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的源氏 千年的物哀(組圖)

2020-12-24 搜狐網

  「這實在可以說是一部唐朝《紅樓夢》。」周作人曾如是評價《源氏物語》———作為中國古典文化影響下於日本王朝文化臻於爛熟階段開出的一朵妖豔之花,世界最古老的長篇小說《源氏物語》將於今年迎來她的千歲華誕,日本專門成立了「《源氏物語》千年紀委員會」,各種紀念活動也將相繼推出。日本媒體高調稱,千年之後《源氏物語》魅力依舊,2008或將成為日本的「《源氏物語》年」。

  如果沒有《源氏物語》,日本文學史和日本人的審美傳統或許會變得面目全非

  戴錚編譯

  世界最古老的長篇小說《源氏物語》將於今年迎來她的千歲華誕。日本各地將舉行專題研討會、演講會、文學散步、版本鑑定等一系列紀念活動。

  在《源氏物語》的誕生地京都,成立了由日本著名作家瀨戶內寂聽、文化界名人梅原猛、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教授唐納德·基恩等8人組成的「《源氏物語》千年紀委員會」,宣布將於今年3月在法國巴黎舉辦《源氏物語》國際學術研討會,4月26日至6月8日在京都文化博物館舉行《源氏物語》特別紀念展,展品包括紫式部的日記畫卷等40件國寶級文物,還將會在11月舉辦論壇、紀念儀式、研討會等280多項相關活動。

  由日本平安時代(794-1192年)女作家紫式部創作的《源氏物語》,其具體成書年代至今未有確切的說法,而紫式部在寫於1008年11月1日的日記中,清楚地記載著這部作品已在當時的貴族之間爭相傳閱,於是今年11月1日就被確定為《源氏物語》的千歲生日。

  作為一部讓日本民族整整驕傲了10個世紀的文學名著,《源氏物語》始終吸引著人們探究的目光。《讀賣新聞》在題為《———迎來千年紀的世界文學傑作》的社論中介紹,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年)初期的儒學家林羅山及18世紀最著名的日本古典研究家本居宣長就將《源氏物語》視為日本文化之母,認為從和歌、江戶時代文學巨匠井原西鶴的《好色一代男》等文學作品,到能樂、繪畫等多種藝術樣式,都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素材。有研究者指出,如果沒有《源氏物語》,日本文學史和日本人的審美傳統或許會變得面目全非。文章特別強調,《源氏物語》具有濃鬱的中國古典文學的氛圍,隨處可見作者對於漢學的深厚素養。事實上,紫式部自幼隨父學習漢詩,並熟讀中國古代典籍,對白居易的詩有很深的造詣,中國讀者在讀《源氏物語》時,很容易感到是在讀一部中國古典名著。

  今天,可能已經不會有人再去讀用古語寫成的原著,但《源氏物語》魅力依舊。谷崎潤一郎、圓地文子等多位作家將其譯成現代日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被改編成13集的漫畫,此後又由日本寶冢歌劇團推出了音樂劇,所有這些,都拉近了《源氏物語》與現代人的距離,令其魅力「一觸即發」。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英國東方學專家亞瑟·威利陸續翻譯出版了《源氏物語》英文版,引起歐美讀者的高度關注。至今為止,《源氏物語》已被翻譯成法語、德語、俄語、中文等20種語言,其中中文版出自豐子愷的譯筆。

連結

  《源氏物語》中的物哀審美意向

  《源氏物語》前44回寫源氏極享榮華,伴隨著感情糾葛的一生。後10回寫源氏之子薰(實為三公主和柏木大將的私生子)與宇治山莊女子之間錯綜的愛情故事。作品最大的成功之處是塑造了源氏及眾多女性形象,並通過這些形象反映了物哀、幽情等審美意向,受到中國唐代文化影響極深。

  「物哀」即「對人生不如意的哀感」,這種審美意向除以源氏掙扎的一生反映出來外,還通過作品中所有與源氏命運連在一起的女性的不幸得到進一步的強化。在紫式部筆下,這些女子個個容貌姣好,聰明伶俐,性情可人,然而個個都是有命無運之人。

  紫姬是作者著意刻畫的理想淑女形象,她氣質優雅,藝壓群芳,性格婉約,通情達理。深得源氏鍾愛,被公認為最幸福的女人。可是即便是這位十全十美的女人,也有著難以言說的苦楚———因源氏用情不專而引起的嫉妒,所以正值盛年,日漸衰弱,香消玉殞。物哀的審美意向,主要來自「人生無常」、「四大皆空」等佛學觀,紫式部在這裡無意識地宣傳了無欲之說,表現了她在佛教思想影響下的人生觀、世界觀,這種物哀的美學傳統,一直被後世作家繼承和發展,成為日本文學民族化的一大因素。

相關焦點

  • 《源氏物語》:從紫姬的命運說起,看物哀美學在小說中的演繹
    其實,《源氏物語》是一本關於美的書,它是物哀美學的濫觴,也將物哀之美演繹到極致,書裡的人美,物美,情美,這種美裡面帶著哀傷,讓人心生憐惜,又無可奈何。《源氏物語》中有許多美妙的女子:出身尊貴的葵姬,紅顏薄命的夕顏,溫柔知性的花散裡,獨立高傲的槿姬……她們性格各異,後來的命運也各不相同,這些女子群像折射出日本平安時代女子生活的全景。
  • 傳承千年的日本三大美學!為美而生的古老思維:物哀、幽玄、侘寂
    日本三大美學:物哀、幽玄與侘寂,一道道迴路打破西方文化不曾觸及的領域,長達千年的歷史脈絡,以獨特的審美價值展現獨一無二的美感意識。「物哀」表示剎那間的虛實源於心中的感嘆、「幽玄」則是追求隱蔽下的曖昧不明、「侘寂」是通往原始的心境,可謂終極的美學思辯。集老莊、儒家與佛教思想於一身,日式美學延伸至物語、和歌、戲劇以及茶道精神,施展多樣化藝術形態,啟發日後無形或有形的創作表現。
  • 《源氏物語》千年誕辰 交響樂CD本月推出(圖)
    今年是《源氏物語》千年誕辰,日本專門成立了「《源氏物語》千年紀委員會」,從去年到明年,各式各樣的紀念活動層出不窮,包括演講、座談、戲劇、會議和音樂會等。日本超市裡也擺滿了一排排「源氏茶」和「源氏糖果」。本月,日本還將推出一張新灌制的《源氏交響曲》CD。
  • 紐約大都會:「還原」日本京都千年的物哀與風雅
    7月24日起,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開始推出特展「京都:藝術想像之都」,通過漆器、陶瓷、金屬製品和紡織品等,以及不同流派的繪畫作品還原這座千年古都的歷史、日本文化中的物哀、風雅與幽玄的獨特美感。在卡爾維諾筆下是他者對京都的觀看,而千年前紫式部的《源氏物語》是平安時代皇族的京都,川端康成的《古都》借千重子和苗子描繪戰後的京都……「京都:藝術想像之都」則是從圖像的角度還原這座千年古都的歷史、以及日本文化中的物哀、風雅、與幽玄的獨特美感。
  • 物哀——讀《枕草子》與《日本物哀》
    《日本物哀》的作者本居宣長強調:」物哀「與」知物哀「就是知人性、重人情、可人心、解人意,富有風流雅趣……從自然人性出發的,不受道德觀念約束的,對萬物的包容、理解、同情,是一種情感修養。」目有所見,心有所動,物有「物之心」,事有「事之心」,物之心是對客觀事物的感受,事之心則是通達人際與人情。
  • 品讀《源氏物語》日本平安時代貴族的愛與欲
    這部一千多年前的巨著,由當時擔任宮廷女官的紫式部撰寫而成,描繪了桐壺帝之子源氏及其後代的情感悲歡,尤其是源氏與各種女性的愛恨糾葛,以及平安社會政治鬥爭對其命運的影響。《源氏物語》直接影響了日本核心藝術理念物哀美學風格的形成,可以說是日本民族文化的奠基之作。如何看待小說主人公源氏?
  • 物哀.
    ——松尾芭蕉 《鹿島紀行》在日本的美學裡,一直都有「物哀」的概念。來自本居宣長對《源氏物語》的批註:「長達五十四卷的《源氏物語》,一言以蔽之,即為知物哀。」只不過,「哀」並不全然是悲傷,憂愁的情緒。然而,物哀其實並不只是一種美學概念,亦是一種人生觀。它可以用一個簡單的詞語描述,即:真情流露。比如本居宣長曾這樣寫道:「所謂物哀的真意,說得更詳盡點,就是對世間萬事萬物,形形色色,不論目之所及,耳之所聞,抑或身之所觸,皆用心體會。
  • 《源氏物語》日本平安時代貴族的愛與欲
    《源氏物語:全譯彩插珍藏版》(全2冊)作者:(日)紫式部 譯者:康景成 版本:紫圖圖書|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8年7月有所依靠的優雅 《源氏物語繪卷·鈴蟲一》復原圖 近代 平安時代女子的宿命:除非依靠男子愛護照顧,女子才能生涯安穩。
  • 從《源氏物語》開始談日本文學,所謂「物哀」文化到底是指什麼?
    源氏的容貌讓人看了吃驚,豔光四射不能正視,所以又為他取名叫「光」。他不僅長得秀逸照人,並且聰穎異常,能夠過目成誦歷久不忘,桐壺帝十分喜愛。十二歲源氏行冠禮,取當權的左大臣之女葵姬為妻。但是源氏並不喜歡葵姬。他喜歡上了父親續娶的女御藤壺,據說是因為藤壺長得像源氏的生母。不久,源氏與女御藤壺亂倫,生下一子,這便是後來即位的冷泉帝。
  • 源氏物語中那些讓人動情的唯美詩句
    《源氏物語》是由日本平安時代女作家紫式部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開啟了日本文學的「物哀」時代,並影響了包括夏目漱石、川端康成、宮崎駿在內的大批的日本作家等各個領域的藝術家,其以「真實」為基礎的「物哀」精神更是得到一代又一代人的繼承和發揚,並對日本文化造成了深厚的影響,成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
  • 西藏雅隆冰川 千年風光[組圖]
    西藏雅隆冰川 千年風光[組圖]中國網 | 時間: 2005-據考察,這一冰川已歷經千年,飽經風雨雕琢,形成千姿百態的冰石、冰柱、冰峰、冰洞。冰川長約12公裡,從海拔6600多米處延伸到海拔4000米左右的崗日嘎布湖中,每當冰川消融時,千噸冰水及冰塊順湖流動,形成水中冰山的奇觀。
  • 西安終南山千年銀杏樹現場照 人們排長隊欣賞場面壯觀(組圖)
    西安終南山千年銀杏樹現場照人們排長隊欣賞場面壯觀(組圖) (/12) (共12張) 2015-11-24 10:01 來源:網易
  • 《源氏物語》|光怪陸離的貴族生活記載及中日合璧的藝術特色
    《源氏物語》|「物語」藝術成就最高峰,再現「物哀」情慾眾生相11世紀初,日本文壇出現了一部震驚文壇的長篇巨著《源氏物語》。這是一部約百萬字的長篇小說,此部小說為日本女性作家紫式部的作品。通過光怪陸離的貴族生活記載,呈現了驕奢淫逸的封建王朝「物哀」情慾眾生相《源氏物語》記載的是貴公子光源氏(及後來子嗣子燻君)和他周圍女性悲歡離合的故事,涉及私生子、亂倫、削髮為尼等大量男女情愛矛盾和悲劇故事記載,反映了當時宮廷的驕奢淫逸生活和宮廷貴族的種種不為人知的思想面貌。
  • 淺談物語文化《輝夜姬》與《源氏物語》
    而隨著對日本文化的深入學習,以《源氏物語》為主要代表作品的物語文化,使人對日本文學史中的物語文化產生了興趣。在日本文學史上,物語主要指自平安時代(794 ——1192)至室町時代(1336——1573)的傳奇小說、和歌式小說、戀愛小說、歷史小說、戰記小說等。日文「物語」一詞,意為故事或雜談。物語文學是日本古典文學的一種體裁,產生於平安時代,公元十世紀初。
  • 美人如花隔雲端 從三個維度解析《源氏物語》以花喻人的獨特魅力
    美學意義:紅顏彈指老,剎那芳華,演繹「物哀美學」熟悉日本文化的人,大概都知道日本的「物哀美學」。什麼是物哀?簡單來說,就是美到極致之後復歸平淡或消亡,這種美學思想跟日本的宗教和地理位置有關。於是,物哀的思想應運而生,根植在了日本人的意識裡。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我覺得稍微更改下,這句話也能表達物哀之美。悲劇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而物哀就是美好的東西不長久,終究會走向毀滅,終究會消散。這種毀滅不是人為的,而是不可抗力因素造就的。「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這大概就是物哀之美。
  • 從《源氏物語》到蜷川實花:與欣賞對象的孤寂融為一體
    在這樣的集體潛意識裡,日本人體會到物哀之情,其實與他們感受到生命的渺小感不可分離,同時也可看出他們的釋然——不負當下的盡興。這種物哀的審美觀,結合了「觸碰」、「目見」、「耳聞」時所觸發的一切感官,在觀看者心裡產生了深切的情趣和哀愁。
  • 日本「紅樓夢」誕辰千年 華人譯《新源氏物語》
    日本「紅樓夢」誕辰千年 華人譯《新源氏物語》 2008年12月09日 15:11 來源:中國新聞網 》誕辰千年的日子。  《源氏物語》是日本女作家紫式部於日本平安年代創作的長篇小說,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小說。《源氏物語》何時寫成的,並沒有正式記載,但根據《紫式部日記》的說法,紫式部是在平安時代寬弘五年(公元1008年)寫成《源氏物語》,日本文化界以此為據,確認到今年《源氏物語》誕生1000周年。
  • 源氏物語:沉醉於他的,紫色因緣的夢
    簡單的介紹下《源氏物語》吧:以日本平安王朝全盛時期為背景,描寫了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經歷和愛情故事,是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寫實小說,使日本古典現實主義文學達到了新的高峰,全書百萬字,出場人物四百多人,故事前後跨度七十餘年。主人公源氏,雖是臣子,實際是皇子。
  • 貓咪木乃伊沉睡兩千年 各地離奇恐怖木乃伊(組圖)
    木乃伊,又叫「人工乾屍」。
  • 2019-10-15源氏物語
    子羽:千年前的平安京,是否真曾有一位翩翩少年,在春英下一舞,俘獲佳人芳心。公元氏的影子是否僅僅存在於作者紫式部的筆下這些我們不得而知。 蘿蔔:但我們可以在古老的物語中去探尋那個時代日本土族的風雅與愛恨。那今天呢,給大家帶來的青書怡情就是日本古典名作源氏物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