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部分中小學生的午餐都在學校解決。近日,渝中區中華路小學竹園校區就面向全校學生,推出了「營養午餐共策劃,花式菜單任我選」活動,並且要從中選出最受歡迎菜品、入選學校菜單獎、最佳一日菜單設計獎等。這一下,可把大家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
酸甜口味的菜受親睞
學校給每個孩子發了一張表格,孩子們可以推薦自己喜歡的菜式,也可以設計出一周的菜單。此外,學生有自己喜歡的創新菜也可以一一列舉。
6年級的錢麗莉在自己最喜歡的菜式中,列舉了整整27種菜式,包括芝士焗飯、魚香肉絲、宮保雞丁、土豆泥、醋溜白菜等,還推薦了一道自己最喜歡吃的咖喱雞塊。「媽媽在家裡經常做這道菜,非常好吃,我想把它推薦給大家,讓同學們都吃到這道菜。」
3年級1班的楊子軒則把家裡經常吃的五穀飯推薦了出來,這道飯將紅薯、四季豆、土豆等一起煮食,楊子軒覺得,不僅好看,而且好吃。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仔細查看學生們推薦的各式菜品後,大致總結了他們對於菜品的偏好:口感、色澤都好,酸甜口味的菜特別受歡迎。也有學生腦洞大開,提名了牛排、火鍋甚至自助餐。
土豆是學生最愛
學校大隊輔導員雷雅文拿到這些菜式後,專門做了一個統計。她發現,其中80%左右的菜式,就是學校午餐中會出現的菜品,這說明,孩子們對學生的午餐菜式還是基本認同的。
同時,各種和土豆相關的菜品,是學生們最喜歡的,在推薦菜品中頻頻出現。隨後,雷雅文列出了全校最受歡迎五大菜品:創意土豆菜、糖醋排骨、魚香肉絲、番茄炒蛋、蘿蔔排骨湯。
最佳營養健康獎頒給了五穀飯,最佳色彩搭配獎是什錦火腿,最佳營養搭配獎是文蛤冬瓜湯,最受期待獎是咖喱雞塊,而有一名學生建議午餐減少一個素菜,加一個水果,獲得了最佳建議獎。
頒獎的時候,學校的營養師專門給同學們解讀了這些菜品入選的理由,同時還有一些菜品落選的原因。比如,一些學生提到了涼菜,而根據國家相關規定,涼菜是不能出現在學生們的營養午餐菜單上的。
對於學生喜愛的菜品,會適當增加「出現」頻率。但考慮到營養均衡,這個頻率也會嚴格控制。
吃到了糖醋排骨
在菜單頒布後,學生們首先吃到了最受歡迎菜品中排名第二的糖醋排骨,讓老師們高興的是,反響出乎意料的好。「六年級有學生要求加飯,說菜太下飯,米飯不夠吃。」
有家長點讚,學校想出這個評選,不但可以增加孩子吃飯的主動性,讓家長也很放心。
雷雅文說,下一步,學校還會邀請這些獲獎的設計者參加「校長圓桌會議」,讓這些孩子面對面地和校長交流,提意見,同時也會採納一些可行性建議,讓孩子們在學校吃得更好。
新聞縱深>>
學生餐要合理搭配
在此前國家衛計委發布《學生餐營養指南》中提出,學生一日三餐應提供谷薯類、新鮮蔬菜水果、魚禽肉蛋類、奶類及大豆類等四類食物中的三類及以上,尤其是早餐。
具體來看,谷薯類包括米、面、雜糧和薯類等,可用雜糧或薯類部分替代米或面,避免長期提供一種主食。
蔬菜水果方面,每天提供至少三種以上新鮮蔬菜,一半以上為深綠色、紅色、橙色、紫色等深色蔬菜,適量提供菌藻類。有條件的地區每天提供至少一種新鮮水果。
魚禽肉蛋中,禽肉可與畜肉互換,魚與蝦、蟹等互換,各種蛋類互換。優先選擇水產類或禽類;畜肉以瘦肉為主,少提供肥肉。每周提供1次動物肝臟,每人每次20g至25g。蛋類可分一日三餐提供,也可集中於某一餐提供。
平均每人每天需提供200g至300g(一袋/盒)牛奶或相當量的奶製品,如酸奶。每天提供各種大豆或大豆製品,如黃豆、豆腐、豆腐乾、腐竹、豆腐腦等。奶及奶製品可分一日三餐提供,也可集中於某一餐提供。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林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