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駐華使館微博慶祝海參崴建城160年,媒體:中國人應理解俄羅斯

2020-12-12 和訊網

新民晚報:俄羅斯駐華大使館這條「慶祝」微博 有點不厚道…

歷史總是供當代人塗寫的。但若塗寫不當,就會出問題。

這不,俄羅斯大使館昨天的一條紀念歷史的中文微博,就屬於此類。博文稱,昨天(7月2日)是符拉迪沃斯託克建城160周年,並特地強調此意為「統治東方」。

隨即,廣大中國網友怒了。

01

160年前,是所有中國人難以言說的恥辱傷痛。

1860年9月,清軍精銳鐵騎在京郊八裡橋慘敗,鹹豐皇帝隨即棄百姓安危於不顧,攜後宮與百官倉皇逃離北京。10月,英法聯軍攻陷北京,並在瘋狂洗劫圓明園的珍寶後,又縱火焚毀了這座藝術寶庫。

英法聯軍焚毀圓明園

10月下旬,清政府與英法分別籤署喪權辱國的《北京條約》,中國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徹底戰敗。

儘管主要交戰方只有中國與英法,但當時的沙皇俄國卻毫不猶豫地趁火打劫。

1858年,就在清政府內剿太平天國,外戰英法聯軍之時,沙俄罔顧《尼布楚條約》和《恰克圖界約》劃定的兩國邊界,以武力強迫當時的黑龍江將軍奕山籤訂中俄《璦琿條約》。根據此約,中國把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的60多萬平方公裡土地割讓給俄國,並把烏蘇里江以東約40萬平方公裡的中國領土劃作中俄「共管」。

雖然清朝中央政府拒絕批准,但沙俄就此介入戰事。1860年北京淪陷之前,沙俄赴華使者伊格納季耶夫竟然向英法聯軍提供了北京周邊的地圖與布防情報。

之 後,此人又以在中國與英法之間調解有功為由,對中國提出新的領土要求,迫使清政府又在當年11月籤署了中俄《北京條約》。 據此,清政府不僅批准了苛刻的《璦琿條約》,還把《璦琿條約》中約定的「共管」地正式割讓給沙俄。 其中,就包括海參崴(即符拉迪沃斯託克)。

至此,中國在日本海的存在感大幅受限,(中國依約享有從圖們江出海的合法權利)沙俄則在太平洋得到了夢寐以求的不凍港。

請注意,雖然中俄《北京條約》遲至當年11月才籤署,但沙俄建立符拉迪沃斯託克的日子,是7月2日。

02

歷史可以被原諒,卻不容被遺忘。

在中文社交網絡如此宣揚「武功」,從外交實操的角度看,十分低劣和不專業。中國網友的不滿與憤怒,既源於俄使館對駐在國民眾情感的不尊重,也源於對方骨子裡的傲慢。

在隨博文發布的一段3分12秒的紀念視頻裡,只能看到航拍的當代城區景致,如大橋、街景、太平洋艦隊基地,以及絕美的自然景觀,絲毫沒有提及建城過往。顯然,視頻的製作者,有意淡化圍繞該城的歷史糾葛。

因此,中國人民的聲音與情感,理應得到俄使館的重視和尊重。

何況,俄羅斯自身就是歷史情感得不到尊重的受害者。

近年來,在曾被蘇聯紅軍解放的東歐等國,颳起了一股「去蘇聯化」的歷史歪風。在波蘭、捷克等國,紀念蘇聯紅軍犧牲者的雕像和蘇軍解放的紀念碑被屢屢破壞或拆除,蘇聯紅軍對於戰勝納粹德國的攻陷,則在整個西方世界被有意無意地忽視。

俄羅斯上下對此的反應可謂高度一致,那就是堅決反對。否則,俄方也不必在新冠疫情依然嚴峻時,冒著風險舉辦盛大的閱兵式。此前,俄總統普京還在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發表題為「二戰75周年的真實教訓」的署名文章,概述了蘇聯紅軍的歷史貢獻。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而中學西學,心理攸同。

03

在中美關係遇冷的當下,中俄關係對於中國的戰略價值毋庸置疑。但時移事易,只基於現實利益的兩國友好不僅不穩固,也不符合兩國元首對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高瞻遠矚。

對於中俄這樣彼此相鄰的陸權大國而言,長期睦鄰友好符合兩國和世界的長遠利益。而友誼之根要想穩固,就必須在多變的現實利益外找到更深的根基。如此,兩國民眾需要在心理層面構建更多的共識。

首先,兩國民眾應認識到彼此都是在歷史上建立過偉大帝國的文明,但不能讓對往日的驕傲化為當下的歷史包袱。

雖然符拉迪沃斯託克至少早至遼金時期就在中國政權的統治之下,但回顧世界政治版圖3000年來的沿革,國界的頻繁變更才是歷史的常態,至始至終由單一國家和民族控制的土地實在少的可憐。

二戰結束以來,世界之所以能大體保持和平,除了核武器確保相互摧毀的功效外,大國之間邊界的大體穩固也居功至偉。試想,如果各國都以歷史的邊界提出領土訴求,那麼現今的國際格局只能被徹底打亂,全球市場更是奢望,而這些都是中國在過去40年經濟騰飛,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必不可少的外部條件。

讓歷史的歸歷史,才能減少情感上的相互刺痛,為現實的友好奠定民意基礎。

其次,在戰後世界格局遭到空前挑戰的當下,中俄實際上享有大體一致的歷史觀和價值觀。

當今世界格局是由二戰結果奠定的。中俄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面對西方主流輿論對兩國二戰貢獻的漠視,兩國有共同的責任維繫戰後格局的穩定沿革。中國派遣解放軍儀仗隊參加俄勝利日閱兵,作用即在於此。

此外,在美國等西方國家不斷以「人權高於主權」等藉口瓦解地區秩序,破壞世界穩定的背景下,中俄兩國也有共同的責任與理由維繫地區和平,強調法理與秩序對保障人權的基礎作用。

最後,俄羅斯應當理解中國人民的歷史情感,中國人也應理解俄羅斯的現實關切。

佔領符拉迪沃斯託克,經略遠東,是沙俄在1856年克裡米亞戰爭慘敗後做出的戰略調整。如今,符拉迪沃斯託克不僅是俄太平洋艦隊的母港,也是俄維繫世界大國地位、融入亞太經濟的核心依仗。但在兩國綜合國力差距顯著,尤其是中國東北和俄遠東發展程度區別明顯的情況下,俄對於遠東地區經濟的落後和人口的稀疏有著心底的恐懼。

但是,俄羅斯也應明白,中國銘記和紀念過去的屈辱史,不是要尋求復仇,也無意變更兩國早已勘定、奠定兩國友好關係的邊界,而是要牢記「落後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不使慘劇重演。

如今的符拉迪沃斯託克

總之,中國無需爭論誰才是近代史對中國傷害最大的帝國主義國家。只要自己足夠強大,曾經的列強都可以是今天的合作夥伴。進一步說,如何看待近現代的屈辱史,也事關如何看待今天中國與鄰國和世界的關係。我們應當銘記,但不應自陷傷痛而無法自拔。

胡錫進評俄羅斯駐華使館發的微博(7月3日)

俄羅斯駐華大使館昨天發了一條中文微博,慶祝符拉迪沃斯託克建城160周年。微博還註明了「符拉迪沃斯託克」的中文含義:統治東方。該微博引起很多中國網友的反感,認為它是對中國公眾情感的冒犯。

中國人、尤其是東北人傳統上管符拉迪沃斯託克叫海參崴,在中國出版的地圖上,這座城市的名字一直標註為「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俄方曾希望中方把海參崴這幾個字拿掉,中方沒有同意。

眾所周知,海參崴等中國領土是在1860年籤署的《北京條約》中割讓給沙皇俄國的,沙皇俄國是近代史上侵佔中國土地最多的國家。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歷史,今天在黑龍江黑河市,還有一個璦琿歷史陳列館,裡面展示著當年沙俄侵佔江東六十四屯的慘烈場景,那段歷史永遠留在了中國人的記憶中。

老胡反對俄羅斯使館發這個微博,這是我的基本態度。關於那段歷史,是中國近代以來最痛苦的記憶之一,我認為俄羅斯使館在中國社交媒體上這樣寫不是對中國公眾尊重的一種表現,而這種表現與該使館增進中俄兩國民間友好的使命之一不相符合。

除了這個基本態度,我還要借這個機會打開中國網際網路上圍繞那段歷史的心結,說一些大實話。

首先,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布拉戈維申斯克(海蘭泡)、哈巴羅夫斯克(伯力)等城市所在的那些土地都是中國的故土,但他們今天已經是俄羅斯的領土。對這個事實,我們中國人需要接受。無論我們對那些故土有多少感情,中國作為國際法的維護者都不能表達我們有意在未來收回那片故土的任何官方意願。

不改變領土現狀是國際社會維護和平的基石性原則。每個國家的人民都熱愛自己的國土,無論它在歷史上是什麼機緣、通過什麼方式得來的。領土的舊帳可以通過文學和歷史記述,但是不能輕易拿到外交中攤開,否則它一定會演變成國家之間的對立乃至仇恨,而人為改變領土現狀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意味著戰爭。

中國在失去海參崴的那個時代太積貧積弱了,那是一段國恥。然而畢竟過去一百幾十年了,無論是今天的中國人還是今天的俄羅斯人,都無法對那一段歷史負責。今天的世界地圖與一百幾十年前的世界地圖相比,很多地方已經變得讓人認不出來了,如果把舊帳一頁一頁地翻回去,那是整個人類社會的不可承受之重。

老胡作為活在當下的一名中國人,說實話,我最大的意願就是中國的領土維持現狀。我不希望我活在的中國失去一寸土地,我也不希望它開疆拓土。因為我知道,無論是中國縮小還是擴大的過程都將是動蕩的,甚至是血雨腥風的。

中國的960萬平方公裡土地既足夠大,也一寸不多餘。我最希望的是,我和我的親人、我的朋友們以及全體中國人民的一生都在和平安寧中度過,他們的個人幸福與這個國家的領土和主權完整同樣重要。

我懷念故土,就像很多中國人一樣,但我不認為這樣的懷念可以變成推動國家奉行旨在收回故土政策的激進意識形態。一旦出現這樣失控的民族主義,它決不會被世界接納,而且它指向的決不是中國人民的福祉。

說完這些,我要再說說俄羅斯使館。我不知道最初他們發這個微博是計劃好了要衝擊一下中國網際網路上一些人的「恢復國土論」,還是一個慶祝城市周年的無意之舉。但無論如何,效果都不好。中國人的故土情結不可能被俄使館的文宣衝淡,如果想宣傳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促進旅遊等,這樣做尤其適得其反。不應該。

俄方尊重中國人對故土的記憶,中國人尊重早已形成的中俄領土現狀,這是中俄友好相處的應有態度。實際上,這些年兩國官方和主流社會就是這樣做的。中國的地圖上一直同時標註著那些城市的舊名,黑河有那樣的紀念館,而該市與俄方交往非常密切,體現的就是這種相互尊重。

接下來老胡還要說,中俄穿過歷史煙雲,今天已經彼此成為最為重要的戰略夥伴。兩國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使兩國在複雜的國際局勢中實現了背靠背的依託,它是兩國各自全球外交的基石,對各自的國家利益有著不可取代的意義。美國最希望做的事情之一就是離間中俄關係,他們做夢都希望中俄兩國突然反目成仇,那對華盛頓來說無異於從天上掉下來的世紀禮物。

我相信,無論俄羅斯社會還是中國社會都具有我上面所說的戰略清醒。我注意到,中國網際網路上不時有翻中俄之間領土舊帳的言論,它們除了與國人的故土情結有關,也有一部分是故意的。兩種情況混雜在一起,形成非常敏感的網上輿論漣漪。

關於故土情結,我前面已經說了很多,但我必須提醒大家注意,中國的崇美公知力量每一次都會在各種煽動仇俄的輿情中扮演活躍角色。他們會拿著放大鏡尋找俄羅斯對中國的不友好,極力把中俄之間正常的利益摩擦和不到位的協調解讀為戰略互疑的表現,以向公眾證明俄羅斯「是中國最陰險的對手」。

在俄羅斯也有反過來宣揚仇中的勢力,因此維繫中俄戰略關係是兩國社會共同的使命。中國和俄羅斯的愛國者都應該給兩國友好添磚加瓦,而不給那些想破壞兩國關係的人創造機會。老胡在此向兩國社會同時拜託了。

俄羅斯駐華大使館刪掉了昨天那個引起爭議的微博,然後重發了它。在新發出的微博中,刪掉了符拉迪沃斯託克這個城市名字後面「意思為『統治東方』」的字樣。

俄使館沒有完全刪掉昨天的微博,而是刪後重發,其中刪掉了最敏感的幾個字。它的這個姿態是什麼意思?老胡不想替大家做解讀,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來源:胡錫進微博、新民晚報

相關焦點

  • 海參崴建城160周年,俄一條微博惹出爭議,故土情節要面對現實了
    在祖國故土海參崴(符拉迪沃斯託克)建城160周年之日,俄駐華使館在微博上發布了一條慶祝建城視頻,在文字介紹部分,這條內容專門在符拉迪沃斯託克這一俄文名字後備註了括弧,強調其俄文意思為「統治東方」,並稱這是俄羅斯海軍在太平洋的主要基地。
  • 俄羅斯駐華大使館發博引眾怒!胡錫進:海參崴已是俄領土 尊重現狀
    胡錫進:俄方發博缺乏尊重 願中國領土維持現狀俄羅斯駐華大使館昨天發了一條中文微博,慶祝符拉迪沃斯託克建城160周年。微博還註明了「符拉迪沃斯託克」的中文含義:統治東方。該微博引起很多中國網友的反感,認為它是對中國公眾情感的冒犯。
  • 原屬中國,「建城160周年」的海參崴,有座網紅燈塔
    前幾天,俄駐華使館在微博上發布了一條微博慶祝遠東大城海參崴「建城160周年」的微博引起了一陣風波,因為在俄羅斯,這座城市被稱為「符拉迪沃斯託克」,意思是「統治東方」。
  • 「建城160周年」的海參崴,有座網紅燈塔,是七月與安生的取景地
    前幾天,俄駐華使館在微博上發布了一條微博慶祝遠東大城海參崴「建城160周年」的微博引起了一陣風波,因為在俄羅斯,這座城市被稱為「符拉迪沃斯託克」,意思是「統治東方」。海參崴是日本海畔的優良港口,在1860年之前,這裡一直是中國的領土,但1860年俄國逼迫清政府籤訂不平等的《北京條約》之後,這裡都被俄國佔領。
  • 胡錫進:就俄使館發的微博說幾句
    俄羅斯駐華大使館昨天發了一條中文微博,慶祝符拉迪沃斯託克建城160周年。微博還註明了「符拉迪沃斯託克」的中文含義:統治東方。該微博引起很多中國網友的反感,認為它是對中國公眾情感的冒犯。眾所周知,海參崴等中國領土是在1860年籤署的《北京條約》中割讓給沙皇俄國的,沙皇俄國是近代史上侵佔中國土地最多的國家。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歷史,今天在黑龍江黑河市,還有一個璦琿歷史陳列館,裡面展示著當年沙俄侵佔江東六十四屯的慘烈場景,那段歷史永遠留在了中國人的記憶中。
  • 俄羅斯駐華大使館發微博提到這個詞引中國網友反感,胡錫進這麼說
    俄羅斯駐華大使館昨天發了一條中文微博,慶祝符拉迪沃斯託克建城160周年。微博還註明了「符拉迪沃斯託克」的中文含義:統治東方。該微博引起很多中國網友的反感,認為它是對中國公眾情感的冒犯。俄羅斯駐華大使館微博截圖眾所周知,海參崴等中國領土是在1860年籤署的《北京條約》中割讓給沙皇俄國的,沙皇俄國是近代史上侵佔中國土地最多的國家。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歷史,今天在黑龍江黑河市,還有一個璦琿歷史陳列館,裡面展示著當年沙俄侵佔江東六十四屯的慘烈場景,那段歷史永遠留在了中國人的記憶中。
  • 「符拉迪沃斯託克「一個中國歷史上繞不過去的「海參崴
    前不久,俄駐華使館在微博上發布了一條慶祝建城視頻,在文字介紹部分,這條內容專門在符拉迪沃斯託克這一俄文名字後備註了括弧,強調其俄文意思為「統治東方」,並稱這是俄羅斯海軍在太平洋的主要基地。追溯歷史,其實俄羅斯人並不喜歡叫它海參崴,這個地方,海參崴全世界只有中國人這麼稱呼它,俄羅斯人管它叫符拉迪沃斯託克。符拉迪沃斯託克(原名海參崴),位於亞歐大陸東北部,阿穆爾半島最南端。清朝時為中國領土,隸屬於吉林將軍。
  • 俄羅斯駐華大使館這條「慶祝」微博,有點不厚道……
    這不,俄羅斯大使館昨天的一條紀念歷史的中文微博,就屬於此類。博文稱,昨天(7月2日)是符拉迪沃斯託克建城160周年,並特地強調此意為「統治東方」。隨即,廣大中國網友怒了。01160年前,是所有中國人難以言說的恥辱傷痛。1860年9月,清軍精銳鐵騎在京郊八裡橋慘敗,鹹豐皇帝隨即棄百姓安危於不顧,攜後宮與百官倉皇逃離北京。10月,英法聯軍攻陷北京,並在瘋狂洗劫圓明園的珍寶後,又縱火焚毀了這座藝術寶庫。
  • 俄羅斯駐華大使館的這條微博,刺痛了14億中國人的心
    中國與俄羅斯目前一直是關係良好的合作夥伴。特別是在美國奉行「單邊主義」與「霸權主義」的背景下,中俄兩國更是攜手抵抗美國的挑釁與制裁,一同反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霸權。然而,俄羅斯與中國在歷史上也有些「不愉快」的經歷。
  • 海參崴——符拉迪沃斯託克;——離開祖國懷抱已經160年!
    海參崴 ——符拉迪沃斯託克;——離開祖國懷抱已經160年! 文/萬隆的小屋海參崴,滿語意為「海邊的小漁村」,本是中國領土,位於綏芬河口海灣東岸,因盛產海參而得名。從唐代起為中國所管轄,元明時稱「永明城」,清朝為吉林轄地。
  • 北極熊發布慶祝海參崴建城160周年信息——海參崴,曾經的國土
    7月2日,北極熊駐華大使館,通過某平臺發布其官方博文,發布:今天是符拉迪沃斯託克建城160周年紀念日。海參崴建城160周年,即是1860年那一年,北極熊已經吃點了這塊屬於大中華的土地,也正是這一天籤訂《中俄北京條約》,大中華失去的不僅僅是一座城池一塊地皮,還有上百萬平方公裡的土地,這是赤裸裸的侮辱。那時的符拉迪沃斯託克名叫海參崴,是大中華的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土地,隸屬於當時的軍府制之下的吉林將軍。
  • 俄羅斯駐華使館舉行國慶招待會 慶祝「俄羅斯日」(組圖)
    原標題:俄羅斯駐華使館舉行國慶招待會 慶祝「俄羅斯日」(組圖) 全國政協副主席陳元在招待會上致辭 攝影:金鐘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李晶晶、金鐘):6月12日是俄羅斯的國慶日—「俄羅斯日」。10日,俄羅斯駐華大使館舉行招待會,隆重慶祝這一節日。全國政協副主席陳元、俄羅斯駐華大使傑尼索夫出席招待會並致辭。   全國政協副主席陳元代表中國政府和人民向俄羅斯政府和人民表達了節日的祝賀。他說,不久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赴俄羅斯出席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慶典並訪俄,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兩國元首舉行歷史性會晤,就新形勢下實現發展戰略對接、規劃友好合作未來達成重要共識。
  • 俄羅斯駐華大使館這條微博,刺痛了中國人民的心
    牢記歷史,不忘初心,著眼當下,展望未來,現在再看近代的中國不免神傷,而日前駐華俄大使館的一條微博再度刺痛了中國人民的心。駐華俄大使館秒刪微博,4個字刺痛國人心7月2日,駐華俄大使館發布了一條慶祝符拉迪沃斯託克建城160周年的官微動態,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駐華俄大使館在介紹符拉迪沃斯託克歷史的時候,還特地解釋了其「統治東方」的意思。世界不會一成不變,而國與國之間的交往也因各層關係錯綜複雜。
  • 東方雄獅早已覺醒,海參崴卻成故國領地,但沒人再敢欺負我們
    近日,俄羅斯駐華大使館發了一條微博,勾起了國人對故國領地的歷史記憶。據《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發布的頭條消息稱,俄羅斯駐華大使館昨天發了一條中文微博,慶祝符拉迪沃斯託克建城160周年。值得注意的是,這條微博還註明了"符拉迪沃斯託克"的中文含義"統治東方",該微博引起了國內許多網友的不滿,認為這條微博是對歷史的褻瀆。
  • 海參崴「故土」與「領土」之爭,對愛國主義者來說很殘酷很現實
    北京時間7月2日,社交平臺新浪微博俄羅斯駐華大使館高調紀念其遠東城市海參崴建城160周年,甚至公開強調其俄文名「符拉迪沃斯託克」意思是「統治東方」(不過,隨後該使館悄悄修改去掉了「統治東方」字樣)。次日,胡錫進公開發表了一段話,含義大約有三層:其一,他「反對俄羅斯使館發這個微博」,因為這「不是對中國公眾尊重的一種表現」;其二,領土的舊帳不能再翻,否則就意味著戰爭,所以,「我們中國人需要接受」;其三,持「恢復國土論」者不是不切實際者,就是圖謀「離間中俄關係」的故意者。然而,胡錫進的「愛國論」隨後引起了更大的爭議。
  • 外東北海參崴,已是俄羅斯固有領土!呼籲中國人去旅遊,你去不?
    特別是俄羅斯人海參崴建城160年,俄羅斯駐華大使館還發微博慶祝。這是一個悲傷的記憶,一個慘痛的記憶。百年以前,就足以見得俄羅斯人的野心。160年前,它還是晚清王朝的固有領土,也是中國的固有領土。只不過那時中國太弱,面對強大的俄羅斯。晚清政府無奈割讓海參崴。那是一段屈辱的歷史,如今海參崴改了名,變了樣。
  • 俄羅斯海參崴建賭城 圍「賭」中國成腐敗溫床
    但未來幾年內,新、蒙、俄等國又將有大型賭場建成開業。一張張嶄新的賭桌,考驗著中國禁賭的決心。  如果不出意外,通過三、四年,一座被稱為「賭博特區」、有「東方拉斯維加斯」之稱的豪華賭城,將在俄羅斯邊境城市海參崴誕生;而這裡,距離中國邊境口岸東寧市只有160公裡。  俄邊境新「賭城」吸引了誰?
  • 中俄近代史:海參崴如何變成「統治東方市」?看完之後只有沉默
    「海參崴「變為那個長長的,中國人很難加下來的名字160 年前到底出了什麼事,讓這裡從原本清朝滿人口中「盛產美味海參的海灣」,變成俄羅斯版圖上的「統治東方市」?在海參崴明明慶祝活動很大啊?!原來,7 月 2 日是海參崴的建城紀念,也就是「市慶」──這個城市誕生的日子。因為市府年年盛大慶祝,舉目所及大街小巷都看得到「親愛的城市生日快樂」等廣告牌,讓所有市民感受到這一天的意義,跟自己親友的生日差不多親切;其慶祝規模更有如國慶,當地市民要不記得也難,可以說是專屬此地的盛大活動。
  • 俄羅斯海參崴旅遊攻略
    海參崴文化書籍 中國人在海參崴這是一本有分量的著作,具有無可爭辯的文獻價值,它填補了在符拉迪沃斯託克的「中國人」歷史空白。影視劇 冰之下大年初一凌晨。月9日 這個公共假期是為了慶祝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 海參崴的雕塑與消失的中國地名
    如果不是中國人出版的地圖上保留的「海參崴」的名字,她的長長的俄文名字就會在160年的時光下,遮蓋掉海參崴的中國痕跡。俄羅斯人是非常注重歷史的民族,如今前蘇聯地區的主要城市,都遍布各種雕塑和紀念碑,就是很好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