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號小吃 北京的別樣味道

2020-12-24 騰訊大燕網

說到老北京的美食文化,除烤鴨、涮肉這類「硬菜」,小吃同樣極具特色。有人說,代表一座城市特色的,不光是高樓林立的建築群,散落在各個角落裡的民間小吃,也有一番別樣的人文味道。

小吃種類豐富

說到老北京小吃,種類其實還是比較多的,坊間對於老北京小吃,有「小吃十三絕」的說法。嚴格來說,老北京的小吃肯定要比十三種多。

總體來看,老北京小吃以「湯類」為主的居多,豆汁、麵茶、炒肝、滷煮、豆泡湯、奶酪、雙皮奶、杏仁豆腐等,主料都是各種「湯食」。除此之外,就是「黏米」類、「甜食」類居多,如傳統黏食中比較有名的驢打滾、艾窩窩、切糕等,薑絲排叉、奶油炸糕、芸豆糕、冰糖葫蘆等知名小吃,則屬於甜食類。

如今,雖然並不是每個小吃品類都有知名品牌,但也不乏老字號的身影。而且在這些老字號小吃中,大多數都是從清朝起源的,比如老字號品牌「奶酪魏」起源於清光緒初年,創始人魏鴻臣在宮廷御廚中學得手藝,很快獲得市井老百姓的肯定。「奶酪魏」的絕活就是製作合碗酪,做出來的奶酪把容器倒過來都不灑;「年糕錢」也創始於清光緒初年,錢家祖居宣武區牛街三條,一直從事小吃業;「茶湯李」創始人李同林是在清鹹豐年間以做茶湯等小吃出名,曾為清宮慈安、慈禧製作茶湯等食品;還有開創於清光緒年間的北京百年老字號「爆肚馮」;清同治年間進京的「豆腐腦白」;始於清道光年間,距今已有近兩百年歷史的「羊頭馬」。

門框胡同起源

在很多旅遊攻略中,「吃貨們」都喜歡去尋找原汁原味的當地老字號小吃。在北京這座城市,目前很多老字號小吃位置較為分散。

早年間,如今市面上知名的北京老字號小吃,據資料記載至少一半以上起源於前門大柵欄的門框胡同,其中多數為回民創立,所以過去也曾有不少人把「京味小吃」稱為「清真小吃」。門框胡同的所在位置,正是在京城著名的大柵欄商業區,北起廊坊頭條南至大柵欄。有人曾作出統計,當年門框胡同從南到北的小吃攤依次有——復順齋醬牛肉、年糕錢、豌豆黃宛、油酥火燒劉、餡餅陸、爆肚楊、廚子楊、年糕楊、豆腐腦白、爆肚馮、羊頭馬、奶酪魏、康家老豆腐、炒火燒沙、包子楊、同義館涮羊肉、德興齋的燒羊肉白湯雜碎和俊王爺燒餅等。如果深挖起來,這些小吃商鋪的門臉雖然不大,但幾乎每家都有屬於自己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傳說,遺憾的是如今已有不少品牌消失在了我們的視線中。

早年大柵欄地區不僅是京城的商業中心,還具有娛樂中心的功能,很多戲樓、影院的建設,也讓此地經常有戲曲文藝界名流出入,這些人也逐漸成為門框胡同小吃一條街的常客。有史料記載,文藝界名流如裘盛榮、尚小雲、金少山、魯迅、常寶坤等均是老北京小吃的忠實顧客。

後來由於各種原因,這些小吃逐步退出門框胡同。目前相對集中的也就是如錦芳、南來順和牛街小吃這些地方。以牛街小吃為例,老北京小吃以清真小吃居多,所以這條街上賣八寶飯、糖火燒、驢打滾兒、豌豆黃的店面,幾乎都得排上長隊才能吃到,當然也是因為這裡的口味比較純正。此外,除了這三家,目前北京小吃種類較全,連鎖店面也較多的,還有護國寺小吃。

市場復興之難

在陸續退出門框胡同後,很長一段時間內老字號小吃都中斷了經營。直到上世紀90年代左右,以「爆肚馮」為首的老字號小吃才逐漸恢復經營,但很難再形成當年的凝聚力。

近年來,北京老字號小吃的經營幾經沉浮,大柵欄地區也與老字號小吃不停地分分合合。比如在2009年10月,大柵欄西街重建時就想打造當年的「小吃盛世」。當時13家老字號小吃「回家」,齊聚「雲閣小吃城」的新聞曾引發市民關注。不過半年之後,這些老字號小吃又搬離了青雲閣。

老字號小吃的經營一直歷經坎坷,比如8家老字號曾抱團經營「九門小吃」,這裡也曾紅火一時,但同樣由於經營方式、場地租金等問題,老字號小吃們隨後開始逐步撤離。

老字號小吃為什麼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發展之路?很多人認為,這些老字號小吃企業實際上與市場需求已經出現了脫軌。比如一些老字號的食品廠,仍大量採取人工方式生產,效率較低,甚至可能還不符合衛生標準。在當下,很多符合年輕人消費訴求的小吃時尚品牌不斷出現,甚至可以說這些時尚品牌在年輕人中影響力已經遠超老字號。

對於老字號小吃來說,如何改變落後的生產、經營方式,更快地實現增長規模化,抓準年輕人的口味,才是未來發展的關鍵。

原標題:老字號小吃 北京的別樣味道

(信報)

相關焦點

  • 如何守住老字號小吃的「味道」
    前不久,知名收藏大家、文化名人馬未都先生來川體驗一家名小吃,卻很不開心——味道普通價格貴,沒吃多久,服務員還開始打掃衛生催人走。馬未都在網上吐槽,老字號只剩招牌,吃美食還是要去蒼蠅館子。隨後,不少網友留言表示認同,「老字號立牌坊,真小吃在流浪」。一系列跟評背後,暴露了有的老字號小吃失去口感的老問題,也擊中了川菜品牌化發展路上的「痛點」。
  • 北京護國寺小吃與無錫皇亭小吃:老字號的價值在於運行
    慶豐包子鋪是北京人的家常小吃各地有許多小吃美食的老字號,但是,經營狀況並不一律,有些做得好,有些做不好,有些連鎖門店一家接一家的開,有些慘澹經營車馬冷落。如果皇亭小吃作為一個老字號,那它目前也只是閒置的符號性的老字號了。北京有一個護國寺小吃,也是著名的老字號。改革開放之後的1999年,護國寺小吃曾去新加坡展示,引起強烈反響,當時的新加坡領導人還專門訂購了一批「驢打滾」小吃,擺進了政府舉辦的國宴。老北京寺廟多,護國寺是其中之一。
  • 北京稻香村護國寺小吃等多家老字號有新變化
    2020年接近尾聲,記者近日發現,各家老字號的年貨開始陸續上架。在北京稻香村各門店裡,傳統糕點、年糕、臘八米、罈子雞、罈子肉等各式年貨產品已擺上櫃檯,玉華臺、護國寺小吃等老字號的小串冰糖葫蘆、「找彆扭」等傳統老北京小吃也悄然上市,為市民新年裡的第一口年味兒增添了更多選擇。
  • 北京前門的這條小吃街,擁有十多家小吃老字號,你最愛哪家?
    北京前門的這條小吃街,擁有十多家小吃老字號,你最愛哪家?北京前門大街裡,最受吃貨喜歡的莫過於鮮魚口小吃街了吧,畢竟這裡匯聚了眾多小吃的老字號。便宜坊應該是鮮魚口裡最大的一家老字號了,門臉很氣派,古香古色帶著濃濃的明清風格,便宜坊也是燜爐烤鴨的代表之一。
  • 老字號小吃:困境中的新崛起
    獨特秘方的老字號小吃,留存的是童年的記憶和家鄉的味道。隨著時代變遷和經濟社會發展,一些老字號小吃麵臨著各種挑戰和困難。在不斷守正創新、積極適應新市場需求的努力下,這些「老味道」正煥發出新的活力。2016年,包括護國寺小吃、望德樓、柳泉居豆包、北京西來順飯莊、慶豐包子、全聚德、稻香村等數十家中華老字號門店加入百度外賣,儘管這種新老結合的方式被一些媒體調侃為「坐在辦公室用百度外賣叫份護國寺小吃,似乎也是滿臉地道。」但不容置疑的是,網際網路的力量成了老字號前進路上的重要推力。深受年輕人喜愛的網絡社交媒體正在幫助老字號進入年輕人的生活。
  • 北京有個務實小吃街,勝王府井一倍,文化底蘊與老字號小吃十足
    老北京人人都愛的小吃聖地,800年歷史,重新開街令人心生歡喜!想知道更多好玩,免費,新奇景點的吃喝玩樂攻略嗎?歡迎關注蟋蟀大叔愛旅遊!今天,蟀大叔跟大家介紹一個老北京人人都愛的小吃聖地,擁有800年歷史,重新開街令人心生歡喜!勝王府井一倍,文化底蘊與老字號小吃十足,是個低調務實的地方!
  • 北京老字號餐廳排行榜 北京有哪些老字號餐廳
    老北京文化底蘊深厚,歷史悠遠,這裡的北京美食也是一絕,老北京藏著不少的百年老店,好吃的北京老字號餐廳,北京有哪些老字號餐廳值得吃呢?為你介紹北京老字號餐廳排行榜。NO1北京全聚德門框胡同百年滷煮是北京老字號餐廳,地道的老北京百年老字號,要說滷煮,在北京這家店絕對是排名第一的,配上一瓶「北冰洋」,味道是一絕。滷煮是來北京一定要吃的,這家店人氣第一,口碑第一,不僅北京本地人來吃,很多外地遊客也來吃。
  • 北京這一小吃街火了!全長500米,老字號餐廳聚集,北京人打卡地
    北京這一小吃街火了!全長500米,老字號餐廳聚集,北京人打卡地提起北京,我們都不陌生,作為我國的首都,北京一直以來都深受國人青睞,這裡除了高樓大廈以外,各種旅遊景點也是應接不暇。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景點就是北京著名的護國寺一條街,你們知道在哪裡嗎?護國寺作為北京的八大寺廟之一,始建於元朝時期,清朝年間這裡的香火可以說非常旺盛。
  • 老字號小吃新生態:還原傳統味道 探索新經營方式
    還原傳統的味道,適應新市場需求,探索新經營方式老字號小吃,留住記憶中的美味密碼(講述⋅老字號新生態)核心閱讀老字號小吃的獨特工藝蘊含著工匠精神,老味道令人難忘。隨著時代變遷和經濟社會發展,一些老字號小吃也面臨著各種挑戰和困難,需要不斷守正創新,積極適應新的市場需求,讓這些老味道飄香更遠。
  • 它也是北京的一道風景線——老字號「砂鍋居」的味道一定要嘗嘗
    在北京,因為有著無數多年沉澱的老字號招牌,讓這座紫禁城的底蘊更加深厚也更加多元化。據悉,在目前由國家商務部認定的不到2000家「中華老字號」企業裡,北京地區的老字號佔據了全國較大的比重,其中,餐飲業又享有了半壁江山。在很多人心目中,老字號不僅在於對味道的那份懷念,也在於老字號對於鎮店菜品的那份精益和執著。
  • 周末逛北京前門步行街,順便吃了老字號錦芳小吃,韭菜鍋貼還不錯
    周末逛北京前門步行街,順便吃了老字號錦芳小吃,韭菜鍋貼還不錯。北京中軸線上的前門大街可以說是一條非常著名的商業街了,但凡來北京的人都會來逛一逛,整條經過從新規劃和修繕的步行街並不長,兩邊綠樹成蔭,現在還有供遊人解暑的銅缸噴水池,林立的老字號見證著時代變遷。
  • 九門小吃,北京胡同深處的四合院,匯集京城12家老字號300種小吃
    北京小吃歷史悠久、品種繁多、用料講究、製作精細,堪稱有口皆碑,北京小吃是深蘊於特定歷史文化背景下的一項重要文化成果。它的每一個品種的製作方式、食用方式等,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和北京人特有的審美意趣。它既是物化的北京都城史的一塊"活化石",又是京味兒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老北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北京小吃不僅美味,而且從視覺上也給人以賞心悅目的感覺。
  • 在北京老字號護國寺小吃,買了5種美食49元,大家看看划算嗎?
    在北京老字號護國寺小吃,買了5種美食49元,大家看看划算嗎?宅家好幾個月沒出門,這次趁著周末去朝陽公園附近的奶奶家看看老人家,回家路上看到甜水園這邊有一家護國寺小吃,想著好幾個月沒吃了,就進去轉悠轉悠。
  • 北京老字號小吃供不應求 慶豐包子芝麻燒餅大受追捧
    原標題:北京老字號小吃供不應求 慶豐包子芝麻燒餅大受追捧 北京老字號小吃供不應求,慶豐包子芝麻燒餅大受追捧。(中國臺灣網 李婷婷 攝)    中國臺灣網2月16日高雄消息 2月13日,20餘家北京西城區老字號企業帶著正宗北京美食到訪臺灣高雄,其中最受矚目的當數慶豐包子。食客在攤位前排起長隊,要想吃到包子,至少等兩三個小時。
  • 「京味兒文化傳承者」地道北京小吃 熟悉的味道讓市民愛不釋手
    聚德華天旗下的玉華臺飯莊是京城經營淮揚菜的老字號之一,更因為承接了開國第一宴而聞名。這裡的小吃店和專賣店,客人常常排隊購買特色北京傳統小吃。老一代北京人講究「二十九蒸饅頭」 ,圖的是提早備好節日主食,在正月能夠不「爭」(蒸)。不過,隨著時代發展,如今的北京人也沒那麼講究了,更多的是現吃現買,因此護國寺小吃和柳泉居過去在年前「封箱」的傳統也就不作數了。
  • 老字號小吃應善於「倚老賣老」
    來源:廣州日報還原傳統味道,適應新的市場需求,探索新經營方式——日前,《人民日報》報導了老字號小吃的生存現狀,引起不少關注。說起老字號小吃,它們的生存狀態一直是讓「粉絲」們牽腸掛肚的話題。當前,越來越多老字號謀新求變——其變化之大、轉型之快,讓人刮目相看。當然也不可否認,在不少地方,不少老味道在消失,不少絕活面臨失傳,一些老字號遭遇著發展困境。一興一衰,一起一落,能帶給我們什麼啟示?應該說,每個商家的情況或許截然不同,無法一概而論,是否轉型、如何轉型也沒有標準答案。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要「不服老」,要做好「倚老賣老」這道生死攸關的題。
  • 老字號小吃,留住記憶中的美味密碼(講述·老字號新生態)
    核心閱讀老字號小吃的獨特工藝蘊含著工匠精神,老味道令人難忘。隨著時代變遷和經濟社會發展,一些老字號小吃也面臨著各種挑戰和困難,需要不斷守正創新,積極適應新的市場需求,讓這些老味道飄香更遠。「還記得30年前的冬天,外面的雪有一尺厚,天還沒亮,不少人就站在門口排隊等候。我們7點上班,門一開,呼啦一聲都湧進來了。」
  • 北京老字號特色餐飲入駐商超挺走俏
    老字號「不服老」,這些特色餐飲通過標準化生產走進商超,讓老味道更符合當下年輕人對健康飲食和現吃現買的追求。記者獲悉,目前北京50多家餐飲和食品類老字號企業已有半數與盒馬達成合作,一些很有代表性的產品頗為走俏。
  • 盤點北京早點老字號 老上海城隍廟小吃:豆漿依舊免費
    每次去的時候,要在安定門倒車,那時候麥當勞還不賣早餐,父母就帶我來公交車站對面的這家「老上海城隍廟小吃」吃早點。其實,關於這裡的具體記憶已經模糊了,現在只記得,彼時這家店蒸的包子,甜甜的,特別香。這家店雖然不屬於老字號,但開業已經快20年了,在眾多食客眼裡也算是家老店,不僅成了周邊居民的共同記憶,甚至還被80後、90後評價為「從小吃到大的一家店」。一位食客在大眾點評網上回憶道,「以前上中學時常去燈市口的分店,天天把那裡當食堂,各式小吃點心麵食都吃過。十多年前,四元的薺菜餛飩和雪菜面,五元的蔥油排骨拌麵,三元到五元的面點和湯包陪我度過了青蔥歲月。
  • 北京有哪些老字號店鋪 北京老字號
    北京是我國的政治文化中心,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這樣一座城市,最不缺的當然是老字號店鋪啦,北京有哪些老字號店鋪呢?小編來給大家說一說吧!1、柳泉居  柳泉居是北京著名的老字號品牌,創建於明代隆慶年間,是北京有名的黃酒館。泉居集宮廷、山東、清真三大菜系精華為一體,以中檔為主,選料廣泛,精於刀工,講究造型,烹飪手法以爆、炒、熘、燒、燜為擅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