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號小吃,留住記憶中的美味密碼(講述·老字號新生態)

2021-01-21 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老字號小吃的獨特工藝蘊含著工匠精神,老味道令人難忘。隨著時代變遷和經濟社會發展,一些老字號小吃也面臨著各種挑戰和困難,需要不斷守正創新,積極適應新的市場需求,讓這些老味道飄香更遠。

「還記得30年前的冬天,外面的雪有一尺厚,天還沒亮,不少人就站在門口排隊等候。我們7點上班,門一開,呼啦一聲都湧進來了。」西安同盛祥飯莊的老員工馬桂軍回憶起當年的情景,帶著微笑。「來吃羊肉泡饃,嘗嘗西安的味道。」來西安旅遊的王小姐,因為網上推薦慕名而來,「自己動手掰饃吃,就有不一樣的體驗。」

「提起長安城,常憶羊羹名;羊羹美味嘗,唯屬同盛祥」……民謠裡,蘊含著老字號小吃的美味密碼。

獨特秘方的老字號小吃,留存的是童年的記憶和家鄉的味道

在烏魯木齊,到了午飯的點兒,「記憶鴻春園」裡坐滿了人。不少頭髮花白的老人在這裡聚會,暢聊當年的時光,也有子女帶父母來尋找當年的味道。一位70多歲的老先生正在買包子,要帶回去給父親吃:「老爺子90多歲了,但就記著這口童年的味道。」

「地域性是老字號的內生因素。」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劇錦文說,「餐飲老字號與當地習俗、飲食偏好息息相關,所以其發展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可以說是一個地區的文化標誌。」

「羊肉泡饃裡的辣椒,得用韓城的辣椒,一換,味兒就不對了。這就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馬桂軍說,幾十種佐料,隨著當地氣候變化,哪些該加、哪些該減,都需細細品味……其中的門道,老馬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西安飯莊的常駒成深有同感,「就得用自家的秘方」。西安傳統名菜「葫蘆雞」是常師傅的拿手好菜之一。相傳葫蘆雞始於唐朝的一個官廚,食材必須用西安城南三爻村的「倭倭雞」。「幾十年來我們一直在研究,書中記載的『倭倭雞』,我和我師父都沒見過,只好選用肉質相近的品種;但在烹飪方法上我們有代代相傳的『獨門絕技』。」

「老字號菜餚裡有獨家的秘方,有歷史的記憶,也有家鄉的味道。」烏魯木齊飲食服務行業協會執行會長馬國欽說,近年來,為了留住老味道,不少地區都開展了老字號評選、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等工作;他們協會2014年評選了第一批12家老字號餐飲企業。在陝西,同盛祥的牛羊肉泡饃製作技藝,是該省餐飲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馬桂軍被評為該非遺項目傳承人;常駒成也是省級陝菜和陝西風味小吃製作技藝傳承人。

老味道在消失,絕活面臨失傳,老字號小吃遭遇發展困境

幾年前,西安市商務局曾做過調查,西安市12家餐飲類老字號中,歇業的5家,後勁不足的3家,盈利的僅有4家。有的老味道仍在吸引回頭客,但有些老字號美味正在逐漸消失。

百花村在烏魯木齊已經經營了數十年,營銷經理由明告訴記者,前不久,有位老先生想點一道青椒魚,說他年輕時很愛吃,「但我們現在已經沒有這道菜了。」

說起鴻春園,烏魯木齊市民張晨煜的腦海裡浮現出的是小時候一大早排隊買包子的情景,「剛出籠的包子,咬一口滋滋往外冒油。」但2003年,鴻春園的發展軌跡戛然而止……

「長期以來的師帶徒模式導致缺乏明確的標準,有些老字號往往人一走就變味,很多名廚的畢生絕活都丟了。」馬國欽說,消失的不僅是美味,還有老字號的文化。

由老字號「人民飯店」更名而來的「新疆益天洋商務酒店」始建於1955年。「很多人不知道我們的前身是『人民飯店』,連我們自己留存的資料也很少。」酒店總經理馬玲說。

儘管同盛祥成了許多外地遊客的「網紅打卡地」,不少遊客也在網絡評價中提出了不同意見:「口感是不錯,但就是上菜速度比較慢」「服務態度有些冷淡,半天找不到服務員」……「老字號多做宣傳是一方面,提升服務質量更重要。」劉娟是「80後」,在她看來,很多老字號在服務水平、人才管理等方面跟不上時代發展,導致顧客慢慢流失。

創新經營理念,嘗試集團化經營,重新擦亮老品牌

「以前待遇還不錯,剛工作那幾年,單單獎金就夠個人開銷了。」白襯衣、藍馬甲,穿著工裝的蔣智斌神採奕奕,在這裡工作了30多年,同盛祥已經成了她的家。

蔣智斌說,同盛祥曾經一度連年虧損,經營不下去,直到被西安飲食股份有限公司收購後才漸漸重煥生機。如今,西安飯莊、老孫家、同盛祥等11個中華老字號企業都集聚在西安飲食。「西安飲食是上市公司,有資金優勢,老字號在這裡不用單打獨鬥,發展會穩定一些。」蔣智斌說。

「老字號的『抱團』可以共同研發、開展規模營銷、增強信息與資金互通。」劇錦文說,這種「抱團」只是一種鬆散聯盟,一般不會影響到每家老字號的「味道傳承」,老字號們還是可以留住自己的「老招牌」。

規模經營是很多老字號的發展選擇。「我們採取中央廚房的連鎖經營模式,將大多數能標準化生產的產品,比如牛肉湯、丸子等放到中央廚房生產,再集中配送到銷售店面。」新疆四十九丸子湯的創始人王軍青的做法,讓他在短時間內低成本「複製」出了多家店面,味道卻「多店如一」。

2017年,當年關店的「鴻春園」重新開業了。「鴻春園」的原班人馬齊聚益天洋商務酒店;「記憶鴻春園」這個新店面成了人們情感的新寄託。「能順利開業,一部分原因就在於改制後引入了現代化企業管理機制,提供標準化的產品和服務。我們設立了質量運營管理三級體系,各部門都有專門的管理人員;還設立了創新菜基金,鼓勵廚師每月研發新產品。」馬國欽說,老字號的故事還在繼續,老字號的努力也在繼續……

相關焦點

  • 老字號小吃新生態:還原傳統味道 探索新經營方式
    還原傳統的味道,適應新市場需求,探索新經營方式老字號小吃,留住記憶中的美味密碼(講述⋅老字號新生態)核心閱讀老字號小吃的獨特工藝蘊含著工匠精神,老味道令人難忘。隨著時代變遷和經濟社會發展,一些老字號小吃也面臨著各種挑戰和困難,需要不斷守正創新,積極適應新的市場需求,讓這些老味道飄香更遠。
  • 老字號小吃:困境中的新崛起
    獨特秘方的老字號小吃,留存的是童年的記憶和家鄉的味道。隨著時代變遷和經濟社會發展,一些老字號小吃麵臨著各種挑戰和困難。在不斷守正創新、積極適應新市場需求的努力下,這些「老味道」正煥發出新的活力。「提起長安城,常憶羊羹名;羊羹美味嘗,唯屬同盛祥……」「豆腐圓子腸旺面,荷葉餈粑糕粑店;一品大包刷把頭,沓臊餛飩太師伴……」民謠裡,蘊含著老字號小吃的美味密碼。然而,全國範圍內,不少曾經輝煌的老字號都因為服務水平、人才管理等方面跟不上時代等各種問題遭遇發展困境。媒體報導,西安市12家餐飲類老字號中,歇業的5家,後勁不足的3家,盈利的僅有4家;新疆「人民飯店」、鴻春園的老味道的消失等。
  • 香港老字號:傳承與創新並進 留住香港記憶
    茶餐廳、涼茶鋪、糖水店……這些深藏在香港小巷深處的老字號店鋪不僅讓很多老食客吃到記憶裡的味道,也讓新食客感嘆名不虛傳。這背後離不開香港老字號店鋪經營者一代代的傳承。 最近,一則「百年老店蓮香樓或清拆重建」的消息勾起不少香港食客的不舍之情。時光荏苒如大浪淘沙,不少特色香港店鋪慢慢消弭,也有不少品牌從小小商鋪發展至遍布全港。
  • 如何守住老字號小吃的「味道」
    前不久,知名收藏大家、文化名人馬未都先生來川體驗一家名小吃,卻很不開心——味道普通價格貴,沒吃多久,服務員還開始打掃衛生催人走。馬未都在網上吐槽,老字號只剩招牌,吃美食還是要去蒼蠅館子。隨後,不少網友留言表示認同,「老字號立牌坊,真小吃在流浪」。一系列跟評背後,暴露了有的老字號小吃失去口感的老問題,也擊中了川菜品牌化發展路上的「痛點」。
  • 老字號糕點,給爸媽送禮的不二選擇
    與年輕人追逐網紅蛋糕不同,老一輩人更喜歡老字號糕點,那些埋藏在歲月裡的味道,是一代人揮之不去的記憶,也是爸媽最愛的古早味。不僅是一波年輕人的童年記憶,更是爸媽念念不忘的老味道。陳昌銀麻花經過十餘年不斷的打拼,陳昌銀麻花已經成為重慶特色小吃的典範,更是有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美譽。
  • 盤點河北各地餃子老字號:留住記憶中的味道(圖)
    在我們的身邊,有一些歷經風雨醇香不改的餃子老字號,它們可能不如時尚的高檔餐廳那麼引人注目,然而,它們一直默默地在我們身邊,陪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走過近百年。這些老字號餃子不僅蘊含著幾代人的味覺記憶,而且寫就了餐飲界的傳奇故事。    您知道那些年陪我們一起走過的餃子老字號有著怎樣的奧秘嗎?
  • 合肥美食界的老字號!記憶中的老合肥味道
    讓人不禁的感嘆道,這就是記憶中的老合肥,還是那個串,還是那個味道!     2詹記宮廷桃酥  王那人氣絕對無人敢比,每天都大排長龍,關鍵老少皆宜。他家最出名的是大小桃酥,還有蛋糕小妹超級給力。蜂蜜蛋糕雞蛋味濃,泡芙、肉鬆卷、綠豆餅、蛋卷等味道都很棒。
  • 美味齋 京城老字號中的上海記憶
    在上海,每一道經典小吃,是否都包含著對舊日時光的依戀…在距離上海1213公裡的北京,有這樣一家蘊含上海記憶的京城老字號,這裡不僅有手藝,還有忘不了的年代感,——美味齋。美味齋的小籠和生煎包是上海館子中最正宗的,吃之前小編先給您普及一個地道的生煎吃法:先將生煎咬開一個小口,湯汁倒在勺子裡喝完,然後將醋汁通過剛咬的小口灌入生煎中,一口咬下去,醋汁混著鮮美的肉餡,香而不膩,生煎底部煎的火候剛剛好,酥軟適中。
  • 第二批「衢州老字號」公示!衢州「老字號」知多少?有你兒時的記憶嗎?
    從前的大興飯店,小吃是一個很大的特色,許多人從很遠的鄉下來到城裡,他們都會特地買個大興包子吃。直到1990年,不知何故,大興飯店關停了。2009年,承載無數開化人記憶的大興飯店重新開張。先後恢復了「錢江強盜炒」「大興魚乾煲」等美食,入選中國浙菜菜譜。大興飯店並不難找,位於縣城荷花廣場對面。
  • 尋覓地道美味——山西老字號,你記憶中有幾個?
    「八珍湯」以黃芪、煨面、蓮菜、羊肉、長山藥、黃酒、酒糟、羊尾油八種中草藥和糧食為原料(外加醃韭菜做引子),配方中羊肉味甘性熱,補虛開胃;藕根清熱化痰;長山藥補脾除溼;黃芪味甘性溫,補脾健肺。
  • 老字號故事 | 聚豐園飯店:西安人記憶中的川菜第一家
    老字號擁有世代傳承的獨特產品、精湛技藝和服務理念,承載著中華民族工匠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巨大的品牌價值。老字號是勞動人民在歷史發展中的智慧結晶,也是中華商業文化的重要載體,承載著人們的美好記憶和情感。
  • 西城區老字號餐飲振興發展計劃啟航 來記憶食府尋兒時味道
    4月21日,在「尋找兒時味道」老字號餐飲企業振興發展研討會上,西城區發布了《西城區老字號餐飲振興發展計劃》,與會專家、學者、老字號企業掌門人及技藝傳承人,圍繞著老字號餐飲面臨的主要困惑及解決方法、如何留住老味道、老字號技藝傳承的困難、如何挖掘培養傳承人、以及老字號餐飲未來的發展趨勢、政府和企業將如何面對等問題展開積極而熱烈的討論,並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
  • 人民日報不吐不快:請留住中藥「老字號」
    ●傳統中藥命名,標明的是歷史記憶,彰顯的是文化價值,具有不可低估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如果大量中成藥經典產品被迫改名,中醫真有可能亡於藥                     日前,國家食藥監總局印發《中成藥通用名稱命名技術指導原則(徵求意見稿)》。
  • 幾種傳統的老字號點心,帶你回憶記憶中的味道
    幾種傳統的老字號點心,帶你回憶記憶中的味道我國的糕點美食從古至今就都不是說,不僅色香味俱全,還工藝精巧,下面我就給大家推薦幾款老字號糕點,幫你回憶一下記憶中的味道,你都有吃過嗎?這個應該是專屬於90後的童年記憶吧,每每拿著老婆並走在大街上,時不時便有熟人來調侃,吃著老婆餅,怕不是想要娶老婆了吧,金黃的外皮,十分的鬆軟,輕輕撕成兩半,便能看到層層的起訴和十分厚實的餡料,甜甜的餡料,棉滑潤口不油也不膩,只留下滿口的清甜與綿長。
  • 老字號小吃 北京的別樣味道
    除此之外,就是「黏米」類、「甜食」類居多,如傳統黏食中比較有名的驢打滾、艾窩窩、切糕等,薑絲排叉、奶油炸糕、芸豆糕、冰糖葫蘆等知名小吃,則屬於甜食類。如今,雖然並不是每個小吃品類都有知名品牌,但也不乏老字號的身影。而且在這些老字號小吃中,大多數都是從清朝起源的,比如老字號品牌「奶酪魏」起源於清光緒初年,創始人魏鴻臣在宮廷御廚中學得手藝,很快獲得市井老百姓的肯定。
  • 瓷器老字號,品牌正擦亮(一線調查·老字號新生態(12))
    但在「中華老字號」名錄中,陶瓷行業僅有3家,分別為龍泉官窯、龍泉南宋哥窯和新石灣陶瓷。 「目前,景德鎮市內各類陶瓷企業、作坊、工作室6773家,從業人數達13萬人,但全市規模以上陶瓷企業約為100家。其中,沒有一家列入中華老字號名錄。」景德鎮陶瓷產業發展局副調研員陸明一說,陶瓷行業本身呈現相對小而散的局面,客觀上制約著品牌的成就。
  • 合肥十大老字號美食餐館小吃店推薦 合肥老字號美食小吃餐館排行榜
    吻癮者譚卓扮演什麼人物及吻癮者劇情分析合肥十大老字號美食餐廳介紹1、廬州烤鴨店合肥廬州烤鴨店成立於1984年,位於宿州路與淮河路交叉口,以小吃為先導,以烤鴨為龍頭,中餐宴席以全鴨席為特色。在菜餚方面,推出徽菜、川菜、杭邦菜、鴨系列菜等菜系,充分體現本店特色,讓廣大消費者在合肥享受本地特色的同時也可品嘗各地美味佳餚。招牌美食是廬州烤鴨、鴨油湯包、鴨油燒餅。2000年「鴨油湯包、鴨油燒餅」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中華名小吃」榮譽稱號。2001年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中華餐飲名店」榮譽稱號。被商務部授予「中華老字號」餐飲。
  • 扎堆周年慶,南京城老字號「王者歸來」
    獨特的文化內涵,獨有的品牌價值,讓老字號在南京人心裡依然有很大的分量。留住城市味道,守住鄉愁記憶不同城市有不同的美食代表,無論人們的腳步走多遠,在人們的腦海中,只有故鄉的味道熟悉而頑固,它就像一個味覺定位系統,一頭鎖定了千裡之外的異地,另一頭則永遠牽絆著記憶深處的故鄉。
  • 寧夏十大老字號美食 寧夏老字號美食攻略 名副其實的寧夏老字號
    寧夏十大老字號美食 寧夏老字號美食攻略 名副其實的寧夏老字號寧夏是人們鍾愛的旅遊勝地,提到旅遊就離不開吃,你知道寧夏老字號美食是哪些麼?這些寧夏老字號美食是不是像傳聞中一樣好吃呢?本文為大家帶來了寧夏十大老字號美食,如老毛手抓、老苗月餅、敬義泰等等,這些寧夏老字號都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長盛不衰,面對寧夏眾多美食不知從何吃起,不如試試這些寧夏老字號吧。
  • 手工湯圓還是記憶中的味道 老字號湯圓排隊3小時起
    原標題:「手工湯圓還是記憶中的味道」 本報記者 海沙爾 攝元宵節到了,為了吃上地道的傳統手工湯圓,上海幾家老字號這幾天又排起了長隊。陝西北路上的美新點心店幾乎天天食客盈門,人們排長隊在寒風陰雨中等著買現包的湯圓。四川北路上的四新食苑,堂吃的市民也是絡繹不絕。在老字號買手工湯圓,已成為上海人元宵節的保留節目。「這幾天每天都能賣出3萬多隻湯圓,還有一家三口一下買了50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