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敦煌玉門關,戈壁上的這座古城遺址曾是玉門關的糧倉

2020-09-11 river2014大河


甘肅省西北部的敦煌市,是一個歷史極其厚重的地方。敦煌雖然只是一個縣級市,但是在國際上的知名度極高,擁有眾多的旅遊資源。位於敦煌市區西北戈壁上的玉門關遺址,就曾經是一處重要的關口。

大多數中國人或多或少都聽說過玉門關,因為關於玉門關的詩詞實在太有名了:「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詩句。玉門關始建於西漢的漢武帝時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這裡曾經是新疆通往中原地區的重要通道。

漢武帝趕走了匈奴人,把河西走廊納入了漢朝的版圖,在敦煌設置了兩個關口,一個是玉門關,另一個是陽關。這兩個地方都是當年的軍事重鎮,往返於新疆與中原地區的商人必須從這兩個關口經過。

如今玉門關遺址已經是敦煌的一處主要旅遊景區,整個景區很大,由小方盤城、大方盤城和漢長城組成。小方盤城就是當年的玉門關,大方盤城距離玉門關大約十多公裡,是當年的糧倉。

歷經兩千多年,大方盤城依稀可見當年的樣貌。大方盤城是現在的名字,它本來的名字叫做昌安倉。城為夯土板築,呈長方形,東西長132米, 南北寬17米,殘垣最高處6.7米。

城內築南北方向土牆兩堵,把整個城隔成了3部分。南、北殘壁上留有小洞。在大方盤城旁邊的山坡上,還建有烽燧,是當年的軍事設施,用來傳遞情報。

一直以來,人們都把大方盤城認為是「河倉城」,因為在《敦煌錄》有河倉城儲軍糧的記載。後來經專家考證,認為大方盤城是漢代「昌安倉」遺址,而並非河倉城。

遊覽大方盤城需要乘坐景區的觀光車前往,玉門關景區的套票中已經包含了大方盤城的費用。

相關焦點

  • 甘肅敦煌這座只有20多米的土堆,就是曾經揚名天下的玉門關
    甘肅敦煌,是一座知名的歷史古城,提到敦煌總能想起四大石窟之首的這兩座關城都因為一些古詩詞的流傳而讓人們記住。關於玉門關,最知名的一首詩就是王之渙的涼州詞了: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歷史上的玉門關,如今是什麼樣子?
  • 甘肅敦煌這座只有20多米不起眼的土堆,就是曾經揚名天下的玉門關
    甘肅敦煌這座只有20多米的土堆,就是曾經揚名天下的玉門關甘肅敦煌,是一座知名的歷史古城,提到敦煌總能想起四大石窟之首的莫高窟。在距今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敦煌的地位非常重要。漢武帝把河西走廊納入西漢的版圖以後,設立的四個郡,其中敦煌郡位於河西走廊最西端,是中原地區對外交流的窗口和咽喉。漢武帝在敦煌設立了兩座關城,分別是陽關和玉門關。這兩座關城都因為一些古詩詞的流傳而讓人們記住。
  • 戈壁上的玉門關
    作者:尚輝去年的今天,也就是8月19日,我在玉門關。在廣袤的戈壁上,陽光和風都很溫和。據說,有人認為,玉門關是最不值得的景點,因為,就看了幾個土堆。問酒店的服務員,也說,玉門關沒啥看頭,可以去陽關看看。是的,只有幾個土堆,而且破敗,還沒多高。
  • 千年要塞「玉門關」究竟在哪裡?揭秘「玉門關」的前世今生
    祁連山下,河西走廊,沿著連霍高速、柳格高速一路向西,嘉峪關石關峽(最早及最晚的玉門關遺址)、瓜州雙塔堡(唐代玉門關遺址)、敦煌玉門關(漢玉門關遺址)等一系列玉門關遺址躍入眼帘。漢玉門關遺址,坐落在今敦煌西北部、疏勒河南岸戈壁灘上,又稱小方盤城。
  • 玉門關在哪裡,為什麼春風不度玉門關?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首唐代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大家都能倒背如流。不過,幾千年的歷史流轉和自然之力的侵襲,黃土夯築而成的玉門關如今只剩下一座殘缺不全的小城堡。玉門關遺址,也叫小方盤城遺址,位於敦煌市西北約90公裡處,西距羅布泊約150公裡。城堡平面呈方形,東西長24米,南北寬26.4米,總面積630多平方米。現存城牆高9.7米,上寬約3米,牆基最寬處5米。
  • 敦煌,戈壁大漠中讓人神往的玉門關漢長城,走入其中我已流連忘返
    戈壁落日,沙漠駱駝,石窟壁畫,破城遺蹟……這些是我對甘肅的印象。蘭州飛敦煌,鳥瞰下面白茫茫一片,連一丁點綠植都看不到,只有一條公路像一根乾枯的樹枝躺在地上,這就是我嚮往已久的大漠。第二天我們直達玉門關,這是此次敦煌行的首要打卡點。一句「春風不度玉門關」讓這座在失去其軍事作用後被廢棄的邊陲關隘,千百年來依然迴蕩在人們的吟唱中。但它一度消失在歷史長河中,沒有人知道「玉門關」在哪裡?
  • 敦煌西線遊之河倉城、漢長城遺址和玉門關
    踏上了敦煌西線遊的旅程,來到了玉門關景區,穿過了售票大廳,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小方盤城遺址的石碑,來不及細看就上了景區的遊覽車,按照景區的遊覽順序大方盤城遺址(河倉城)-漢長城遺址-小方盤城遺址(玉門關)進行遊覽。
  • 春風不度玉門關:歷史上的三個玉門關,這春風不度的是哪個?
    一、西漢玉門關西漢玉門關,又名「小方盤城」,位於敦煌城西北80公裡的戈壁灘上,現存遺址城垣完整,呈方形,東西長24米,南北寬26.4米,殘垣高9.7米,全為黃膠土夯築而成,面積為633平方米,西、北牆各開一門。城北坡下有東、西大車道。
  • 《春風不度玉門關》
    一位會寧農民跟隨師大研究生跑外業的旅行曰誌    是蒼涼浩瀚的玉門關給予詩人王之煥以靈感,還是唐初四傑的千古絕唱成全了玉門關!
  • 鄂爾多斯自駕青海甘肅——陽關和玉門關
    清早,趁敦煌的太陽還沒有那麼熾熱,我們再次出發,前往大名鼎鼎的陽關和玉門關。真正的陽關、玉門關早就消失在歷史的沙塵暴中,現在只不過留下土堆和遺址。不過在遺址上重新規劃了景區,遊客只能通過僅剩的遺址來想像漢代時玉門關和陽關的繁忙與壯闊。古通西域,都是取道兩關,即南陽關,北玉門關。
  • 甘肅玉門舉辦玉門、玉門關與絲綢之路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8月27日—29日,「玉門、玉門關與絲綢之路」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在甘肅玉門舉行。來自國內知名文博專家,各高等院校、文物保護機構專家學者以及酒泉市、玉門市有關部門負責人和社會各界人士共100餘人參加了這次文化盛事。研討會現場。
  • 來到敦煌: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你想像中的玉門關是什麼樣子?
    來到敦煌: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你想像中的玉門關是什麼樣子?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是王之渙的《涼州詞》成就了玉門關還是玉門關成就了王之渙?其實歷史上的玉門關有過遷移,也就是說不止一處,歷代詠玉門關的詩詞也不止王之渙這一首。
  •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大西北之旅走進敦煌玉門關
    玉門關又稱小方盤城,聳立在敦煌城西北90公裡處的一個沙石崗上。關城呈方形,四周城垣保存完好,為黃膠土夯築,開西北兩門。城牆高達10米,上寬3米,下寬5米,上有女牆,下有馬道,人馬可直達頂部。登上古關,舉目遠眺,四周沼澤遍布,溝壑縱橫,長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楊挺拔,泉水碧綠。紅柳花紅,蘆葦搖曳,與古關雄姿交相輝映,使你心馳神往,百感交集,懷古之情,油然而生。
  • 談古論今話甘肅-22 春風不度玉門關
          玉門關、陽關古遺址,是中國古代對外交通的咽喉之地,是絲綢之路必經關隘,均位於甘肅敦煌 .      提到玉門關,人們一般立即會聯想到「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帶你了解玉門關的前世今生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尤其是最後兩句「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是人們對玉門關最初的認識。包括我自己也是,因為這兩句詩曾對玉門關有過無限的嚮往和憧憬,很想去那裡看看。圖片源自小鷗現在的玉門關景區位於甘肅省敦煌市西北70多公裡處,屬於敦煌旅遊的西線,去玉門關的路上車子都需要停靠邊防安檢一下,馬路兩邊就是一望無際蒼茫的戈壁,一條垂直的柏油馬路一路向北
  • 敦煌這座只有20多米的土堆,就是曾經揚名天下的玉門關
    這些詩所抒發的悲壯蒼涼的情緒,讓我們仿佛窺探到了玉門關從興旺到蒼涼的歷史,也不禁讓我們對這座古老的玉門關塞產生了無限的嚮往玉門關如今只剩下遺址,位於敦煌市區西北的一片荒漠中,也是敦煌的一個知名旅遊景區。
  • 「春風不度玉門關」,玉門關在什麼地方?它為何出現在很多詩中?
    這裡就有一個問題了,玉門關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存在,為什麼會頻頻被詩人寫進詩中呢?實際上,玉門關是歷史上一處極為重要的關隘,地處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玉門關的設立可以追溯到漢武帝時期。
  • 「海西甘北環遊記」之五:敦煌玉門關和漢長城遺址
    敦煌景點眾多,如何取捨?此行意在自然景觀,雅丹和鳴沙山皆是傍晚時分遊玩最好,不能兩全其美,那就由遠及近吧。玉門關景區,敦煌雅丹必經之關卡,無收集門票習慣,選擇網購雅丹+玉門關聯票¥155/人,鳴沙山優惠無幾,現場購買可也。就這麼定,一夜安睡,無夢敦煌。D4,2015.07.07,周二,酷曬之天氣。
  •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詩人筆下的「玉門關」在哪裡?
    據《漢書·地理志》,玉門關與另一重要關隘陽關均位於敦煌郡龍勒縣境,據此基本指向是敦煌的小方盤城。玉門關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節,有非常特殊的經濟和戰爭意義,在漢武帝的時候,當時戰亂比較多,皇帝為了更好地防禦匈奴,修建了玉門關作為防禦設施,這個防禦設施距現在已經有千年的歷史了。
  • 甘肅玉門關景點簡介
    玉門關又稱小方盤城,建於公元前111年左右。為絲綢之路通往西域北道的咽喉要隘,位於敦煌城西北90公裡處戈壁灘中。關城為正方形,黃土壘就高10米、上寬3米、下寬5米的城牆保存完好,東西長24米,南北寬26.4米,面積633米,西北各開一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