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焦點財經
10月20日至21日,以「新型城鎮化與康旅產業」為主題的第五屆安仁論壇在成都安仁古鎮盛大舉行。該論壇由國家發展改革委作為指導單位,國務院參事室、中華文化促進會、華僑城集團共同主辦,吸引了來諸多經濟學家及行業精英的參與。
「國際國內雙循環」背景下,推動文旅康養產業的發展有何意義?文旅康業產業的發展與新型城鎮化建設又是一種怎樣的關係?就此,阿那亞創始人兼CEO馬寅與焦點財經進行了深入對話。
地產界的「新物種」
阿那亞的前身是北京億城開發的一個瀕臨爛尾的項目,2013年,馬寅和合伙人貸款收購了這個項目,但是當年市場突變,項目很難賣掉。不過,銀行的利息卻一直在增加,每年需要償還約1.5億元。解決阿那亞「沒人買」的問題,是壓力之下的馬寅,首先要做的事情。
最初,阿那亞的目標用戶定位是以50後、60後為戶主的「北京男人後花園」,而後他發現,這些「有閒有錢」的階級很難被什麼打動,於是就有了新的目標定位——80後新中產階級,這些人在精神上更容易狂熱於一種情懷和追求,但不妨礙他們追逐名利和社會地位。
於是,便有了如今阿那亞「人生可以更美」以及「全世界最孤獨」的slogan,再說詩與遠方只需要三個小時的車程就能抵達。逃離石屎森林,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是獨屬於京城白領的浪漫。帶著理想和在地產行業多年摸爬滾打的經驗,馬寅和他的團隊,破釜沉舟,用極其感性的、率真的方式,打造了阿那亞的「情懷」,成為了地產界的「新物種」。
六年時間,阿那亞從海邊的一片荒蕪,到如今許多人心目中的夢想家園。在不少人的評價中,在阿那亞,鄰裡都是朋友,不再物質至上,沒有金錢崇拜和權利崇拜,而只有回歸家庭、回歸自然的本真生活,是落座在北戴河的精神「烏託邦」。
談及阿那亞的成功,馬寅謙虛的將其歸為「運氣好」,他認為,身在困局中的地產人,有一種極強的「求生本能」,這種本能帶來的壓力,倒逼出了無限的創意,甚至,對於阿那亞的「火」遍全網,團隊也是始料未及的。
相比「網紅項目」的稱呼,馬寅更希望阿那亞是一個可以長久流傳的作品。「好的作品具有長期價值,若十年、二十年過去之後,人們依然願意回過頭來再看看某個項目,並且,這個項目還依然能夠打動人心,甚至吸引人們過去居住,這樣的項目才能被稱為作品,希望阿那亞也是這樣一個項目」,馬寅稱。
「阿那亞不是流水線產品」
一直以來,阿那亞都倡導一種「日常生活藝術化」的生活方式,這一追求不會因為疫情的衝擊而有所改變,在馬寅看來,一個優質的社區,不僅要能夠滿足人們對於居住空間的需求,還要能夠滿足人們在情感維度和精神維度的需求。其中,居住需求,是最基本的需求;情感維度的需求,則需要適應中國人的傳統情感方式,中國人大多數更加希望在溫情脈脈的環境裡生活,在這方面,阿那亞也進行了社區的打造,其目的就是為了讓業主重新找回小時候鄰裡之間的美好關係。
在精神維度方面,馬寅表示,精神維度與生活的關係,無非就是文學、音樂、戲劇、詩歌、繪畫等內容與生活的關係。於此,阿那亞也將這些文化藝術的內容,深深的植入了社區的日常生活中,這種做法,滿足了人們在精神維度的需求。
房地產行業「強者恆強」的發展格局下,不少房企紛紛快速拿地、全國布局擴規模,阿那亞有無異地複製的計劃?於此,馬寅指出,「阿那亞從不認為規模,是成功的唯一方式,我們不貪心,目前的實力允許製作兩三個項目,我們就做兩三個,不會過於執著於追求規模」。
馬寅坦誠,相比行業頭部房企,阿那亞還有不少學習的空間。但他也同意,阿那亞是個可以被模仿,但不能被複製的項目。他認為,阿那亞是個手工活,不是流水線產品,整個團隊在這個項目上所投入的時間、經歷、情感等,都不可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