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超低調的石窟,見證了北魏佛文化的繁盛,如今藏有5萬尊造像

2020-12-06 馬且停

小馬說旅行,人生在於行走,旅途需要記錄。沒去大同旅行之前,往往對於這裡的固有印象就是「中國煤都」,再或者是這裡的空氣並沒有那麼好,但其實在小馬去了山西大同旅行之後,我才發現原來是我對這裡過於偏見。

其實作為北魏首都,遼、金陪都的大同來說,這裡直到如今依然保留著眾多的古蹟,其中又以佛寺和石窟最為特色,因此小馬的大同第一站就來到了雲岡石窟。

說到雲岡石窟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這裡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但其實除此之外,雲岡石窟還有更多響亮的稱號,比如它是中國第一處由皇室顯貴主持開鑿的大型石窟;它代表著中國5世紀至6世紀時期佛教的最高藝術等等。總之雲岡石窟總是帶著一種神秘和厚重感展示給全世界的旅行者。

公元439年,北魏滅北涼,從北涼首都(今天的武威)遷宗族吏民3萬戶到了山西大同,這裡面包括了3000多個僧眾,這些僧眾到來的最大目的就是繼續繼承和修建「涼州模式」的造像和石窟,並且以皇家的名義進行建造,雲岡石窟就是當時的產物,建造石窟的目的和涼州模式的石窟一模一樣,那就是為了供奉佛教以及彰顯皇家的實力。

整個雲岡石窟依照開鑿的時間可分為早、中、晚三期,如今這些石窟都被完好地保留了下來,如今存在的洞窟45座,大小窟龕254個,石雕造像59000餘尊,譽為中國的佛教藝術殿堂。因為建造年代的不同,因此可以明顯看到其中的造像風格的差異。

在早期的石窟造像中幾乎都涵蓋了濃濃的涼州模式風格,造像高達,面容飽滿圓潤,呈現出一種渾厚的風格,這時期的造像還借鑑到了古印度的犍陀羅風格,因此看起來又多了幾分多元的氣息。其中最精華的部分就是曇曜五窟,也就是雲岡石窟如今的第16-20窟,幾乎成為了雲岡石窟中的經典之作,因此小馬建議大家重點關注這幾個石窟。

中期石窟是在北魏最繁榮和最穩定的時期修建,因此可以看得出來這個時期皇家幾乎動用了全國最頂尖的工匠和設計師,一次打造出雲岡石窟內最精美和造像群最多的石窟群,這些石窟分別是我們看到的第1、2窟,第5-13窟,這期間的石窟不但有中心塔柱模式的;也有前後式樣的石窟模式,在造像方面這時期主要呈現出濃濃的漢化風格;不但是造像風格和模式有所改變,造型和壁畫內容上同樣更多元化,除了釋迦、彌勒佛,還涵蓋了各種菩薩,護法神,金剛以及伎樂天、供養人等等都出現在壁畫中。這時期的石窟同樣非常適合旅行者慢慢地去欣賞,最好就是請一個導遊幫忙講解,那麼你或許會更了解其中的內容和歷史故事。

最後一個石窟群就是在雲岡石窟群西邊的一些規模相對小的石窟群,北魏遷都洛陽後,皇家就停止了雲岡石窟的打造,但是民間的供養石窟方式並沒有改變,因此民間有錢人依然還會在雲岡這裡建造石窟用來供養。因為是民間自發挖掘,因此規模相比前面皇家打造的可謂是遜色了很多,不過好在這個區域的石窟遊客很少,因此喜歡小眾的旅行者可以重點關注一下。

以上就是中國四大石窟中相對比較小眾的一座,但是憑藉著獨特的造像風格和規模依然成為人文愛好者的心頭好。那麼你曾經來過雲岡石窟嗎?對於這裡的印象如何?

相關焦點

  • 中國超低調的石窟,見證了北魏佛文化的繁盛,如今藏有5萬尊造像
    其實作為北魏首都,遼、金陪都的大同來說,這裡直到如今依然保留著眾多的古蹟,其中又以佛寺和石窟最為特色,因此小馬的大同第一站就來到了四大石窟之一,但其實除此之外,雲岡石窟還有更多響亮的稱號,比如它是中國第一處由皇室顯貴主持開鑿的大型石窟;它代表著中國5世紀至6世紀時期佛教的最高藝術等等。
  • 中國四大石窟之一:見證了北魏文化的興盛,近6萬尊佛十分震撼
    中國四大石窟之一:見證了北魏文化的興盛,近6萬尊佛十分震撼說到山西大同,可能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的就是它是我國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有著"鳳凰城"和"中國煤都"的稱號。但是真正去過並且對其有所了解的人才能懂得,這個城市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
  • 比莫高窟小眾,山西這個中國唯一皇家打造的石窟,有5萬尊精美造像
    雲岡石窟地處大同城外的武州山,整個雲岡石窟按照山勢開鑿,主要分為了東、中、西三個區域,規模長達1公裡。雲岡石窟如今保留下來的主要有45個大洞窟,依附著200多個小洞窟,這些洞窟內保留著50000多尊的造像和雕刻,最高的佛像更是高達17米,可謂是氣勢恢宏。
  • 洛陽龍門石窟魏唐造像藝術展深圳開展
    新華網深圳12月31日電(記者李曉玲)「星龕奕奕翠微邊--洛陽龍門石窟魏唐造像藝術展」30日在深圳博物館歷史民俗館開展,展覽匯集了不少珍貴文物,展品中的數件超大體量、超重量級的佛坐像,都是鎮館之寶。
  • 不只有莫高窟,在中國南方還藏著世界遺產的石窟,可看宋代精美造像
    說到中國石窟的話,相信大部分旅行者首先想到的就是敦煌莫高窟或者是雲岡和龍門石窟等,不過作為佛教文化濃鬱的中國來說,歷朝歷代修建石窟的記錄可謂是數不勝數。如果說河西走廊作為中國石窟開篇的話,那麼重慶大足地區的石窟則是見證了中國石窟的最後輝煌。
  • 媲美甘肅莫高窟,中國唯一皇家打造的石窟,規模龐大造像達5萬尊
    雲岡石窟位於大同市以西約16公裡的武州山南麓,整個石窟是沿山挖掘的,規模為1公裡,目前這裡有45個洞穴,252個龕位和5萬多尊雕像。以此規模,它與洛陽龍門石窟、甘肅莫高窟和麥積山石窟一起被選為中國四大石窟,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名勝古蹟,是中國唯一的皇家石窟,早在19年前,雲岡石窟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北魏時期洛陽開鑿多處石窟 水泉石窟雕刻佛傳故事
    北魏時期,在伊闕大規模營造石窟的同時,洛陽京畿(jī)的多處山崖,也陸續響起造像的釺(qiān)聲,開鑿了眾多窟龕。它們是:水泉石窟、西沃石窟、虎頭寺石窟、鋪溝石窟、石佛寺石窟、名寨石窟、謝家莊石窟、萬佛山石窟、鴻慶寺石窟、鞏縣石窟等。  水泉石窟位於伊濱區寇店鎮水泉村南萬安山的斷壁上。石窟外南壁上有碑記一塊,記載了石窟開鑿的年代。窟內有二主佛並列,左佛高5米,右佛殘高3米,兩側窟壁,雕刻著大小佛龕400多個。
  • 中國三大石窟首次聯展!敦煌、雲岡、龍門石窟藝術聯展在洛陽博物館...
    如今的莫高窟共有735個石窟,其中有彩塑和壁畫的石窟492個,保留了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紇、西夏、元、清等不同時期的壁畫45000平方米和2000多身彩塑。  另外,20世紀初發現的藏經洞遺書中還保存了4至11世紀的佛教經典、經濟文書、文學、科技、史地資料以及帛畫、紙畫、織染刺繡等文物5萬餘件。
  • 中國三大石窟首次聯展!敦煌、雲岡、龍門石窟藝術聯展在洛開幕
    如今的莫高窟共有735個石窟,其中有彩塑和壁畫的石窟492個,保留了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紇、西夏、元、清等不同時期的壁畫45000平方米和2000多身彩塑。另外,20世紀初發現的藏經洞遺書中還保存了4至11世紀的佛教經典、經濟文書、文學、科技、史地資料以及帛畫、紙畫、織染刺繡等文物5萬餘件。
  • 甘肅小眾石窟,比敦煌莫高窟早100多年,如今入選世界文化遺產
    說到中國石窟的話,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往往都是敦煌莫高窟或者雲岡石窟這些名氣比較大的景點,但其實作為石窟文化豐富的中國來說,想要找到幾個小眾的石窟一點也不難。如今炳靈寺和眾多絲綢之路沿線的景點一同入選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其中包括了大雁塔、小雁塔、麥積山石窟等等。
  • 在龍門石窟,飛天見證絲路文化交融
    穿過絲綢之路,飛天來到洛陽7月5日,位於廣東省博物館的「魏唐佛光——龍門石窟精品文物展」再次迎來周末參觀高峰。在眾多精品文物中,一座飛天造像頗為引人注目。龍門石窟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龍門石窟的這尊飛天造像曾流失海外80餘年,於2005年回歸祖國,其雖是成組石刻中鑿落下來的局部殘損部分,但藝術價值極高。
  • 甘肅小眾的石窟,比敦煌莫高窟還早100多年,如今入選世界文化遺產
    說到中國石窟的話,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往往都是敦煌莫高窟或者雲岡石窟這些名氣比較大的景點,但其實作為石窟文化豐富的中國來說,想要找到幾個小眾的石窟一點也不難。比如地處甘肅永靖縣的炳靈寺石窟,就是相對比較安靜的石窟。
  • 中國最美石窟,和莫高窟同為中國四大石窟,門票高達120元看點豐富
    這個和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一同被稱為了中國的四大石窟。雲岡石窟規模非常大,如今保留下來的石窟長約1公裡,共有45個洞窟,252個大小不不一的窟龕,造像更是多達5萬多尊,成為了如今中國最大的石窟群之一。
  • 中國三大石窟、四大石窟、十大石窟,以及它
    中國的三大石窟是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莫高窟位於甘肅敦煌市東南的鳴沙山東麓。雲岡石窟位於山西大同城西的武周山麓。龍門石窟位於河南洛陽南郊伊河岸邊。一、龍門石窟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洛陽市南郊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龍門石窟始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3年)前後,後來,歷經東西魏、北齊,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
  • 重慶低調的石窟,卻見證著中國石窟末期的輝煌,知道的遊客不多
    從涼州天梯山石窟的開始修建,就代表著中國開啟了石窟建造的序幕,到後來的雲崗和龍門石窟,似乎每一個石窟都見證著一個時代的文明,敦煌莫高窟中的飛天彩繪壁畫、雲崗龍門石窟中的石刻造像都成為後人欣賞石窟文化的必打卡之地。
  • 世界「三大石窟」首聚洛陽,「聯袂」展現「絲路石窟藝術」的流變
    塞上皇冠 巍巍雲岡雲岡石窟地處山西大同,從北魏文成帝復法啟鑿洞窟之始,到北魏正光年間終結,系北魏王朝的一項皇家工程。窟區現存大小窟龕254個,雕刻面積達18000餘平方米,大小造像59000多尊,是現存的公元5世紀中國中原北方地區規模最大的佛教石窟藝術寶庫。
  • 入佛知見,晉地行之北魏雲岡石窟系列一
    今天探古看到的雲岡石窟就是曇曜和尚始建的。雲岡石窟位於中國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裡處的武周山南麓,主要建於北魏興安二年(453年)到太和十九年(495年)間,是中國第一處由皇室顯貴主持開鑿的大型石窟。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裡。
  • 國內最惋惜的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被破壞成千瘡百孔
    在世界遺產名錄中,中國在一個方面不同於義大利。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有著豐富的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在未來,也許更多的網站將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如何保護、繼承和利用它們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正如考古學家王瑋所說的,碑文的成功不僅是一勞永逸的,而且始終是保護的前提。
  • 北魏佛造像,紫檀木清刀復刻
    小葉紫檀 | 北魏佛 規格:15*15*33.5cm 1968g 北魏佛像是北魏時期的佛像造型,造像反應了北魏太和十年(486)孝文帝下令以漢服為官服,大規模推行漢化政策、吸收南北朝文化精華之後,對北魏晚期佛像樣式所產生的影響
  • 西安周邊有座1500年的低調石窟,與莫高窟並稱「甘肅四大石窟」!
    其實甘肅是一個石窟遺產非常豐富的地方,在中國的四大石窟裡,獨佔了兩個座位,著名的敦煌莫高窟,麥積山石窟使這個地方的世界名聲大振,也許是因為兩者都太優秀了,本省的南、北石窟寺低調而不為人所知。這裡現存著大小洞穴之間的三百多個洞穴,石像的造像達到了二千尊以上,開鑿時期經過了北魏、西魏、北周、隋朝、唐、宋六個時期,時間跨度也很大,由於年代久遠,許多石像被歲月剝掉,留下了更好的石窟,縱觀真相,千年前就開始了震動,最大的看點是北魏開鑿的165個窟和盛唐開鑿的222個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