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哪個景點最值得去?玉門關深度遊攻略:行程、看點、歷史

2020-12-18 explorer羽睿

我討厭過度修復的歷史遺蹟,更拒絕去重建的「遺蹟」。如果說河西走廊上的景點只能去一處,那我一定推薦玉門關。

小方盤城、漢長城和河倉城,三處遺址的蒼涼是實實在在兩千年時光的凝聚。殘垣斷壁的每一處裂痕都是一條時光隧道,用眼睛逐一觸摸,也就跨越了兩千年的時光。那段迴腸盪氣的歷史,那部可歌可泣的史詩,雖全落成了沙礫,但它鋪成了無垠的戈壁。也只有深入最荒涼的大漠,才能接近最豐饒的心魂。

正如作家馮驥才所說:「一件古物背後是一片廣闊的歷史風景。歷史並不因為它的殘缺而缺少什麼。殘缺,卻表現著它的經歷、它的命運、它的年齡,還有一種歲月感。歲月感就是時間感。當事物在無形的時間歷史中穿過,它便被一點點地消損與改造,並因而變得古舊、龜裂、剝落與含混,同時也就沉靜、蒼勁、深厚、斑駁和朦朧起來。」

但玉門關沒有消損,那兩千年前無數漢家將士的勇氣、智慧與韜略在玉門關的殘跡和它在大漠上投下影子裡被折射地前所未有的清晰,大漢帝國的全盛榮光再次綻放,與遼遠的戈壁一起定義著永恆。

旅程總覽

行程:敦煌市→玉門關,無公交車,需駕車或打車。82公裡,約1小時27分鐘

票價:門票40元,接駁車50元。需購買接駁車票,三處遺址相隔遙遠。需要注意的是接駁車對遊覽時間有規定,比如漢長城遊覽20分鐘就必須上車(景區槽點)。

知識功課:推薦紀錄片《河西走廊》;書籍推薦奧雷爾·斯坦因《從羅布沙漠到敦煌》。

景點簡介:玉門關遺址地處河西走廊最西端,疏勒河南岸,四面為戈壁、荒漠、草甸等地貌。遺址區東起倉亭燧、西至顯明燧、南至南三墩。核心區以小方盤城遺址為中心,呈東西線性分布,東西長45公裡,南北寬0.5公裡。現遺存包括城址2座,烽燧20座,長城遺址18段,已對遊客開放有小方盤城遺址、河倉城遺址和當谷燧周邊漢長城遺址。

時空旅行開始

景點1:茫茫戈壁

看點

(1)玉門關之旅絕非抵達玉門關景點門口才開始。從敦煌市區到玉門關82公裡的駕行本身就不虛此行。一路向西,一切都在變幹、變少,仿佛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在將事物的存在逐漸抽離,從風中的一粒沙開始,再到一株芨芨草,然後你突然意識到,在某一瞬間,就連那延綿的祁連山也自此在眼前憑空消失。停車下來走走,迎接你的是一陣風,它沒有溫度、沒有味道、沒有顏色,夾雜著幾粒沙——那是被移走的沙漠的殘跡,這不毛之地比沙漠更加無從慰藉,一種被遺棄的壓抑感襲來——原來開闊的極限是虛空,那已是無所謂廣袤或狹窄的空間,僅裝著一輛車,一輪靜止的烈日,再有一條通往虛無的直路。

(2)敦煌出城10分鐘左右,國家太陽能熱發電站位於右手邊,有一個觀景臺,可以停車站在觀景臺上參觀發電站外部。建議遊覽10分鐘。這是中國首個百兆級國家太陽能熱發電站,也是全球最高,聚光面積最大的熔鹽塔式光熱電站,中央集熱塔是沙漠中最亮的光點。它宛若古老大漠中的科幻世界,充滿了未來感,它撥開了歷史的塵埃,似乎在昭告世人:敦煌,不只活在過去。所以這條通往玉門關的路,著實是連接未來與過去的蟲洞。

(3)夏季前往玉門關,在虛無的沙漠中駕行,留意沙漠中突然出現的虛實莫辨的樓閣、建築或城市,那是海市蜃樓!82公裡,時間切換於未來與過去,空間交替在虛實間,玉門關到了。

前往玉門關,大漠上一條通往虛無的路
中央集熱塔是沙漠中最亮的光點
中國首個百兆級國家太陽能熱發電站,所以前往玉門關並不是從現實到過去的穿越,而是直接由未來回到過去!

景點2:玉門關-入口博物展廳

看點

展廳展示了玉門關在河西走廊上的位置;對烽燧、長城等遺址的作用做了詳細介紹;展覽了從玉門關出土的一些文物。

玉門關入口處的小型博物展廳

景點3:玉門關-小方盤城

看點

(1)先不急於進入小方盤城,而是在遠處眺望,戈壁之上,小方盤城孤獨地嵌在天地界,風化的牆面呈現出與沙礫地一樣的蒼茫色彩。超過兩千年的滄桑將它消磨得僅剩下四面殘牆,然而時光卻厚重地沉澱下來。

(2)走進小方盤城如果有解說員,聽解說員講述小方盤城的作用和築造,觀察小方盤城牆面的構造:小方盤城的土牆並非全由土質壘砌而成,而是在用土坯一層層向上壘疊的過程中夾入蘆葦和芨芨草等材料,解說員介紹這是由於建造時缺少磚塊,所以就地取材,採用在當時被稱作「夯築法」的修建方式將沙土和僅有的植物相結合而建。

(3)小方盤城對面有一處瞭望臺,站上瞭望臺感受大漠和厚重的歷史帶來的寂寥感——兩千年,那接近永恆的長度被凝聚成一堵土牆之厚,因此穿過小方盤城也就穿越了兩千年的時光。

相關歷史和知識點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全面打通河西走廊,設置武威、張掖、酒泉、敦煌河西四郡,一處位於敦煌城西北方向九十公裡處戈壁灘中的關城建成,作為通往西域各地的門戶。荒蕪的戈壁之上,商隊絡繹,駝鈴悠悠,從于闐進口的珍貴玉石通過此關不斷運往中原,作為和田玉進入中原地區的第一個關口,這座關塞被命名為「玉門關」。小方盤城不代表玉門關關塞,它在當時起到通關口岸的作用。

戈壁之上,小方盤城孤獨地嵌在天地界,風化的牆面呈現出與沙礫地一樣的蒼茫色彩。
小方盤城是用土坯一層層向上壘疊的過程中夾入蘆葦和芨芨草等材料建成

景點4:玉門關-漢長城(小方盤城往西5公裡)

看點

(1)從小方盤城到漢長城5公裡,這條路非常荒涼,我當時在買了票的情況下選擇了單程徒步(走了一小時,非常辛苦)前方西域遼闊,身後金戈鐵馬,絲綢之路上忠骨銷魂,這浸泡過無數漢家將士血液的沙土即使過了兩千年,踩在上面依然令人敬畏,這條路依然帶著拓荒者的氣息。坐在車上留意窗外景致,每一粒沙都是歷史的腳印。

(2)留意第一座出現在視野裡的烽燧——當谷燧,1907年斯坦因在發現它的時候這樣說:「第一座塔似的土臺在北面很遠的地方,我們只是在路過那裡時才發現了它。但是離這裡兩三英裡遠的第二個土臺,我很容易看出,那是不可能被認錯的、保存完好的烽燧。當我在夯土層之間見到熟悉的紅柳枝夾層時,我確信它的年代很古老。」 他確信找到了自己崇敬的法國旅行家博南在《橫跨中國》的報告中描述的那「在歷史上曾經很重要,到目前仍未找到的、在漢朝控制下的經大夏、帕米爾、今新疆、戈壁以及甘肅直到中國內地的重要路線」。斯坦因在烽燧遺址周圍發掘了大量的漢簡,因而確定了玉門關的位置所在。

(3)匈奴善騎,漢長城修建在制高點上,是用於延緩匈奴進攻的。漢長城的殘壁中,其材質依然清晰可見——它是用土坯一層層向上壘砌,每三層土坯中夾入一層蘆葦層疊建成的城牆,土坯的堅固與蘆葦的強韌一起構築起了河西漢塞。

相關歷史和知識點

漢長城曾東起永登,西至酒泉,越過黃河一路向西,又從酒泉延伸至玉門,橫貫河西走廊。烽燧是傳遞敵情的信息臺,利用蘆葦做積薪堆,燃起煙火,根據敵人的數量調整蘆葦的數量,配合升幡的方式通告敵人的距離,各個烽燧依次遞進,從玉門關到長安城,消息傳遞只需要24小時。這種「舉火制」是當時最先進的軍事制度。

漢長城的烽燧
在夯土層之間依然可見的紅柳枝夾層
漢長城遺址

景點5:玉門關-河倉城(大方盤城,小方盤城東北方向12公裡)

看點

(1)大漠上最壯觀最具歲月感的遺址。建於西漢的河倉城不同於小方盤城,它如同一座巨大的宮殿,東西走向過百米,殘牆最高點接近十米。倉城遺址的四壁多已坍塌,只有北邊的牆體較為完整。殘缺和頹敗並未減少它的雄偉,在廣袤的天地間,那牆垣蒼茫的色彩綻放著只有時間才能刻畫出來的恢宏與厚重。兩千年的歷史讓抬頭仰望自然而然地上升為一種景仰,這樣的敬畏曾在仰望雅典的帕特農神廟時產生過一次。二者都關乎於智慧,但比起向智慧女神寄託一份虛瞑的祈盼,對於河倉城的景仰更為實在,那是對智慧古人的致敬。

(2)除了遺蹟本身,注意觀察河倉城所在的地理位置,其選址是非常富有軍事智慧的:圍繞河倉城周邊走上一遭,會發現倉城建在高於疏勒河古道十幾米處的盆地邊緣,其地勢相對周邊的高地更加低矮,位於制高點的烽燧將倉城護圍其中,再由南面高過城牆的戈壁環抱護佑,東西北三面的草地與沼澤掩蔽,無論從哪個方向遠眺都難覓其蹤。正如斯坦因所說: 「……人們在保衛這條防禦線時,充分考慮並利用了地表的自然特徵。」

相關歷史和知識點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從漢代到魏晉,河倉城作為河西走廊上最重要的軍需倉庫一直為駐守、出入邊塞的兵馬商旅提供糧草。倉城上的開孔猶存,正是為了保存糧草而開鑿的透氣孔。因地制宜,物盡其用,在這片荒蕪到僅剩草甸和沼澤的大漠之上,漢家匠人以過人的勇氣和智慧固守玉門關,即使過去兩千年,這傲立於荒蕪之上的殘垣斷壁依然折射著絲綢之路上的繁盛,令人嘆為觀止。

河倉城(大方盤城)
注意觀察河倉城所在的地理位置,其選址是非常富有軍事智慧的

遊後感

我喜歡玉門關被對待的態度,歷史不怕缺失就怕增加,在時間的洪流中,歷史遺蹟的頹敗不可避免。但無論怎麼被消磨,它都是歷史的見證,是真實歷史的保存,殘缺的外殼之下是完整而豐盈的記憶和靈魂。一旦被過度修復或重建,便魂飛魄散,永不復在。玉門關是一座擁有靈魂的廢墟,雖然早已被廢棄,但它投下的影子正填補著城牆的殘缺,那投射在大漠之上的形狀完整而雄偉,光影之間,商旅絡繹,戰馬躊躇,大漢帝國兩千年前的全盛榮光再一次綻放,以韜略、決心、勇氣與智慧超越時間,讓世間所有的繁榮與之相比都黯然失色。

相關焦點

  • 甘肅河西走廊自駕遊,9天行程全攻略,這麼玩就對了
    從古老的絲綢之路起點城市西安(西漢時期稱長安)開車出發,沿著河西走廊一路向西,抵達古老的佛教文化中心,古代中原王朝的西域邊陲敦煌。一路自駕而來,先後跨過了中國人的母親河——黃河,駛過了絢麗多彩的張掖七彩丹霞,疾馳在瓜州荒涼的戈壁大道上,停駐在世界級景點飛天之城和漢長城的西界玉門關……
  • 7天河西走廊自駕遊詳細攻略:行程、景點、路線、歷史、費用
    河西走廊,中國歷史最厚重的地方之一,也是自駕中國值得一去再去的頂級探索旅行地。一粒塵一個故事,一條路一部史詩。河西走廊是真正的時空隧道,駕行其間,兩千年前那些金戈鐵馬,迴腸盪氣的歷史故事,將隨著腳步的行進次第上演。在這裡,引擎的轟鳴如戰馬嘶鳴一樣令人血脈僨張。從氣勢磅礴的自然風光到豐饒厚重的人文歷史,1100公裡的自駕堪稱頂級無二的旅行體驗。
  • 春風不度玉門關:歷史上的三個玉門關,這春風不度的是哪個?
    提到玉門關,人們一般立即會聯想到「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唐人王之渙的《涼州詞》將徵夫的思鄉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也使玉門關成為難以抹去的時代記憶。玉門關是古代絲綢之路必經關隘,也是重要的軍事關卡。歷史上玉門關共有3處,分別是西漢玉門關、隋唐玉門關、五代宋初玉門關。
  • 7天河西走廊自駕遊詳細攻略:行程、景點、路線、美食、費用
    河西走廊,中國歷史最厚重的地方之一,也是自駕中國值得一去再去的頂級探索旅行地。一粒塵一個故事,一條路一部史詩。河西走廊是真正的時空隧道,駕行其間,兩千年前那些金戈鐵馬,迴腸盪氣的歷史故事,將隨著腳步的行進次第上演。在這裡,引擎的轟鳴如戰馬嘶鳴一樣令人血脈僨張。從氣勢磅礴的自然風光到豐饒厚重的人文歷史,1100公裡的自駕堪稱頂級無二的旅行體驗。
  • 河西走廊一路西行,漢武帝的榮耀之路,甘肅省7-10日自駕行程攻略
    上一篇 蘭州-西寧-青海湖-茶卡4日自駕攻略(親們看我之前圖文),反響不錯諮詢也多,並且已經有粉絲親按圖索驥出發了。今天採採卷耳再給大家一份甘肅省自駕攻略,路線說來也簡單,就是蘭州市出發,沿著河西走廊一路向西,最終到達敦煌市。
  • 秦時明月漢時關 陽關 玉門關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唐朝詩人王昌齡的這首《出塞二首 其一》許多人是朗朗上口,其中的關指陽關和玉門關。陽關和玉門關位於河西走廊最西側。漢武帝時期,衛青、霍去病兩次河西之戰,趕走匈奴人,漢朝在這裡先後設立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鎮,在敦煌西北、西南建立兩個關隘,分別是玉門關和陽關,從此這裡就是西域和關中的分界線。河西走廊是絲綢之路重要路段,長安出發,穿過河西走廊,分別從出玉門關走天山南麓的北路和出陽關走塔克拉瑪幹沙漠周邊而去的南路。
  • 沒有特效沒有無人機,普通遊客大概就是這樣來看玉門關和魔鬼城的
    看了一些攻略,有人覺得玉門關遺址不值得一去,並且從敦煌城區出發往東南方向走比較符合正常的自駕路線,而玉門關,卻在西北90公裡之外。我們也不知道值不值,反正4個人沒什麼猶豫和分歧,就直奔而來了。兒時起我就想,玉門關什麼樣子呢?春風為什麼不度玉門關呢?春風真的不度玉門關嗎?這個縈繞了多年的疑問,答案已經近在咫尺。所以無論怎樣在電視上網絡上見過玉門關,也必要親眼一觀。
  • 玉門關在哪裡,為什麼春風不度玉門關?
    為管理這些地區,設置武威、酒泉、張掖、敦煌河西四郡,並修建漢長城和玉門關、陽關,作為邊防設施,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玉門關的得名,是因為絲綢之路貫通以後,商人往來不絕,西域于闐(今新疆和田)的美玉經此關進入中原,故名玉門關。河西走廊在華夏民族發展歷程中,其意義和作用非常重大。玉門關扼守河西走廊西端,自然具有異常重要的地位。
  • 「春風不度玉門關」,玉門關在什麼地方?它為何出現在很多詩中?
    玉門關在詩詞中出現的頻率是比較大的,其中最著名的還是王維的「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戍守玉門關的將士是何等的孤寂荒涼?這句詩無論是從詩句本身的美感還是意境來說,李白的「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都要好很多。
  • 遊記:嘉峪關、第一墩、懸壁長城與玉門關
    嘉峪關之父1372年,明朝開國名將馮勝沿著河西走廊一路追擊元朝殘兵敗將一直到敦煌,相當於將河西走廊都跑了一遍,作為一名軍事家,馮勝一眼看中了酒泉西邊約30公裡的這一片地形,北有黑山,南有祁連山北坡的嘉峪山(今名文殊山),是千裡河西走廊南北山系拱合最狹窄之處,最窄處僅7、8公裡。
  • 陽關,玉門關,絲路古關今安在?
    經過兩千多年的風雨侵蝕,今天的玉門關已是滿目滄桑,關址僅存一座由黃土夯築而成的方形城堡,堡西、北各有一門,城門外牆斑駁脫落,城門內亦是荒草萋萋。玉門關始建於漢武帝徵服河西走廊後「列四郡,居兩關」時期(公元前121—111),西漢時設為玉門都尉治所。四郡為武威、張掖、酒泉、敦煌,而兩關就是陽關和玉門關。
  • 從玉門關、陽關、嘉峪關河西三關裡一窺絲綢之路的歷史興衰
    學生時代閱讀唐詩時就為邊塞詩人的豪放詩句所著迷:其中聽提到最多的當屬「陽關」「玉門關」,哦還有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這「河西三關」大概是在中國眾多的古關古隘中,知名度最高且年代最久遠的。無數文人墨客常以「三關」為題,或吟誦賦詩,或潑墨作畫,以借「關」言志,詠「關」抒情。
  • 春風不度玉門關,不!這裡怎一個美字了得
    春風不度玉門關,不!這裡怎一個美字了得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是唐朝著名的邊塞詩人王之渙的詩,最後一句「春風不度玉門關」說的是,過了玉門關,春風就再也吹不到了!從漢唐到如今,玉門關都是中原王朝經營西域的必經之地,也是將士們戍邊的重要補給之地,更是從古至今我國絲綢之路必經之地!
  • 酒泉值得一去的三個地方,不去會後悔,不是玉門關也不是陽關
    酒泉值得一去的三個地方,不去會後悔,不是玉門關也不是陽關酒泉,甘肅省地級市, 位於甘肅省西北部,酒泉因「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為漢代河西四郡之一,自古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塞,絲綢之路的重鎮,也是敦煌藝術的故鄉、現代航天的搖籃、新中國石油工業和核工業的發祥地,境內地貌多樣
  • 玩青海甘肅,看這篇就夠了(深度攻略,值得收藏)
    一年中,總有一段時間值得出門自駕,而青海甘肅又是自駕中最能感受美景的地方。窩主看到大家對《8月要不去青海》的熱情了(承你們的福,我續了600s)於是今天甩出一篇青海甘肅7天遊玩攻略,自駕包車都可以,非常值得收藏。沒準十一想去青海甘肅了,就能用得上!篇幅較長,可以先收藏了,再慢慢看。
  • 甘肅敦煌玉門關,戈壁上的這座古城遺址曾是玉門關的糧倉
    位於敦煌市區西北戈壁上的玉門關遺址,就曾經是一處重要的關口。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詩句。玉門關始建於西漢的漢武帝時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這裡曾經是新疆通往中原地區的重要通道。
  • 4000餘年歷史,玉門關、陽關、莫高窟,中國古代詩詞之敦煌篇
    歷史悠久,為古絲綢之路的樞紐城市,以莫高窟和玉門關、陽關而聞名。敦煌地名由來據考證,大多都認同為少數民族漢語音譯,意義不明。最早見於《史記.大宛列傳》,張騫報告漢武帝,說「始月氏居敦煌、祁連間」。原始社會末期,中原部落戰爭失敗後被迫遷徙到河西的三苗人在敦煌繁衍生息,他們以狩獵為生,並掌握了初步的生活技能。
  • 敦煌一座只有20多米的土堆,居然是曾經揚名天下的玉門關
    甘肅敦煌是著名的歷史名城。說到敦煌,您總能想到四個高窟之一的莫高窟。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敦煌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漢武帝將河西走廊納入西漢領土後,建立了四個縣。其中,敦煌縣位於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是中原對外交流的窗口和喉嚨。
  • 感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在玉門關必須吃一嘴的沙子!
    又一句「春風不渡玉門關」,就把玉門關這個名字牢牢地刻在心裡大半生,是古人留下的揮之不去的邊塞情節和報國情懷!正因為「春風不度玉門關」這首詩,穿越河西走廊去參觀玉門關,已經成為我心中的一件大事。「列四郡據兩關」。「四郡」指武威、張掖、酒泉、敦煌,「二關」指玉門關、陽關。此後,這兩種習俗成為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關口,大批移民隨之而來,旨在加強漢朝對河西走廊的統治。根據中國古代最早的一般地理《漢書·地理志下》,詳細描述了玉門關的地理位置。玉門關位於壽昌縣西北部,是通往西域的門戶。
  • 遊覽甘肅酒泉三關後的疑問:有了陽關和玉門關,為何還修嘉峪關?
    現在是工業時代,在玉門石油開採結束以後,代之而起的是剛剛修建起來的一個個大型風力發電場,一排排的風力的發電設備展現在河西走廊,蔚為壯觀,成為河西走廊的一道靚麗的風景,而保存完好的「天下雄關」更是展現了河西走廊古代的歷史文化。但不禁要問:在河西走廊西部已經有陽關和玉門關,明朝為何要在河西走廊中部修建嘉峪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