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佛造像,紫檀木清刀復刻

2020-12-17 騰訊網

小葉紫檀 | 北魏佛

規格:15*15*33.5cm 1968g

北魏佛像是北魏時期的佛像造型,造像反應了北魏太和十年(486)孝文帝下令以漢服為官服,大規模推行漢化政策、吸收南北朝文化精華之後,對北魏晚期佛像樣式所產生的影響。除了在衣著上改變了以往通肩式袈裟或右袒式袈裟為主的西域樣式,轉而以寬袍大袖、褒衣博帶的漢式服制為主流。姿態上亦轉以秀骨清像為尚,身扁肩溜、體態修長。

此造像擇取印度小葉紫檀實心老料,氧化充分,木性穩定。坐像,左掌外翻下垂作與願印,右手施無畏印,頂上肉髻光素高聳,髮根低平,額部寬短,臉型扁長,雙眉修長,眉頭與鼻梁相連,稜角分明,雙目細長如杏核,呈微合而略帶微笑的神態,嘴寬唇厚,造型有別於常見的北魏造像。

外披褒衣博帶式袈裟,衣帶繫於胸腹間,兩帶自然下垂。肩部呈凸稜狀衣褶,下擺作U形衣褶,轉折分明,下方衣擺外張,衣緣曲折,突顯袈裟的厚重繁複,身軀結構平板有力。琢刻沉穩不躁,寶衣層迭,線條如風拂水,意韻清逸脫俗。垂眸結印,氣質深靜而慈悲,莊嚴神聖。

喜歡這篇文章,可點擊右下角 在看 分享給大家噢!

相關焦點

  • 新鄉 西明寺北魏造像碑
    該造像建於北魏時期,石刻造像通高4.8米,寬1.65米,背光呈蓮花瓣形,正面雕一佛二菩薩,本尊為無量壽佛,兩側菩薩為觀世音和大勢主,統稱「西方之聖」,石刻通體雕刻則細膩,線條流暢,被國家省有關專家譽為「年代之早,行體之大,藝求之精,中原之冠」,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藝術價值和歷史研究價值,2006年5月29日正式被國務院公布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館藏精品北魏《翟興祖造像碑》
    這裡薈萃了歷年來在偃師地區出土的歷代石刻,包括碑刻、造像、翁仲、墓誌等200餘件(套),其中不乏書法名碑、字體名碑、史料名碑等,諸如:東漢道教「肥致碑」、東漢「張禹碑」、蔡邕書丹的「熹平石經」(殘塊)、西晉「荀嶽墓碑」、北魏正光四年的「翟興祖造像碑」等,彰顯了中國幾千年文學、歷史、藝術、科學、政治、生活等各個方面的輝煌成就。
  • 鄴城出土百餘件佛造像在國家博物館展出
    經過16天的搶救性發掘,該埋藏坑出土文物2985件(塊),時代跨越北魏、東魏、北齊、隋和唐代,大部分是東魏、北齊時期造像。鄴城考古隊經過多年的整理、拼合,完成了200餘件造像的修復工作,本次展覽就是這批佛造像修復、保護工作的階段性成果展示,也是這批佛像的首次系統性展示。
  • 中國超低調的石窟,見證了北魏佛文化的繁盛,如今藏有5萬尊造像
    其實作為北魏首都,遼、金陪都的大同來說,這裡直到如今依然保留著眾多的古蹟,其中又以佛寺和石窟最為特色,因此小馬的大同第一站就來到了公元439年,北魏滅北涼,從北涼首都(今天的武威)遷宗族吏民3萬戶到了山西大同,這裡面包括了3000多個僧眾,這些僧眾到來的最大目的就是繼續繼承和修建
  • 中國超低調的石窟,見證了北魏佛文化的繁盛,如今藏有5萬尊造像
    其實作為北魏首都,遼、金陪都的大同來說,這裡直到如今依然保留著眾多的古蹟,其中又以佛寺和石窟最為特色,因此小馬的大同第一站就來到了雲岡石窟。公元439年,北魏滅北涼,從北涼首都(今天的武威)遷宗族吏民3萬戶到了山西大同,這裡面包括了3000多個僧眾,這些僧眾到來的最大目的就是繼續繼承和修建「涼州模式」的造像和石窟,並且以皇家的名義進行建造,雲岡石窟就是當時的產物,建造石窟的目的和涼州模式的石窟一模一樣,那就是為了供奉佛教以及彰顯皇家的實力。
  • 北魏時期洛陽開鑿多處石窟 水泉石窟雕刻佛傳故事
    北魏時期,在伊闕大規模營造石窟的同時,洛陽京畿(jī)的多處山崖,也陸續響起造像的釺(qiān)聲,開鑿了眾多窟龕。石窟為中型石窟群,現存佛龕7座,造像177尊。各窟造像基本相似,均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最西邊的一窟俗稱「六郎窟」,高5米,寬6.6米,正面佛像高1.8米,外壁滿雕小佛像1000尊。鋪溝石窟名窟佛像均高鼻深目,兩尊齊平,十分威武,似鮮卑人形象。  萬佛山石窟位於黃河北岸的吉利區柴河村,有神遊洞、黑龍洞、三世佛寺院、千佛龕等景觀。
  • 雲龍山石佛:北魏晚期建造的石佛僅造了佛頭,康熙年間才塑佛身!
    因為山上有北魏時期的石刻大佛,雲龍山還被稱為是石佛山。雲龍山上文化古蹟眾多,不僅有北魏時代的大石佛,唐宋摩崖石刻,還有宋代的放鶴亭、招鶴亭、飲鶴泉、張山人舊居,明代的興化禪寺,清代的大士巖、山西會館、船廳、御碑亭、碑廊等歷史文物古蹟。非常值得前去遊覽觀賞。雲龍山的唐宋摩崖石刻在山上的興化寺內,上世紀90年代初年興建大雄寶殿時發掘。
  • 佛像賞析—北魏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坐像
    銅鎏金佛坐像 北魏(太和十一年 公元 487 北魏堪稱中國佛教美術史上金銅造像的顛峰期
  • 鄴城171件佛造像國博展出 均來自北吳莊佛造像埋藏坑
    北吳莊佛造像埋藏坑是中國佛教考古重要發現之一,出土文物2985件(塊),時代跨越北魏、東魏、北齊、隋和唐代,大部分是東魏、北齊時期造像。鄴城佛造像藝術因政治、文化、社會風俗等因素呈現出不同的風格變化。中國佛教造像的「褒衣博帶」、「秀骨清像」、「曹衣出水」等代表性特徵,在這裡都有呈現,並出現了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龍樹背屏」造像,展示出多元文化交融。
  • 「科普篇」佛造像的分類 II
    所以造像中還有豐髯長鬚老者形的所謂男相觀音。如果有刻款是北魏的自在觀音,肯定此像有問題,一種是純粹的偽造,或者是真品加刻的偽款。遼 南海觀音木雕 美國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藏宋彩繪木雕觀音坐像觀音菩薩在藏傳佛教中也最受尊崇、除二臂外,還有四臂、八臂、十一面千手千眼觀音等等。
  • 入佛知見,晉地行之北魏雲岡石窟系列一
    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餘軀,為中國四大佛像石窟之一前後一共用了64年,其中最早的是有曇曜開鑿的五個窟,後來逐步開鑿了200多個窟,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裡。當時是北魏武帝滅佛之後,拓跋晃很禮重他,下令於平城(今大同市)西的武周山上開鑿雲岡石窟,後人稱為曇曜五窟。曇曜本人是石窟寺的創始者。非常有敦煌壁畫的feel。由於曇曜法師積極致力復興佛教事業,北魏時代佛教盛行的基礎因而確立。
  • 中國四大石窟之一:見證了北魏文化的興盛,近6萬尊佛十分震撼
    中國四大石窟之一:見證了北魏文化的興盛,近6萬尊佛十分震撼說到山西大同,可能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的就是它是我國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有著"鳳凰城"和"中國煤都"的稱號。但是真正去過並且對其有所了解的人才能懂得,這個城市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
  • 「菩提華光——河北博物院藏銅佛造像展」4日開展
    記者耿輝 攝燕趙都市報訊(記者楊佳薇 通訊員董劍橋)9月4日至10月31日,河北博物院將於北區二樓13、14號展廳舉辦「菩提華光——河北博物院藏銅佛造像展」,市民可前往參觀。展覽擬於10月31日結束。佛教造像既蘊含著豐富的宗教意涵,又寄託著造像者的精神訴求,其本身的歷史和藝術價值也彌足珍貴。佛教自東漢開始萌芽,十六國時期迅速發展,至北朝時期達到高峰。定州是北魏時期金銅造像的中心區域,遺留至今的造像較多,造像風格變化多端,工藝水平高超。隋唐時期佛教造像寫實且充滿動感。遼代造像神情端嚴,宋代造像趨於世俗化,風格寫實,平易近人。
  • 北魏上空的佛
    北魏上空的風景,是大佛。 龍門石窟、西沃石窟,都開鑿在懸崖之上;盧舍那大佛,也端坐在懸崖之上。尤其是地處新安縣的西沃石窟,在沒有整體搬遷之前,200多尊佛像都鐫刻在壁立千仞的懸崖上。「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北魏的佛,往往居高臨下,需我們仰視。 如果真有「時間隧道」的話,我一定要回溯而去。
  • 鄴城遺址發現巨大佛像坑,挖出2895件佛造像,專家:請求武警押送
    當時其實考古隊動用了世界上最先進的RTK高精度定位測量,不得不說高科技就是好使,在扒開5米厚的流沙層之後,映入大家眼前的一處不規則的埋葬坑,此埋葬坑長約3.3米、深1.5米左右,而坑中則是埋葬了2895件佛造像,這批巨大的佛像出土堪稱是新中國有史以來出土的最多數量的佛造像。
  • 北魏特有現象:皇帝被視為佛的化身,皆因一位高僧的一拜
    我國的北魏王朝崇信佛教,當時的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不僅市井繁華,人口眾多,街坊獨具特色,而寺廟建設之多、之雄偉壯麗,在全國也少有。北魏的皇帝不但稱為天子,也被視作佛的化身。當時在寺廟裡的造像既是佛祖,也是皇帝,佛與帝合而為一,這是我國歷史上少見的一種特有現象。
  •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館藏,精美佛造像,寶相莊嚴
    這尊佛像造像生動細膩,宛若真人,雙目有神,表情祥和呈跏趺坐姿,身披袈裟,袒右肩,衣紋褶皺自然寫實,流暢生動,袒露的胸部肌肉平滑光潔,充滿彈性。鎮墓獸 北魏 高31.1cm易縣三彩羅漢 遼代20世紀30年代由紹興人壽鵬飛總纂成書的《易縣誌稿》載:「八佛窪在峨眉寺溝底之東北支,亦稱百佛洞、百佛山……峨磨山在州西北五十裡,有崖南俯,俗名白臉山……山半有洞名百佛窪
  • 與莫高窟齊名的甘肅石窟 藏國內最早七佛造像 大佛容貌酷似武則天
    北石窟寺是北魏永平二年(509年),由涇州刺史奚康生所建,因與甘肅平涼涇川縣的南石窟寺為同時代開鑿,兩寺一南一北,遙遙相對,故得名「北石窟寺」。整個石窟群開鑿在高20米、長120米的紅砂巖崖上,現存大小窟龕307個,精美石雕造像2126尊,是甘肅省石雕藝術最為集中的一處窟群遺存。
  • 一方一淨土,一笑一塵緣 ——賞《皇興造像》
    皇興造像(正面)北魏是中國佛教藝術的第一個高峰,拓跋皇室對這一來自西域的宗教信仰極為推崇,舉全國之力在舊都平城和新都洛陽建造了氣勢恢宏的雲岡石窟和龍門石窟。這一時期的長安作為佛教東來的中樞,雖沒有皇家的恢宏巨製,卻也留下了許多精巧玲瓏、賦有鄉野之趣的石雕造像。
  • 檀香木和紫檀木別再傻傻分不清了它們的區別很大
    檀香木一直以來可能是跟紫檀木混淆最厲害的木種了,但其實這兩樣木頭天差地別,差距很大!無論是木質、產地、用途、藥性、心才顏色、味道等方面都各有千秋!包漿不如紫檀明顯,質地堅硬、細膩、光滑、手感好!而紫檀木切面多為紅色、桔紅色且伴有牛毛紋路!產地檀香木主要產印度、印尼等國家,屬於半寄生小喬木!最好的檀香木產自印度其次是印尼,澳大利亞等地區也有產出!紫檀則產於印度、我國廣東、廣西等地,為喬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