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地產網 「我想靜靜」,現代人越來越喜歡把這句話掛在嘴邊,有時候,孤獨反倒成為了追求。人們尋覓那些能使心湖靜如止水的地方,希望創造屬於自己的孤獨星球。
2015年夏季,一間打著「孤獨」名號的圖書館在微信上爆紅。它建造在秦皇島北戴河的沙灘中央,面朝大海,頗具現代感的建築風格令它在周圍風景的陪襯下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孤獨感凸顯,因此被稱為「全中國最孤獨的圖書館」。
建造它的人,是一個渴望告別繁瑣生活的地產商人,他是前億城股份總裁馬寅。2013年3月,他站在北戴河的這片沙灘上,面朝廣闊無邊的大海,內心如大海般翻湧。
「生活本應是博大精深的,它是一疊積木,要不斷向上累加,始能具備足夠的空間保存過去,展望未來。而不是日復一日,使它累贅與繁瑣。」就是在那一刻,他決定在北戴河建造一處房子,過自己喜歡的生活。
帶著這樣的個人情感,馬寅在這裡建造孤獨的圖書館、神聖的海上禮堂、休閒的沙灘酒吧等,當然還包括海子詩中所寫的「面朝大海的房子」。
當這一切被創造出來後,阿那亞也就由此而生,更準確地說,是由此而重生。
馬寅創業記
對阿那亞進行再開發,第一步是要拋掉傳統房地產開發商的固有思維,馬寅在接受觀點地產新媒體採訪時說:「北戴河這個區域並沒有一個所謂的房地產市場,如果說要用『旅遊地產』的傳統老路做項目,基本上是死路一條。而正是在這樣一個背景環境下,你不得不摸索一些新的可能。」
對於摸索新可能的過程,馬寅把它當成是改變現狀,實現人生「突圍」的機會。
「對我而言,開發阿那亞的過程,就是一個尋找自我的過程。」馬寅說。
帶著如此強烈的個人情感,馬寅以個人的好惡為原點,按照自己對理想生活的規劃再定義阿那亞——將生活作為居住的中心,建設一個海邊的「自留地」,把自己定位成某種生活方式的提供商,把阿那亞理解成服務業。
阿那亞的目標客戶,馬寅介紹說,從年齡來看,以35-45歲為主;從收入來說是典型的中產階級;從身份上來說則為各個領域的專業人士;從精神層面來講,共同點是有著自由精神。
馬寅說,這些人往往「事業小有成就,財富小有積累,經過反省,生命已經重新覺醒,開始回歸家庭和追求自我實現,決心過一種與過去和當下主流價值觀有所不同,更加注重內心生活和精神追求,真正有品質的生活」。
顯而易見,在馬寅對阿那亞目標客戶的描述中,有馬寅自己的影子,也就是說,這些目標客戶與馬寅應當是志同道合的,馬寅說:「我們就是要把自己的情懷、夢想和對生活的理解通過阿那亞與喜歡美好的同道人分享。」
就這樣,按照自己對生活的理解,為提供一種「美好」的生活方式、體現阿那亞的服務理念,馬寅在阿那亞二期項目的研發中加入了許多新的商業配套。
有媒體將阿那亞現在的商業配套分為生活類、奢侈享受類、度假娛樂類以及特色文化類四大類。其中,生活類包括業主食堂、兒童託管、運動健身、醫療站等;奢侈享受類包括高爾夫球場、馬會俱樂部等;度假娛樂類包括沙灘酒吧、水上遊樂等;而特色文化類則包含上面所提到的「最孤獨的圖書館」,以及海上禮堂、觀鳥屋等。
在住宅方面,馬寅在戶型種類上做減法,在戶型設計上則做加法,在建築空間方面考慮得更多,他說:「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追求差異化,聚焦細分客戶,是阿那亞二期產品的核心策略。
阿那亞二期陸陸續續完成,價格不便宜。馬寅接受觀點地產新媒體採訪時介紹,阿那亞的單價大概是周邊同類產品的兩倍以上,總價則可以達到最多4到5倍。
「容積率低,建築密度小,配套多,前期投入大,屬於高端項目,所以成本很高。」馬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透露:「但二期看海公寓的定價是偏低的,接近成本價。二期產品低價入市,是為阿那亞打響知名度,積聚人氣,這是我們的策略。其實,一期產品就應該完成這個目標,但是,它沒有,所以,二期只好再來一次。」
除了增加配套設施,對住宅進行改造,馬寅還為阿那亞引入了「社區」的概念,這似乎是馬寅在開發阿那亞中的一個意外收穫,「有一個我們策劃時沒有想到的新發現,就是有人可能是為了交際、為了一群鄰居去這個場所,即所謂社群的概念。」
按照馬寅的設想,阿那亞的業主們是一群對的人,他們將自己活出自己的社區文化,而阿那亞則充當一個助推手,用圖書館、禮堂、水上運動等配套,介入業主的生活,從而讓業主之間產生感情,最終形成阿那亞的社會關係社區。
據馬寅所說,這種社區已經初步建成,「阿那亞的業主們在一起共同撰寫了《業主公約》,一起談生活、一起跑步、一起辦讀書會、一起做慈善公益事業,甚至自發成立義工團,相約在海灘上撿垃圾,有業主捐出了幾百萬的法國音響和鄰居們分享;也有業主用自己的資源為鄰居們提供各種類型的服務,甚至參與到項目的建設中來」。
質疑與未來
從接手阿那亞的初衷,對阿那亞的重新定義以及阿那亞社區的打造等等都可以看出,馬寅在阿那亞上傾注了許多自己的情感,阿那亞也散發著馬寅自身所有的種種情懷。
今日,當你發幾張阿那亞的照片在朋友圈,而評論下面有一大群人對孤獨的圖書館、神聖的海上教堂等充滿著興趣與好奇,嚷嚷著想一睹其真顏,那麼你可能能夠感受到馬寅與阿那亞的「情懷」感染力。
不過,「商業與情懷能否共存」一直是業內的一個爭議點,普遍認為,開發商在項目上寄託太多個人情懷是商業上的大忌。例如,在書店行業,誠品被認為是頗具情懷的,但其創始人吳清友曾承受了長達15年的虧損;三聯書店也有著與誠品類似的情懷,它跟隨誠品的步伐,開業24小時書店,但其也需為情懷買單,24小時書店不以盈利為目的。
因此,阿那亞的開發方式不免讓人認為其開發風險太大,馬寅太過理想主義;還有人覺得,阿那亞提出的「服務」與「社區」概念只是一場為了賣房子而設計的作秀。
而在馬寅看來,這類人「仍然沉浸在過去的好時光舊觀念老套路裡難以自拔,看不到,也不要願意看到房地產未來的發展方向。」
他說:「情懷和商業並不矛盾,它反而吸引了更多認同阿那亞這一文化內涵的人。」
他還認為,房地產只有向服務轉型才有出路,服務就是房地產未來,「我對此堅信不疑」。
事實上,阿那亞的銷售似乎還不錯,據馬寅向觀點地產新媒體透露:「2015年,阿那亞差不多完成了十個億的房產銷量,幾乎佔了區域80%的市場份額。」
在配套方面,馬寅說,阿那亞的配套大部分已經可以保證盈利,「比如阿那亞的沙灘酒吧在旺季時和北京三裡屯的酒吧營業額是差不多的,高爾夫會所在全年的大部分時節也是一房難求,隨著業主的增多,我們的很多配套都在擴建,比如今年就新增了第二個業主食堂、第二個沙灘酒吧、鄰裡中心等等」。
只是,在投入和成本巨大的前提下,阿那亞賺得了錢嗎?面對這一問題,馬寅直截了當地說,並沒打算在房子上賺錢,「事實上,也不可能賺到錢,這一點,我們想得很清楚,所以,阿那亞的房子賣的很便宜。我們就是打算在將來的運營和服務上持續的賺錢,賺持久的錢。」
因此,馬寅給阿那亞的最終定義是——「始於度假,終於社區」。
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馬寅曾解釋,現在僅是阿那亞的推廣階段,以度假的名義和方式來先讓客戶進行體驗,而按照規劃,阿那亞將是一個複合性很強的項目,未來將容納很多產品形態、產業形態和生活形態,「阿那亞要做出最好玩的東西,給人們一個他們想要的生活方式,而不是簡單地賣房子」。
不過,就秦皇島阿那亞來說,其總佔地3300畝,總規劃建築面積達70萬平方米,現在僅只呈現了其中的五分之一,因此,馬寅口中的這個「未來」似乎還要等待相當長一段時間才能到來,而這個「未來」是否能如馬寅預想般順利也仍需時間進行檢驗。
反正,馬寅自己是對此充滿信心,他還在北京周邊、雲南、海南等地看項目,意欲造出更多「阿那亞」。
對於馬寅的「新人生」來說,秦皇島阿那亞僅只是一個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