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打「遊擊戰」到建「根據地」 長春商業街背後的川貨出川之變
亮點
近日,吉林省長春市巴蜀映巷特色街區舉行了一場熱鬧的川貨展銷會,來自四川省的140餘家特色食品、食材企業集中參展,這是今年省商務廳組織的川貨全國行長春站活動。
雖然坐落在東北,巴蜀映巷卻有濃濃的四川風情——「寬窄巷子版」的建築、清一色的四川餐館。
而這條商業街也折射出川貨出川的模式之變。依託四川風情商業街聯展聯銷,川貨出川正從打「遊擊戰」到建「根據地」,加快融入當地市民的生活。
□本報記者 寇敏芳
從賣產品到賣文化商業街成為川貨展銷「根據地」
獨具四川風情的巴蜀映巷2015年開街,至今,這裡已聚集了四川特色餐飲、土特產品、文創產品等多元業態。
開發公司董事長劉上源是土生土長的四川人,在東北打拼35年,他發現四川的「慢生活」文化和餐飲、土特產在東北很有市場。「我曾做過調研,僅在長春,約有40%的餐館是川菜館,但大部分都是當地人開的。」劉上源從中嗅到了商機,「外地人都在賣川貨,說明川貨市場不小,而我們賣川貨,還得賣四川文化,強調四川特色。」
文化影響力如何升級為產品競爭力?劉上源想借巴蜀映巷為平臺,將分散的川貨聚集起來,形成特色化的競爭優勢。為了打造四川特色風味,「巴蜀映巷的川菜館和四川小吃都是四川的老闆和廚師,只是口味略作本地化調整。」劉上源介紹說。
「街區本身就是巴蜀文化的符號,賦予了川貨更多文化內涵,有利於提升川貨整體的品牌影響力。」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省外第一條四川風情商業街,讓川貨在外省有了「根據地」。該負責人同時表示,商業街區通過集中的店鋪常態化展銷川貨,解決了過去僅依靠展會促銷方式推廣,川貨出川難以形成持續效果的問題。
四川五豐黎紅食品有限公司已是第三次參加川貨全國行長春站的活動。公司市場業務經理何智萍表示,正和街區入駐的川菜館談合作,「我們是生產花椒油和藤椒油的,今後可以就近為街區川菜館供原料了。」
從「包打天下」到按需供給保留特色不忘照顧東北「口味」
「我們東北人也是重口味。」展銷會開展的第一天,長春市民石梅就前來選購特色調味料,她告訴記者,家裡的調料很多都是四川產的,最喜歡的是四川的豆豉,「但是吃不了辣,就怕這次賣的川貨『太正宗』」。
石梅的擔心是多餘的。在綿陽綠香源食品有限公司的攤位前,經銷商展示了10多種醬料,「這只是部分產品,考慮到東北人的口味,我們特別選了一些少辣、少麻、鹹香的味型。」公司負責人說,以前展銷的產品太「正宗」,反倒影響了銷量,這次公司調整了產品口味,在保持特色的同時也不忘照顧東北的胃口。
不只是綠香源,記者隨機採訪了10家攤位,涵蓋土特產品、調味料、特色小吃、絲綢製品等產品,經銷商均表示,帶來的貨物是根據東北人的喜好特別挑選的,同時他們也帶來了最正宗的產品,用於對比展示。與此同時,考慮到在商業街展銷以零售和散客為主,不少經銷商帶來了小包裝產品供選擇。
「這麼有心的商家,以前並不多見。」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說,以前川貨全國行主要走進展會,對象以經銷商和代理商為主,這次走進商業街區,消費群體則以普通市民為主,對個性化的產品需求更強,「這表明企業主動適應市場的能力在提升。」
(責編:伍振國、孫紅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