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1月22日電(記者吳曉穎)如果在學校碰到棘手問題,你會如何處理?在四川農業大學,學生們給出的答案是:微博@校領導。近日,川農一名研究生在學校副書記張強微博下留言反映操場關閉無法鍛鍊身體,50分鐘後得到回覆,當晚操場重新開放。
啥事都能找校領導,這樣的待遇令人羨慕。但在川農學子們看來卻習以為常,他們早已形成通過微博、網絡表達訴求的傳統,「刷」出了空調、商業街、咖啡廳各種福利。
學生微博求助校領導 不到一小時解決問題
「操場關閉數日,廣大師生晚上不能進入館內打羽毛球鍛鍊,具體原因無處諮詢,致使大家心中失落,特派我前來微博留言一條,望知吾等心中苦悶,打開大門,讓我們回到曾經的歡聲笑語中。」1月12日下午17點16分,網名為「蛋淡的沉淪」的四川農業大學學生在該校黨委副書記張強微博上留言,反映成都校區操場關閉的問題。
約50分鐘後,四川農業大學黨委副書記張強以詼諧的語言回復道:「此事吾有所不知,幾方打聽,方得知是體育教學部認為已近期末,遂令人閉之。吾以為有所不妥,乃建議放假之前應按昔日之法供同學自由用之。」之後,又補充道:「今晚若仍未開放,望告之。」
當晚,操場已開放。「蛋淡的沉淪」在微博上稱讚道:「剛吃飯後路過操場,館內燈光已亮起,有師生在打球。老師辦事效率之迅速,令學生佩服。」
發貼者四川農業大學研一學生張磊告訴記者,有問題在微博上@副書記張強,是川農學子的習慣。此前,同學們提出的評獎評優、寢室開放等學習生活問題,都通過這種方式得以快速解決。
作為學校高人氣校領導之一的張強,分管學生、招生就業等十多項工作。記者看到,他用實名開設的「川農大張強」微博帳戶有4萬多粉絲,不論他在微博上發什麼內容,都會有學生在評論區留言反映各種大事小情。對學生反映集中或突出的問題,他都會親自一一回復。
張強認真負責的態度吸引了許多「忠粉」,學生們都稱他為「強哥」。在他的微博上,許多人留言點讚:「強哥溫和而有趣,當年上他的選修課,教室總是站滿了人。」「他從來都是這麼給力,大家反映的事都放在心上,真心幫助同學解決困難。」網民「嘉文妹紙」在留言區稱:自己2015年辦申學籤證時,無法在成都校區蓋章,情急之下私信強哥,沒想到他以最快速度告之解決方案,還附上雅安校區的辦公電話。
咖啡廳、商業街……微博「刷」出各種「福利」
川農學生通過微博、網絡表達訴求的傳統,要追溯到8年前。2010年10月,四川農業大學新校區——成都校區正式投入使用。當時,一些設施還不完善,問題甚多,被同學戲稱為「光灰校園」。
搬入新校區不久,部分學生在網上發帖,吐槽成都校區「天一熱,水壓不足;一過節,供電不足;下場雨,排水不足;一下課,食堂不足;打開水,流量不足;用手機,信號不足;一上網,帶寬不足;想進城,公交不足……」,引發眾多學生圍觀、跟帖,不滿情緒不斷升溫。
不久後,四川農業大學校領導決定主動發聲,在網上發帖收集師生對校區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一周內,回貼者在帖子上迅速蓋到200多「樓」,學校通過貼吧收集到數百條意見。
基於這次有益的嘗試,時任成都校區黨委書記的張強認識到通過網絡和廣大師生直接交流溝通很有必要。2011年3月,在微博剛興起後不久,他便開通了個人微博,旨在通過這一新媒體平臺加強師生間溝通。不久,川農還在學院網站上設置了「回音壁」欄目,師生有對學校的建議和意見,都能在「回音壁」提出,並很快收到回復。
雖然學校搭建了多元、暢通的溝通機制,但有問題找強哥,成為學生們的習慣。提起這點,川農學子會傲嬌地告訴你:學校的列印店、商業一條街、咖啡廳等等,都是在強哥微博裡「刷」來的福利。
將藉助大數據改善學校工作
一些學生告訴記者,對她們提出的合理要求,學校都會考慮並做出改善,這讓她們幸福感爆棚。
以學生為本、兼容並包,這所願意傾聽學生聲音、啥事都能找校領導的211高校,引來眾多網友羨慕:「為隨和親民的學校掌門人打CALL」,「濃濃的師生情」「人性化管理的川農,學生主人翁意識很強。」
張強告訴記者,「我一直處於糾結中,很多問題不是我分管工作範疇,我會告訴學生通過哪些渠道去找哪些部門。此外,直接回復處理這些問題,客觀上會讓同學產生路徑依賴。」
「除了學校校園網上的書記校長信箱外,更方便、快捷、生動的交流溝通渠道也很必要。學校正在開發『I—川農』學生工作綜合網絡平臺,其中有一板塊為『吐槽營』,同學有哪些不滿意,都可來吐槽。」張強說,將通過系統大數據生成的結果,讓大家了解並促進相關部門改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