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2020-12-15 寶寶知道

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1. 影響孩子成績的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

2. 如果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孩子在學校就可能會過的比較辛苦,孩子很可能會成為學校的「問題兒童」。

3. 成績好的孩子,媽媽通常是有計劃而且動作利落的人。父親越認真,越有條理,越有禮貌,孩子成績就越好。

4. 貧窮是重要的教育資源,但並非越貧窮越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做父母的,需要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資料,不讓孩子陷入人窮志短的自卑深淵。

5. 富裕是另一種更高級的教育資源,西方人的經驗是:「培育一個貴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階層是會遺傳的。」但是,更高級的教育資源需要有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如果沒有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富裕的家庭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災難。

6. 不要做有知識沒文化的家長。有些人有高學歷,但不見得有文化。如果家長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無論他擁有多高的學術水平,他也是沒有文化的人。

7. 父母可以把孩子作為世界的中心,但是不要忘了父母也要過獨立的生活。如果父母完全圍繞孩子轉而沒有了自己的生活主題,這樣的父母常常會以愛的名義幹擾孩子的成長。有時侯,並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

8. 父母需要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不過,也不要因為教育孩子而完全取消了自己的休閒生活。「沒有責任感傷害別人,太有責任感傷害自己。」

9. 如果孩子一哭鬧父母就趕緊抱起孩子,那麼,孩子就會利用父母的這個特點經常糾纏父母,提出更多的要求。所以,孩子哭鬧,不要著急把孩子抱起來,父母最好讓自己有事情做,讓孩子看著自己動作麻利地做事。

10. 夫妻關係影響孩子的性格。一個男人如果不尊重他的妻子,那麼,他的兒子就學會了在學校不尊重他的女同學。一個女人如果不尊重她的丈夫,那麼,她的女兒就學會了在學校瞧不起她的男同學。

11. 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長相。家長和教師的使命就是讓孩子逐步對自己的精神長相負責任,去掉可能沾染的各種汙穢,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種子」,讓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氣,讓人可以揚眉吐氣。

12. 有修養的父母是「伏爾泰主義者」,「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他們從孩子出生的那天就開始跟孩子講道理,耐心的徵求孩子的意見。不要指望打罵孩子就能讓孩子學會服從。殺雞給猴看的結果是:猴子也學會了殺雞。

13. 讓孩子成為既有激情又有理智的人。「沒有激情,任何偉業都不可能善始,沒有理智,任何壯舉都不能善終。」

14. 讓你的孩子成為有教養的人,有教養從守時,排隊,在公共場合不大聲說話,不輕易發怒開始。

15. 做人要厚道。如果你的孩子比較厚道,請不要嘲笑他的軟弱。喜歡佔小便宜的人,往往吃大虧,因為他被別人厭惡。願意吃小虧的人,將來會佔大便宜,因為他被人喜歡。

16. 身體的活力能夠帶來精神的活力。身體好的人,性格陽光。身體不好的人,做事猶猶豫豫,躲躲閃閃,說話吞吞吐吐。

17. 不要以為孩子1到6歲只是長身體的年齡。如果父母讓孩子1到6歲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裡度過,等到孩子6歲時父母再把孩子接回來上小學,那麼,這個孩子在小學要麼成為默默無語的沉默者,要麼成為無法無天的搗亂者。

18. 經常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一是和孩子一起進餐,二是邀請孩子一起修理玩具,家具或衣物,偶爾邀請孩子幫忙解決工作中的困難。三是給孩子講故事並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

19. 如果沒有特別困難,父母最好每天趕回家和孩子一起進餐。家庭的共同價值觀,就在全家人圍著一張桌子吃飯的過程中建立起來。

20. 給孩子講故事並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讓孩子從聽故事開始建立閱讀和寫作習慣,讓孩子儘早學會獨立閱讀,儘早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只要還在讀書的人,就不會徹底墮落,徹底墮落的人是不讀書的。」從來不給孩子講故事的父母,是不負責任的父母。

21. 孩子的成長有三個關鍵期:第一個在3歲前後,第二個在9歲前後,第三個在13歲前後。如果錯過了成長的關鍵期,後患無窮。

22. 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歲而立」。孩子三歲前後,就必須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氣和習慣。凡是自己能夠做的,必須自己做,凡是自己應該做的,當盡力去做。

23. 如果你的孩子在13歲的時候喜歡弗羅斯特的詩句:「兩條路在樹林裡分岔,我選擇走人少的那一條」,這很正常,不要擔心,他以後也許會選擇人走的多的那一條。

24. 父母給孩子講道理是必要的,但給13歲前後的孩子講道理時,要注意自己講話的姿態,姿態比道理更重要。否則,孩子會厭惡,反抗。孩子會說:你講的話都是對的,但你講話的那個樣子很令人討厭。

25. 心底秘密是人成長,成熟的標誌。如果孩子有心事,他不想告訴你,那麼,不要逼迫孩子把他的秘密說出來。

26. 在孩子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無為的放任型父母。在孩子9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積極的權威型父母。在孩子1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個消極的民主型父母。有效的教育是先嚴後松,無效的教育是先松後嚴。

27. 必須留意你的孩子的學習成績,但也不必太在意他的名次。倒是需要警惕那些學習成績總是第一名的孩子。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好,性格也好,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很好,但性格卻自私,缺乏同情心,沒有生活情趣。

28. 必須讓你的孩子學會與他人交往並愉快的接受小夥伴。「如果父母對自己的鄰居不滿,對孩子的小夥伴也十分挑剔,或者不讓自己的孩子和他們交朋友,讓孩子覺得好像自己跟別人很不一樣,那麼,這些孩子長大以後就很難與任何人自然地相處。

29. 孩子的成長需要同伴,讓孩子有自己的朋友,但不要有太雜亂的夥伴,在孩子沒有形成成熟的理性和判斷裡之前,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壞習慣。

30. 讓你的孩子儘早建立健康的審美觀。有出息的男性一定會喜歡健康的女性。不要讓孩子的審美觀陷入低級,病態。不要以為小的,有病的,就是好的。不要以為強大的,就都是壞的。不要以為小麻雀,小綿羊,小狗都是可愛的,也不要以為獅子,老虎,狼都是壞的。不要以為豺狼都是吃人的,豺狼只吃比他弱小的。

31. 《麥田裡的守望者》為世界貢獻了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

32. 告訴你的孩子:認真聽講的孩子偶爾成績好,認真自學的孩子永遠成績好。

家長和孩子就像兩顆彼此分離又相互靠近的大樹和小樹,大樹要為小樹遮擋風沙,也要給小樹留下足夠的空間,感受陽光,呼吸空氣。

這樣小樹才能在屬於自己的空間裡自由伸展,茁壯成長。太靠近大樹的小樹是不能長成參天大樹的,而遠離大樹的小樹卻要去獨自地抵擋風沙,雖堅強無比卻又極易扭曲或夭折。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我是小扒扒)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日本孩子的死亡教育被批太「血腥」:如何給孩子上好生命這一課
    當然後期關於這種做法的討論很多,有人覺得太過於殘酷了,把自己帶著感情的動物變成了肚子裡面的肉,有點矯枉過正的意思;而有些人則是覺得,本來死亡教育就不是一件和風細雨的事情,本來死亡對我們來說就是一件衝擊無比大的事情,沒讓孩子提前接受過殘酷的現實,很難讓他們日後能夠自如的面對死亡。 拋去這些討論不談,其實儘早的儘量真實的給孩子進行生命教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 如何教育嫉妒心強的孩子?
    孩子的嫉妒心是孩子的性格心理的一個表現,那麼對於嫉妒心強的孩子家長要怎麼教育才好呢? 嫉妒無處不在,它就像孩子心中的一根毒刺一樣,幹擾著孩子的健康成長。 由於嫉妒,孩子會把朋友當作對頭,從而使朋友遠離,陷自己於孤立的境地。
  • 睿智燈塔-孩子脾氣太犟怎麼辦,如何教育犟脾氣的孩子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多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脾氣越來越犟,不僅不講道理,反而變得任性執著,一有不順心的地方,就大發脾氣,這讓許多家長十分頭疼。那麼,孩子脾氣太犟怎麼辦,如何教育犟脾氣的孩子呢?1、如何教育犟脾氣的孩子:了解孩子情緒,幫助孩子正確表達對孩子來說,當他們有情緒或困難時,他們往往不知道如何表達,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過行為來體現,他們也不會考慮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就直接發洩出來。
  • 教育好孩子,就是後半生的幸福:怎樣做個好媽媽
    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孩子應該居住的地方。」一位古代的中國母親,能為自己的孩子殫精竭慮地考慮未來。現代的外國媽媽也豪不遜色。比如這位培養6個孩子全部上哈佛、耶魯的媽媽,她就用自己的方式,造就了子女的光明前途。她叫全惠星,被譽為「韓國首席媽媽」。
  • 「作家專欄」時尚教母洪晃,是如何教育自己孩子的
    她笑看生活苦與樂的態度,也在潛移默化中,深深地影響著自己的孩子。其實,做一個率真坦蕩的自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因為孩子不是被教育出來的,而是被影響出來的!只要有空,她一定會陪伴孩子,她會請廚師來教會孩子們做飯,讓孩子愛上做飯。找到在生活裡自己動手的樂趣。孩子學校裡有很多同學學騎馬,她也想有一匹自己的馬。
  • 如何讓孩子相信自己可以改變
    在教育中,可以這麼認為正向對待孩子,是最正確的選項。只要傳遞正向的意念與語言,就能為孩子創造正向情境。正面的信息與意識,不只是我們要傳遞給孩子,更要用方法引導孩子去意識。比如青少年失戀了,覺得自己沒有資格得到愛情;孩子認為自己對數學沒興趣;孩子覺得自己英語沒有天分;孩子認為自己沒辦法;孩子覺得自己難與人溝通:孩子覺得自己無法對抗電腦遊戲的誘惑。
  • 買了家庭教育課程,為什麼還是不會教育孩子?如何做家庭教育?
    你身邊有沒有人花錢買了很多家庭教育課程,但是還沒有把孩子教育好,聽了很多專家老師的教育理論,結果孩子教育問題,還沒有做好。 從此認為家庭教育培訓和學習是騙人的,是類似成功學給別人洗腦的,騙錢的。這位家長兩口子都是普通的工薪階層家庭,靠自己一步步從老家農村最後留到這個城市的。孩子是一個小姑娘,馬上要升高中,因為兩口子在當地也沒有很強的人脈資源關係,在孩子上初中的時候沒能幫孩子爭取到一個好的學校,最後上了一個當地中遊的學校,孩子很好的朋友基本上上的學校都比他好!
  • 餐桌是教育孩子的開始,而餐桌教育卻被人忽視了!
    餐桌教育,是被大眾忽視的教育方式,恰恰被忽視的就是最好的,現在的很多孩子在餐桌上的表現實在是令人難以入目,究竟是和原因使然,仔細思考,不難發現,在餐桌上彬彬有禮,接人待事有條不紊,主動承擔起餐桌禮儀的,盡顯大家閨秀或紳士風度的孩子,都是接受過餐桌教育的,這些孩子無論到哪裡,都會是全場焦點
  • 「養不教,父之過」,好孩子都是教出來的,教育孩子的12種好方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教育從家庭開始。父母對於孩子的影響很大,尤其是在孩子的性格方面和學習成績方面。 在孩子的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教育對孩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限於家庭還參與學校活動。為了培養更加優秀的孩子,父母可以採用如下幾種方式來幫助孩子接受教育。
  • 孩子「人來瘋」,不是好現象,家長要注意孩子的情緒管理教育
    不知道很多家長有沒有經歷過孩子「人來瘋」:孩子自己在家的時候明明很聽話、很安靜,但一旦遇到不常見到的人,就會變得喜歡胡鬧,樂於說話,甚至有一定「表演型人格」的徵兆。很多家長面這種情況時,錯誤的認為這是孩子有表現欲的體現,是孩子性格開朗熱情的象徵。可實際上這並不是好現象,反而是孩子缺乏情緒管理能力的體現。
  • 如何讓孩子更聰明?學學霍思燕的教育理念:用「愛的藝術」教育
    很多父母可能在思考,想要讓自家孩子變得更優秀,到底應該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棍棒教育?寵愛教育?無條件教育?鼓勵式教育? 實際上都不是。
  • 淘氣的孩子如何管教?淘氣有三種類型,懂不懂教育,孩子天壤之別
    你說表揚他吧,他在雨中玩泥巴,萬一感冒生病了怎麼辦呢;如果批評他吧,又擔心孩子蒙上陰影,孩子會因顧慮太多影響他個性和潛能的發揮。淘氣的孩子如何管教?在家庭教育方面,陳女士由於缺少經驗,左右為難。不曉得怎麼辦才好,這讓他傷透了腦筋。
  • 教育專家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尹建莉:3件事不要做,2點著重培養
    教育專家是一個不太容易被人相信的身份,理論全憑一張嘴,說出的各種教育方法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驗證,有的教育理論和家長想的也相符,再加上不同教育專家之間的教育方法也常常相去甚遠,如何判斷哪位教育專家說的在理成了很多家長頭疼的問題,但有一點卻能真正能夠甄別這些專家們的教育實力
  • 好的教育就是讀書,看「綠野仙蹤」,就知道如何教育孩子
    我們響應國家號召,生了二胎,這幾天和老二一起讀《綠野仙蹤》,孩子非常的喜歡,自己小的時候也喜歡,也給老大講過,可是這次讀,完全不一樣,人進不惑,才把這本書讀明白,才理解了作者想要告訴我們什麼!其實稻草人早已經有了聰明的頭腦,在這一路上,稻草人,努力的學習,不停地思考,頭腦不是別人給予的,而是自己通過學習得到的。鐵皮樵夫要的心,其實,是一個人的靈魂,是對待人和事的一種態度,無論有多麼強大的外表,必須要有一顆堅強、善良、永不妥協的心去支撐,鐵皮樵夫雖然皮是冰冷的,可是他有一顆火熱的心。
  • 越是低層次的父親,會習慣用以下方法教育孩子,苦了自己的娃娃
    在孩子的成長教育中,父母總會採取一些教育方式,可以說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一套「家規」,比如一些家庭就比較推崇「棍棒教育」,他們相信所謂的「棒打出孝子,慣養忤逆兒」。另一些家庭就比較確信「以德服人」,他們認為要給孩子講道理才最為重要。這兩種教育方式都各有其詞,我們暫且不去議論。我們先來看看家長在教育孩子上會犯的小錯誤。
  • 德國幼兒園的自然教育:看似什麼都沒教,孩子卻自己學會了
    它的意思是現在的孩子越來越少與大自然接觸,所以導致一系列的病產生。仔細想想,確實有很多孩子缺少戶外,尤其是與大自然接觸的機會。不過德國的教育是個例外,德國的幼兒園是非常注重自然教育的。在德國共有超過1500家的森林幼兒園,他們的上課方式與普通的教育機構有著很大的不同。
  • 裘楊:上好一堂課是線上教育培養孩子的關鍵
    12月3日,2020年度央廣網教育峰會在京舉行。本次教育峰會以「乘風破浪 聚教未來」為主題,邀請相關部門領導,行業知名專家、學者、企業領袖及媒體人士,共同分享和探討新形勢下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道路、模式,為行業發展尋找新的機遇。
  • 如何能讓孩子在旅遊中得到良好的教育
    英國思想家培根曾經說過:「旅行是對年輕人的一種教育。」中國也有句老話「讀萬卷書不如行千裡路」旅行可以開拓孩子的眼界,在旅途中自然,民俗風情,社會,都會豐富孩子們的學識。父母還可以帶著孩子為旅行做準備,提前了解一下目的地的文化,歷史,這樣更會讓孩子在旅行中受益。大連康輝旅行社也有很多親子遊的線路,可以供大家選擇。
  • 吳尊旅行結婚被阻: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把自己當孩子,把孩子當大人
    父母要搭建好和孩子之間溝通的橋梁,首先要學會的,就是把孩子和自己放在同一個高度。——虎媽作者 | 郁郁青青來源 | 男孩派(洞見旗下帳號)近日,吳尊在一檔節目中展現出來的教育方式再次贏得好評。他與老婆林麗吟計劃單獨去澳大利亞旅行結婚,而第一步就是要說服兩個孩子留在家裡。
  • 飯桌上的中國孩子、美國孩子、韓國孩子、日本孩子:這是教育差距
    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鏡子,以身作則是最好的教育之一,因為如果你不好好教育他,這個世界就會替你狠狠教育他。就單單在吃飯問題上,我們的孩子就和美國、韓國、日本的孩子差了一大截。這真的不是在貶低我們自己,而是大眾的教育確實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