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拒絕被美褥羊毛,退役被撞沉護衛艦英斯塔號,造價高達100億

2020-12-13 戰史

據挪威媒體NRK報導,挪威國防部表示,出於修復成本考慮和賠償的不確定性,挪威將退役去年與油輪相撞沉沒的"南森級"飛彈護衛艦"英斯塔"號。挪威國防部長弗蘭克巴克 - 詹森在一份聲明中說:"挪威政府現在認為,與其對"英斯塔"號(KNM Helge Ingstad)進行修復,不如將其處理掉。"根據挪威國防部的說法,修復費用估計在120億克朗(約合14億美元)到140億克朗(約合16億美元)之間,而建造類似的船隻需要耗資110到130億克朗。

這條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蹦出一個字:哦。

畢竟整條船都已經進水了。如果要修復,電子設備要全拆全換,再加上各種船體要重新修補,被海水腐蝕的零件也要全部更換,必然是還不如再造一艘了。

再轉念一想——WTF?建造類似的船隻需要耗費110到130億克朗?

需要?110-130億克朗?100億+人民幣?

親們,這才是這條新聞真正的槽點,軍事界的大瓜——一艘南森級護衛艦,標排4500噸,當前造價已經達到了100億人民幣以上!100億人民幣的造價是什麼概念呢?據估計,和南森級差不多大小的某國新青年護衛艦,造價約14億人民幣左右;二弟新驅造價約35億人民幣左右;而幾乎用上了當前世界上所有最先進技術打造的大驅,造價也才60億人民幣。也就是說,挪威造一艘4500噸的護衛艦,某國可以造7艘新青年或者3艘二弟新驅或者2艘大驅;而挪威造了五艘同級驅逐艦,總造價等於一個未來最理想甚至過於豪華的閱艦式專用航母編隊

筆者一開始,對於這個價格是懷疑的。查詢了之前的許多資料,各方基本將"南森級"的預算鎖定在五艘總價200億挪威克朗這個水平。儘管這個預算造價仍然高出天際,但是至少比130億挪威克朗的單價要能夠安慰驚訝過度的人們。然而再一搜最近一個月的網站,發現130億挪威克朗的單價真的是實錘……

4500噸,100億+人民幣的單價,這艘船到底是一個怎樣性能的存在?

先說結論:非常不咋地。

南森級護衛艦,長132米,寬16.8米,吃水4.9米。和054A一樣的長度,艦型更寬,吃水更深,明顯是為了妥協主艦橋上面頂的"大腦袋"造成的全艦重心偏高問題。這樣一來,該船的航速也大大降低了。最大航速只有26節,用來反常規潛艇湊合夠用,但是基本別想攆上攻擊型核潛艇了;離主流護衛艦30節的航速要求也有差距,使得這型護衛艦無法跟上北約海軍主力,只能充當打下手的角色。

作為一艘宙斯盾艦——雖然是全球最小的盾艦,南森級護衛艦裝備了AN/SPY-1F型無源相控陣雷達,這是阿利伯克驅逐艦裝備的AN/SPY-1D型的低配版,天線直徑由3.7米降低到了2.4米,單元數由4350個斷崖式下跌到1856個。對於三代機大小目標,探測距離大約為160公裡。這是一個非常弱的數字,就連非相控陣體制的俄羅斯頂板雷達,對空探測距離怎麼也能超過250公裡。同其他宙斯盾艦一樣,南森級也裝備了AN/SPG-62火控雷達,用於標準飛彈,哦不,改進型海麻雀的引導——南森級為了削減成本,只裝了一組8單元的MK41垂直發射裝置(首艘艦裝了2組1單元),並且沒有裝備標準飛彈,而是用一坑裝四彈,換上了全套的海麻雀。

ESSM確實是先進,可再先進也是海麻雀,對機動目標射程僅18公裡,只能作為一種點防禦飛彈。再加上艦上只有兩套火控雷達,同時只能引導兩枚ESSM攔截目標,以兩枚防空飛彈攔截一枚反艦飛彈的通常做法,南森級面對蜂擁而至的不管多少枚反艦飛彈,也只能攔截其中的一枚,並且這艘艦沒有安裝近防炮——傳說中的間歇連續波照射技術,在南森號上壓根就不存在(據官方渠道統計,具備間歇連續波照射引導能力的ESSM截止2017年7月只生產了20枚,而同一時期常規的ESSM生產了900多枚)。也就是說,這是一艘完全喪失了區域防空能力,並且只具備單次點攔截能力的宙斯盾艦。

反艦飛彈方面,南森級裝備了挪威自行研製的NSM反艦飛彈。這名字也許您看著陌生,但是如果提起其空射版本的名稱,JSM,那麼關心F-35的軍迷就一定會發自肺腑的哦~一聲。NSM採用了隱身設計,發射重量407KG,戰鬥部重125KG,射程160公裡——和JSM同樣是一枚為了追求遠射程而犧牲戰鬥部的飛彈。NSM除了隱身性能外,其他完全無法與國產YJ83飛彈相比。NSM反艦飛彈在接近目標和彈道末段採用紅外成像制導,在整個飛行階段,採用全球定位系統、慣性與地形輪廓匹配導航技術相結合進行導航——等等!這枚飛彈沒有雷達!沒有雷達!沒有雷達!僅靠慣性導航(海洋裡咋用地形匹配?),160公裡的路程0.9M的速度要飛行8分多鐘,而這8分多鐘時間裡,目標以30節航速機動,可以跑出將近10公裡,這就要求NSM的紅外成像制導頭的尋的範圍至少得覆蓋80平方公裡左右的海域!這對於一枚低空飛行的飛彈來說,根本就不可能。也就是說,這枚飛彈純粹是一枚巡航飛彈,只具備打擊靜止或極慢速移動船隻的能力。同理,F-35用的JSM飛彈也沒有雷達,同樣不具備打擊快速機動目標的能力。原來,充滿了工匠精神的挪威人,為了追求射程,可以不裝雷達,可以少裝炸藥——廠家甚至宣稱,NSM可以只裝20公斤的戰鬥部,而把其他空間全部用來裝油料。目前挪威已經把UHF波段的雙向數據鏈能力寫進NSM飛彈的PPT裡了。啥時候裝進去尚是一個謎……

綜上,南森級護衛艦無論是在對海還是防空上,都存在著讓人難以理解的缺陷。這種缺陷,同英斯塔號沉沒一樣,正是挪威這個高福利北歐國家漫不經心、文恬武嬉的真實寫照。一艘滿是槽點的小艦,戰鬥力差不多是1/2艘噸位更小的國產中低端護衛艦的水平,賣出了2艘世界頂級驅逐艦的價錢,讓人對挪威甚至是整個歐洲充滿了深深的憂慮——這中間,到底是該國的腐朽所致,還是被美國大薅特薅了羊毛所致?這值得進一步對該艦採購部件時的價格進行研究和探討。

相關焦點

  • 中國潛艇遇死亡斷崖獲救,挪威戰艦近海撞沉:為啥差距這麼大
    軍事圈最近除剛剛結束的珠海航展吸引了一波眼球外,可能最讓中外軍迷關注的就是挪威海軍的那艘護衛艦了,11月8日挪威海軍南森級英斯塔號在參加北約多國演習返航途中與一艘油輪相撞,最終導致英斯塔號水線以下遭受重創。
  • 一個月內三次撞船,挪威海軍心很喪:維京人的老臉都快丟完了
    第一次撞船大家都知道,主角是挪威海軍五大金剛之一的英斯塔號護衛艦,該艦與萬噸級的貨輪相撞後如今已經完全沉沒,正在由專業的打撈團隊進行打撈,基本是涼透了。該艦滿載排水量5000餘噸,裝配了美國出口的宙斯盾系統,造價高達5億美元,其沉沒後也被稱之為是世界上第一艘在役期間就涼涼的盾艦。
  • 挪威擱淺護衛艦快被淹沒,造價35億鐵定報廢,海軍一年軍費打水漂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與油輪相撞後奪命逃生,最後擱淺在海灘邊的挪威海軍南森級「海爾格·英斯塔」號護衛艦現在狀態已經處於基本報廢狀態。根據事後挪威海事部門發布的信息顯示,當油輪雷達上發現了挪威護衛艦,並通過海事部門與對方取得聯繫後,要求其向右轉舵以避開巨大的油輪。但是護衛艦隻是漫不經心地回答了一句,卻沒有任何動作,結果毫無反應的護衛艦直挺挺地撞上了油輪。5000噸的護衛艦在11萬噸油輪面前就像是助動車主動撞集卡!
  • 挪威護衛艦沉船事故報告 船員錯把油輪當「靜止的地面物體」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崔天也】29日,調查委員會發布了關於挪威護衛艦「黑爾格•英斯塔號」沉船事故的初步調查報告。挪威事故調查委員會認為,該船的水密船艙存在嚴重的安全問題,並質疑製造該船的西班牙納萬提亞船廠(Navantia)製造的其他船艦也可能存在同樣的問題。報告稱:「不能排除納萬提亞製造的其他類似設計,或運用該設計理念的船艦也存在同樣問題的可能性。挪威事故調查委員會認為,這一初步調查結果並不符合南森級護衛艦所需達到的安全性標準。」
  • 挪威盾艦撞民船沉沒:快學學「戰鬥民族」那些奇葩的撞船戰術
    最近,除了剛剛過去的「珠海航展」外,挪威盾艦「英斯坦」的沉沒,算是軍圈裡為數不多的大新聞了。在與貨船相撞7天後,經過一系列神奇操作(過早棄艦、損管水平低下、忘關閉水密艙門等)的「南森級英斯塔號」終於沉的只剩下「尖尖角」了。在無奈的看著這艘「全球首沉」之盾艦的同時,人們也不免感嘆:撞船這種事,挪威居然一丁點也沒向鄰居俄羅斯學到。但戰鬥民族的「撞擊」史源遠流長。
  • 日本開工8艘護衛艦,全部裝備雙波段雷達!造價堪比3艘國產航母
    即將退役的日本朝霧級通用驅逐艦,建造於上個世紀80年代 不過讓日本群眾比較難以接受的就是FMF護衛艦高昂的生產造艦,眾所周知日本國產軍備長久以來都有個缺少性價比的毛病
  • 美海軍開始徹查瀕海戰鬥艦故障根源,造價5億的戰艦怎麼了?
    圖為美國海軍瀕海戰鬥艦最近美國海軍戰艦又出大問題了,造價5億的戰艦竟然成為垃圾堆?對此美國海軍已經追悔莫及,原來美國海軍自由級瀕海戰鬥艦故障頻發,嚴重影響了這款戰艦的任務能力,這個慘痛的教訓也讓軍方震怒,要求徹查到底,目前美國海軍已經開始徹查瀕海戰鬥艦故障的根源,那麼這款造價高達5億的戰艦到底是怎麼了?
  • 挪威海軍「英斯塔」號放棄治療,5000噸宙斯盾艦也太「脆弱」了
    據了解,挪威官方發布消息稱,去年與油輪相撞沉沒的挪威海軍的宙斯盾艦"英斯塔"號,在專家組的綜合評估後,認為雖然軍艦外觀大體完整,但內裡昂貴的電子設備因長時間泡海水已全部損壞,修復無望建議拆解當廢鐵出售。
  • 造價13億,排水量才6000噸,美軍新型護衛艦似乎比不上中國054A
    《軍武次位面》作者:機甲888▲此前展示的義大利方面設計的"FFG(X)"項目全艦模型(圖片來源於:網絡)隨著此前"佩裡"級飛彈護衛艦在2015年的全部退役,美國海軍的裝備序列中理論上已經有5年左右的時間沒有所謂的飛彈護衛艦這一艦種了
  • 加拿大下「血本」,15艘護衛艦訂單誕生,總額高達600億加元
    正是因此,英國方面寄希望於建造較為廉價的護衛艦來彌補驅逐艦留下來的漏洞,在英國海軍的規劃中,兩艘26型護衛艦便可以基本替代一艘45型驅逐艦。比起45型,它更加注重"多用途"這一方面,不僅可以用於掩護航空母艦,還可以用於執行特種部隊投送任務。性能不錯,造價也是很高。據英國方面披露,一艘26型護衛艦的造價高達5億美金,甚至可能會更高。
  • 軍艦沉沒,專家甩鍋給女兵,挪威軍營男女混住成批判對象
    最近挪威的「英斯塔」號護衛艦與油輪相撞事故,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事故後挪威軍方種種遲鈍的行為導致軍艦沉沒備受各界指責,關於事故原因也是眾說紛紜。最近就有一位挪威的軍事專家指出,發生這次事故的根本原因在於,挪威軍隊強制要求各兵種和部門必須安排一定比例的女兵,而不是按照需求分配,此話一出立馬引發了巨大爭議。據這位軍事專家稱,英斯塔號雖然排水量僅有5000多噸,但作為挪威僅有的5艘宙斯盾護衛艦,該艦的裝備的宙斯盾系統可以說處在世界領先水平,偵察系統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 中國漁船撞上日本驅逐艦,日軍艦被撞出個大口子
    (被撞了一下的美軍菲茨傑拉德號驅逐艦)各國海軍索性把軍艦設計得薄一點,以便騰出更大的噸位用於裝載燃料、武器和其他設備。所以我們看到現代軍艦大多都是"脆皮"船,例如在日本附近海面和貨輪相撞的菲茲傑拉德號,還有挪威海軍的英斯塔號等等,都是這種"薄皮大餡"的典型。
  • 美軍4000噸護衛艦被打靶炸沉!事發關島附近,濱海戰鬥艦幹的
    據美國《海軍時報》10月3日的報導,服役不久的加布裡埃爾·吉福德號獨立級濱海戰鬥艦,在關島170海裡附近水域,發射了1枚由雷神公司打造的新型對艦打擊飛彈,從100多海裡外,以高亞音速掠過海面,成功擊中了已經退役的佩裡級福特號攻擊護衛艦,將其送入了1000多米深的海底。
  • 北歐海軍,挪威斥巨資建造「迷你盾」,丹麥戰艦是「民標典範」
    瑞典:隱身護衛艦的 "鼻祖"如今,說起隱身護衛艦的 "鼻祖",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法國的 "拉斐特 "護衛艦。其實,在法國人研發 "拉斐特 "護衛艦的同時,瑞典也開始了 "維斯比 "護衛艦的設計和建造項目。
  • 挪威擱淺護衛艦已報廢,海事部門曝光真相,該艦直衝撞向巨型油輪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與油輪相撞後奪命逃生,最後擱淺在海灘邊的挪威海軍南森級「海爾格·英斯塔」號護衛艦現在狀態已經處於基本報廢狀態。根據事後挪威海事部門發布的信息顯示,當油輪雷達上發現了挪威護衛艦,並通過海事部門與對方取得聯繫後,要求其向右轉舵以避開巨大的油輪。但是護衛艦隻是漫不經心地回答了一句,卻沒有任何動作,結果毫無反應的護衛艦直挺挺地撞上了油輪。5000噸的護衛艦在11萬噸油輪面前就像是助動車主動撞集卡!這個故事就像是航母與燈塔故事的翻版。
  • 「面子工程」倒塌,造價持平052D的瀕海戰鬥艦,因故障被拖回
    據觀察者網11月9日報導,美國海軍一艘服役僅4年的LCS-1"瀕海戰鬥艦"因動力系統技術故障的原因,在回到港口之後,不得不提前"退役"。隨著這艘艦的"提前退役",它也就正式成為美國海軍戰後"最短命"的戰艦。
  • 造不如買 臺軍購美二手佩裡級護衛艦
    近十年沒有購置新的大中型水面艦艇的臺灣海軍日前動作頻頻,繼11月2日開工自建「巡海」級飛彈艇之外,還謀求斥資70多億新臺幣(約合2.4億美元)購買美國海軍剛退役的兩艘佩裡級護衛艦。然而,儘管價格便宜,此次採購卻凸顯了臺灣在今年向美軍購中的無奈與苦楚。
  • 新一代護衛艦艦體造價直逼055 噸位僅相當於052D
    新一代護衛艦艦體造價直逼055 噸位僅相當於052D美國海軍周四將一份價值7.95億美元的合同授予一家造船公司,開始生產的下一代新型飛彈護衛艦。Fincantieri Marinette Marine公司(義大利芬坎提尼海洋系統)贏得了設計和建造第一艘新型飛彈護衛艦的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