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金十數據」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疫情彷佛是席捲奢侈品行業的一場風暴,波士頓諮詢集團(BCG)的一份調研報告曾做出悲觀預測,2020年全球奢侈品銷售額將同比下降10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831億元);投行伯恩斯坦的奢侈品行業負責人Luca Solca也直言,今年上半年將是奢侈品行業有史以來最糟糕的上半年,而在疫情這場風暴中,全球最大的水晶生產商率先「撐不住」了。
裁員6000人,關店3000家,全球最大水晶生產商「撐不住」了?
據新浪財經9月7日援引外媒消息,創立至今已有125年的奧地利水晶配飾品牌施華洛世奇(Swarovski)預計,今年該公司核心的水晶業務全年銷售額或大跌逾33%至2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61億元);同時,該公司還決定裁員6000人、關閉精品店3000家。
據了解,作為全球最大的水晶生產商,施華洛世奇旗下主要分為Swarovski Crystal Business(施華洛世奇水晶)、Tyrolit(泰利萊固結磨具)、Swarovski Optik(光學儀器)三大業務線,2019年,該公司年3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82億元)的銷售額中,水晶業務就佔據了7成,為27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18億元)。疫情前,該公司還預測2020年水晶業務的銷售額將增長4%至5%。
值得注意的是,施華洛世奇的「撐不住」似乎早有預兆。英媒7月便透露,施華洛世奇計劃削減奧地利總部大約1600個工作崗位,以應對激烈的競爭和疫情造成的損失,其中,計劃在今年秋天裁員約1000人,在2020年之前再裁員600人。另外,施華洛世奇的一季度財報也稱不上亮眼,因亞洲和美國市場需求下降,該公司一季度銷售額大幅下滑。
疫情只是「催化劑」,施華洛世奇「撐不住」另有原因?
事實上,施華洛世奇的「撐不住」除了受疫情衝擊外,還與其本身的重組有關,可以說,疫情只是加速其撐不住的「催化劑」。據了解,在長達一個世紀的經營中,施華洛世奇一直保持著家族經營的方式,獨攬著多個與水晶切割有關的專利。由於沒有上市,該集團無法利用資本市場的資金,也無法到股市融資,這使得其抗風險能力大大降低。
且近年來,由於市場需求的轉變,越來越多消費者轉向了高端珠寶,這使得以人造水晶著稱的施華洛世奇銷售愈發不振;加之市場上同類型時尚配飾品牌的增多,施華洛世奇的市場份額也受到了擠壓。為了「生存」下去,施華洛世奇不得不選擇鋌而走險——重組業務、謀求上市。
據華麗志報導,今年3月,該公司此前任職了18年的家族傳人Markus Langes-Swarovski 已退出執行董事會,不再執掌公司運營;今年5月,公司又任命了Giovanna Battaglia Engelbert 擔任首位全公司範圍的創意總監。除了人事變動外,該集團還計劃將旗下的珠寶、家居飾品和位於奧地利總部的施華洛世奇水晶世界等多項業務進行合併。
對於施華洛世奇的重組,其執行長Robert Buchbauer表示,這關乎公司業務最終的長期生存。
文 | 李銀蘇 題 | 凌明 圖 | 饒建寧 審 | 李澤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