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戈壁大漠中讓人神往的玉門關漢長城,走入其中我已流連忘返

2020-09-19 驢姐姐

戈壁落日,沙漠駱駝,石窟壁畫,破城遺蹟……這些是我對甘肅的印象。

蘭州飛敦煌,鳥瞰下面白茫茫一片,連一丁點綠植都看不到,只有一條公路像一根乾枯的樹枝躺在地上,這就是我嚮往已久的大漠。

敦煌市不大,機場距離市區也很近,打車不到半小時。一路看街景,可以感受到這個城市的管理還是不錯的。安排好住宿,忙不迭的跑到了敦煌夜市。

擺放整齊有序的商品車上琳琅滿目的特產、乾貨、紀念品,讓我應接不暇。雖然對旅遊景點的東西早已有了免疫力,但還是控制不住買了兩件,百十來塊就當留個紀念,也算是為所到之處出一份微薄之力吧。

夜市旁邊還有一條美食街,點了幾個當地的特色,涼拌沙蔥、榆錢炒蛋、烤餅等,一盤榆錢78元,說實在的這個價格有點偏貴。

為什麼春風不度玉門關

第二天我們直達玉門關,這是此次敦煌行的首要打卡點。一句「春風不度玉門關」讓這座在失去其軍事作用後被廢棄的邊陲關隘,千百年來依然迴蕩在人們的吟唱中。但它一度消失在歷史長河中,沒有人知道「玉門關」在哪裡?

車子行駛在荒漠中,前後左右都是一眼望不到邊的大漠,比起同樣一望無際的草原更讓人心生敬畏。

從敦煌市區出發到玉門關約90公裡,雖然是大漠也有限速,不知道這麼寬廣的地方為什麼要限速60?原來以為可以撒歡的跑卻總是被導航提醒超速。感嘆監控無處不在,即使遠在天邊也逃不出天眼的追蹤。

當年雄心勃勃的漢武大帝要徵服西域,首先要開通道路設置關隘。這裡因從西域輸入玉石必經此地而得名「玉關」,是漢代通往西域各地的重要門戶,地處河西走廊的最西端。

邁過地上這個標牌,就好像穿越到了公元前220年……

直到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英國漢學家斯坦因等多次私探玉門關,揭開了玉門關的塵封幾百年的面紗。1944年,中國西北科學考察團對玉門關地區開展考古調查和測繪工作,發掘出大量漢簡。「玉門關」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線,證實了被傳頌了幾百年的「玉門關」就是這裡。

如今的玉門關只剩下殘垣斷壁的遺址,被圍建起來的牆層層保護著,我們來的晚了已經停止售票。就站在外邊遙想一下當年在這裡駐邊將士們,他們背負著責任和使命,背井離鄉來到邊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他們的老娘、妻兒也望著同一輪明月訴說衷腸。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涼州詞又名《出塞》,為當時流行的一首曲子《涼州》配的唱詞。唱出了大漠的寬廣,道盡了世間的離恨。

為何春風不度玉門關呢?直觀的來看是地理原因,這裡位於東經93度、北緯40度左右,東南季風吹不到這裡。從詩人的情懷來看,也有暗喻這裡天高皇帝遠,恩澤不及於邊塞。

玉門關景區周邊有很多斷斷續續的漢長城,以及長城的一部分城墩。歷經兩千年的風雨洗禮仍然頑強的保留下了一部分。這些都是漢代軍事防禦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西漢王朝構建整個北方防禦工程的歷史縮影。

站在大漠中,如果不看太陽,根本「找不著北」。之所以叫「大漠」就是寬廣無邊大到無法具象的表達出來,一個「大」字全包含了。

不管漢王朝如何強大,最終也是人去樓空物非人非,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個片段。玉門關也漸漸失去其作用和價值,被大風一點一點的刮去曾經的輝煌,曾經的過往,曾經的故事。反觀我們自己,更是微不足道,如同大漠中的一粒沙子而已。

在戈壁大漠中的旅行和在青山綠水間的旅行完全不一樣,總有一份沉甸甸的東西在心上壓著。所以不太適合喜歡熱鬧的人來觀光遊玩,因為實在不熱鬧。這樣的旅遊景點你願意來嗎?

門票:40元,如果還想同時遊覽陽光遺址、漢長城等,可以買聯票價格80-300左右,網上有優惠。

提示:裡面只有自動售賣機,飲料和零食有點小貴,來之前備好水和食物;大漠風沙大,紫外線強,塗防曬霜,戴帽子和口罩。

大漠中不僅有戈壁,還有讓人驚喜的綠洲

從玉門關返回敦煌的半道上看到一大片樹林,這有點讓人意外和驚喜。

你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本空曠荒蕪的大漠突然出現了一大片樹林,好奇心帶我們駛進樹林深處。路邊看到幾座奇怪的房子,也不知道是做什麼用的。

繼續往前走道路兩邊都是葡萄架,正好渴得難耐,一下子口水就溢了出來,

葡萄園的主人正好在打理園子,我們的到來也讓她感動意外和驚喜,主動請我們吃葡萄,說雖然還沒有完全成熟,但你們嘗嘗其實也不酸的。熱情的農家大姐瞬間讓我從荒涼的過去重新回歸到了溫暖的人間。正如大姐所說,沙土裡長出來的葡萄真的好甜啊。

和大姐的閒聊中才得知這裡屬於「陽關」鎮,這個地名是不是很耳熟?對,就是「西出陽關無故人」中的陽關。

關注,足不出戶行天下!驢姐姐和老媽已經喜提 C 型新房車,房車旅居生活即將開啟,敬請期待。

甘肅旅行記的視頻可以點開頭像進入主頁查看,或點開下面連結收看其中一部分。

相關焦點

  • 自駕遊河西走廊,看到玉門關、陽關變成這樣,漢長城早已破敗不堪
    戈壁落日,沙漠駱駝,石窟壁畫,破城遺蹟……這些是我對甘肅的印象。蘭州飛敦煌,鳥瞰下面白茫茫一片,連一丁點綠植都看不到,只有一條公路像一根乾枯的樹枝躺在地上,這就是我嚮往已久的大漠。第二天我們直達玉門關,這是此次敦煌行的首要打卡點。一句「春風不度玉門關」讓這座在失去其軍事作用後被廢棄的邊陲關隘,千百年來依然迴蕩在人們的吟唱中。但它一度消失在歷史長河中,沒有人知道「玉門關」在哪裡?
  • 「海西甘北環遊記」之五:敦煌玉門關和漢長城遺址
    敦煌景點眾多,如何取捨?此行意在自然景觀,雅丹和鳴沙山皆是傍晚時分遊玩最好,不能兩全其美,那就由遠及近吧。玉門關景區,敦煌雅丹必經之關卡,無收集門票習慣,選擇網購雅丹+玉門關聯票¥155/人,鳴沙山優惠無幾,現場購買可也。就這麼定,一夜安睡,無夢敦煌。D4,2015.07.07,周二,酷曬之天氣。
  • 來到敦煌: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你想像中的玉門關是什麼樣子?
    中國這麼大,我想去看看。帶你去一個你曾經去過或者沒去過的地方。來到敦煌: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你想像中的玉門關是什麼樣子?到隋唐之際,晉昌(今瓜州縣)到伊吾(今新疆哈密)的大道暢通,又是捷徑,便無須再繞行敦煌,故而玉門關隨之遷徙到了晉昌(今瓜州縣)。唐僧唐玄奘就是從這裡偷渡玉門關,夜過葫蘆河。從此,舊(漢)玉門關就逐漸衰敗了,關口湮沒,長城坍塌,路無人跡,終於淪為廢墟。
  • 敦煌西線遊之河倉城、漢長城遺址和玉門關
    敦煌玉門關這裡的漢長城保存較好,地基寬3米,殘高3米,頂寬1米,是我國漢代長城保留最完整的一段。敦煌漢長城的結構並無磚石,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造。敦煌北湖、西湖一帶,生長著大片紅柳、蘆葦、羅布麻、胡楊樹等植物,修建長城時,就用這些植物的枝條為地基,上鋪土、砂礫石再夾蘆葦層層夯築而成。以此分段修築,相連為牆。
  • 敦煌徒步遊,重走絲綢古道戈壁
    在這絲綢古道上,不僅有紅色的戈壁,還有河倉城遺址,還有盪氣迴腸的陽關和玉門關,目光所及,徒步旅遊路上看到的都是最好的風景。漢長城擺渡車90元/人,需要身份證,持學生證半價。漢長城遺址5、漢長城遺址:敦煌境內北段現存除鹼墩子至馬迷土的漢長城幹線外,還有玉門關至陽關、陽關至黨河口
  • 敦煌徒步旅遊,重走絲綢古道戈壁
    在這絲綢古道上,不僅有紅色的戈壁,還有河倉城遺址,還有盪氣迴腸的陽關和玉門關,目光所及,徒步旅遊路上看到的都是最好的風景。敦煌戈壁徒步一、紅色戈壁紅色戈壁很多人應該挺陌生的,但在國內確實是有紅色戈壁。現在舉目遠眺,烽燧兀立,胡楊依然挺拔,讓人心馳神往。玉門關1、購票:穿越無人區後有一個專門的購票點,玉門關40元/人,去往漢長城擺渡車90元/人,需要身份證,持學生證半價。
  • 玉門關深度遊攻略:行程、看點、歷史
    當事物在無形的時間歷史中穿過,它便被一點點地消損與改造,並因而變得古舊、龜裂、剝落與含混,同時也就沉靜、蒼勁、深厚、斑駁和朦朧起來。」但玉門關沒有消損,那兩千年前無數漢家將士的勇氣、智慧與韜略在玉門關的殘跡和它在大漠上投下影子裡被折射地前所未有的清晰,大漢帝國的全盛榮光再次綻放,與遼遠的戈壁一起定義著永恆。
  • 從莫高窟到漢長城
    壁畫內容涵蓋了佛教故事、神鬼傳說、百姓生活、軍事鬥爭等方面,其中最為世人所矚目的內容之一必為「飛天」。  根據敦煌研究院的官方定義,敦煌壁畫的飛天並非泛指一切可以飛天的鬼神,而是特指佛教天龍八部中的兩位天神——乾闥婆和緊那羅。乾闥婆為諸天伎人,為諸天作俗樂,並飛行天宮各處行歌舞、散花之職能,而緊那羅則多為天人奏法樂、跳舞。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兩人職能多已合為一體,均為天界娛樂之神。
  • 戈壁上的玉門關
    作者:尚輝去年的今天,也就是8月19日,我在玉門關。在廣袤的戈壁上,陽光和風都很溫和。據說,有人認為,玉門關是最不值得的景點,因為,就看了幾個土堆。問酒店的服務員,也說,玉門關沒啥看頭,可以去陽關看看。是的,只有幾個土堆,而且破敗,還沒多高。
  • 感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在玉門關必須吃一嘴的沙子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豪邁,曾經令我無限地嚮往。又一句「春風不渡玉門關」,就把玉門關這個名字牢牢地刻在心裡大半生,那是古人留給我們的一種揮之不去的邊關情節和報國情懷!也恰是因為「春風不度玉門關」這句詩句,跨過河西走廊,去拜謁玉門關,早已成為我心裡一件重要的事情。「陽關折柳、輪臺送君、玉門月、祁連雪」,在2019年9月於我而言那些文字再也不僅僅是一種遙不可及的意境,而是我萬裡奔襲後,心靈和肉眼實打實地觸及和目睹到的場景。這一年我終於自駕而來!
  • 敦煌旅遊,敦煌的沙漠戈壁到底有多美
    茫茫大漠謠,悠悠敦煌曲,漫漫黃沙與藍天相接,陣陣駝鈴聲入耳。沙漠、戈壁、綠洲、胡楊,這裡有道不完的史詩篇章,更有看不盡的大漠風光。敦煌沙漠旅遊敦煌就如同大漠中一顆被人遺忘的明珠,很多人都只聞其名,卻未曾踏足過這片土地,但它卻用自己的方式
  • 西遊33天丨第二十天:敦煌(玉門關-魔鬼城)
    10:38 玉門關 門票一共100,我爸媽全票40,老二半票,我不要錢。停車6元。 景區先經過一個博物館,介紹一下大致情況,在甘肅,所有的景區都要普及一下絲綢之路的相關知識。路過一個放映廳,工作人員站在門口招徠路過的遊客,說是一個小紀錄片,講玉門關的故事的。
  • 談古論今話甘肅-2 敦煌 漢長城遺址
     漢長城遺址一景  2019.5攝      漢長城距今兩千一百多年了,整整修建了二十年時間,這都是在漢武帝時期完成的工程,一方面讓驃騎將軍霍去病抗匈奴名將們誓掃匈奴不顧身,一方面設立河西四郡,敦煌,張掖,武威,酒泉,從兩方面抵禦匈奴人
  • 陽關,玉門關,絲路古關今安在?
    詩中悲壯蒼涼的情緒,引發我們對絲綢路上河西古關的嚮往。 「因詩而名重」的「玉門關」「陽關」佇立在蒼茫的大漠戈壁之中,這些春風都吹不到的地方,又藏著多少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 無數文人墨客常以「兩關」為題,或吟誦賦詩,或潑墨作畫,以借「關」言志,詠「關」抒情。
  • 甘肅敦煌玉門關,戈壁上的這座古城遺址曾是玉門關的糧倉
    敦煌雖然只是一個縣級市,但是在國際上的知名度極高,擁有眾多的旅遊資源。位於敦煌市區西北戈壁上的玉門關遺址,就曾經是一處重要的關口。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詩句。玉門關始建於西漢的漢武帝時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這裡曾經是新疆通往中原地區的重要通道。
  • 遊記:嘉峪關、第一墩、懸壁長城與玉門關
    來嘉峪關,除了關城,第一墩和懸壁長城一定要去看,因為它們組合在一起才是一個完整的軍事防守體系,單看哪一個都是不完美的。如今的312國道、G30連霍高速、蘭新鐵路都穿過關城與第一墩之間的地帶,在古代,這一段是由漢長城連接起來的封閉地帶,進出要通過關城。
  • 行走敦煌西線,敦煌古城、陽關、玉門關、嘉峪關、長城第一墩
    一路上看到大漠與戈壁,感受到它孤寂與荒涼,這是我人生第一次與它的親密接觸,大家都有點小興奮呢。當 金山 口以西是 阿爾金 山,以東是 祁連山 。越過3800米的當 金山 口,就算進入 甘肅 了,視線豁然開闊,一條望不到頭的路筆直指向盆地中央,路兩邊的電線桿和光纜溝使公路的視覺效果拓寬了20倍。
  •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大西北之旅走進敦煌玉門關
    接著跟我大西北之旅,接上文敦煌雅丹魔鬼城再過去,就是玉門關了。突然有些小感慨,旅行可以把你書本中看過的、影視中見過的,都變成現實,今朝親眼得見、親密接觸,是不是有點小激動?玉門關又稱小方盤城,聳立在敦煌城西北90公裡處的一個沙石崗上。關城呈方形,四周城垣保存完好,為黃膠土夯築,開西北兩門。城牆高達10米,上寬3米,下寬5米,上有女牆,下有馬道,人馬可直達頂部。登上古關,舉目遠眺,四周沼澤遍布,溝壑縱橫,長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楊挺拔,泉水碧綠。紅柳花紅,蘆葦搖曳,與古關雄姿交相輝映,使你心馳神往,百感交集,懷古之情,油然而生。
  • 行在敦煌橫渡三關:陽關、玉門關、嘉峪關!古時雄關現在如何?
    交通:包車前往需150元左右,也可乘坐景區公交車,市區一陽關,途徑敦煌古城、西幹佛洞。票價40元/位。發車時間早上班07:30,下午班14:00。玉門關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現在的玉門關遺址,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聳立在東西走向戈壁灘狹長地帶中的砂石崗上。
  • 敦煌戈壁徒步,戶外4天3夜108km的徒步旅遊
    經常說生活不止眼前的「狗血」(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對於徒步愛好者來說,他們的遠方,便是大漠戈壁。國內最適合徒步徒步的地方,那就是敦煌,毫無疑問,荒蕪蒼涼的沙漠戈壁,豪情萬丈的「大漠孤煙長河落日」,還有魔鬼城雅丹、鳴沙山、月牙泉、玉門關、陽關,還有世界佛教藝術文化的瑰寶莫高窟,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