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徐鑑茶》第290期:2019昔歸秋茶品鑑報告

2020-12-20 老徐談茶

今天給各位推薦的是2019昔歸秋茶,記得去年也是這個時候給大家推薦的。今年的黃片少了一些,正茶多了一點,品質應該比去年的稍好一點。下面我們就來品一品今年秋茶的韻味如何?

第一泡

湯色呈淺黃色,透亮度一般。茶湯香及掛杯香都還不錯,香型呈蜜香中帶有明顯的蘭花香,青味還是比較重的。

第二泡

茶味飽滿,有一定的厚重感。苦味比較明顯,但化得很快,澀感有,但比較輕,也能化開。回甘開始顯現,主要表現在舌面及兩頰,舌下開始有明顯的生津。

第三泡

茶湯的質感不錯,水路較細,不粗糙,有濃稠感。口腔中回甘的面積有所擴大,延伸到了中後部。

第四泡

茶氣比較足,體感比較明顯,背部及肩部有明顯的發熱感,腹部也有發脹的感覺,開始感覺到有喉韻。

第五泡

茶味依舊飽滿,基本上沒有減弱的感覺,茶香呈一種線性減弱。喉韻更加明顯,深度達到喉部,冰糖甜比較明顯。

觀葉底

葉底的一致性不是很好,有雜茶,40%左右的小樹茶,紅梗、紅葉很少。葉片的彈性還行,有些許發硬,符合秋茶的特性。

結論

此茶符合描述,確為昔歸及周邊所產。強調一下,這茶是小樹茶和古樹茶相拼配的,有昔歸也有昔歸周邊的茶

相關焦點

  • 老徐鑑茶366:2013昔歸普洱生茶品鑑報告(內蒙古茶友)
    今天我們來品一品內蒙古茶友寄來的2013昔歸普洱生茶,這位茶友沒說是古樹昔歸,這在我們品鑑的茶樣中並不多見,屬於稀有品。也是巧了,我們剛從邦東回昆明,給茶友品鑑的第一泡茶居然就是昔歸,這昔歸會不會讓我有一些驚喜呢?
  • 《老徐鑑茶》289期:2018冰島老寨古樹茶品鑑報告(江西茶友寄)
    今天給各位帶來的是江西茶友寄來的2018冰島老寨古樹茶的品鑑報告。又是冰島老寨的古樹,今天上午給茶友品鑑了4個茶樣(4位茶友寄來的),其中三位茶友都有冰島老寨,一位茶友有昔歸,可見名山、名寨的茶遍地都是。我們閒話不多說,開湯品鑑。第一泡湯色呈淺金黃色,透亮度還好。
  • 老徐談茶159:老徐如何鑑茶友們寄來的茶?今天帶你了解整個流程
    我們老徐談茶分了幾個板塊,其中有一個是【老徐鑑茶】,它是用文字來表述的。很多茶友不了解鑑茶的流程,今天就借著【老徐談茶】這期節目給大家示範一下整個鑑茶的過程。全國各地茶友寄來的茶樣非常多,現在積壓了可能上百個,都是按日期排著隊一個一個地把它拿出來品鑑的。因為一周只有兩次【老徐鑑茶】,所以可能大家寄過來以後兩三個月都沒有輪到你。
  • 老徐鑑茶349期:邦罵大雪山2019古樹秋茶品鑑報告(深圳茶友寄)
    今天給各位帶來的是深圳茶友的2019秋邦罵大雪山古樹茶的品鑑報告。大雪山可能大家聽過的不多,邦罵大雪山就是邦馬大雪山,也就是勐庫大雪山,叫法不一樣,其實它們基本上就是一回事。說起邦罵大雪山,它的下面就有一個叫邦罵老寨的村子,距離小戶賽很近。我們就來嘗一嘗這茶的品質究竟如何。
  • 2019昔歸秋茶免費送!加送古樹花茶!品茶味,享花香!
    昔歸茶可是赫赫有名,大家對它一定或品飲過或有所耳聞,今天我們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2019昔歸秋茶(品鑑報告向下滑)!雖然沒有喝上今年的昔歸春茶,但秋茶的品質也很不錯哦~此外,我們還將一併送出臨滄邦東古茶樹茶花品鑑包!
  • 《老徐鑑茶》第391期:2019麻黑品鑑報告(雲南茶友寄)
    今天品鑑的是來自於雲南茶友的2019年麻黑,麻黑位於西雙版納易武產區,易武茶在普洱茶當中出名是最早的,近些年越來越火,劃分得也越來越詳細。麻黑茶的價格也是非常的高,但產量是比較少的,下面我們就來開湯嘗一嘗。
  • 【老徐談茶】第180期:臨滄2020昔歸古樹茶價格上漲20%?其它茶是漲...
    ——《老徐談茶》 上期我們聊了2020春茶行情與品質的上半部分,今天我們接著聊這個話題,進入臨滄產區,把臨滄分兩個區域來聊一聊。而那些沒有經過修剪的所謂的中樹茶和古樹茶的價格就比較平穩,基本上與去年持平,並未出現一個較大的波動。
  • 《老徐鑑茶》284期:2019頭春易武喬木茶品鑑報告(廣東茶友寄)
    今天給各位帶來的是廣東茶友寄來的2019頭春易武喬木普洱生茶的品鑑報告。所謂喬木茶,在不同的時期它有不同的含義。一般而言,在2009年之前,在古樹茶還沒有興起時喬木茶其實指的就是成樹形的茶,或者可以理解為大樹茶。
  • 《老徐鑑茶》第282期:冰島地界2019頭春古樹茶品鑑報告
    今天給各位推薦的是2019頭春冰島地界古樹茶,相信各位已經對冰島地界比較的熟悉了,我們去年也給大家送過品鑑包,那麼今年的茶和去年的有什麼差別或不同點呢?下面我們就來開湯品鑑。第二泡茶味的飽滿度很好,無任何雜味。稍有苦味,但化得很快,基本上無澀感。回甘迅速,基本上整個口腔都能感受到。第三泡茶湯的質感很好,水路細膩潤滑,無掛口、掛喉的跡象。
  • 《老徐鑑茶》第299期:2019冰島普洱生茶品鑑報告(山東茶友寄)
    今天給各位帶來的是山東茶友的2019冰島普洱生茶的品鑑報告。又是冰島,區別只是這位茶友的沒寫明是古樹茶,我們且認為是產於冰島的茶吧,包括了近幾年來種植的臺地茶。話不多說,我們開湯說話。第二泡茶味的飽滿度還行,沒有水味的感覺。苦味很少,澀感明顯,不過還能化開,有甜味,比較直接。第三泡茶湯的質感就很一般,水路比較粗糙,濃稠感也有明顯的不足,口腔中澀的面積有擴散的趨勢。
  • 《老徐鑑茶》第323期:2020冰島糯伍古樹頭春茶品鑑報告
    這款茶的品鑑報告已經和大家分享過兩次了,每次都會稍有不同,這是因為每年氣候不盡相同,每年出產的茶也都不是一模一樣的。這款茶已經過國際權威機構SGS136項農殘的嚴格檢測,檢測報告私信即可看到。下面我們就來嘗一嘗今年的品質究竟如何。
  • 老徐鑑茶第330期:2020王子山曼松古樹茶品鑑報告(北京茶友寄)
    今天給各位帶來的是北京茶友的2020王子山曼松古樹普洱生茶的品鑑報告。大家應該都知道,曼松古樹茶應該是普洱茶界的第一高價茶了,動則數萬一公斤,一般茶友是很難接觸到真正曼松古樹茶的。說起曼松古樹茶,其實在業界中爭論是比較大的,其中的是是非非恐怕不是一般人能說得清楚的,這裡我就不再重複了,還是以茶論茶,其餘的就不去理會。第一泡茶湯呈淺黃色,稍帶一點綠,透亮度不錯。無論是茶湯香還是掛杯香都比較濃鬱,蜜香有但不重,花果香為主,但其中似乎夾雜有豆香味。
  • 《老徐鑑茶》304期:2005易武正山拼配茶品鑑報告(河南茶友寄)
    今天給各位帶來的是河南茶友寄來的產於2005年的易武正山拼配料品鑑報告。在2009年前,純料茶是很少的,什麼古樹純料、小區域的純料並不多見,大部分易武產區的茶都只標明易武正山、易武老樹之類,並不像今天這樣細分出無數個小區域的茶來。
  • 《老徐鑑茶》第352期:2020布朗古樹春茶品鑑報告(天津茶友寄)
    今天給各位帶來的是天津茶友寄來的2020春布朗古樹茶的品鑑報告。布朗山範圍很大,它所產的茶的滋味也是千變萬化,差別很大,但大的方向還是有的。這位茶友的茶只標明了它是來自於布朗山的古樹茶,我們也就且將它當作混合料來看待吧,鑑別標準就兩條,這茶是否產於布朗,是否是古樹茶。
  • 平日老徐鑑茶,今天看茶友品2020高杆古樹頭春茶心得,專業!
    今天我們的《老徐鑑茶》有一個小小的改動,將我們的一位茶友寫的品鑑報告與各位分享。這位茶友也是一位資深老茶客了,他寫的很好,很專業,我自感不如,感謝這位茶友!同時我也希望各位茶友也和我們一起分享一下您的品茶心得以及您各種有關茶方面的故事,謝謝大家!
  • 《老徐談茶》第197期:什麼是秋茶?它和雨水茶有何不同之處?
    又到一年一度採摘秋茶的時節,目前已經有部分茶商開始售賣今年的秋茶了,這期老徐談茶就和大家聊一聊秋茶與雨水茶之間的區別,以及鑑別它們的一些簡單方法。各位應該都或多或少接觸過秋茶(有的稱之為谷花茶),其實普洱茶秋茶的產量並不高,只佔全年產量20%不到,尤其古樹茶的秋茶就更少了,有的品種的古樹茶基本上就不產秋茶,比如部分的野生茶、半野生茶(也就是我們也稱之為過渡型品種),以及受到茶友們喜愛的我們製作的紅巖古樹茶就沒有秋茶。
  • 《老徐鑑茶》第305期:2018年帕莎品鑑報告(山東茶友寄)
    今天給各位帶來的是山東茶友的2018帕莎普洱生茶的品鑑報告,帕莎茶產自於西雙版納勐海縣格朗河鄉,介於南糯山與勐頌茶山之間,它出產的茶兼具這兩者的特點。我們今天就來嘗一嘗這位山東茶友的帕莎茶。第一泡茶湯呈淡黃色,透亮度好。
  • 《老徐鑑茶》第390期:不知名普洱茶品鑑報告(雲南茶友寄)
    今天品鑑的是來自雲南茶友未知產地的普洱茶,這款茶是餅茶,鬆緊度適中。從外形上看芽頭是比較多的,有些許黃片,幹茶聞起來香味比較純,沒有異味,下面我們就開湯嘗一嘗這款茶。第二泡茶味稍顯淡薄,內含物質不夠豐富。苦、澀味都比較明顯,苦化得還算快,澀化得較慢,主要集中在上顎及兩頰。
  • 《老徐鑑茶》317期:勐庫大雪山2012生茶品鑑報告(江西茶友寄)
    今天給各位帶來的是江西茶友的2012年勐庫大雪山品鑑報告。勐庫大雪山我們又稱為邦馬大雪山,它上面的古樹茶資源是比較豐富的,尤其是它上面的野生古樹茶群落更是獨一無二,不過大家也別想著能購買這一區域內的野生古樹茶,因為那是禁採的,不過人工種植茶是可以採摘的。
  • 老徐鑑茶第396期:2017年老曼娥古樹生茶品鑑報告(浙江茶友寄)
    今天品鑑的是來自於浙江茶友的2017年老曼娥古樹生茶,大家都知道老曼娥的茶以苦重、氣足、味霸、香濃而出名,其實老曼娥出名還是比較早的,甚至早於老班章,但價格上和老班章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下面我們就來嘗一嘗這位茶友的茶。第一泡茶湯呈淺黃色,湯香尚可,掛杯香還不錯,但香味有點雜,像蜜香中帶有果香,還有一點其他的香。第二泡茶味有,但顯得有些寡淡。澀感明顯,化開的速度也較慢,苦比較重,但苦得比較寡,類似於吃苦瓜的那種苦,口腔中散開很難褪去。第三泡茶湯的質感不太好,沒有濃稠感,水路也比較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