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郪江古鎮千年王城,九龍橋工藝精湛,古鎮打造不要只掛紅燈籠

2020-08-27 行走的春水寒

今天高速路上一點也不堵,非常順利地到達綿陽三臺郪江古鎮。

郪江古鎮是春秋戰國時期郪國王城的舊址,因為缺乏考古的直接證據,郪國的存在以及郪王城的舊址所在地,都是依據各種史書上隻言片語的記載而確定的。由於史料缺乏,郪王究竟傳了幾代,難以考定。郪國介於蜀國與巴國之間,也只能從《華陽國志》中對蜀國和巴國的疆域描繪來推斷,郪國的疆域大致包括中江、郪江、涪江中遊的大片地域。秦國滅蜀的時候,弱小的郪國被秦國順帶滅掉了。

郪國只不過是春秋戰國時期,多如牛毛的諸侯國中的一個極不起眼的小國。出於愛好,即使現在的郪江古鎮根本找不到古郪國相關的歷史遺蹟,我依舊倍感興趣。

今天古鎮遊人不多,適合慢慢品味。老街上的房屋古香古色,石板路整潔乾淨,古鎮大部分房屋是始建於明清和民國的老屋,都是穿鬥式結構。穿鬥式結構是我國古代建築木構架的一種形式,歷史悠久,這種構架以柱直接承檁,沒有梁。

古鎮上有很多黃桷樹,按照舊時風俗,黃桷樹只在寺廟、公共場合才種植,家戶人家極少種植。王爺廟裡的兩株黃桷樹高大參天,一株很多根鬚生長在圍石的外面,形成樹包石,一株根部全長在圍石的裡面,形成石包樹。懷疑可能是人工刻意而為,但找來找去也沒找到根須被斬切過的任何痕跡。

據考證,王爺廟的前身是隋唐時飛烏舊縣的城隍廟,每年的農曆五月廿八,古鎮都會舉辦一年一度的城隍廟會,由隋唐傳承至今,已有千餘年。

緩緩走在古鎮的石板路上,儘量走遍古鎮的每一個角落,不錯過每一個歷史的遺蹟。

郪江古鎮周邊的群山上,密布漢代崖墓,崖墓群遺留的崖墓近兩萬座,目前已經發現挖掘一千六百座,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金鐘山漢代崖墓只是其中之一,位於古鎮老街旁的金鐘山下,本來六個崖墓,有兩個被人為破壞,只剩下四個。漢代人視死如生,講究厚葬,整個墓室的構造幾乎是生前日常生活的翻版,墓內不僅有各種功能房間,前室、後室、側室、耳室等,室內分布水池、灶臺、床榻等生活設施,還有日常房舍的天花藻井、鬥拱、立柱等。

石壁多有石刻浮雕圖案,金鐘山一號崖墓的狗咬耗子的浮雕尤為生動,這一浮雕現在作為古鎮的標誌性圖案之一。

狗咬耗子浮雕在學術界和民間有五花八門的推測。其中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印象比較深。一種觀點認為:漢代人認為狗是勇猛的象徵,是忠誠的衛士,鼠生活在地下是鬼怪惡物。狗咬耗子就是驅滅鼠怪,祈求墓主地下安寧。另一種觀點認為:狗象徵勇猛忠誠,是瑞物,老鼠繁殖能力很強,象徵子孫的興旺,也是瑞物。狗咬耗子其實是狗銜耗子,銜有呵護的意思。整幅圖的意思是祈求亡者保佑呵護子孫後代興旺發達。《史記》中有張湯審鼠的記載,如果從這個故事來看,我更傾向於前一種護墓驅怪觀點。

屋簷下,匠人正在用竹篾片編制龍頭,龍身靠在牆邊,今天晚上要在古鎮廣場上舞火龍。無奈要趕著回去,只能遺憾錯過。

地祖宮在老街的盡頭。湖廣填四川後,古鎮全盛時有五宮九館,這些大多在歷史變遷中煙消雲散,目前只剩地祖宮保存較為完好,地祖宮又叫黃州館,是湖北黃州籍的眾姓弟子籌建的同鄉會館。

地祖宮內的戲臺雕欄,巧奪天工花草人物栩栩如生,只可惜木雕上的人物,在特殊年代時,都被削去了頭部。

古鎮的河邊有一株掛滿祈福紅帶的黃桷樹,樹旁一座小橋連通對岸。

岸邊有很短一段郪江古驛道。坑窪不平的青石路,記錄著古道滄桑歲月變遷。尤其喜歡這種青石路,幾乎每次走在上面,都會浮現古道、西風、瘦馬的畫面。

沿著驛道延伸而下,很快就到了九龍橋。九龍橋橫跨郪江河,始建於乾隆年間,橋長五十餘米,全用石料建成,九個橋墩上都雕有逆水而臥的祥龍,據傳是為了紀念祥龍降服郪江河水怪而建。和當地一位七旬老嫗閒聊,老嫗說三十年前發過一次大水,龍頭被大水衝走,並且神情肯定地說,在她還沒有出嫁前曾看見過河裡的龍。

仔細觀察了一下,九龍橋目前僅殘存一個主體相對完好的龍頭,站在橋上欣賞雕刻精美的龍頭,突然驚奇地發現,九龍橋的龍頭,並不是一個整體,而是從龍嘴對半分割,上下分別雕刻,最後採用榫卯工藝將上下兩層石雕連接加固而成。

在其他僅剩下半截的龍頭上,榫槽清晰可見。

榫卯是我國古代建築、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結構方式,是在兩個構件上採用凹凸部位相結合的一種連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凹進部分叫卯。我國古代常利用卯榫工藝來連接加固物件。遺憾的是,橋旁新立的九龍橋介紹中,竟然沒有提及這個能充分體現我國古老文化和智慧的龍頭。

走在古鎮街上,不時會聽到:這個古鎮沒啥看的。這個古鎮沒有特點……不得不說這是郪江古鎮的悲哀。郪江古鎮歷史悠久,有豐富的人文歷史,然而, 從街頭到巷尾,對古鎮都沒有一個詳細的文字介紹。古鎮的打造不能急功近利,只重外表,應該在古鎮人文歷史的發掘與延伸上多下功夫,精雕細琢。如果我沒有行前的功課,不可能知道古老的春秋郪國;如果沒有平時的積累,更不可能發現九龍橋上精美龍頭的榫卯結構。獨特的人文歷史才是郪江古鎮內在的閃光點,卻偏偏被忽視了,整個古鎮讓遊人感覺是霧裡看花,離開後也說不清郪江古鎮究竟有啥獨特之處。真正能讓遊人記住的,是古鎮的人文歷史和傳統,而不是那些各處古鎮都有的紅燈籠、大簸箕之類徒有其表的物件。

還有一點挺讓人失望,古鎮的管理沒有跟上,細節上做得不好。今天的遊人並不多,卻有雜亂無序的感覺。在停車場東瞅西望找位置不見引導者,車剛停好,收費的人飄然而至;古鎮內臨河小巷的衛生間,原本就是老式茅廁翻新,清掃又不及時,臭氣燻天,汙垢遍地。坐在河邊樹下喝茶,水多尿急之時,入廁還需克服巨大的心理障礙,無疑嚴重損害古鎮的遊覽感受。現在物質生活水平都充分提高的情況下,衛生間應該是旅遊景點基礎設施建設的重中之重。

但願這只是郪江古鎮打造管理中的小失誤,希望歷史悠久的郪江古鎮越來越好。

相關焦點

  • 綿陽三臺郪江古鎮紀行
    久聞三臺郪江古鎮大名,友人介紹該古鎮有豐富的歷史遺存,值得一遊。今年四月抽出一天時間驅車從成都來到郪江古鎮,果然不虛此行。來到郪江古鎮廣場,首先看到的是景區總導遊圖和錦江王水郪王城的石牆介紹。據記載大意為:郪江古鎮是春秋戰國時為諸侯國郪國王城所在地。
  • 四川「最低調」古鎮:距今已有千年歷史,還有中國最美村鎮的美譽
    四川「最低調」古鎮:距今已有千年歷史,還有中國最美村鎮的美譽中國諸多旅遊景點中,除了遊客們都很喜歡的山川、河流旅遊景點以外,古鎮是遊客們最喜歡前往的旅遊勝地。在數量較多的古鎮中,有些四通八達,熱鬧異常,還有一些是在古代,為了保護村民而修建的關隘。在四川有一座古鎮,在古代,是一座王城首府,歷來都是兵家參與爭奪的地點,一些文人墨客還在這裡留下了動人詩篇,這座古鎮,就是位於四川綿延市三臺縣的郪江古鎮。這是一座令人感到「可惜」的古鎮,曾經是四川首府,現在卻鮮有人知。
  • 探尋:綿陽郪江古鎮 穿越歷史的痕跡於千年的風光
    跟隨著歷史的腳步,我來到了郪江古鎮。郪江原名千子公社,有詩道:天台鼓樓鎮雙龍,三獅抬頭望金鐘。九龍逆水拜金闕,五廟風鈴唱夜空。這是古郪國最好的寫照亦是古鎮百姓心裡的故居。第一次去時匆匆,也沒有細細品味,印象裡只有他的歷史底蘊深厚,具體形象卻已經模糊。於是便有了這第二次。
  • 四川郪江古鎮探秘——厚重的古郪國遺址文化
    1.王爺廟 清朝時期,隨著大批「湖廣移民遷入」,郪江古鎮,再度趨於繁榮,全盛時期,擁有五宮九館之盛。古鎮一年一度的城隍會,由隋唐傳承至今,歷千餘載、始終長盛不衰。 2.地祖宮清朝時期,隨著大批「湖廣移民遷入」,郪江古鎮再度趨於繁榮。全盛時期擁有五宮九館之盛,地祖宮保存最為完好。
  • 距成都127公裡,隱藏了一座千年歷史古鎮,人稱綿陽「小成都」
    其實我們都是體驗古鎮的那種歷史韻味,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特色,就像中國西南地區的古鎮,他們也有它們的歷史特色,就像四川綿陽的——郪江古鎮02.四川綿陽的郪江古鎮郪江古鎮歷史郪江古鎮距今約2000年的歷史,郪江在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郪國的王城,西漢時期這裡置縣(郪縣),三國時期被設置為東廣漢郡,這裡還是當時的政治文化中心。
  • 四川一座古鎮走紅,藏有上千座古墓,被譽為「地下小故宮」
    喜歡旅行的小夥伴一定都去過古鎮,而每個古鎮都有其獨特之處,最負盛名的莫過於江南地區的水鄉古鎮,給人古樸、典雅之韻味。所以,古鎮的特色之處也正是吸引遊客遊玩的最重要因素,而表現一般的古鎮就不得不尋找創新之路了。在我國四川地區就有一座著名的千年古鎮,不過並不是因為古鎮內的景觀有多麼迷人,而是因為地下存在的古墓。
  • 【尋覓古鎮2】郪江:漢時王城,悠然小鎮
    與其說是四個字,不如說是一個詞,如此篇的「漢時王城」,古鎮的特色一目了然——漢時的國都。 據度娘介紹:郪江位於四川綿陽三臺縣郪江古鎮是春秋戰國時為諸侯國郪國王城所在地。西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以此為治所設置郪縣,三國蜀漢設置東廣漢郡。郪王城山環水繞,虎踞龍蟠,向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和豪傑名流聚會之所。 但是,三臺一帶的人都喜歡稱為「郪國」或是「郪王城」,原來,郪江古鎮,系部落酋長國的國都。
  • 四川又一古鎮走紅,人稱地下「小故宮」,卻以「合歡樹」讓人駐足
    在四川民居中有一個特色,就是每家每戶都要種上幾株榕樹,郪江古鎮從大門開始就能看到老榕樹。古郪驛道,曾是連接川中、川東的重要要道,前方有郪江古碼頭,人們在這裡送親友、迎歸客。沿郪江前行,有著名的九龍橋,雕龍為墩,九條逆水而臥的龍,形態各異、須髯飛動、鱗爪栩栩,傳說是上天派他們來這裡降服水怪,現在已然成為攝影家鏡頭裡最美的風光。
  • 2020看中國大好河山之四川古鎮:西來古鎮,禮州鎮,郪江古鎮
    西來古鎮西來古鎮位於蒲江縣境內,古鎮上保存著許多明清建築,民居是典型的川西特色。郪江古鎮郪江位於四川綿陽三臺縣,是三臺文化的發祥地,古鎮有戰國時代郪王城和傳說的郪王墓,遍及全鎮的漢代至兩晉時期的崖墓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宋時代摩崖造像,明清時期的古建築民居、街道、寺廟和石橋。
  • 探秘|綿陽三臺郪江古鎮因何不同之處成為中國一百個最美古鎮之一
    來到了綿陽,走過北川,踏過越王樓,不在郪江古鎮走一遭,豈不是會留下巨大的遺憾?「大隱千百年,寂寞睹春秋。」今天就讓我們踏入郪江古鎮,感受它與其他地方的不同之處。「天台鼓樓鎮雙龍,三獅抬頭望金鐘。九龍逆水拜金闕,五廟風鈴唱夜空。」
  • 在綿陽周圍有一個千年古鎮,隱藏在深山中,有著悠久的歷史
    眾所周知,四川是一個旅遊大省,擁有極其豐富的旅遊資源。提到省會城市城市成都,很多人首先想到雙流黃龍溪古鎮,崇州街子古鎮,龍泉驛洛帶古鎮,大邑安仁古鎮,但是很少有人想到四川大城市綿陽。在綿陽周圍有一個古鎮,雖然這是一個不受歡迎的小景點,但他仍然有著悠久的歷史,值得一遊。
  • 四川綿陽歷史最悠久的古鎮,離成都163公裡,你去過嗎?
    郪江古鎮是春秋戰國時,諸侯國郪國王城所在地。西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以此為治所設置郪縣,三國蜀漢設置東廣漢郡。其山環水繞,虎踞龍蟠,向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和豪傑名流聚會之所。位於四川綿陽三臺縣,是省歷史文化名鎮!在每年的農曆五月二十八,郪江古鎮都會舉行一場盛大的城隍廟會,各地遊客蜂擁而至,這個時候的它異常熱鬧!
  • 四川又一古鎮走紅,人稱綿陽「小成都」,門票免費卻少有人知
    說到國內的古鎮資源,不知大家最想到的是江南的水鄉古鎮還是北方的三大雄鎮,不管是水鄉也好,又或是雄鎮也罷,我們今天的主題不是二者,而是一座位於西南地區四川境內的一座較為冷門的古鎮;四川境內山水之勝為世人所驚嘆,但其實不止自然美景,這裡歷史底蘊深厚,古城鎮的資源也是其美景的重要組成部分,四川的古鎮雖沒有江南古鎮那般的柔情,也不及北方雄鎮那麼的沉重深厚,卻也是集古鎮的古樸氣息與地方民族特色為一體
  • 四川最「悲涼」古鎮,曾是軍事要地,今因知名度不高遊客寥寥無幾
    說到四川,相信人們立馬能夠想到的是四川產美女,另外四川也是有著很多壯美的風景區,比如九寨溝就算其中的一個,四川省近年來的發展是非常不錯的,尤其它的省會城市成都近年來旅遊業發展的有條不紊,更是連續幾年位列我國新一線城市榜單中的榜首,四川除了九寨溝這種極具自然風光的風景區外,還有樂山大佛也是尤為出名的
  • 2020看中國大好河山之四川古鎮:郪江古鎮,恩陽古鎮,羅城鎮
    >距成都210km,羅城古鎮,位於犍為縣東北部,距樂山市 60公裡。古鎮主街涼廳街俗稱「船形街」,始建於明代崇楨元年( 1628年)。時至今日,這條倖存下來的老街仍保留著部分明清時代老四川文化的人文風貌。
  • 熊貓社區小鎮故事|西南郪漢文化古鎮——郪江鎮
    郪江鎮,位於四川省綿陽市三臺縣,因有郪江從境內流過而得名。郪江鎮是省級歷史文化名鎮,也是全國歷史文化名鎮。  郪江鎮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鎮,曾是春秋戰國時期郪王國的都城,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境內數以萬計的東漢崖墓群是全國四大漢墓群之一,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郪江崖墓對外開放的共有六座,呈一字排開,遊客可從中一窺古人的日常生活。
  • 四川這座千年古鎮,曾是巴蜀之地首府,今門票免費卻無人問津
    文/旅行情報局(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要麼讀書要麼旅行,靈魂和身體,必須有一個在路上我國的歷史悠久,而且地域遼闊,所以在我國有很多的古鎮,一些保存較為完好的千年古鎮開發成著名景區,但是也有一些古鎮保留了下來
  • 四川一座不起眼的小古鎮,曾是古老的郪王國都城
    隨著這兩年掀起的一陣古鎮熱潮,四川各地大大小小的古鎮都湧現出來,凡是小鎮沾「古」便成了古鎮,所以每個古鎮建築風格都差不多,單看外表確實讓人審美疲勞,沒有了新鮮感,但是每個古鎮都有它獨特的歷史文化背景,如果了解了它背後所隱藏的歷史故事,那麼給人的感覺就不會雷同了。
  • 四川這些鮮有人知的古鎮,才是古鎮最原始的模樣
    江南多古鎮其實在四川古鎮也是不亞於江南的那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也有著道不盡的溫婉柔情,詩情畫意~四川的古鎮,有著自己獨特的蜀中風情煙雨朦朧時,也有著一份古樸與灑脫在四川的古鎮,你可以漫步在斑駁的青石板上,感受如畫般的煙雨小巷,也可以在下一秒就坐在竹椅上,在大樹下乘涼、喝茶、聊天、打麻將...
  • 郪江古鎮:三國東廣漢郡,上萬座漢崖墓,不為人知3000年歷史
    很偶然的知道郪江古鎮,聽說這個古鎮有3000多年的歷史,但知名度非常低,一天沒有一個遊客算正常的,周末或假期,來這裡的人幾乎都是周邊的,綿陽車牌居多。走進郪江古鎮,明清木製小青瓦房在>九龍橋,20塊相拼的長石板組成,9個橋墩上分別雕刻著一條石龍,橫跨郪江,連接三臺、中江兩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