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商的「轉移」考慮與東莞的「香港」計劃

2020-12-09 新浪財經

來源:經濟觀察網

原標題:港商的「轉移」考慮與東莞的「香港」計劃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銳 香港出口商的信心在多重影響下跌至新低。3月18日,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關家明建議,香港企業在疫情下除了要多元發展,也可以把生產基地從中國內地轉移或擴展至越南等新興市場。

同期,港資企業佔外企比例超過50%的東莞市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擴大開放積極利用外資的實施方案》,19條措施以激發市場活力、提振投資信心為出發點,全面提升東莞市開放型經濟水平,包括「香港城」項目。

港商的搖擺

3月18日,香港貿易發展局發布了2020年第一季香港貿發局出口指數顯示,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肆虐、環球需求疲弱,以及中美貿易爭端尚未完全解決這三重挑戰影響下,香港出口商信心跌至新低。2020年第一季的出口指數進一步下降,創下自香港貿易發展局首次編制出口指數以來的最低紀錄。

香港貿發局對500家香港出口商進行調查顯示,接近94%受訪企業表示"新冠肺炎"為公司帶來負面影響,困擾港商的原因包括,須重新部署運貨安排(80.4%)、春節後勞工短缺(76.2%)、與海外買家或供應商接洽受影響(60.5%)及原料供應不穩定(56.1%)。

香港貿發局經濟師馮凱盈表示,雖然只有約三份之一受訪者認為中美籤署首階段貿易協議及隨後調低關稅對出口表現有幫助,惟香港出口商目前最大憂慮已不再是中美兩國爭端。受訪港商認為,未來六個月影響出口的最大威脅依次為"新冠肺炎"(63.9%)、全球需求疲弱(18.5%),其次才是中美貿易摩擦(6.2%)。

與上季(56.5%)相比,較少受訪港商(51.2%)受到中美貿易糾紛帶來的負面影響,但仍有不少受訪者遭削減訂單貨量(70%)、買家壓價(54.9%)、分擔或承擔部分新增關稅成本(16%)和取消訂單(10.9%)。為應對中美貿易摩擦,受訪者考慮發展美國以外的市場(36.5%)、減價(28.2%)、轉移生產或採購基地(23.1%)、增加產品附加值(22.4%),甚至縮小公司規模(16%)。

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關家明認為,自中美貿易爭端以來,有不少廠商在中國內地以外地方設立生產線,以避免新增關稅。而今次為了防止疫情蔓延,部分內地以至日本、韓國的工廠停工或未完全復工,令全球供應鏈緊張甚至斷裂,電子零部件尤其短缺,影響電子消費品的供應。跨國企業有可能進一步分散投資,不再依賴單一國家生產。與此同時,海外疫情逐步擴大,令全球經濟更缺乏增長動力,訂單需求或會進一步下滑。

關家明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幹擾了全球供應鏈,讓整個市場處於不明朗狀態,有機會加速全球供應鏈洗牌。而該局建議香港企業在疫情下除了要多元發展,也可以把生產基地從中國內地轉移或擴展至越南等新興市場。

莞港的計劃

就在上述報告發布的次日,3月19日,東莞市商務局的官方微信推送了一則該市《關於進一步擴大開放積極利用外資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這個方案涵蓋擴大對外開放、加大投資促進、強化企業服務、加強督促考評四大方面,共計19條具體措施,以激發市場活力、提振投資信心為出發點,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為重點,以營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為著力點,不斷擴大東莞市外資規模、優化結構,全面提升東莞市開放型經濟水平。

其中提到,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提升港澳臺企業投資便利化,包括以建設常平「香港城」項目為基礎,探索融合發展新模式,打造現代服務業集聚區。以及,要進一步加大投資促進,實施「全球大招商」行動,爭取引進更多世界500強企業、行業龍頭企業在莞投資,同時推動存量、新增外資重大項目增加註冊資本等。

這當然不是東莞和香港的唯一聯繫。東莞市人民政府官網一組數據顯示,2019年3月,東莞市市長肖亞非在向來莞調研的香港中國企業協會一行介紹時曾說,港資仍然是東莞第一大外商投資,全市共有港資企業7593家,佔外企總數的57.6%;累計實際利用港資440.5億美元,佔全市實際利用外資數的56.6%。在莞投資超1000萬美元的港資企業近600家。

在過去的四十年裡,莞港合作走過了一段輝煌而不平凡的歲月。在東莞的外資企業中,除了佔比五成的港資,還有大約三成的臺資企業。

根據東莞市外商投資協會《2018年會員企業經營狀況年度分析報告》,被調研的376家會員企業,主要分布在電子、電器、紡織、服裝、金屬配件、塑膠加工、機械、模具等行業企業,它們到東莞投資年份為1979-2018年不等,平均時間為17年,受訪企業在2018年銷售收入共計1304億元。

同時,在海關總署去年完成的「2018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名單中,東莞僅次於深圳和上海,位列第三,這也是東莞連續第三年躋身前三。在2018年的排名中,東莞外貿總值規模大、發展後勁足成為穩定東莞排名主要因素。2018年,東莞外貿規模位居全省第二。2019年上半年,東莞對廣東省外貿增長貢獻度達96.4%。

過去幾年,這些外資企業是有搖擺的。2019年7月,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在回答記者,關於中國的產業鏈和供應鏈是否出現外遷的問題時說也曾經談到過這個問題。孟瑋稱,近年一些東莞的製鞋企業外遷東南亞,但後來又因為水土不服回流到國內。從總體來看,中國製造業外遷的規模並不大,而且是以中低端的企業為主,對中國經濟增長、產業升級、勞動就業等方面的影響總體可控。

同時,隨著國際產業分工和全球產業布局的深度調整,中國製造業已經進入到了轉型升級、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一些企業到國外設廠經營的情況,是正常現象。

東莞市進一步積極利用外資方案的出臺背景是國家「六穩」的總體要求下的,而不僅是東莞,更是整個廣東以及浙江等地穩外貿外資的共同背景。

今年3月12日,在距離第127屆廣交會(春交會)開幕倒計時僅34天時,在國內外的展會不斷延期的時,作為幫助企業深化國際合作、拓展國際市場的重要展會,廣東省人民政府官網公布,廣交會各方依舊都在按原計劃推進籌備工作。

誰去了越南?

東莞市一名去年底層前往越南考察的企業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上下遊產業鏈的配套以及當地營商環境是讓他不滿意的,僅僅是人工、用地便宜吸引力有限。「比如我需要一種螺絲帽,還得回到珠三角找,來回折騰更費事。」

那麼是誰去了越南呢?3月12日,香港貿發局曾發布過一篇關於越南北部外商投資的解讀文章,並根據越南外國投資局的資料製作越南五大投資來源地。

該文稱,過去數十年,越南開放貿易和投資,外商投資與日俱增。截至2019年底,當地的註冊投資總額達3,630億美元,其中60%為製造業投資。在越南的五大投資來源地統計中,截至2019年底累計總額,韓國、日本是越南的主要投資來源地,分別位列第一、第二。這其中涉及的企業包括,韓國的三星,日本雷射印表機製造商佳能等。

而如果僅看2019年,中國內地和香港的註冊投資總額是位列第一的,哪怕僅僅只看香港的數據,也是和韓國並列第一。香港貿發局稱,上述數字顯示,來自香港以及中國內地通過香港所作的多元化製造業投資大量湧入。

香港貿發局亞洲及新興市場助理首席經濟師馬穎德預計,製造商將繼續把生產基地由中國內地轉移或擴展至其他國家,包括越南。

馬穎德指出,雖然越南的工資仍遠低於中國內地,但由於低成本不再是越南最具競爭力的要素,因此該地區對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吸引力或許較小。相反越南北部靠近中國內地,特別適合需要從華南地區供應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行業。

馬穎德稱,越南在發展成為製造業中心的過程中,遇到不少問題,包括港口及道路擠塞、土地及勞工成本上漲等。越南政府為此已大力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在北部地區,位於海防(Hai Phong)的深水港口,以及在吉碑(Cat Bi)和雲屯(Van Don)的兩個國際機場均已落成啟用,而區內的道路網絡及水電供應亦顯著改善。

相關焦點

  • 東北亞博覽會香港展區人氣旺 港商北上投資意願強
    東北亞博覽會香港展區人氣旺 港商北上投資意願強 2019-08-24唐潮(香港)有限公司市場及品牌發展總監羅卓鴻24日在長春舉行的第十二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上讚嘆道。東北亞博覽會香港展區人氣旺 張瑤 攝  當天正值周末,長春國際會展中心內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在2號館,36家香港公司攜家居用品、時尚精品、服裝配飾、食品等四大類逾百品牌參展。
  • 東莞和香港最為相似,樟木頭鎮的街區非常發達,被稱為第二香港城
    廣東省東莞市是世界工廠集中的城市,其中也不乏一些較早建設的城鎮,如號稱東莞「小香港」的樟木頭鎮。位於東莞東部的樟木頭鎮,與東莞黃江、塘廈、清溪、謝崗等鄉鎮相鄰,是東莞早期發展最好的城鎮之一。八九十年代的樟木鎮,也是許多港商比較青睞的地方,在這樣的環境下,樟木的發展也相當迅速,也被許多網友戲稱為最像香港的一個鎮,就是我們口中所說的「小香港」。香木頭鎮總面積約118.8平方公裡,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當地有著名的濱河公園、觀音山森林公園、香木林場等。由此可以看出,樟木頭鎮的自然風光也很不錯,不僅有早期鼎盛時期的高樓林立,還有深受當地人喜愛的休閒園區。
  • 東莞最像香港的一個鎮,樟木頭鎮的街區很發達,號稱第二個香港城
    「小香港」的樟木頭鎮。樟木頭鎮位於東莞的東部,與東莞黃江、塘廈、清溪、謝崗等鄉鎮接壤,也是東莞早期發展最好的城鎮之一。在上世紀的八九十年代的樟木頭鎮也是很多港商比較親睞的地方,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樟木頭的發展也是相當快的,也被很多網友戲稱為最像香港的一個鎮,就是我們口中所講的「小香港」。
  • 起底東莞"太子輝":欲6億出售酒店無人接盤
    東莞一名酒店業老闆說。   在東莞從事酒店經營必須有某些「過人」的本事,提前知道公安行動並不稀奇。讓該酒店老闆感到不尋常的是,行動最終以中央電視臺暗訪色情場所報導的形式開篇。   2月9日,央視曝光東莞多家酒店涉黃。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隨即作出重要批示。當天下午,東莞市委、市政府召開會議,統一部署全市查處行動。
  • 東莞企業生產能力「轉移」 「倒單」興
    東莞巨漢燈飾有限公司(下稱「巨漢燈飾」)廠長沈敦武告訴《第一財經日報》,位於東莞的工廠其實是一個「總廠」,接到訂單之後,會根據東莞工廠的生產能力進行訂單的分配,然後把消化不了的生產能力再分配給全國範圍內的其他28個分廠。
  • 東莞太子酒店梁耀輝背景簡歷 太子輝發家過程起底(圖)
    事實上,這家酒店歷史悠久、服務創新,東莞本地無人不知。  梁耀輝今年42歲,綽號「太子輝」。一名在黃江鎮經商的人士與梁耀輝有過接觸,他形容梁「聰明,膽大,有經商頭腦」。  梁耀輝的發家史能折射出相當一部分東莞富豪與酒店業的淵源。20年前,出身貧寒的梁耀輝20歲,是一名理髮師。
  • 投資越南凸顯五大風險 餡餅變陷阱港商須慎行
    中新網6月11日電 《香港商報》6月11日發表評論文章說,近年來,被視為替代中國成為最佳投資地的越南風頭強勁,吸引全球各路資金來此角逐,越南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給人以「投資天堂」之感,也吸引更多國際熱錢來此淘金。不料,悄然而至的一場危機令到人人垂涎的「餡餅」變成陷阱。
  • 東莞:「風暴眼」中的世界工廠
    港商企業也是東莞的重要產業群體,它的數量是東莞最多的,梁百忍說,廣東港商今年估計要倒閉1/3,我並不認為這很誇張。不過看港商要注意兩點:一是港商數量雖多,但卻並非東莞最核心的,從整體上來看,港商企業的產品水平較臺商低,規模也比臺商要小得多。二是港商當中有很多是假港商,是一些東莞本地人到香港註冊一家公司,然後返回東莞投資的,所以它的倒閉並不意味「港資」出了大問題。
  • 參展香港美食博覽會打品牌 "湘字號"農產品受港商青睞
    華聲在線8月19日訊(記者 張尚武 通訊員 周勝藍) 正在舉行的第28屆香港美食博覽會上,「湘字號」名特優農產品深受港商青睞。 省農委已連續3屆組團參加香港美食博覽會。利用香港美食博覽會平臺,越來越多的「湘字號」名特優農產品在香港市場打響了品牌。
  • 為什麼是東莞?--強國社區--人民網
    港商臺商是東莞企業的主要投資者       香港人在東莞開創了諸多「第一」。除了太平手袋廠,有據可查的「第一」至少還有兩個:1979年春,一位香港商人來到大朗鎮,開了東莞第一家毛織廠;1980年,香港人梁麟把龍昌國際集團開到了東莞,是為東莞第一家玩具企業。而今,在東莞的港資企業已達8822家。       臺商進入東莞,做的同樣是外銷生意。
  • 香港設東博會特色展區 助港商融入發展新格局
    香港以「以洞悉商機,共建可持續及共融的未來」為主題,在現場設置「一帶一路」機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金融服務、專業服務、物流服務、智慧財產權、基建及房地產服務、創新科技等八大板塊內容,推介香港優質營商環境及各類商貿服務優勢。香港展區。記者 詹海珊 攝據了解,香港展區分為香港館和香港時尚館兩部分。
  • 港商借東北亞博覽會拓市場:感慨內地購買力強勁
    【解說】8月25日,正在吉林長春舉行的第十二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上,香港商品展區熱鬧非凡,36家香港公司攜家居用品、時尚精品、服裝配飾、食品等逾百個品牌參展。  香港貿發局傳媒及公共事務主任楊茜介紹,中國—東北亞博覽會已經成為港商推介品牌的重要平臺,從2011年起,香港已經連續6次參展,不少港商都藉此機會開拓了新的市場。
  • 拋棄了製造業的香港,不再是「亞洲小龍」?
    昔日引以為傲的文化輸出也遠遠的被內地超越,大量的香港藝人開始前往內地發展,大陸的一些遊客以及網民也因為各種因素開始對香港產生偏見,香港避無可避的走上了下坡路,甚至一時間出現了「亞洲四小蟲」這樣帶有歧義的別稱來形容香港,究竟香港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走上下坡路的呢?
  • 廣東東莞:「藏茶之都」是怎樣煉成的
    「藏茶之都」是怎樣煉成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隨著東莞與中國香港、中國臺灣、馬來西亞等地的經貿往來密切,品飲藏茶的風氣隨之傳入東莞,並拉開了東莞藏茶、愛茶的序幕。素來「敢為人先」的東莞人憑藉著超前的眼光,雄厚的經濟基礎以及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迅速佔領茶產業中的「倉儲」市場,讓東莞這一片不產茶的土地在全國茶界擁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
  • 香港與祖國這70年,聽老中青三代港人說說!
    第一代港商追憶改革開放——「希望他們能成為接力者」在中國改革開放這段波瀾壯闊的歷程中,港商書寫下的是格外濃重的一筆。尤其是改革開放初期,毗鄰香港的廣東珠江三角洲地區作為全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讓許多香港商人看到了機遇。
  • 2017年6颱風襲擊東莞 累計轉移30741人
    會議透露,2017年,東莞共遭受了6個颱風和23場強降雨的侵襲,累計安全轉移人員30741人。會上,東莞市三防指揮部副指揮、市水務局局長倪佳翔,為推進三防系統標準化建設,爭取10月底前全面完成鎮級三防系統標準化建設。2017年,東莞共遭受了6個颱風和23場強降雨的侵襲。面對嚴峻的防災形勢,東莞市領導高度重視,各鎮街積極防禦,全力投入搶險救災。
  • 東莞40年:「世界工廠」的進與退|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出發地⑦
    張金勇(化名)是西塘村的村民,他的哥哥、姑姑、阿姨等親人在1970年代都偷去了香港,1979年父親帶著他曾計劃從河仔村逃港,但以失敗告終。據張金勇回憶,1979年年尾的一天,寒意陣陣。父親帶著他到了河仔村,準備偷渡去香港。他們一起行動的共有五六個人,大家找到了一位水手帶路,約好晚上行動。結果,還未下船就被巡邏的人發現了,只得各自逃散。
  • 港商過億房產遭雀佔鳩巢 勝訴變空文:中年深圳,司法先老?
    《調查清樣》—撰文 | 文一刀2010年4月《鳳凰周刊》刊發了一篇封面文章,題目是:「港商30年內地投資困境報告」。這份「困境報告」對港商自改開以來在內地投資境遇的變遷進行了大致勾勒,並在文中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港商會遭遇越來越密集的權益侵害事件?」
  • 三代港人講述香港與祖國這70年:抗日老戰士曾偷偷收聽開國大典
    第一代港商追憶改革開放—— 「希望他們能成為接力者」 在中國改革開放這段波瀾壯闊的歷程中,港商書寫下的是格外濃重的一筆。尤其是改革開放初期,毗鄰香港的廣東珠江三角洲地區作為全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讓許多香港商人看到了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