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寺院吃飯的五觀堂裡也供奉著彌勒菩薩?

2020-12-19 騰訊網

為什麼寺院吃飯的五觀堂裡也供奉著彌勒菩薩?

本文轉自公眾號「釋小白」

五觀堂

五觀堂是寺院僧眾用齋的地方

僧人吃飯稱為「過堂」

自有佛門的一套規矩

從供養偈開始

到結齋偈完成

其他時間要止語

並且注重起止威儀

五觀堂的名字起源於

佛陀教導的「食存五觀」

計功多少 量彼來處

忖己德行 全缺應供

防心離過 貪等為宗

正事良藥 為療形枯

為成道業 故受此食

僧人吃飯不為享受美味

對美味食物不起貪念

對不喜的食物不起瞋心

為維持修行所需的身體而進食

五觀堂裡供奉彌勒菩薩

也是有典故的

相傳在五代時候

彌勒菩薩化身為布袋和尚度人

一天他到一座寺院吃飯

才剛走進五觀堂

卻發現已沒有落座的地方

便坐在了中間

僧值師父見了非常生氣

於是便走到他的身邊

拉著他的耳朵就向外拖去

一直拖到了山門前

結果一鬆手耳朵又回去了

彌勒菩薩安然如故

這一切

被剛進來的方丈看到

知道定是聖人化現

便對僧值師父說道

「就讓他坐我前面吧

我坐後面就行了」

後來,正是因為這個故事

山門前供奉著彌勒菩薩

五觀堂裡也供奉彌菩薩

下一期

小白繼續帶你看寺院

我們不見不散

相關焦點

  • 寺廟裡「五觀堂」的含義
    佛寺齋堂稱為五觀堂,為何稱之五觀堂?因為佛制比丘,食存五觀,如果用齋時,散心雜話,則信施難消,由觀想此五事之故,齋堂又稱為五觀堂。依名顯義,五觀堂意味著行者用齋進食也是一種修行的重要課題。佛法與生活本是融合的,隨時隨處皆是我們進道修行之勝緣。日常生活的搬柴運水,喝茶吃飯,無不蘊藏了無限的禪機,日常生活的起心動念,言語舉止,也無不是修行的對象。
  • 為什麼齋堂又叫「五觀堂」
    佛教寺院中出家人吃飯的地方,一般情況下稱為齋堂,而有些寺院也稱為五觀堂。五觀,是僧人吃飯時應該觀想的五種思維境界。1、計功多少,量彼來處。(面對供養,要算算自己做了多少功德,並思量粒米維艱,來處不易。)2、忖己德行,全缺應供。
  • 什麼是韋陀菩薩,供奉韋陀菩薩有什麼功用?
    說起韋陀菩薩,大家可能比較陌生,但是在寺院裡我們卻經常見到,可能只是不認識罷了。韋陀菩薩,全名叫做:護法韋陀尊天菩薩。一般供奉在天王殿彌勒菩薩像的背後,面朝北站著,身穿甲冑,手拿金剛杵,看起來威風凜凜。
  • 「大肚能容,笑口常開」--大年初一恭迎彌勒菩薩聖誕
    佛經記載,彌勒菩薩從佛受記,將繼承釋迦牟尼之佛位,為未來佛。中國漢傳佛教寺院之中,彌勒菩薩造型往往分為兩種,有一些寺院塑天冠彌勒像,是彌勒菩薩在兜率天內院的形象:一面二臂,面帶微笑,髮髻高束,頭戴寶冠,耳戴珍寶耳環,項戴珍寶項鍊、珍寶瓔珞,身披輕柔天衣。
  • 寺廟裡常常看到的彌勒菩薩像,你知道塑的是誰嗎?
    我們走進寺廟,最先看到的建築,一般都是天王殿,兩邊供奉的是四大天王,中間供的是彌勒菩薩,肚子很大,滿面笑容,有的旁邊還會有一副對聯:「大肚能容,容世間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這個彌勒菩薩的造像跟印度不一樣,印度的彌勒菩薩像跟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很相似,而我們漢地寺廟的彌勒造像,其實塑的是中國古代的一位高僧——布袋和尚。布袋和尚,歷史上確有其人,《高僧傳》裡面就有他的傳記,出生於五代後梁時期寧波奉化長汀村,在嶽林寺出家,法名契此,號「長汀子」。
  • 未來佛陀 彌勒菩薩
    摘要:宋、元以後,漢傳佛教寺院的彌勒造像多數換成了布袋和尚,標準的交腳彌勒、天冠彌勒反不多見。很多寺院的彌勒殿往往還有這樣一幅對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與一般佛菩薩「跏趺坐」(單盤或雙盤腿)的坐姿不同,宋代以前的彌勒菩薩造像多為雙腿下垂的交腳坐式,表現的是彌勒上生兜率天宮為諸天說法的形象。為何是垂腿而不是常見的盤腿?可以理解為彌勒菩薩在兜率天等待下生成佛。垂腿交腳坐姿是早期漢地彌勒菩薩造像的專利,宋、元以後,一變為我們今天常見的大肚彌勒形象。
  • 彌勒菩薩與強巴佛及布袋和尚的關係
    扎什倫布寺強巴佛像彌勒佛和彌勒菩薩是「彌勒」的不同名稱。彌勒是梵文音譯,意譯為慈氏。《大日經疏》記載:慈氏菩薩以佛四無量中之慈為首,此慈從如來種姓中生出,能令一切世間不斷佛種,故稱慈氏。所以在三世佛塑像中,彌勒以佛相示現,而在彌勒殿或其他單獨形式的造像中,彌勒以菩薩相示現。特點是頭戴五葉冠,結說法印,持一蓮花,有的造像中還有上託淨水瓶。
  • 正月初一,也是彌勒菩薩聖誕日,祝大家春節快樂、笑口常開!
    在新的一年裡,像彌勒菩薩一樣量大福大!彌勒菩薩,是佛教八大菩薩之一,是娑婆世界賢劫千佛中的第五尊佛,是繼釋迦牟尼佛後的下一尊佛,常被尊稱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彌勒是梵語,是慈悲的意思,是菩薩的姓。他的名字叫「阿逸多」,也是梵語,意思是無能勝,沒有能超勝的。什麼無能勝?慈悲無能勝,人要是慈悲到極處,一切法都不能超過你。
  • 淨土法門:寺院裡彌勒菩薩和四大天王表法
    你看看寺院、庵堂,自古以來大門有山門,大門口,這是第一個小的建築物,你一進門當中坐的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坐那幹什麼?就是教你笑面迎人。你進到佛門來了,臉色不能不好看,要笑面迎人,你才能進去;你要不是笑面,你不能進去。怎麼樣能笑、能包容?
  • 日本國寶第一號:彌勒菩薩半跏思維像
    日本國寶第一號 京都廣隆寺靈寶殿供奉 七世紀木雕 彌勒菩薩半跏思維像 七世紀 飛鳥時代 赤松木雕 像高123.3 cm 別名:寶冠彌勒 朝鮮半島傳來 京都市廣靈寺靈寶殿供奉
  • 浙江奉化大慈禪寺將舉辦寺院落成暨佛像開光法會
    彌勒佛學院女眾部教育大樓(圖片來源:大慈禪寺)浙江奉化大慈禪寺於2011年12月2日(佛曆二五五五年十一月初八)將舉行寺院落成暨佛像開光法會,歡迎廣大信眾前往參加。寺靠山體,山形如大肚彌勒菩薩,栩栩如生,乃大自然造化。坐北朝南,依山傍鎮,靜雅清幽,鳥語花香,妙滌心塵,禪境天成,實在天生蓮花託寶剎,地造方舟供梵心。大慈禪寺,是江南最大的比丘尼道場之一,主殿供奉天冠彌勒菩薩。彌勒是未來佛,意譯叫慈氏。天冠彌勒菩薩是根據《佛說彌勒上生經》造像,頭戴寶冠,坐姿,呈說法相。奉化是彌勒菩薩的化身-布袋和尚的出生、出家、圓寂地。
  • 探秘五臺山下小眾寺院,尋訪神秘的「肉身佛」,進殿前太緊張
    全身舍利即是指高僧示寂後,進過坐缸處理,其肉體經久不爛,保持原型栩栩如生者,就是我們常說的肉身菩薩。眾所周知,保存肉身菩薩較多的地方在安徽的九華山,但在山西省繁峙縣卻意外發現一座寺院,其內竟然也有一尊肉身菩薩。肉身菩薩非常的罕見,當今世上能夠目睹一眼者也是寥寥無幾,能夠在這座小小寺院中得以看見,實在是令人稱奇。
  • 慶善寺迎請彌勒菩薩即將到位 歡迎善男信女發心做功德培福報
    彌勒菩薩到位後急需供奉在天王殿(山門)正中間,目前安奉彌勒菩薩底座尚未施工,特給信眾留點培福報機會,凡予做功德的善男信女抓緊時間與本寺釋無過師父聯繫:15909132667,或者課堂 禪師居士:15029637787.功德無量!南無阿彌陀佛!!!
  • 佛教的彌勒菩薩有哪些象徵意義
    雪竇寺彌勒菩薩像(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到寺院朝拜過的善男信女都知道,在漢傳佛教寺院的天王殿內,都供奉有彌勒菩薩的坐像。彌勒菩薩像展示給人的是慈顏常笑,大肚能容的形象。凡是到寺院朝拜的信徒,見到彌勒菩薩樂呵呵的形象後,都會心生歡喜。佛教寺院之所以將彌勒菩薩置於寺院的第一層殿堂中,有其特殊的含義。因為在佛教中,彌勒菩薩具有慈悲、忍辱、寬容與樂觀等象徵意義,將彌勒菩薩置於一進寺院的殿堂中,是為了讓參禮彌勒菩薩的人,能夠從彌勒菩薩這些品格中得到啟迪,從而把自己鍛造成具有彌勒品格的人。本文下面就簡要闡釋彌勒菩薩的這些象徵意義。
  • 震驚,彌勒菩薩竟然就這樣顯靈了
    那是在廈門讀書的時候,我參加學會,有一次我們幾個同修和仁朗法師一起前往寧波諸大寺院朝聖。有去國清寺,雪竇寺等。哎嘆息之餘,眼睛不經意往天空看去,雲中只見團團白雲,形成一人形,笑口常開,手拿念珠,端坐蓮臺,這不是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的彌勒菩薩,這又是何人?我失神片刻,豁然想到這是彌勒菩薩啊,剎那間,只見陽光以彌勒菩薩為中心,向四周放射光芒,赫然是菩薩;大方光明"的樣子。
  • 五臺山塔院寺天王殿為什麼供奉的是觀音菩薩?
    稍有些佛教常識的人都知道,基本每座寺廟的第一重大殿都是天王殿,天王殿裡供奉的都是彌勒佛,背後則是韋陀菩薩。絕大部分寺廟天王殿供奉彌勒菩薩在五臺山塔院寺,有這麼一座「特殊」的天王殿。細讀此碑文,不僅可以知道萬曆皇帝大修寺院、尊崇佛教的用意所在,也可從中悟覺歷朝皇家恩寵五臺山的一些玄機妙理。萬曆皇帝對母親慈聖皇太后有著非常深厚的感情,而慈聖皇太后又篤信佛教,為了讓母親高興,萬曆皇帝在全國各地大興佛寺,使得全國佛教界都對慈聖皇太后感恩戴德,認為她是護持佛法的活菩薩,後乾脆直接稱之為「九蓮菩薩」。
  • 恭迎|正月初一 彌勒菩薩聖誕——南無兜率內院萬德周圓位居補處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靈隱寺飛來峰彌勒菩薩像❤️🙏🙏🙏   🙏🙏🙏   🙏🙏🙏對於這尊菩薩,但凡來過寺院的人都不會陌生——每當我們走進寺院,首先看到的便是那個袒胸露腹、笑臉相迎的「彌勒佛」。彌勒為什麼既是菩薩、又是佛呢?為什麼所有的佛都無比莊嚴神聖、所有的菩薩亦極盡華美高貴,唯獨彌勒「不修邊幅」,活脫脫就是一個平常人的模樣呢?值此殊勝之日,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大慈彌勒菩薩不可思議的功德,跟隨菩薩六度齊修,在辛丑新年裡福慧雙增,歡喜無量!
  • 國內五大佛教名山,供奉五大菩薩,有一座你可能聽都沒聽說過
    今天,少年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咱們國內供奉五大菩薩的五大佛教道場名山,其中一個很少有人知道,甚至可能聽都沒聽說過!一、山西五臺山五臺山,中國五大佛山之首,俗稱「金五臺」,傳說是文殊菩薩的修行地,為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並非一座山,它是坐落於「華北屋脊」之上的一系列山峰群,五座山峰環抱整片區域,頂無林木而平坦寬闊,猶如壘土之臺,故而得名。
  • 寺院裡設有法堂、客堂、齋堂,它們的職能是什麼?
    佛教寺院會設立一些部門,來管理寺院的日常事務,名稱稱為法堂、客堂、齋堂等,出入寺院要了解一些基本常識,有助於清淨修行,積累資糧。在一般的寺院裡,大雄寶殿兩側塑有十八羅漢,而在規模較大的寺院,則專門建有羅漢堂,內塑五百羅漢,或是更多。二、法堂禪宗門庭稱法堂,他宗稱講堂。法堂者演說大法之堂也。
  • 佛學佛法:車裡放彌勒佛像的車主有福了,原來你生來就有這五種福氣
    ,彌勒菩薩。那麼為什麼彌勒佛是未來佛呢?怎麼不是人人都更熟悉,更喜歡的觀世音菩薩呢?這個確實有點不好找答案。如果說觀世音,文殊,普賢等菩薩,是老古佛乘願再來,那麼關於彌勒菩薩,卻少見這方面的記載。寺院的第一道門庭就是彌勒像,被認為是佛教的「第一財神」。據說當初,在佛教的寺院前,佛祖是讓韋陀在山門迎香客,由於韋陀將軍尊容過於嚴肅,嚇壞了不少香客,結果造成寺院香火不旺。於是,後來佛祖就派大肚彌勒佛在前面笑臉迎客。果然,寺院的香火變得鼎盛。從此彌勒佛就成了「第一財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