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基督教誕生之後,幾乎從來沒有一個國家能夠阻擋其擴張傳播的腳步,羅馬不行,日耳曼人同樣不行,直到伊斯蘭教的出現,才阻止了這種精神覆蓋。而相比與基督教,伊斯蘭教同樣青出於藍勝於藍,在千年的時光中,徵服了中東和中亞大部分的地區,成為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不過面對這兩教的傳播,其實也並不是一帆風順,因為有一個地方,兩教用了無數年的時間,卻從來沒有完成徵服和入侵,那就是我們的祖國,世界上存在最古老的國度。
對於這個原因,筆者認為有三種原因,成功的阻擋了兩教的東傳
:
第一,華夏民族強大堅韌的文明。眾所周知,中華文化之所以能夠擁有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成為四大文明古國唯一存在的原因,不是因為我們的戰鬥力強大,也不是我們的科技發展強大,而是我華夏文明擁有獨特的融合魅力,無論任何文化來到我國,最終都會在潛移默化中被同化,曾經的匈奴如此,鮮卑如此,後來的契丹女真也同樣如此。
而在隋唐傳入的伊斯蘭教以及明末的基督教,雖然擁有不一樣的文化氣息,但是最終也難逃被同化的命運,或是自主退卻,或被動融合,拜倒在中華文明之前。
第二,本土宗教的抵抗。在古代,我國和西方最大的區別之一,就是宗教的地位。在中國,皇帝擁有神權和世俗皇權的絕對優勢,取其利而撇其弊,宗教依附國家而強大,其存在的最大意義就是維護王朝的統治。而在西方卻完全不同,因為一神教的絕對地位,神權一直都佔據在世俗皇權之上。
而當西方的宗教文化傳入我國之後,強烈的地區反應形成了強大的落差。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想要在神秘的東方傳教,首先要做的就是影響統治者,這毫不意外的涉及了我國本土道教、佛教的利益。俗話說斷人前程乃不共戴天之仇,西方教的傳播定然受到了激烈的抵抗。
其三,民間獨特的信仰選擇。或許在歐洲還有中亞等地方,宗教的傳播只需要武力和壓迫,但是放在我們華夏大地上,宗教的選擇只有自願,這讓兩教的傳播受到了不小的挫折。
再者,華夏人民有一個很大的信仰缺點,那就是「逢廟燒香」,或許是千年古老的文明影響了我們的信仰方式,但是這種有選擇的信仰確實成為了基督教以及伊斯蘭教這種一神教最大的障礙。
所以雖然我國和兩教的接觸歷史長達千年時光,但是其在我國的傳播卻始終不能順風順水,直到今天都不能成為我國的信仰鰲頭。如果不是近代的信仰自由,或許基督教、伊斯蘭教在我們的眼中也會非常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