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坊與牌樓 牌坊源流 烏頭門

2020-12-25 百家號

牌坊和牌樓,屬於一種紀念性和標誌性建築,是中國古代建築的一個特殊類別。它矗立在古代寺觀、祠廟、陵墓、園林的前面或其中,以及城市街衡路口和橋梁等處,作為建築區域的引導標誌或景觀點綴,或是具有某種紀念意義。

牌坊與牌樓都是由梁柱構成的平面呈一字形的二維空間的單片結構的「門」形,柱間的上下橫梁間都有可題字的板即「牌」。若細別二者,牌坊是在一排的若干柱之間連結橫梁(枋),結構成平面呈一字形的框門形狀;牌樓是由牌坊進一步發展而來,是在牌坊上做「屋」:柱間橫仿上架鬥拱,鬥拱上承兩坡或四坡的屋蓋。《說文》:「屋者,覆也,引申之凡覆於上則皆曰屋。」牌樓的「屋」只是做成屋頂的形式,有單個屋頂的,但更多為並排獨立分間、分段設置的三個及三個以上,呈中間高、兩旁對稱疊落的組合形式,看上去層簷重疊,故稱之為「樓簷」或「簷樓」,簡稱為「樓」,在牌坊上做屋頂稱之為「起樓"。北方將起有樓簷的習稱為牌樓,而江南則常將二者通稱為牌坊,即使有樓簷的也稱「有樓牌坊」或「牌樓牌坊」,無樓簷者則稱「無樓牌坊」。明清時期的牌樓運用要遠多於牌坊,但在具體稱名上,特別是在按照其建造的意圖和作用、使用的環境、所紀念的對象以及牌上的題字等來稱名時,不管是牌坊還是牌樓,習慣上大多都稱以「某某坊」,即是以牌坊為總名或通名的作法。後文如非特別指明,統言牌坊一般即含牌樓在內。

牌坊的產生,最初是與古代城邑的裡坊居制相聯繫的。在古代,隨著民居院落的出現,產生了門。人們在土石壘築或竹籬編扎的院牆出入口立兩根木柱,木柱上端安裝橫木以為聯繫,因謂之「衡門」(古「衡」與「橫」通),門扉最初不過就是竹木編扎而成,可以隨時堵上或移開。從甲骨文的門字來看,殷商時的門扇可能已是能夠轉動啟閉的了,但整體仍不脫「衡門」形制。以後又在門頭架椽鋪板以防雨腐蝕,門的形制才逐漸完善起來。先秦時期城邑中居民聚居的基本單位叫「裡」,因其大約是一裡見方而名,各個裡都是以圍牆閉合的單獨空間,基本居住同族之人(從戰國開始實行編戶齊民),由政府任命裡的長官〔一般是族長)來監管組織族人的生產作息,裡設有大門稱為「閭 ",按照規定時間統一啟閉出入。最早裡門的形式也很簡單,大概也不過就是兩根立柱之間靠上端加一根橫梁,中有門扇可以啟閉。裡居制沿用至秦漢時,閭、裡可互用,或也合稱「閭裡」。東漢以後宮中貴族的住處又稱為「坊」的(「坊」與「防」通,原是指四周有圍牆的區域),北魏開始對城中居民的「裡」稱「坊」或「裡坊」,以後坊稱就逐漸取代了裡稱。

《荀子·大略》載:「武王始入殷,表商容之間」。商容是商代貴族,相傳被封王廢黜,周武王滅商後,在商容所居的裡坊立表(標識之柱杆)對其加以表彰。這是最早見於記載的為表彰善賢者而做的坊門。用於表彰的坊門可稱之為「坊表」,其作用,如《周書·畢命》所說,在於「旌別淑慝,表厥宅裡,彰善庳惡,樹之風聲」。這種有旌表之意的坊門,與普通坊門的區別,大概在於兩根立柱特顯而或又有特別之裝飾,門上或有題字牌板之類(商容之閭表也可能是特立的表柱形式。門有題字牌板者,至遲在五代時已明確存在,據《新五代史·李自倫傳》,五代後晉時李自倫因六世孝睦同居,救準旌表門間,以所居飛鬼鄉為孝義鄉、匡聖裡為仁和裡)。

這種坊表之門似乎又是古代所謂「烏頭門」形制的由來。烏頭門之名最早見於北魏,《洛陽伽藍記》載:「永寧寺北門一道,不施屋,似烏頭門。」《營造法式》總釋烏頭門下又引唐上官儀《投壺經》:「第一箭入謂之初箭,再入謂之烏頭,取門之雙表之義。」可見,烏頭門含有族表昭示之意,形制具有雅潔古樸之韻,故而受到推祟,大概權貴們喜用之以為標榜,所以唐代就加以控制:「六品以上者,仍通用烏頭大門」(《唐六典》),從而成為一種社會地位和政治身份的標誌建築。烏頭門叫法的由來,據新、舊《五代史》載,後晉時在李自倫之前還有個叫王仲昭的,也是六代孝睦同居,其旌表有「烏頭正門,閥閱一丈二尺,二柱相去一丈,柱端安瓦確墨染,號為烏頭」,所述與《營造法式》所載烏頭門圖式相符。烏頭門柱頭上套瓦筒,本是為防雨水侵蝕之用,又將其做雕飾並刷染為黑色,成為門之遠觀最突出醒目的部分,確實可以起到昭示標榜的作用。

閥閱,本作「伐閱」,原指功績和資歷,引申指世家門第氣此亦成為嫩宦之高大顯赫門柱或門的代稱,也有彰顯旌表之意(一說門在左曰閥,在右曰閱。見《資治通鑑·宋紀十》胡三省注)。是烏頭門與閥閱為一事,所以《營造法式》小木作制度中記烏頭門「其名有三:一曰烏頭大門,二日表楬,三曰閥閱。今呼為欞星門」(又曰「俗謂之欞星門)。但烏頭門、閥閱與坊門卻並非一事,新、舊《五代史》記戶部奏請欲從王仲昭之烏頭門等制為李自倫之旌表,詔曰:「王仲昭正廳烏頭門等制,不載令文,又無敇命,既非故事,難黷大倫,宜從令式,只表門間」,於李所居之前,只高其外門,左右建高大方臺,塗以白泥,漆赤四隅,「使不孝不義者見之,可以悛心而易行焉」氣可見,烏頭門不過是貴族官宦們將原來坊門的族表意義及形制移用到了自家的宅門上,雖然多是出於自作主張(「無敇命」),但朝廷在「只表門閻」的同時。對這種旌表於自家門前的做法也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認可,這從一個側面也反映了古代裡坊居制的漸行衰落。

相關焦點

  • 牌坊與牌樓 牌坊源流 祭靈星
    從明清遺存至今所謂欞星門的形制來看,大多都是牌坊或牌樓的形式,只是有的加有直權條的門扉,又與《營造法式》中的烏頭門十分接近。《法式》明確說烏頭門又叫權星門或俗稱欞星門,《宋史》中「欞星門」與「欞星門」並見,極可能是事。
  • 牌坊是什麼——石牌坊的認知
    牌坊就其建造意圖來說,可分為四類:一是功德牌坊,為某人記功記德。二是貞潔道德牌坊,多表彰節婦烈女,三類是標誌科舉成就的,多為家祠牌坊,為光宗耀祖之用。四類為標誌坊,村莊石牌坊多立於村鎮入口與街上,作為空間段落的分隔之用。例如何謂牌坊、牌樓: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門洞式的紀念性建築物,一般用木、磚、石等材料建成,上刻題字。舊時多建於廟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園林前或街道、路口,用以宣揚標榜功德。
  • 山門石牌坊寺廟石雕牌樓村莊石雕牌坊古建牌樓牌坊
    石雕牌樓、牌坊,是一種裝飾建築物,也是雕刻藝術的一種。常見於寺廟宗祠入口、陵園入口、景區入口、鄉村入口等。寺廟石雕山門的由來:佛寺大門一般是三門並立,中間一個大門,兩旁各有一小門,象徵「三解脫門」(空門、無相門、無作門)。「三門」又稱「石雕山門」。
  • 中國古代牌樓與牌坊的區別
    這是《詩經》中的詩句,衡門,即今所謂牌樓,可證周代時中國已有此類建築,距今至少已2600年。牌樓,中國傳統建築之一。最早見於周朝,最初用於旌表節孝的紀念物,後來在園林、寺觀、宮苑、陵墓和街道均有建造,北京是中國牌樓最多的城市。一種有柱門形構築物,一般較高大。舊時牌樓主要有木、石、木石、磚木、琉璃幾種,多設於要道口。牌樓曾作為多屆世博會中國館的門面建築,吸引了世人的視線。
  • 揚州的古牌坊與牌樓
    牌坊,又名牌樓,是一種紀念性、裝飾性建築物,多為四柱三門的門洞式結構。一般用木、磚、石等材料建成,在中間匾額上刻寫題字。舊時多建於廟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園林前或街道路口。人們把簡樸一些的叫做「牌坊」,豪華型的當然就被稱為「牌樓」了。
  • 古建石雕牌樓大氣石雕牌坊
    石雕牌樓也叫牌坊,漢族傳統建築之一。最早見於周朝,最初用於旌表節孝的紀念物,後來在園林、寺觀、宮苑、陵墓和街道均有建造。石雕牌樓-凱巖石業石雕牌樓-凱巖石業石雕牌樓從結構上看繁簡不一,有的石雕牌樓極簡單,只有一間二柱,無明樓;複雜的石雕牌樓有五間六柱十一樓者。
  • 海西州仿古牌樓牌坊施工隊廠家供貨
    古建築牌樓牌坊涼亭門樓工程有限公司以鋼筋混泥土結構為主體,以精美的水泥構件為輔,美輪美奐的的鬥拱給世人造就了一個腐朽的傳奇,讓世人為止讚嘆。我們秉承「客戶,信譽至上」的原則,用優質的工程質量,精美的外表造型,贏得了各界人士的高度認可。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 撫州古建式牌樓牌坊製作流程優質商家
    撫州古建式牌樓牌坊製作流程優質商家「比例」,首要是指巧妙處置修建物各局部之間的比例關係,修建中長寬高的比例,凹與凸的比例、虛與實的比例等,都直接影響到修建美。我們專業中式牌樓,古式漂浮,古建式牌樓,仿古式牌樓,古建式漂浮,古建築牌樓,仿古牌樓,古建牌樓,古建牌坊,彩繪牌樓,仿古牌坊,村口牌坊,路口牌樓,村頭牌坊,村莊牌樓,鄉村牌樓,集市牌坊,美麗鄉村牌坊,街道門牌,道口牌樓,街口牌坊,農村牌樓,村鎮牌樓,鄉鎮牌坊,城市牌坊,馬路牌樓,公路牌坊,新農村牌坊,水泥牌樓,混凝土牌坊,景區牌樓,景區大門,公園大門口,公園牌樓牌坊,陵園牌樓牌坊的設計與施工
  • 廣州史話:四牌樓的牌坊去哪了?
    四牌樓既是指廣州的一個地名,也是指曾經有過的四座牌坊。四牌樓最初指的是明代廣東巡撫署建立的坐落於惠愛大街的四座木質牌樓。廣州淪陷後,熙朝人瑞牌坊此後,人們便把「四牌樓」這個稱呼安在了忠賢街上,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四牌樓」1865年,原豎立在倉邊街上的「熙朝人瑞」坊被遷建至四牌樓,自此四牌樓裡豎立著五座牌坊。
  • 別就光知道個貞節牌坊,老北京這些牌樓才是主流
    以前的牌樓大概有這麼幾種用途:一是功德牌坊;二是貞節道德牌坊;三是標誌成就,所謂「光宗耀祖」的家族牌坊;四是村鎮入口與街上分隔用的標誌坊。不過問題來了,您可記得北海、前門的牌樓;中山公園的「保衛和平」牌坊;還有國子監、東嶽廟的牌樓都長什麼樣——說起來,它們長得完全不像啊?
  • 中國文化裡的牌坊文化
    牌坊的產生跟華表有一定的關係,因為一對華表中間加一根橫木連接就可以構成一座大門。隨著裡坊制度的取消,房門單獨立於街口,演變為牌坊,成為裝飾性的建築,設於橋頭,廟前,墓前,街口,同時也保留了他的表彰功能,所以古代很多為貞女,烈婦,孝子,狀元立牌坊。牌坊進一步發展出現了牌樓。
  • 北京牌坊界「老大」非他莫屬 東嶽廟琉璃牌坊400多歲了
    琉璃牌坊仍保留著精美細節。 蔣晨明 攝朝外大街熱鬧非凡,可謂車水馬龍,高樓林立。但在現代的生活節奏中,路邊卻有座傳統建築——一個孤零零的琉璃牌坊。說這牌坊孤零零的,其實並不準確,因為它與對面的東嶽廟是一體的,只是被現代的大街遠遠隔開了。東嶽廟門口最初有三座牌坊,除了這座琉璃牌坊外,還有兩座木製的,分立於今天朝外大街的位置。後來由於交通問題,這對木製牌樓被拆掉了。而琉璃牌坊在馬路南面,未影響道路,得以留存。
  • 石雕牌坊與民俗文化的羈絆
    吳冠中先生參觀中央美院嘉祥石雕廠的眾多牌坊後說:「一座牌坊就是一座中國古建築的標本,代表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牌坊的由來,建築大師梁思城先生早作過推論:「牌坊為明清兩代特有之裝飾建築蓋自漢代之闕、六朝之標、唐、宋之烏頭門,欞星門演變形成者也。現在中國保持最好最早的牌坊當為石雕嘉祥武氏祠的漢代石闕。」
  • 石雕牌坊的簡介-石牌坊的簡單介紹
    牌坊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越來越多,當我們走在鄉村小路上,可以看到很多村莊路口都樹立著一座又一座的石雕牌坊。在古代每一座石雕牌坊的樹立不像現在這麼簡單,你們知道石雕牌坊的來歷嗎?在古代安裝石雕牌坊意味著什麼?下面就讓嘉祥鑫穎石業石雕廠家為大家介紹一下。
  • 牌坊:中國文化的傳承
    牌坊是一種標誌性、紀念性、裝飾性很強的建築,牌坊的歷史源遠流長,每座牌坊都可以看作是當時歷史事件的見證。圖為北京前門大街的五牌樓。圖片來源:高品圖像忠義牌坊:忠義牌坊位於雲南麗江,又叫石牌坊,這座結構宏偉、雕刻精湛的石雕建築遠近聞名,民間有「大理三塔寺,麗江石牌坊」的說法。這是明朝的萬曆皇帝批准建造的,所用的漢白玉採自下虎跳金沙江邊。
  • 旅行日記——棠樾牌坊
    棠樾牌坊群位於縣富鄉棠樾村東大道上,共七座,明建三座,清建四座,是皖南牌坊中最有名的一處,村內七座牌坊逶迤成群,古樸典雅,無論從前還是從後看,都以「忠、孝、節、義」為順序,每一座牌坊都有一個情感交織的動人故事。
  • 廣州的這些牌坊,你知道它們的故事嗎?
    近日,記者走訪了廣州中心城區現存的牌坊。  逢源街  廣州牌坊最密集的街道  西關的大街小巷中,牌坊文化有自己的保留與延續。2010年廣州亞運會前,荔灣區逢源街為傳承傳統文化、營造嶺南牌坊群,建造了多個形式各異的牌坊,成為廣州建造牌坊最多的一條街道。這些牌坊按材質分為石牌坊、磚牌坊和木牌坊等,既傳承傳統牌坊的架構,更融入西關建築元素,勾勒出西關的地方特色。
  • 農村門樓牌坊大門設計效果圖價格
    農村門樓大門設計圖,做古建設計就要找專業的古建設計公司,門樓設計圖的費用一般要看具體情況來分析,農村門樓設計有時候也叫作農村牌坊設計或者農村大門設計,或者叫作農村牌樓設計。         當然門樓設計也不局限在農村的路口或者鄉村路口,例如景區門樓,景區大門,社區大門,寺廟大門,寺廟門樓,仿古門樓,仿古大門,古建牌樓,古建門樓等等,只是用在地方不同而已,其情況都差不多。        門樓牌坊設計圖效果圖施工圖要看具體以下幾個因素:跨度,高度,進深,樣式,施工難度,對工藝材料的具體要求,建設方的大致預算標準。
  • 徽州古城裡一座樣式全國唯一的牌坊
    一定要去古城,是因為聽說那裡有一座形制很特別的牌坊,全國僅此一座。北方雖然很少有牌坊,但牌坊的用處和基本樣式還是知道的,表彰(功臣能臣或貞節烈女)和作為大門的功能(北京比較常見,比如雍和宮的三 架牌坊。這種也有稱之為牌樓的。如果非要細分,牌坊和牌樓是有點區別的)。不管牌坊還是牌樓吧,不管多麼雕梁畫棟,基本形制都是四根柱子支撐、並在一個平面內。
  • 牌坊,是幹什麼用的!
    出門旅遊,我們會見到很多的牌坊。有在繁華的鬧市中,有在寂靜的山野裡。有歷經滄桑的古牌坊,也有水泥鋼筋的現代新牌坊。南方有南方的秀麗精巧,北方有北方的凝重粗獷。尤其是在當下的鄉村,雨後春筍般冒出各式各樣的新牌坊,雖是一道風景,但千篇一律的令人視覺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