,實體書店關門很正常。
  • 臺中蔦屋書店:最美書局在兌現生活提案,掌握風格商機
    來自日本的蔦屋書店 Tsutaya Bookstore 繼臺北統一時代百貨、松山車站、內湖紛紛設點後,2018/4也正式進駐臺中七期重劃區。我覺得 臺中市政店 在外觀上絕對是目前臺灣最漂亮的蔦屋書店了,不規則的建築設計結合大片玻璃窗、木質調格柵與綠色植栽,產生與周邊居民共生、相互連接的生活樣貌。T&R PLAZA是近期臺中最夯的打卡景點,選址在七期卻不在閒置空地蓋豪宅,反而逆向操作蓋起僅四層樓的商場,人文溫暖的風格反而更引人注目。
  • 臺北誠品——永不打烊的書店
    誠品是臺灣最著名的大型連鎖書店,在臺灣共有53家分店,誠品書店中的書種類非常多,主要以「人文、藝術、生活、創意」為主,書店每年都會舉辦超過600場的展覽和演講,誠品書店也被世界知名的《時代》雜誌評選為亞洲最佳書店,從此這裡成為了全臺灣乃至世界級的文化地標。誠品敦南店是臺北文化的一處象徵,更是一個景點,整棟大樓有五層,書店只佔了其中的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