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駕崩時,為何囑咐乾隆要善待果親王?專家:他活著皇位才穩

2020-12-12 趣觀歷史

引言

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康熙帝第四子愛新覺羅·胤禛在九子奪嫡中取得勝利,成功登上所有人夢寐以求的寶座。登基後,雍正帝開創攤丁入畝、改土歸流、開放洋禁等一系列積極國策,成為百姓心中賢明的帝王,每日都在自己的案頭邊兢兢業業的批改奏章。

據史載,雍正帝執政十三年間,他每日睡眠時間不足四個小時,其餘時間幾乎都在處理國政,這也直接導致他的身體每況愈下。雍正帝感到自己將不久於人世時,立即將弟弟莊親王胤祿、果親王胤禮和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等人召集在自己的病榻前,在生命瀕臨之際留下遺詔,不久便溘然長逝。

▲雍正皇帝劇照

在這最後且關鍵的詔書中,雍正帝不僅提及皇位繼承的旨意,還明確任命胤祿、胤禮、張廷玉、鄂爾泰等人為顧命大臣,輔佐新帝治理國政。在這份遺詔中,雍正帝還提及了對自己的十七弟,果親王胤禮的善待要求。這可是十分罕見的,在瀕死之際,雍正帝竟還能想到自己的其中一個弟弟,實在令人匪夷所思。據遺詔中所述:「果親王至性忠直,才識俱優,實國家有用之才……諸王大臣當體之,勿使傷損其身。」這直接將果親王抬升到十分尊榮的高度,不僅將其作為國家重臣備用,還讓其他王公大臣體恤果親王的身體,不要使他勞累過度。

▲果親王劇照

關於雍正帝對於果親王的安排,身為繼承者的乾隆皇帝自然應當遵允。乾隆皇帝即位之後,立即將叔父果親王委以重任。據《清史稿》記載:「高宗即位,命總理事務,解宗令,管刑部。尋賜親王雙俸,免宴見叩拜。」果親王允禮不僅掌管刑部,位列重臣之一,還享有「親王雙俸」等尊貴殊榮,可謂榮寵備至。縱觀雍正一朝,由於奪嫡風波,雍正皇帝的諸多兄弟或被圈禁、或被貶謫、或被殺害。果親王允禮能夠安穩度日且平步青雲,可謂十分幸運。

▲雍正墓地遠眺

實際上,雍正皇帝並不是對所有兄弟都十分苛刻,當年堅定不移支持他的十三弟胤祥就被他封為和碩怡親王,世襲罔替,爵位不變。其他兄弟,如廢太子胤礽等都得善終。由於九子奪嫡時,果親王胤禮等弟弟年幼,雍正帝對他們還是十分疼惜和照顧。至於雍正皇帝之所以會在傳位遺詔中專門針對胤禮提出善待,還有為乾隆皇帝集中皇權的因素。

▲胤祥劇照

雍正皇帝繼位之後,採取曲線治國的政策,先將政敵八弟胤禩封為親王,使其黨羽能夠稍微放鬆警惕。之後不久,他便以雷霆手段治罪胤禩一黨,徹底肅清了內部威脅。此時,雍正身邊能信得過的兄弟只有一直追隨他的十三弟胤祥,於是他將胤祥任命為總理事務大臣之一,統領戶部,胤祥也不負雍正所託,一直為清王朝殫精竭慮,無愧於一代賢王的稱號。可惜,早在康熙朝就體弱多病的胤祥,歷經數年的勤勞工作後積勞成疾,在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逝世。自己的左膀右臂不復存在,雍正皇帝急需另一位宗室子弟,為自己分憂解難。果親王胤禮豁達識體,頗有才能,又是自己的親弟弟,雍正皇帝自然對他另眼相看。

▲乾隆皇帝劇照

雍正皇帝給乾隆皇帝留下的四位顧命大臣,既有皇室宗親和滿洲八旗的勳貴代表,也有漢族重臣代表,可謂用心備至。這也促使乾隆皇帝在繼承皇位後,能夠順利接受帝國,並成為政治經驗豐富、政治資源雄厚的帝王。然而此四人中,鄂爾泰和張廷玉這兩位朝廷重臣,位高權重,門生故吏遍布天下,莊親王祿年齡長、資歷老。只有果親王禮勢力較弱,因此留下遺詔善待果親王,也是為乾隆皇帝制衡眾臣所精心埋下的伏筆。因此專家表示,雍正皇帝的特意囑咐,是為了穩定鞏固兒子的皇位。

結語

在雍正皇帝的遺詔下,果親王胤禮的才能在乾隆一朝得到最大發揮。他先後總理宗人府和刑部,編撰了《侵盜錢糧罪例》等多項利國之策。可惜好景不長,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胤禮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歲。乾隆皇帝也在胤禮等人的初期輔佐下,逐漸開創出清朝最後一個盛世。

參考資料:

《清史稿》《嘯亭雜錄》

相關焦點

  • 乾隆登基後,奉雍正遺詔善待果親王,雍正此舉到底有何深意?
    真實歷史上的甄嬛和雍正的弟弟果親王之間並沒有所謂的情感糾葛,甚至連面都沒有見過幾次。而果親王和雍正皇帝之間,也並沒有那麼多相互猜忌,反而關係很好。雍正去世之前,除了交代將皇位傳給乾隆外,還特地吩咐乾隆務必要照顧好果親王,由此可見雍正和自己這個弟弟果親王關係非同一般,不過雍正如此交代乾隆,自然是別有深意的,也同國家發展有著密切聯繫。
  • 雍正王朝:康熙帝在暢春園駕崩當晚,雍正帝繼位的危機在哪裡?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精彩不斷,關於雍正帝篡位一說似乎在這部劇中給出了合理的解釋,可是無論如何解釋也避不開他們兄弟之間對於皇位的爭奪,最終還是通過軟暴力手段上位,那麼作為雍親王的皇四子胤禛在康熙帝駕崩的當晚,雍正帝的靈前繼位是否存在危機,這些危機又在哪裡?
  • 雍正臨終前,遺詔中為何要求善待果親王?現在來看,雍正是真英明
    然而,因為雍正長期透支身體,他知道自己身體不好後,就開始下詔書,除了一些必要的內容外,還加了一條,就是特別強調一定要善待果親王。那麼雍正為何在頒布詔書時強調要善待果親王呢?果親王的出生背景果親王是康熙十七世,也是最小的兒子,康熙當政時,他對果親王的態度不冷不淡,他雖然聰明懂事,但康熙沒有給他任何獎勵。
  • 雍正王朝:康熙帝駕崩當晚,手中權力大到可怕的人物是哪一位?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2月20日)在北京暢春園駕崩,皇位繼承人之爭落下了帷幕,皇四子胤禛登基做了皇帝,這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他的皇帝位置得來實在不易,我們從電視劇《雍正王朝》中看到了許多驚險,特別是康熙帝駕崩當晚甚是精彩,一度讓一位殘疾人掌握了最高權力!
  • 皇太極駕崩後,如果多爾袞不讓出皇位會怎樣?結果會很慘!
    公元1643年,清朝第二代皇帝皇太極駕崩於盛京後宮,由於皇太極是突然死亡沒有立下遺詔,所以皇位歸屬問題成為了一大難題。有人說,這有什麼難得的,當然是兒子繼位了。可是代善掌握著兩紅旗,能夠左右皇位的歸屬。肅親王豪格,皇太極的長子,正藍旗旗主。豪格在皇太極在世的時候就備受重用,皇太極為了加強皇權,不光自己有兩黃旗嫡系,另外還把正藍旗交給兒子豪格管理。這樣皇太極駕崩後,豪格實際上有三旗兵力直接可以用。鑲藍旗的濟爾哈朗,也表示支持豪格。就連輩分高的代善也支持豪格。所以豪格是皇位爭奪的熱門選手。
  • 看雍正和乾隆怎麼詮釋,或棄之如敝履或視若珍寶
    例如康熙朝的九子奪嫡事件,最終以四皇子胤禛登頂為雍正帝而告終。雍正登基之後,和他皇位有衝突的幾位皇子多數受到了雍正的清算。在康熙去世之時,手握重兵的十四阿哥遠在西北,近水樓臺的四阿哥在得到步軍統領隆科多的支持之後,獲得了皇位繼承權,是為雍正帝。
  • 九子奪嫡這場康熙年間的大戲,到乾隆皇帝時期才落下 帷幕
    諸皇子結黨令康熙帝大為震驚,他又想到了太子的種種優點,對廢太子心存幻想,認為其能改過自新,復立胤礽為太子。太子胤礽廢黜後復立,威信銳減;皇長子胤禔急於爭奪儲位,被囚禁至死;皇八子胤禩在群臣中展現出的名望令康熙帝不滿,基本無緣皇位。
  • 漢妃為62歲康熙生一子,因年紀小被雍正當兒子養,三朝皇帝都寵他
    皇四子愛新覺羅·胤禛憑藉韜光養晦的智謀、超乎常人的隱忍登上寶座後對自己的兄弟展開了一場大清洗,胤禩、胤禟、胤禵(也就是電視劇中的八爺、九爺、十四爺)不是被折磨死就是被圈禁,因此後世對雍正帝胤禛的評價有一條是冷酷殘忍,不顧兄弟之情。 但實際上,胤禩、胤禟、胤禵都是雍正帝競爭皇位的對手,換成他們上位,胤禛的下場也不會好到哪兒去。
  • 雍正初次大祀之典,給了乾隆一塊白水煮肉,雖然難吃,寓意深刻!
    而我們今天所討論的弘曆(乾隆皇帝)繼位就屬於其中之一,至於雍正帝為何要採取"吃白水煮肉"的形式以及背後所體現的皇位繼承制,筆者將為各位細細道來。可能在看到標題時就有讀者產生疑惑,這隨處可見的白水豬肉,它怎麼就會儀式感濃厚呢?
  • 乾隆為何不敢公布雍正死因?國家曾想發掘雍正陵寢後被專家叫停?
    雍正十三年即公元1735年8月23日,清朝第五位皇帝雍正帝在圓明園去世,享年58歲。雍正帝屬於暴亡,因為在他去世前兩天,也就是8月21日時,雍正帝還能正常工作,批閱奏章,但是兩天後卻突然在圓明園暴亡。血滴子這個特務組織對外正式名稱為「尚虞備用處」,是雍正帝在當皇子之時就已經秘密組建的機構,當時康熙朝時期的「九子奪嫡」已經處於白熱化階段,雍正帝表面不爭不搶,秋毫無犯,沒有表現出對皇位爭奪的熱情。但是其實他實際背地裡早已經秘密組建了特務機構,用於刺探各方情況。血滴子這個組織也就是由此而來。
  • 雍正篡奪皇位前後做了大量精心布置,歷史記載是如何還原真相的?
    這篇文章只回答雍正皇帝繼位的疑點,主題就是康熙皇帝當時在暢春園駕崩時,隆科多宣布的遺詔繼承人到底是不是皇四子「胤禛」?為什麼他的兄弟們都是因為不服而遭殃?我們談的是雍正是否是篡奪皇位?他在康熙皇帝駕崩的當晚,都做了哪些鮮為人知的精心布置?當然;如果要想把這件事情說透,那肯定需要很多文字資料,因為在這次雍正奪取皇位的行動中,作為皇四子的他,已經在很早以前就完成了布局,只不過是他在等康熙皇帝在暢春園限價這一天,雍正才會按照他的既定方針,奪取皇位。
  • 道光皇帝去世之前,他將皇位傳給奕詝,皇六子封為恭親王
    道光皇帝駕崩之前,將皇位傳給奕詝,皇六子封為恭親王。在道光年間,道光皇帝臨去世前,一直在為未來家業選擇繼承人而惆悵。道光皇帝的兩個兒子奕詝和奕訢,成為了道光皇帝的主要候選人。原本奕詝並不是道光皇帝所看中的人選,但名師出高徒的奕詝因為背後有為口才了得的老師,祝他成功的登上了皇上的寶座。恭親王有非凡的才幹。一說起奕詝(鹹豐皇帝),我們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另外一位兄弟恭親王奕訢。
  • 雍正登基即位後,為什麼會善待廢太子而對大哥卻不赦免?
    按照皇家規矩,嫡長子擁有至高無上的榮耀,皇位也只會傳給嫡長子,哪有人要說了,雍正是個例外,他並不是長子,它登基後,為鞏固自己的地位,他的二哥、三哥、五弟、七弟被關押進監獄,並且都剝奪了地位封號,將他們都貶為了庶人,這幾位兄弟陸陸續續死在監獄。雍正的哥哥,比他更適合皇帝,因為皇位向來只傳給長子,雍正好不容易得來的皇位又怎麼會讓其他人搶走?
  • 康熙,雍正,乾隆都是勤政的明君,為何只有雍正帝是活活累死的?
    康熙乾隆都是難得的千古一帝,他們的功績在史書上記載了厚厚的一大疊,這二為皇帝分別佔據了史上在位時長第一第二的位子(一位61年,一位60年),可是反觀聖祖康熙爺的兒子,高宗乾隆的父親,清世宗雍正帝的在位時長不過區區13年,逝世之時也在處理政務。史學家評價雍正帝是最勤勉的皇帝,可是同樣的勤政愛民,事必躬親,康雍乾三位明君為何只有雍正帝是活活累死的呢?
  • 康熙帝有97個孫子,為何初次見面,就相中了10餘歲的乾隆?
    一次相逢,註定改變一生的命運1711年8月13日子夜,弘曆出生,生母是雍正帝的妾室格格。 孩童時,聰明伶俐,五歲讀書,過目成誦,表現異於其他兄弟。1721年,當時還是雍親王的胤禛,邀請年邁的父皇到府賞花飲宴。聊天中,談起自己的孫子如何,便命弘時、弘曆覲見。
  • 專家進入雍正墓室後,為何立馬撤退,還用水泥封死?
    雍正介於康熙和乾隆之間,康熙在世時清朝是非常鼎盛,但是晚年時卻留下了一個爛攤子,可以說全靠雍正,收拾了爛攤子還給了乾隆一個富足的天下,然而近幾年雍正的墓室被發掘,但是專家看了一眼就讓人趕緊撤,這是為什麼?
  • 乾隆一生共有17個兒子,為何傳位於能力不太出眾的嘉慶?
    順治雖然24歲(虛歲)駕崩,卻有八個皇子,這點挺讓人意外,康熙更不用多說,以24個兒子高居清朝皇帝之首,就連忙到沒時間休息的雍正,也有9個皇子(其中三個未齒序)。再看一下乾隆,在子嗣數量方面僅次於他祖父康熙,一生總共有17個兒子。有些人就想不通,既然乾隆有那麼多皇子,為何最後傳位於能力不太出眾的十五阿哥永琰(嘉慶)呢?
  • 雍正帝繼位之謎:5處疑點,或能證明雍正皇帝的「繼位不合法」
    疑點二:康熙皇帝駕崩之前,為何如此安排皇四子胤禛按照《清史稿》、《清實錄》、《康熙朝起居注》和《大義覺迷錄》對於皇四子胤禛在康熙皇帝感到身體不適返回暢春園之後的記載是一致的,大體為:庚寅。上因聖躬不豫。十五日南郊大祀。特命皇四子和碩雍親王胤禎恭代。
  • 真實的雍正帝菩薩心腸霹靂手段還穩準狠
    在野史上更是眾說紛紜認為雍正德不配位,皇位乃是奪立而來。許多人認為康熙帝皇八子賢明豁達,仁義無雙,深得人心,有賢王之風範。皇十四子文武雙全,又有戰功都比雍正更適合做皇帝。可是事實真是這樣嗎?內閣大學士佟國維,馬齊,李光地,裕親王福全(康熙二哥),恭親王常寧(康熙帝五弟)都曾認為皇八子才幹卓絕,人品貴重可為儲君。與皇八子不同的是雍正帝勤於任沉穩低調,從不張揚。雍正帝的菩薩心腸。
  • 乾隆明明有17個兒子,為什麼非要把皇位傳給平庸的嘉慶呢?
    永琪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年底時病情就已經加劇,乾隆親自去探望永琪,並且為了給他衝喜,讓他能快點好起來,冊封永琪為榮親王。乾隆生前只冊封了榮親王永琪、成親王永瑆、嘉親王顒琰這三個兒子為親王爵位,其他兒子的親王爵位或是死後追諡,或是在嘉慶繼位之後才晉封的,而永琪是乾隆諸子之中第一位獲封親王爵位的皇子,一是其生病,二是乾隆確實十分喜愛永琪,所以乾隆在永琪滿足了清宮規矩皇子年滿十八歲且每五年冊封一次親王之後立刻冊封了他親王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