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挪威媒體NRK報導,挪威國防部表示,出於修復成本考慮和賠償的不確定性,挪威將退役去年與油輪相撞沉沒的"南森級"飛彈護衛艦"英斯塔"號。挪威國防部長弗蘭克巴克 - 詹森在一份聲明中說:"挪威政府現在認為,與其對"英斯塔"號(KNM Helge Ingstad)進行修復,不如將其處理掉。"根據挪威國防部的說法,修復費用估計在120億克朗(約合14億美元)到140億克朗(約合16億美元)之間,而建造類似的船隻需要耗資110到130億克朗。
這條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蹦出一個字:哦。
畢竟整條船都已經進水了。如果要修復,電子設備要全拆全換,再加上各種船體要重新修補,被海水腐蝕的零件也要全部更換,必然是還不如再造一艘了。
再轉念一想——WTF?建造類似的船隻需要耗費110到130億克朗?
需要?110-130億克朗?100億+人民幣?
親們,這才是這條新聞真正的槽點,軍事界的大瓜——一艘南森級護衛艦,標排4500噸,當前造價已經達到了100億人民幣以上!100億人民幣的造價是什麼概念呢?據估計,和南森級差不多大小的某國新青年護衛艦,造價約14億人民幣左右;二弟新驅造價約35億人民幣左右;而幾乎用上了當前世界上所有最先進技術打造的大驅,造價也才60億人民幣。也就是說,挪威造一艘4500噸的護衛艦,某國可以造7艘新青年或者3艘二弟新驅或者2艘大驅;而挪威造了五艘同級驅逐艦,總造價等於一個未來最理想甚至過於豪華的閱艦式專用航母編隊
筆者一開始,對於這個價格是懷疑的。查詢了之前的許多資料,各方基本將"南森級"的預算鎖定在五艘總價200億挪威克朗這個水平。儘管這個預算造價仍然高出天際,但是至少比130億挪威克朗的單價要能夠安慰驚訝過度的人們。然而再一搜最近一個月的網站,發現130億挪威克朗的單價真的是實錘……
4500噸,100億+人民幣的單價,這艘船到底是一個怎樣性能的存在?
先說結論:非常不咋地。
南森級護衛艦,長132米,寬16.8米,吃水4.9米。和054A一樣的長度,艦型更寬,吃水更深,明顯是為了妥協主艦橋上面頂的"大腦袋"造成的全艦重心偏高問題。這樣一來,該船的航速也大大降低了。最大航速只有26節,用來反常規潛艇湊合夠用,但是基本別想攆上攻擊型核潛艇了;離主流護衛艦30節的航速要求也有差距,使得這型護衛艦無法跟上北約海軍主力,只能充當打下手的角色。
作為一艘宙斯盾艦——雖然是全球最小的盾艦,南森級護衛艦裝備了AN/SPY-1F型無源相控陣雷達,這是阿利伯克驅逐艦裝備的AN/SPY-1D型的低配版,天線直徑由3.7米降低到了2.4米,單元數由4350個斷崖式下跌到1856個。對於三代機大小目標,探測距離大約為160公裡。這是一個非常弱的數字,就連非相控陣體制的俄羅斯頂板雷達,對空探測距離怎麼也能超過250公裡。同其他宙斯盾艦一樣,南森級也裝備了AN/SPG-62火控雷達,用於標準飛彈,哦不,改進型海麻雀的引導——南森級為了削減成本,只裝了一組8單元的MK41垂直發射裝置(首艘艦裝了2組1單元),並且沒有裝備標準飛彈,而是用一坑裝四彈,換上了全套的海麻雀。
ESSM確實是先進,可再先進也是海麻雀,對機動目標射程僅18公裡,只能作為一種點防禦飛彈。再加上艦上只有兩套火控雷達,同時只能引導兩枚ESSM攔截目標,以兩枚防空飛彈攔截一枚反艦飛彈的通常做法,南森級面對蜂擁而至的不管多少枚反艦飛彈,也只能攔截其中的一枚,並且這艘艦沒有安裝近防炮——傳說中的間歇連續波照射技術,在南森號上壓根就不存在(據官方渠道統計,具備間歇連續波照射引導能力的ESSM截止2017年7月只生產了20枚,而同一時期常規的ESSM生產了900多枚)。也就是說,這是一艘完全喪失了區域防空能力,並且只具備單次點攔截能力的宙斯盾艦。
反艦飛彈方面,南森級裝備了挪威自行研製的NSM反艦飛彈。這名字也許您看著陌生,但是如果提起其空射版本的名稱,JSM,那麼關心F-35的軍迷就一定會發自肺腑的哦~一聲。NSM採用了隱身設計,發射重量407KG,戰鬥部重125KG,射程160公裡——和JSM同樣是一枚為了追求遠射程而犧牲戰鬥部的飛彈。NSM除了隱身性能外,其他完全無法與國產YJ83飛彈相比。NSM反艦飛彈在接近目標和彈道末段採用紅外成像制導,在整個飛行階段,採用全球定位系統、慣性與地形輪廓匹配導航技術相結合進行導航——等等!這枚飛彈沒有雷達!沒有雷達!沒有雷達!僅靠慣性導航(海洋裡咋用地形匹配?),160公裡的路程0.9M的速度要飛行8分多鐘,而這8分多鐘時間裡,目標以30節航速機動,可以跑出將近10公裡,這就要求NSM的紅外成像制導頭的尋的範圍至少得覆蓋80平方公裡左右的海域!這對於一枚低空飛行的飛彈來說,根本就不可能。也就是說,這枚飛彈純粹是一枚巡航飛彈,只具備打擊靜止或極慢速移動船隻的能力。同理,F-35用的JSM飛彈也沒有雷達,同樣不具備打擊快速機動目標的能力。原來,充滿了工匠精神的挪威人,為了追求射程,可以不裝雷達,可以少裝炸藥——廠家甚至宣稱,NSM可以只裝20公斤的戰鬥部,而把其他空間全部用來裝油料。目前挪威已經把UHF波段的雙向數據鏈能力寫進NSM飛彈的PPT裡了。啥時候裝進去尚是一個謎……
綜上,南森級護衛艦無論是在對海還是防空上,都存在著讓人難以理解的缺陷。這種缺陷,同英斯塔號沉沒一樣,正是挪威這個高福利北歐國家漫不經心、文恬武嬉的真實寫照。一艘滿是槽點的小艦,戰鬥力差不多是1/2艘噸位更小的國產中低端護衛艦的水平,賣出了2艘世界頂級驅逐艦的價錢,讓人對挪威甚至是整個歐洲充滿了深深的憂慮——這中間,到底是該國的腐朽所致,還是被美國大薅特薅了羊毛所致?這值得進一步對該艦採購部件時的價格進行研究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