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東漢時期傳入中國的是基督教而不是佛教,會怎樣?

2020-12-18 指點江山

(指點江山談「儒釋道」第二十五期)

眾所周知,自從佛教傳入我國後,便開始迅速的傳播發展,不久就成為了能夠影響這個國家的大教,崛起速度讓人稱奇,它不僅一躍成為了我國的主流宗教之一,更將其地位穩定的保障到了今天,可以說實在是不可思議。我們不妨來想像一下,倘若當時傳入中國的是其它宗教,還能夠取得如此的成就嗎,還會像佛教一樣的成功,在這裡我們不妨通過比較當時的社會環境,來推測出這個問題的答案。

早在東漢時期,因為受董子的影響,儒學得以成為了漢武帝後的主流學說,但同時儒學也正式從經典的正式哲學,開始往神學方面轉化,其中逐漸摻雜了很多的迷信思想。而之所以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前者因為學術性太強而無法在底層人們群眾中普及,後者則因為受其自身體系的限制,很快就被新誕生的道教打敗。

東漢末年興起的緊張戰事,使得人們對於儒學產生了質疑,其權威性受到了挑戰,在那段亂世之中,百姓民不聊生,精神層面的信仰一度出現了荒廢的跡象,這種情況在當時,無論是儒學還是道教,都沒有辦法解決。就在這個關鍵的節點,佛教出現了,其教義非常適合於當時的環境,於是能夠迅速在社會上流行。而這對於統治者來說也是一個福音,他們不管這種宗教是不是舶來品,對本土宗教又會產生什麼樣的衝擊,他們只關心是否有利於鞏固自己的統治,既然答案是肯定的,那他們自然是極力的在社會上推廣,促進佛教的流行。

佛教作為普世性的宗教,得以在那段特別的時期興盛起來,自從傳入我國以來,用了很短的時間就確定了其主導地位。而基督教的大體教義其實與佛教是一樣的,因此也在西方非常的興盛,那麼如果當時傳入我國的是基督教的話,是否也能夠取得佛教一樣的成績呢?

答案是肯定的。不過因為宗教發展到一定時期,往往都會與皇權發生衝突,而最後往往都是宗教選擇妥協,在經過一次次妥協的修改之後,宗教才能夠徹底符合我們的社會體系。佛教就曾經歷過這樣一段時期,幸好當時周圍的一些國家裡有很多厲害的佛教徒,經過他們的完善修改,終於讓統治者們滿意,如此才慢慢的發揚光大,但是如果換成是基督教的話,這件事就不好說了,因為當時很可能沒有那樣偉大的基督教徒能夠做到這一點。

雖然佛教盛行,但實際上我國還是以無神論者為多數,以及很多的「偽多神論者」,後者往往年紀較大,他們信奉的無非是灶王爺、門神之類的,但實際上這些神祇都是在人死後,因為香火旺盛而衍生出來的,所謂的拜神其實也就是在拜祖宗。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人們仍舊受早先的實用主義影響,用到什麼才拜什麼,就連本土的道教也沒能夠將這些神祇統統歸為一類,形成一個具體的信仰出來。

當然,如果非要說是我國無神論思想推行的成功,倒不如說是沒有受到基督教等宗教的入侵,這樣在我們國家裡就始終沒有形成一個確定的至高神,或者說是我們眼中的至高神是「道」,說白了就是一種規則制度,它是與生俱來的,不受任何人的控制,也就能夠與那些人格化的神祇完全區別開來。佛教也沒有至高神,其佛經中所宣揚的佛陀,其實也都是覺悟者,他們雖然實力可以與至高神媲美,但卻不唯一,如此人們也就無法對其那麼重視了。

前面說過了,從東漢時期儒學就收到了神學的汙染,開始摻雜了一些迷信的成分,但不可忽視的是,其中也有一部分是拒絕鬼神學說的,古人早在很久之前就開始嘲笑這類學說,他們就像是當時社會的進步分子,不僅是他們,就連那些普通人也基本上都是將那些迷信故事當成了聊天的談資,不像是西方人那樣深信與基督的存在。

我國古代不乏偉人的誕生,例如老子、孔子等等,他們的存在似乎就是像在告訴我們那一個個偉大的時代,這些充滿智慧的先輩,是我們這些如今在社會中迷茫掙扎的人的榜樣。古人他們所祭拜的與其說是神靈,倒不如說是那一位位偉大的悟道者,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一個個偉大的思想才會被提出,這些人或許智商超群,是我們所謂的智者罷。

文|江山

相關焦點

  • 基督教在三國時期就已經傳入中國是真的嗎?
    基督教在三國時期就已經傳入中國是真的嗎?《耶穌會羅馬檔案館明清天主教文獻》中有李九功撰寫的《慎思錄 三集》,其中記載一史料:明朝洪武年間江西盧陵一帶出土了一個鐵製大十字架,上刻三國孫吳赤烏年號。後來在中國禮儀之爭中,他還偕其子一道,撰文著書為中國禮儀辯護,維護耶穌會士在華傳教採用「調和」、「適應」策略的立場等。《耶穌會羅馬檔案館明清天主教文獻》中就選編了李九功撰寫校閱的八篇著作。二,三國孫吳赤烏年號是什麼時候?
  • 佛教都傳入中國,為何強勢的印度教沒有東傳?佛教更適合我國嗎?
    關於我國的古代,主要有三種,一個是土生土長的道教,起源於漢朝,對中國影響深遠;一個同樣是漢代傳入的佛教;還有一個是明朝時期傳入的基督教,這三個宗教中,屬佛教佔據的影響較大,道教次之,基督教最少。那麼這裡又個疑問,佛教起源於古印度,也就是現在的尼珀爾,在印度壯大,隨後才開始的東傳。而印度教一直都是印度本地的宗教,甚至在後來的時候把佛教擠了出去,既然在印度如此受歡迎,為何沒有東傳呢?關於這個問題,首先要看看佛教傳入我國的情況。
  • 中國五大宗教派別,如果是你,會選擇信什麼教?
    在中國,大家公認的有五大宗教,分別是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這其中除了道教,別的教別都是從他國引進。那麼,回到今天的主題。如果讓你選擇,會信什麼教呢?不管怎樣,先來了解了解這些教派的不同吧~佛教佛教在中國是影響最廣的教,據說,公曆紀元前後,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經過長久的傳播發展,最終形成有中國特色的佛教,這期間,有過不少故事,像唐僧西天取經等。如果你以為佛教就是簡單那就錯了,中國地廣物博,因為地域關係,中國境內又分漢地佛教(漢語系)、藏傳佛教(藏語系)和雲南地區上座部佛教(巴利語系)。
  • 佛教思想從河西走廊傳入中國
    在佛教思想傳入中國的過程中,犍陀羅佛教造像藝術也隨之傳入中國。在今天河西走廊的石窟群中,中華文明藝術、古印度佛教藝術及古希臘造像藝術三者同時體現在佛教塑像及壁畫之中。但其實這並不是一個原創名稱,它源自中亞祆教的主神「阿胡拉·瑪茲達」名稱的一部分,馬自達汽車的翼狀標誌也源自祆教標誌。
  • 洛陽白馬寺,佛教的傳入中國
    它被譽為中國的「釋源」,意即佛教的發源地;亦被稱作「祖庭」,即中國第一座寺廟。關於它的來歷,有個動聽的傳說:東漢永平七年(64),漢明帝劉莊做了個夢。夢見一個碩大金人,尊嚴而慈祥,頭上有一光環,猶如日月,光輝耀人。金人始初在宇間悠然飛行,後飄然升空,逆往西方而去。明帝感到驚異,把夢境告訴群臣,讓他們推測吉兇。朝臣們彼此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說不清。
  • 為什麼中國北方農村的基督教如此流行?基督教是如何滲透進的?
    如果說和改革開放之後西方基督教的傳入有關,為何基督教最為興盛的,卻不是改革開放最早的廣東和福建?如果說和利用基督教起義的洪秀全有關,為何基督教最為興盛的,卻不是太平天國紮根的江浙地區?無論如何,都和華北地區基督教為何興盛無關。
  • 東漢白馬馱經,佛教傳入中國?很有可能秦始皇時就傳入中國了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神權從未凌駕於王權之上,所以中國宗教觀念較西方而言會淡薄許多,中國古代的宗教建築缺少西方建築那樣富麗堂皇的格調,但卻表現出了更多謙卑與不張揚的內斂氣質。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中國的宗教建築在外來文化東傳過程中都要經歷較為漫長的本土化過程,而佛塔就是眾多宗教建築中的典型代表。佛塔產生於古印度,它最初的功能只是供奉舍利用的。
  • 佛教的傳入以及對於中國藝術的有什麼影響,你知道嗎?
    佛教傳入中國始末我國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從遠古時期對自然畏懼產生的自然崇拜開始,到各個部落的圖騰膜拜,隨著逐鹿之戰的結束,中國迎來了九州盛況,直到周朝之後禮崩樂壞的春秋戰國,注重祖宗祭祀,而後諸子百家的先秦文化盛宴謝幕,秦漢大一統的穩定,也首次迎來了外來文化的輸入,就是在這個時期,佛教在東漢明帝之時,來到了中國。
  • 中國並不產獅子,國人為何會崇拜獅子呢?與佛教的傳入有密切關係
    在很多地方的民俗中,會有舞獅子這一傳統節目,有的老百姓家裡還會貼上畫有獅子的年畫。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 馬寧 攝 中國並不產獅子,中國人為何會如此喜歡並崇拜獅子呢?這其中有非常悠久的文化內蘊。自然界中的獅子原產於非洲和西亞,遠古、上古時期的中國沒有獅子,所以古代沒有關於獅子的神話傳說。史籍中最早關於獅子的記載,是東漢時期作為禮品從西域運來的。《後漢書·西域傳》載:「章帝章和元年,(安息國)遣使獻獅子……形似麟而唯無角也」,「(和帝永元)十三年,安息王滿屈復獻獅子。」
  • 佛教潤物細無聲潛入了中國,基督教闖入中國則忽軟忽硬,矛盾多多
    導言:利瑪竇悟到這樣一個道理———借中國的士大夫來徵服民眾,借歐洲科學來徵服士大夫。這種科學與宗教傳播並進的局面,一直持續到清朝,直到清朝康熙晚年因禮儀之爭下令禁止傳播天主教為止。漢明帝夜夢金人使佛教開始傳入中國源自印度的佛教很早就在西域傳播,兩漢之際,又從西域傳入中原。
  • 佛教東傳中國,八大佛教分支戒律森嚴,為何密宗會有歡喜禪?
    佛教我們都知道,在古印度發源,早在東漢的時候就傳進我國,從此在中國向四面八方傳去,東渡日本南下緬越,宗教文化發展迅速,到了今天,已經成為了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不過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佛教分支之一·密宗。佛教傳到中國,由於理念各不相同,因此因地制宜,在中國分成了八個派別,其中我們最熟悉的是佛教就是禪宗,是達摩祖師一脈相傳,千百年來,禪宗都是中國影響最大,最為成熟的教派。除了禪宗之外,還有天台宗、三論宗、法相宗、華嚴宗、律宗、淨土宗以及密宗七大教派,此八大佛門分支同出一門,卻有個不行同,而其中以密宗為最。
  • 佛教文化傳入中國,結合孝文化,把佛教節日演變為盂蘭盆節
    佛教自東漢傳入以來,至東晉玄佛合流後,在南方地區得到極大發展。「七月半」也叫「盂蘭盆節」,這一名稱體現了該節的佛教因子。相對於道教齋醮日的清冷形式,佛教的盂蘭盆會香火旺盛,應者眾多,劉宋時己成為百姓普遍參與的民間節日。
  • 佛教是哪一年傳入中國的?他是怎麼進入中國的?
    引言佛教的地域擴張及其所觸及到的從伊朗邊境到日本、從中亞到爪哇的居民數目龐大,其形式又多種多樣,從而使它在亞洲的傳播,形成了一種比幾乎是同時代基督教在歐亞大陸的西部的傳播規模,更要大得多的現象。▲聽佛法會的僧人們如果說傳入中國的佛教實質上是西域綠洲以及位於阿姆河東南地區的那一派,那麼其他許多教派在某些時代也於中國大放異彩,更具體地說是位於克什米爾、錫蘭、蘇門答臘、恆河流域等地的佛教教派,影響了中國中原地區教理的發展
  • 學者研究表明基督教在唐代已深入中國民間
    ,基督教在那個時期已深入中國民間。說:「這件殘經幢是原幢體的上半部,前面刻《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經》的部分經文,隨後是與女性喪主有關的經幢記,在它們之上則是兩組以十字架為中心的四尊飛天圖像,明確地顯示出基督教在唐朝曾大力藉助中國佛教的藝術形式進行傳播。」
  • 世界有三大宗教,光基督教信徒就有30億人,中國的三大宗教是什麼
    咱們知道宗教在全世界範圍來說都有很多受眾,世界上目前有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其中基督教是信徒人數最多的,據統計全世界的基督徒有30億人,三大宗教基本上覆蓋了全世界大部分的人口。然而三大宗教卻在中國發展並不樂觀,如今也僅僅是佛教比較出名。
  • 閻王是佛教傳入中國後才有的說法,在此之前,地府主宰到底是誰?
    中國古人是非常相信鬼神的,也是非常怕鬼神的,最怕的就是閻王。閻王並不是中國本土的地府主宰,他的原型為印度神話中的「閻摩羅王」。在早期佛教和印度教神話中,閻王是冥界唯一的死神之王;佛教傳入中國之後與道教相融合,閻王就不再是唯一的死神之王了,而是由十殿閻王共同掌管冥界,閻羅王也是十殿閻王之一。
  • 三教之道教千年老三之位正易主基督教,平安聖誕節就是最好例證
    說起一直主導我們國家的三教,雖然中國歷史上關於三教的定義,每個時期是不一樣的。但中華文明幾千年來,誰也無法否認三教思想一直主導著我們的歷代王朝、社會及民眾的生存信仰。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中華文明幾千年來,主導歷代我們的三教之位都經歷了怎樣的變幻更替。
  • 佛教與基督教、天主教那個更接近科學?佛教怎樣看待其他宗教?
    南無彌勒佛佛教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了,可謂是歷史悠久深厚,那我們也知道,中國境內除「佛教」還有就是基督教和天主教,那我們就先來了解下。而佛教是真正從科學的角度來闡釋宇宙真理,緣起性空就是最殊勝的真理,而且佛教講因果、講輪迴、講實修,人的命運不是任何神能改變的,需要靠自己的業力所決定,種善業得善果,種惡業得惡果。而且佛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影響甚深,也即所謂的儒釋道。
  • 來看看中國的五大宗教!
    如果說起宗教,大家往往都會和神勾在一起,往往有一種神秘感,宗教也是現在社會文化的一部分,他是我們生活當中心靈上的一種安撫,宗教對我們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以及意義,在我國當中分別有五大主教,也就是說信教的人數比較多的,第1個是佛教,第2個道教,第3個伊斯蘭教,第4個基督教,第5個天主教,下面我們就用這篇文章和大家來看一下,這5個主教。
  • 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在歷史中都曾傳入我國,為何始終不能佔據主導?
    自從基督教誕生之後,幾乎從來沒有一個國家能夠阻擋其擴張傳播的腳步,羅馬不行,日耳曼人同樣不行,直到伊斯蘭教的出現,才阻止了這種精神覆蓋。而相比與基督教,伊斯蘭教同樣青出於藍勝於藍,在千年的時光中,徵服了中東和中亞大部分的地區,成為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