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篡奪皇位前後做了大量精心布置,歷史記載是如何還原真相的?

2020-12-14 日堯居

撰文/日堯居zr#雍正王朝#

雍正皇帝的泰陵

在歷史上的清王朝統治的200多年,近300年的時間裡,在這個朝代的十幾位皇帝當中,雍正皇帝。是當之無愧的緋聞中的王中之王。

這篇文章只回答雍正皇帝繼位的疑點,主題就是康熙皇帝當時在暢春園駕崩時,隆科多宣布的遺詔繼承人到底是不是皇四子「胤禛」?為什麼他的兄弟們都是因為不服而遭殃?

關於雍正皇帝的這些疑點,有很多種解讀,有的歷史資料說是雍正皇帝的改革和推行新政觸動了很多人的利益,還有的說是類似的,還有的說是貪戀美色,甚至服用丹藥,更為誇張的是,杜撰出一個呂四娘為報家仇而殺了雍正皇帝。

但是今天我們談的不是這些。我們談的是雍正是否是篡奪皇位?他在康熙皇帝駕崩的當晚,都做了哪些鮮為人知的精心布置?

當然;如果要想把這件事情說透,那肯定需要很多文字資料,因為在這次雍正奪取皇位的行動中,作為皇四子的他,已經在很早以前就完成了布局,只不過是他在等康熙皇帝在暢春園限價這一天,雍正才會按照他的既定方針,奪取皇位。

影視資料中的隆科多宣讀康熙皇帝的遺詔

近幾年來對清代歷史有興趣的朋友們似乎對飽受詬病的雍正皇帝轉變了印象,感覺這個皇位奪與不奪都應該是雍正皇帝坐上這個位置,因為朋友們一直以為在雍正皇帝執政的日子裡,對他的情與政務和大膽的推行新政,給予了高度的肯定。

可是歷史就是歷史,我們應該還原歷史的真相。本人通過觀看電視劇《雍正王朝》以後對雍正皇帝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所以就下了一番功夫,查遍了很多的清史資料,得出了很多不同的結論。

《世宗實錄》和《華東錄》都有詳細記載,然後本人又根據這些結論作出了如下的諸多分析,深入到這些資料當中以後才看出當時的皇四子胤禛為奪取這個皇位,真是下了一番功夫,在這次奪取皇位的行動當中,不但精彩,而且還驚心動魄。

雍正皇帝的反對派八爺黨成員

官書最標準的解釋應該是《世宗實錄》,這裡面記錄了康熙皇帝61年11月13日的整個情形如下:

一,醜刻,聖祖皇帝康熙病疾大漸,派遣官員急招雍親王胤禛於齋所,且令速至。隨即又召誠親王胤祉及皇十三子胤祥,尚書隆科多至御榻前,宣諭曰:「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著繼朕登基,既皇帝位。」

二,上聞(雍親王胤禛)馳至,趨進寢宮,聖祖告以病勢日臻之故。是日,上(雍親王胤禛)問安,計覲見五次。

三,戌刻,聖祖賓天,上(雍親王胤禛)哀慟號呼,擗踴不已,尚書隆科多進曰:「大行皇帝,深惟大計,付授鴻基,宜先定大事,方可辦理一切喪儀。」上(雍親王胤禛)慟哭僕地,好久,乃起。

所謂《世宗實錄》就是記錄雍正皇帝登基以來的一切行動,這些記錄必定要經過審核,所以仍然不能讓後人信服。

在這裡還要強調一下:十三阿哥胤祥此刻一定沒有封號,如果他這時有封號的話就不會直呼十三阿哥胤祥了!而且還有一點值得商榷;那就是這位十三阿哥胤祥此刻應該在高牆之內,根本不會在暢春園,喪儀這部《世宗實錄》的真實性值得懷疑。

康熙皇帝駕崩,雍正皇帝即位

至於這位皇四子的雍親王胤禛既然以奉召來到長春園探望病重的康熙皇帝,而且還五次,此刻的康熙皇帝心中已經有了默認的繼承人,如果是他,為何康熙帝此刻不對他做出詳細的交代?

還有一點值得詳細分析;既然隆科多知道皇位繼承人是皇四子雍親王胤禛,他為何不早些向他透露?在康熙帝駕崩以後,隆科多才宣讀的繼位遺詔,難免其他人對這份遺詔的真偽產生疑問。

後來雍正帝的《大義覺迷錄》又有記載;在隆科多宣讀完康熙皇帝的遺詔以後,急速回到了內城的皇宮內外,隆科多此刻從暢春園回到內城幹什麼?一定是安排九門兵馬對紫禁城來一次大戒嚴,以免八爺黨等人發生動亂。

《大義覺迷錄》中還有一條記載值得深思;在隆科多返回內城的九門以內時,他碰到了康熙皇帝的第十七子胤禮,當胤禮聽說她的父皇康熙帝把皇位傳給他的四哥雍親王胤禛時,馬上顯得驚慌失措,後來遭到了雍正皇帝的申斥,他驚慌失措又是為什麼呢?

康熙皇帝的兒子們

又有野史記載推理說;十七阿哥胤禮聽說把皇位傳給了他自己的四哥感到很吃驚,因為多數人都在判斷和傳說這個皇位的繼承人是十四阿哥胤禎的,怎麼突然間就落到了他四哥的頭上?

還有人說他知道自己的四哥號稱為冷麵王,而且康熙的評語是喜怒無常,皇位傳給他太出乎意外,他可能料到只怕今後兄弟們沒好日子過了。

通過皇十七阿哥胤禮的表現我們對雍正皇帝的地位合法性大打折扣,從這裡我們分析到,在他的印象當中,這個皇位的繼承人似乎不應該是他四哥的。

我們反觀到了雍正五年,給隆科多治罪的時候出現了這樣的罪名:

聖祖仁皇帝升遐之日,隆科多並未在皇上御前,亦未派出近御之人,乃詭稱伊身帶匕首,以防不測。欺罔罪一。狂言枉奏,九門提督之權甚大,一呼可聚兩萬兵,欺罔罪二。當時太平盛世,臣民戴德,守分安居,隆科多作有刺客狀,故將壇廟桌下搜查,欺罔罪三。

這怎麼到了雍正五年又說聖祖仁皇帝駕崩之時,隆科多未在御榻前呢?康熙帝在暢春園駕崩之時,到底這裡面有多少謎團需要我們來破解?

九門提督中科多

《永憲錄》有這樣的記載;康熙六十一年,「冬十一月壬午朔」指甲午為十一月十三日,記「戌刻上崩於暢春園(園)」下註:

上晏駕後,內侍仍扶御鑾入大內。相傳隆科多先保護皇四子雍親王回朝哭迓,身守闕下,諸王非傳旨不得進。次日至庚子,京城九門皆未啟。已末午刻,傳大行皇帝遺詔......命領侍衛內大臣總理鑾儀衙事,嗣三等功馬爾賽,提督九門巡捕三營統領,兼領理藩院尚書隆科多,武英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馬齊輔政。

從以上所引的記事看,我們從中找出了三個秘密;

第一,自已末京城的九門一直未曾開啟,這說明內外的交通相對是隔絕的。從這份資料中的表達,我們感覺到這份資料異常珍貴,但這其中的奧妙很難判斷。

第二,「身守闕下,諸王沒有傳令不得進。」此以前條文之實在,我們可相信這是真事。

第三,馬爾賽協助輔佐朝政,只見於此,王氏《東華錄》只是這樣記錄,「命貝勒胤祀,十三阿哥胤祥,大學是馬奇,尚書隆科多總理事務。」第三這個「已末」就是聖祖仁皇帝賓天的第二日,第1條的記事為:「遣領侍衛內大臣公馬爾賽告祭奉先殿。」

上面這三條非常重要,我們可以根據此做進一步的研判:當聖祖仁皇帝駕崩後,隆科多口傳末命,就是說融合多只是口頭傳達皇四子雍親王胤禛繼位,並沒有拿出康熙皇帝的遺詔。

深沉內斂的雍正皇帝

既然是在倉促之間,隆科多口頭宣讀了康熙帝的遺詔,而皇四子,雍親王胤禛隨即繼位,以當今皇帝自居,而此時的眾位皇子們正在錯愕之餘,可就在他們錯愕之餘的檔口,皇四子,雍親王胤禛已經用他的雷霆手段控制了整個的下列情況及局面。

一,皇帝的玉璽肯定是掌握在上書房大臣張廷玉或者馬奇他們二人的手裡,因為掌握皇帝一,在他們的權限指責之內。

二,整個暢春園皇宮的皇帝御用侍衛此刻由馬爾賽掌管。我們了解到,清代初期的鑾儀衛的編制與明朝的錦衣衛幾乎完全相同。

三,這一條最重要,因為雍親王胤禛已經在此刻控制了大行皇帝的遺體。京城宮中大內的嬪妃們你已經被九門提督隆科多控制,這其中包括整個的警衛部隊。

以上這些條件成熟以後,皇帝位置的權利就已經十拿九穩地掌握在雍親王胤禛的手裡,最重要的是整個京城已經趨於穩定。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隆科多是首先進入京城內城的,他在進入京城的內城同時控制並佔領了整個京城,這時候的馬爾賽,以及張廷玉,馬齊等以領侍衛內大臣的身份護送大行皇帝回宮。

想想看。這時候的雍親王胤禛已經變成了名正言順的雍正皇帝,所有他的反對派已經束手無策。

登基做皇帝的雍正

我是百家號:日堯居,堅持原創,杜絕抄襲。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我聯繫刪除。參考資料來自於《世宗實錄》,《東華錄》,《清史稿》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中搞活出喪的皇五子弘晝,現實中結局如何?
    雍正王朝電視劇是一部經典之作,它的特色在於,既不是在於架空歷史,也不是在於還原歷史。而是在保持真實歷史大的主線之下,糅合添加了大量康雍兩朝的歷史典故和野史。比如雍正登基之初的科場舞弊案是由李紱揭發的,而真實歷史上李紱還真在康熙末年負責審查過科場舞弊案,只不過這個歷史典故被改變加工放在雍正繼位之初了。
  • 安排雍正繼位是不是康熙的本意,康熙最想把皇位傳給誰?
    雍正皇帝,可以說是清朝歷史上最富有「神秘感」的帝王,直到今天,在他身上還有這許多尚未破解的歷史「謎團」,而這其中,影響最大、爭論也最為激烈的,便是所謂的「雍正繼位之謎」。那麼雍正到底是繼承的皇位,還是篡奪的皇位,他是不是康熙最為心儀的繼承人,而的繼位是不是康熙的本意,這裡為大家進行了一個的梳理和解讀。
  • 雍正能夠登上皇位,真的如《雍正王朝》中一樣,是靠豐臺大營麼?
    (圖片來源於網絡)關於豐臺大營,歷史上並沒有明確記載。歷史上的清朝時期,到底有沒有在豐臺進行駐軍,一直是眾說紛紜。既然京城內駐紮了大量的滿洲八旗精銳,再加上地方上重要城市的「滿城駐防」,真正的八旗主力剩下的是少之又少,所以從人數上看,也不可能在北京城外再駐紮如此龐大的一支滿洲八旗的軍隊。而由此也可見,《雍正王朝》中兩度幫助雍正挽救危局的「豐臺大營」,在歷史上是並不存在的,至少在這一時期沒有的。
  • 從《明史》中一段40個字的記載還原一段驚心動魄的歷史細節
    《兩京十五日》是牛人作家馬伯庸近期創作的一本長篇歷史小說。本書故事源於《明史》裡關於朱瞻基的一段真實記載——「夏四月,以南京地屢震,命往居守。五月庚辰,仁宗不豫,璽書召還。六月辛丑,還至良鄉,受遺詔,入宮發喪。庚戌,即皇帝位。」。
  • 《雍正王朝》中雍正是個憋屈的好皇帝,那歷史上雍正到底如何?
    那麼歷史上的雍正帝,到底如何呢?今天宋安之來具體說說。一、雍正帝雖非暴君,但也非善茬,對兄弟是相當殘忍雍正帝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皇帝呢?有人認為他是一個暴君,有人認為他如同《雍正王朝》電視劇刻畫的那般,是個好皇帝,也是個好人。其實歷史上的雍正帝,不是暴君,也不是一個好人,而是介於兩者之間的苛刻的心狠手辣的皇帝。
  • 雍正死前「賜死」一人,讓乾隆坐穩皇位60年,自己卻背千古罵名
    《順治歸山詩》中有記載:我本西方一衲子,為何生在帝王家?由此看得出來,皇帝面對爭執糾紛時也是無可奈何的。皇帝為了穩坐皇位,必須肅清黨羽,雍正死前就曾「賜死」一人,讓乾隆穩坐皇位60年,而他自己卻背負了千古罵名。大家知道被賜死的這個人是誰嗎?為什麼他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力?
  • 湖南出土一枚竹簡,內容改寫秦朝歷史:《史記》又一記載被推翻?
    各時期的竹簡可以彌補史料文獻的不足,為研究益陽在三國之前的歷史提供了第一手資料,極為珍貴。 在這些竹簡中,有一枚極為珍貴,因為這一枚竹簡與秦朝胡亥登基合法性有關,假若為真,那麼《史記》記載將被推翻。
  • 《雍正王朝》中雍正賜死了自己親生兒子弘時,歷史中,弘時的結局怎樣?
    雍正以為自己的立儲方式做得天衣無縫,卻不料不久就洩露了。 其實想想這也不算什麼機密,大家心知肚明密詔上的繼承人是誰,只是心照不宣罷了。 雍正劇照 (二)弘時結局如何?
  • 乾隆為何不敢公布雍正死因?國家曾想發掘雍正陵寢後被專家叫停?
    後來雍正繼位後,還是擔心他的兄弟覬覦皇位,所以這支特務機構依舊在為雍正帝服務,刺探各王公貴族的情報。雍正帝去世後,乾隆帝繼位,皇位在乾隆帝手中日益鞏固,因此清代這個唯一的神秘特務組織也就逐漸失去了其作用,最終逐步被乾隆帝所廢除。後世一些武俠作家就憑藉這些虛構出了血滴子這種武器,其實現實中是根本不存在血滴子這種武器的,既然不存在,那何談呂四娘用血滴子暗殺雍正。
  • 《竹書紀年》的堯舜禹篡奪說,能推翻《史記》禪讓的記載嗎?
    從此儒家稱頌的「天下為公」終結,歷史進入了「家天下」時代。 太史公之後的四百年,西晉太康年間,汲郡汲縣(今河南衛輝)一座戰國墓葬出土了一批簡牘,其中一部是記載上古到戰國的史書,被稱為《竹書紀年》(或《汲冢竹書》《汲冢紀年》)。《竹書紀年》原本在宋室南渡後丟失,到明朝出現了一部完整版的《竹書紀年》。
  • 康熙臨死前,交代讓雍正善待兩個人,雍正當上皇帝後,是怎麼做的
    據李朝史籍記載,康熙死前,將王位傳給雍正,並向雍正交代,讓雍正正要善待他的大哥胤和二哥胤。所以雍正在當上皇帝之後,又是怎麼做的呢?康熙死後,雍正追封他為果親王,雍正又親自到康熙靈前祭奠。在此可以看出,雍正對二哥胤礽的確很好,也嚴格執行了康熙的詔書。那麼雍正又是如何對待他的大哥哥,允祥呢?那時候,與胤礽一樣,允禩也處于禁錮之中。自從雍正掌權後,就沒有放他出去,也沒有見過他。到雍正十二年末,他死於囚禁之中。
  • 清朝歷史上九龍奪嫡的時期,雍正登上皇位後,為何胤禵按兵不動?
    但為什麼手握重兵的胤禵在雍正登基後為何不反 ,而是「心甘情願」的交出兵權?京城封鎖消息老十四在外,由於京城封鎖消息,他並不知道康熙駕崩和新君已經登基的消息。然後雍正以宗人府名義詔令(這地方應該是耍了手段的,或者老十四政治敏感度太低)老十四回京奔喪,並讓延信和年羹堯(一滿一漢)接替老十四的軍權。
  • 皇位之爭中的勝利者,雍正不斷鞏固皇位,也是一代明君
    在歷史上有那麼多的皇帝,真正給我們留下印象的其實並不多,那麼其中一位就是雍正。要知道在滿族的這個大家庭中,這些皇帝還真的非常的不錯。其中就包括皇太極,康熙,乾隆,他們的不斷作為,也再一次證明了他們的實力。
  • 專家挖開雍正墓穴,看了後卻很快撤離並且用水泥封死,這是為何?
    ——李白 春秋戰國時期,有著800年歷史的周朝迎來了最後的末路,諸侯爭霸,讓華夏大地處於戰火之中。公元前219年,秦王嬴政,橫掃六國,南定百越,完成了千古未見之大一統,建立了中國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這一制度存在了兩千多年。而在這一段漫長的時間中,出現了許多千古留名的帝皇,例如清朝的第五個皇帝——雍正。
  • 雍正王朝:雍正把儲君留給弘曆,弘晝竟做了這麼多荒唐軼事?
    有人說弘晝的種種做法是大智若愚的表現,是韜光養晦放棄皇位來保全榮華富貴,在我看來,弘晝沒有那麼神秘,他之所以這麼所恰恰是秉性如此。「活出喪」在《雍正王朝》中,弘晝有兩處表現得非常出彩,,一是告訴了了十三爺,八爺他們秘密逼宮的計劃。二就是「活出喪」。不僅是電視劇中,在史書上也確實記錄了弘晝的荒唐舉動。「好言喪禮,言:「人無百年不死者,奚諱為?」
  • 四皇子胤禛是如何登上皇位的?
    有人問我,康熙帝的第四子胤禛,到底是如何登上皇位的?今天我就調皮一下,給大家正兒八經地講一下四皇子胤禛到底是如何登上皇位的?胤禛是康熙帝的第四子(不算前面夭折的皇子),他要想登上皇位,首先第一步就是康熙帝要傳位給他,不僅口頭傳位,還需要有傳位詔書。顯然,第一條他是具備的,康熙帝傳位給了他。
  • 《中國檔案珍品展》開展 雍正未篡改遺詔繼承皇位
    據了解,本次展覽包括唐、元、明、清、近代的珍貴檔案,或記載某一重大歷史事件,或印證某一歷史史實,或記錄一段鮮為人知的秘聞軼事,從不同層面折射出從唐代到近代中國社會的發展歷程,從多個側面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具有跨越千年時空、展現皇家珍藏、揭示曠世之謎、印證歷史結論的特點。
  • 雍正臨死前除掉一人,讓乾隆坐穩60年的江山,自己卻遺臭萬年
    《海國圖志》:「國家極盛於乾隆之六十餘年,版輿生齒倍雍正,四夷賓服逾康熙。」作為封建時代的最後一個王朝,大清朝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畫卷中展現出的只有落日般的餘暉。至雍正即位,立即下令「飭各省督察有司,耗羨既歸公, 不得巧立名目,復有所取於民 」,歸功部分的耗羨一半歸入國庫,另一半用作地方官員之用。此外,雍正帝雖在位時間不長,卻堪稱「勞模」,據記載,雍正皇帝每天都要批閱數十件達萬餘字的奏摺,在位13年從未間斷。雍正帝在位期間的功績不可否認,然而歷史上卻對他褒貶不一,第一點就是雍正的「即位說」。
  • 倘若康熙沒有傳位給雍正,而是傳給十三子,清朝很可能成超級大國
    要說起康熙皇帝,其實後人對他的評價是非常高的,即便出現了九子奪嫡這樣的事情,他也能夠臨危不亂,最終將皇位傳給了野心勃勃的雍正。但其實,這才是歷史錯亂的開始,甚至可以說是清朝覆滅的開端,為什麼這麼說呢?在他登上皇位之後,他身邊有能力的人基本都被他殺光了,這不正是應了那句半君如半虎嗎?但實際上,康熙要是不把皇位傳給雍正的話,還有一個絕佳之選,這個人就是他的十三子胤祥。十三阿哥做事光明磊落,從來都沒有那些花花腸子,小九九,不但會左右逢源,並且他的作戰能力也非常強,是一個相當優秀的皇位繼承者。
  • 雍正皇帝的死因為何這麼蹊蹺?他是不是被傳說中的呂四娘暗殺的?
    然而天妒英才,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1735年),雍正帝在圓明園駕崩享年57歲。他不遺餘力地登上皇位,還沒來得及享受坐上皇位的樂趣, 便倉促的離世了,雍正的死去不可為是他人生的一大憾事!關於他的死亡,歷史上有很多猜測和神乎其神的傳說,困擾著我們後人。那麼,今天我們就剝開歷史塵霧的面紗來看清事實的真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