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徐談茶》第197期:什麼是秋茶?它和雨水茶有何不同之處?

2020-12-17 老徐談茶

又到一年一度採摘秋茶的時節,目前已經有部分茶商開始售賣今年的秋茶了,這期老徐談茶就和大家聊一聊秋茶與雨水茶之間的區別,以及鑑別它們的一些簡單方法。

各位應該都或多或少接觸過秋茶(有的稱之為谷花茶),其實普洱茶秋茶的產量並不高,只佔全年產量20%不到,尤其古樹茶的秋茶就更少了,有的品種的古樹茶基本上就不產秋茶,比如部分的野生茶、半野生茶(也就是我們也稱之為過渡型品種),以及受到茶友們喜愛的我們製作的紅巖古樹茶就沒有秋茶。就價格來說,秋茶和雨水茶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大約可以相差1~2倍,少量品質好的秋茶甚至可以和春茶相媲美。因此,有不少的秋茶是留到第二年春茶上市時與春茶相拼配壓製成餅的,這主要第一降低了成本、第二秋茶的香氣確實是不錯。更何況經過近半年的存儲,香氣會更好,有的甚至超過了新採摘下來的春茶,過去老的加工工藝中就有春茶和秋茶相拼的方法。

什麼時候產的茶才算是秋茶呢?

一般認為立秋後採摘的茶即可算是秋茶,個人認為此時雲南茶產區的雨水依舊較多,這個時候採摘的茶依舊水味比較重,並不是我們所說真正意義上的秋茶。真正意義上的秋茶應該是在9月份以後,並且當地應該連續天晴半個月左右,所採摘的秋茶才有比較高的品質。否則,即便是9月份採摘的,只要雨水不斷,茶葉的水味依舊較重,達不到品質要求。

秋茶究竟和雨水茶在外形、口感上有什麼差別呢?

先說外形:1、秋茶葉片面積相對較小,如果採摘精細,是和春茶差不多的。

2、秋茶的芽頭較小並且細,顏色和春茶相比有些偏黃;數量上看,秋茶的芽頭稍稍比雨水茶要多一些,它的葉間距也是介於春茶和雨水茶之間,比雨水茶明顯的小一些。

3、茶底的纖維含量較高,不似春茶那樣柔軟有彈性,也不像雨水茶那樣彈性、韌性都很差。上手輕揉後,秋茶是不易碎的,韌性較好、彈性稍差,茶梗有些發硬,當然這一點一般不易判別。

4、秋茶很少看到一芽四葉的情況,甚至一芽三葉都不是很多,大部分為一芽二葉,這是因為第三、第四葉基本上都已經黃片化了。

5、它整體的顏色要比雨水茶偏淡一些,通常而言雨水茶的顏色都比較深,有些發黑。

當然這是在同產區、同品種相比的情況下才有實際意義。

口感上來看:秋茶的香氣明顯要高出茶不少,比較接近春茶。茶味與春茶相比肯定會稍薄一些,也會帶有一點點的水味,但並不算重,與雨水茶相比要好很多。茶湯的濃稠度及滑潤度與春茶相比就比較明顯的弱一些,但與雨水茶相比又有很明顯的優勢。茶氣同樣也是,比雨水茶強不少。

總之,個人認為秋茶的性價比是很高的,但高品質的秋茶確實不多,並且同品種的高品質秋茶不是每年都有,這要看天氣配不配合,如果雨水不停或者停的時間不夠,那茶的品質肯定是有比較大差距的。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後臺刪除

相關焦點

  • 老徐談茶159:老徐如何鑑茶友們寄來的茶?今天帶你了解整個流程
    我們老徐談茶分了幾個板塊,其中有一個是【老徐鑑茶】,它是用文字來表述的。很多茶友不了解鑑茶的流程,今天就借著【老徐談茶】這期節目給大家示範一下整個鑑茶的過程。全國各地茶友寄來的茶樣非常多,現在積壓了可能上百個,都是按日期排著隊一個一個地把它拿出來品鑑的。因為一周只有兩次【老徐鑑茶】,所以可能大家寄過來以後兩三個月都沒有輪到你。
  • 【老徐談茶】第180期:臨滄2020昔歸古樹茶價格上漲20%?其它茶是漲...
    ——《老徐談茶》 上期我們聊了2020春茶行情與品質的上半部分,今天我們接著聊這個話題,進入臨滄產區,把臨滄分兩個區域來聊一聊。而那些沒有經過修剪的所謂的中樹茶和古樹茶的價格就比較平穩,基本上與去年持平,並未出現一個較大的波動。
  • 《老徐談茶》160:老徐談茶沒店鋪,雙十一沒活動,原因在此!
    最近許多茶友都在問雙11老徐談茶有什麼活動,雖然雙11已經過了,還是和大家說一下這個事。十分抱歉,我們在淘寶、天貓、京東等網際網路購物平臺都沒有開店,因此也就沒有雙11活動,包括雙12、618、520等等都沒有活動。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我們不在這些購物平臺開店的原因。
  • 《老徐鑑茶》第290期:2019昔歸秋茶品鑑報告
    今天給各位推薦的是2019昔歸秋茶,記得去年也是這個時候給大家推薦的。今年的黃片少了一些,正茶多了一點,品質應該比去年的稍好一點。下面我們就來品一品今年秋茶的韻味如何?第二泡茶味飽滿,有一定的厚重感。苦味比較明顯,但化得很快,澀感有,但比較輕,也能化開。回甘開始顯現,主要表現在舌面及兩頰,舌下開始有明顯的生津。
  • 《老徐談茶》169:普洱純料茶指的是什麼?山頭、古樹還是春茶?
    所謂純料茶,是在2010年左右才逐漸興起的一個概念。什麼是純料呢?我個人認為純料茶的含義大致有三個:第一就是季節的概念,特指是一個季節產的茶。市場上大部分是春茶純料,少部分是秋茶純料,從來沒有聽說過夏茶也就是雨水茶純料的。
  • 《老徐談茶》第192期:乾旱年份普洱茶品質更好?具體好在哪兒?
    大家都知道去年和今年的春天雲南普洱茶產區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旱情,去年是臨滄旱情比較嚴重一些,今年是版納和普洱的旱情相對更重了一些,具體的情況在我們老徐談茶中都有比較詳細地講述,這裡就不再贅述。至於說到今年和去年普洱茶的品質究竟如何,我和大家講一講自己的感受。通常在乾旱時,普洱春茶採摘的時間都是要晚於正常年份的,至於晚多久,就要看乾旱的程度。
  • 老徐鑑茶349期:邦罵大雪山2019古樹秋茶品鑑報告(深圳茶友寄)
    今天給各位帶來的是深圳茶友的2019秋邦罵大雪山古樹茶的品鑑報告。大雪山可能大家聽過的不多,邦罵大雪山就是邦馬大雪山,也就是勐庫大雪山,叫法不一樣,其實它們基本上就是一回事。說起邦罵大雪山,它的下面就有一個叫邦罵老寨的村子,距離小戶賽很近。我們就來嘗一嘗這茶的品質究竟如何。
  • 普洱春茶 夏茶 秋茶有什麼特點?
    冬天,茶樹主要生長部位是在根部,而胺基酸的合成是在茶樹根部合成後再運輸到頂端。茶樹經過冬眠後,內部儲藏了許多營養成分;在冬、春季陽光照射弱,茶樹生長緩慢,是茶葉中某些香氣物質形成的主要因素。因此,經過一冬的修養,春茶所含的內含物質是最豐富的,具有色澤油潤、香氣馥鬱、滋味濃厚回甘、葉底柔軟厚實的優點。
  • 【老徐談茶】第130期:高杆古樹茶滋味佳?!老徐帶你一探生長環境!
    今天帶大家來看的是高杆古樹茶,這是原生狀態下的高杆古樹茶。 這棵樹(上圖)非常典型,這是在森林的邊緣地帶,陽光比較好。這種樹就是我之前在視頻裡和大家講的那種,沒有杈 ,一個勁的往上長。它和茶園栽培的人工栽培型古樹茶是不一樣的,這是純粹野生狀態下的。它在樹冠上有一點點分叉,樹冠不大,不像茶園裡的古樹茶,樹冠比較大。
  • 普洱茶中的雨前茶、谷花茶、雨水茶是什麼意思?
    前兩天和小夥伴喝普洱茶時,有小夥伴問我"像龍井這樣的綠茶會按照節氣分為明前茶(清明前採摘)、雨前茶(穀雨前採摘),那普洱茶也會有這樣類似的叫法嗎?"普洱茶根據原料時期的不同的確會有類似綠茶那樣的叫法,但是分類依據又和江南茶區有所不同。
  • 《老徐鑑茶》第350期:2020娜罕頭春古樹茶品鑑報告
    今年的娜罕茶與去年相比,條形上會稍微飽滿一點,顏色微偏深一些,這點不易看出來,與正常年份的基本無差。雖說今年雨水也是相對有些偏少,但與去年相比已經好了很多,因此今年產量也基本正常,不像去年一樣大幅減產。下面我們就來嘗一嘗今年的娜罕古樹茶。第一泡茶湯呈淡黃色,透亮度一般,稍有一點懸浮物,這很正常。
  • 老徐談茶210:這個年份的老茶入手必須謹慎!套路到底有多深?
    上期和大家簡單聊了一下有關普洱茶的幾個關鍵時間節點,本來只是打算做一個比較簡單的介紹,不過大家的反映都比較熱烈,那我們就將這個話題講得再詳細一些深入一點。上期聊到2004年這個時間節點,接下來我們就要進入到2006~2007這個關鍵的時間節點了,【老徐談茶】第一期和第二期就是從聊這個時間節點開始的。自從2006年開始,普洱茶開啟了一個大牛市的篇章,或者說到了牛市快速拉伸的階段,這個階段通常都是漲幅驚人,並且上漲的速度非常快,各路人馬都攜大量資本開始湧進普洱茶這個行業,茶葉瞬間就變得供不應求。
  • 秋日話「秋茶」,有哪些秋茶,此時節最宜喝哪些茶?
    這個時候的秋茶採摘,可以理解為農閒時的娛樂活動,並無他意。 唐代,茶聖陸羽獨尊春茶,不過這並不意味著秋茶就銷聲匿跡了。中唐詩人張籍在《和左司元郎中秋居十首》裡提到:「秋茶莫夜餘,新自作松漿。」詩人許渾的詩裡也有「秋茶垂露細,寒菊帶霜甘」之句,雖無法窺見秋茶的全貌,但也能得知民間有喝秋茶的習慣。
  • 《老徐談茶》第157期:再說古茶樹!樹齡如何測最靠譜?
    最近看到了不少關於古樹茶的文章,本來看一看也就過了,不想再多說什麼,無奈許多茶友在私下與我交流的過程中,反覆提及一些這類問題,那今天我們就用一期的時間再來聊一聊古樹茶的一個大致情況。還有一個是古茶樹的數量問題,最近一個茶友說他看到一篇文章說冰島老寨有5萬多株百年以上的古茶樹,500年以上的有一萬多株,是否真實?我和他說,你親自去一趟。有關這些問題我過去講過很多次,各位可以去看一看往期的節目。
  • 第十四期:你不知道的臨滄名山茶之永德古樹茶大雪山
    ——《老徐談茶》 上期和大家講了鳳慶的古樹茶以及滇紅紅茶,這期給大家聊一聊臨滄永德的古樹茶。 永德古茶樹的面積和數量在臨滄乃至於雲南省算比較多和集中。其中最有名的千畝連片千年古樹茶就位於永德縣的大雪山鄉。
  • 春茶、夏茶、秋茶的品質特徵和鑑別方法
    秋茶(谷花茶):「立秋」後的「白露」隨著降雨量的減少,天氣也逐漸轉涼了,這時就進入了秋茶的採摘季節了,同時茶花也基本含苞欲放了。秋茶從「白露」到「霜降」後「立冬」前採摘就結束了。  秋茶——條索緊結粗大,稍顯芽毫。色澤烏黑油潤稍顯灰帶棕。湯色清亮。香氣飄逸,多有松煙味,滋味純和,茶湯入口柔和,苦、澀味稍重,口腔收斂性強。
  • 平日老徐鑑茶,今天看茶友品2020高杆古樹頭春茶心得,專業!
    今天我們的《老徐鑑茶》有一個小小的改動,將我們的一位茶友寫的品鑑報告與各位分享。這位茶友也是一位資深老茶客了,他寫的很好,很專業,我自感不如,感謝這位茶友!同時我也希望各位茶友也和我們一起分享一下您的品茶心得以及您各種有關茶方面的故事,謝謝大家!
  • 有人喜歡喝春茶,有人喜歡喝秋茶,春茶和秋茶有什麼區別?
    我們平時聽到的什麼雨前茶、明前茶、白露茶等等,這些命名都是根據茶葉的採摘時間來定的。可能會有看官們要問了,都是茶葉,不同的採摘時間對茶葉的品質有什麼影響,春茶和秋茶到底誰更好呢?現在在市場上,更多的推廣和宣傳都是以春茶作為噱頭,尤其是明前茶,採摘最早,市場價格也最貴。雨前茶稍微次一些,但總體口碑也還是很不錯的。幾乎很少看到關於秋茶的推廣和宣傳。
  • 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你知多少?
    秋茶的湯色、滋味間於春茶和夏茶之間,香氣平和,在營養成分方面一般不如春茶。在我國氣候條件下,除華南茶區的少數地區外,絕大部分產茶地區,茶樹生長和茶葉採制是有季節性的:江北茶區茶葉採制期為5月上旬至9月下旬,江南茶區茶葉採制期為3月下旬至10月中旬,西南茶區茶葉採制期限為1月下旬至12月上旬。
  • ​話說秋茶:「秋香」迷人何處覓?
    其它茶類雖有採摘夏、秋、冬茶,但品質低下,王草堂在《茶說》中對同是烏龍茶的武夷巖茶描述可見一斑:「武夷山自穀雨採至立夏,謂之頭春,約隔二旬復採,謂之二春,又隔又採,謂之三春。夏末秋初又採一次,名為秋露,香更濃,味亦佳,但為來年計,惜之,不能多採耳」。當然,臺灣東方美人則是夏季綠葉蟬數量多發時最好,這是個例外。人們常問,鐵觀音春茶、秋茶哪一季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