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西北部的敦煌市,是一個歷史極其厚重的地方。敦煌雖然只是一個縣級市,但是在國際上的知名度極高,擁有眾多的旅遊資源。位於敦煌市區西北戈壁上的玉門關遺址,就曾經是一處重要的關口。
大多數中國人或多或少都聽說過玉門關,因為關於玉門關的詩詞實在太有名了:「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詩句。玉門關始建於西漢的漢武帝時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這裡曾經是新疆通往中原地區的重要通道。
漢武帝趕走了匈奴人,把河西走廊納入了漢朝的版圖,在敦煌設置了兩個關口,一個是玉門關,另一個是陽關。這兩個地方都是當年的軍事重鎮,往返於新疆與中原地區的商人必須從這兩個關口經過。
如今玉門關遺址已經是敦煌的一處主要旅遊景區,整個景區很大,由小方盤城、大方盤城和漢長城組成。小方盤城就是當年的玉門關,大方盤城距離玉門關大約十多公裡,是當年的糧倉。
歷經兩千多年,大方盤城依稀可見當年的樣貌。大方盤城是現在的名字,它本來的名字叫做昌安倉。城為夯土板築,呈長方形,東西長132米, 南北寬17米,殘垣最高處6.7米。
城內築南北方向土牆兩堵,把整個城隔成了3部分。南、北殘壁上留有小洞。在大方盤城旁邊的山坡上,還建有烽燧,是當年的軍事設施,用來傳遞情報。
一直以來,人們都把大方盤城認為是「河倉城」,因為在《敦煌錄》有河倉城儲軍糧的記載。後來經專家考證,認為大方盤城是漢代「昌安倉」遺址,而並非河倉城。
遊覽大方盤城需要乘坐景區的觀光車前往,玉門關景區的套票中已經包含了大方盤城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