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與基督教、天主教那個更接近科學?佛教怎樣看待其他宗教?

2020-12-12 末法明燈

弘揚佛教文化,傳遞生活正能量

感恩閱讀,每天更新喜歡關注、收藏

南無彌勒佛

佛教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了,可謂是歷史悠久深厚,那我們也知道,中國境內除「佛教」還有就是基督教和天主教,那我們就先來了解下。

天主教信奉三位(聖父聖子和聖神)一體的天主和耶穌基督,尊瑪利亞為聖母,基督教信仰最高唯一真神是上帝,認為上帝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並主宰著世界。

基督教的基本組織被稱為教會,基督教認為教會是全體在世和已死基督徒的總體,基督教的洗禮是得救之人的見證,與赦罪無關,基督教的洗禮是見證,現在的我不再是我,而是與耶穌基督的生命聯合,與他同死、同復活。

天主教會的組織形式嚴格集中,它重視教階制,教階制分為神職教階和治權教階,天主教的洗禮是具有除罪功效的儀式,認為洗禮可洗去人的原罪。

而佛教是真正從科學的角度來闡釋宇宙真理,緣起性空就是最殊勝的真理,而且佛教講因果、講輪迴、講實修,人的命運不是任何神能改變的,需要靠自己的業力所決定,種善業得善果,種惡業得惡果。而且佛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影響甚深,也即所謂的儒釋道。

基督教偏向唯神論,認為你的一切都是主/神賜予的,而且對於中國人來說,中西方文化差異比較大,中國人很難理解並真正融入西方的宗教之中,有些時候信的比較偏執,迷信。

我是在15年得遇善法,然後就開示學習佛學的,然後一直在努力的精進。說一個有意思的事情吧。我記得是17年的夏天,中午的時候我做公交車去買東西,在車上遇到一個信仰基督教的信徒,我們都知道一上公交車有六個比較高的座位,這個人呢就坐在離門口最近的那個座位上,然後每上車一個人他就對人說「信上帝死後升天堂」,上車的每個人都是著繞他走的,我覺得每個人的緣法不同,所以信仰自然不同,他若有緣法,自然深信不疑,他若沒有緣法,如此傳教必定會讓人反感,甚至讓人有牴觸情緒,從此不願意接觸宗教信仰,從此覺得這些都是迷信,會讓人神志不清。

其實我說這件事情呢,是給我自己和大家一個警示,傳法或與人交流宗教,應該分場合、方式方法,自然最重要的是要看,他是否深信、是否有這個「緣」法。我佛雲: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佛法無邊,不渡無緣之人。

那佛教是如何看待其他宗教信仰的呢?

佛教的《金剛經》有云:「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佛陀主張修一切善法,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佛教也好、基督教也好,只要能讓你誠心向善,你信佛教還是基督教就看你對哪個心生歡喜了,即使不信也要心生恭敬。南無阿彌陀佛!

——白馬希熱

廣結善緣,喜歡點讚評論留言,感謝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基督教和其他宗教有什麼不同呢
    1什麼是宗教。每一個人對宗教有不同的定義,除了我們熟悉的佛教,伊斯蘭教,道教,猶太教,天主教,東正教世界公認的宗教之外,還有摩門教,falungong等一些有邪惡目的的宗教,更有一些不像宗教,但是也和宗教差不多特徵的,比如儒家(儒教)等等。
  • 世界三大宗教伊斯蘭教、基督教、佛教的飲食特點,你們知道多少
    大家都知道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是世界的三大宗教。他們都有各自的教規教義,在「吃」這一方面也格外地講究,遵循著各自的規定。你們了解多少。對於我們漢族人民來說大都信的是漢傳佛教。佛教裡面最典型代表就是吃豆腐,基本上那家有人過世擺宴席其中有一道菜就必定又豆腐,不論是麻婆豆腐還是水煮豆腐。然後就是基督教。在我看來基督教和佛教就是相對立的兩個教派。基督教不能燒香拜佛,不能吃祭拜過的食物,反正只要是佛教幹的事情都不能做。不然基督教徒的看來,就會下地獄。
  • 佛教·基督教·摩尼教
    【北大博雅好書©第182期】博識雅行,學知天下北京大學出版社文史哲事業部編者按 對商人和他們的商品來說,絲綢之路就是令人矚目的高速公路;而另外一些東西 到公元前1 世紀,佛教在中國也找到了立足點。中國最早的佛教徒是外國商人—印度人、帕提亞人和來自中亞的商人,這些人在自己的圈子裡嚴守自己的信仰,漢朝官員們允許他們居住在長安和其他主要的城市裡。在幾個世紀的時間裡,佛教主要是這些遠離家鄉的商人們的信仰,對本土的中國人並沒有產生強烈的吸引力。但是寺廟和傳教的僧人的存在使佛教有了吸引中國皈依者的潛力。
  • 香港佛教聯合會向天主教香港教區聖神修院贈送大藏經
    香港佛教聯合會向天主教香港教區聖神修院贈送大藏經 2010年12月16日 18:12:00 佛教在線 點擊:0次 香港佛教聯合會向天主教香港教區聖神修院贈送
  • 當今世界三大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誰影響力最大?
    在世界上很多的學者都認為,從人類最早的原始部落開始,就已經有了宗教原型。在那個遠古時期,人們對於自然幾乎是一無所知,那個時候的人們所面臨的生存問題極其嚴峻,所以對於自然界的一切現象都存有敬畏之心,人們的內心渴望有一個神靈來對他們進行保護,祈求他們能夠有平安的生活。
  • 佛教潤物細無聲潛入了中國,基督教闖入中國則忽軟忽硬,矛盾多多
    導言:利瑪竇悟到這樣一個道理———借中國的士大夫來徵服民眾,借歐洲科學來徵服士大夫。這種科學與宗教傳播並進的局面,一直持續到清朝,直到清朝康熙晚年因禮儀之爭下令禁止傳播天主教為止。漢明帝夜夢金人使佛教開始傳入中國源自印度的佛教很早就在西域傳播,兩漢之際,又從西域傳入中原。
  • 全球基督教研究中心:預計2020年全球有宗教信仰將接近90%
    1970年,世界上近80%的人口宣稱有宗教信仰,到2010年這一數字已經增長至88%左右,預計2020年將接近90%。報告指出,宗教人口比例的持續增長較大程度上歸結於中國宗教的持續回潮。由於東歐和中國的共產主義通知,1970年,世界不可知論者和無神論者人群佔世界總人口的19.2%。然而,1991年蘇聯解體後,大量的非宗教人群又歸回其宗教信仰中。
  • 中國佛教代表團應邀參與比睿山宗教首腦會議
    >   中新網8月3日電 中國佛教代表團3日應邀參與在日本京都開幕的比睿山宗教首腦會議25周年暨世界宗教者和平祈禱集會。代表團團長、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學誠法師指出,作為人類大家庭中的一員,宗教者在面對災難的受難者方面,理應承擔更多的責任。  比睿山宗教首腦會議始辦於1987年8月,旨在通過佛教與其它宗教的對話及祈禱世界和平的集會,超越宗教和宗派的壁壘,增進相互間的了解與合作,以促進世界和平。
  • 無錫市天主教、基督教堂點聖誕節宗教活動安全有序
    佛教在線江蘇訊 聖誕節是天主教、基督教的重要節日,2012年12月24日的平安夜、25日聖誕節江蘇無錫全市共有7萬多人次的信教群眾在60餘處天主教、基督教活動場所歡度聖誕,全市聖誕節活動安全有序、平安祥和。在無錫市民族宗教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全市宗教場所聖誕節活動安全保障工作一著不讓,多措並舉。一是協調有力。
  • 如果東漢時期傳入中國的是基督教而不是佛教,會怎樣?
    (指點江山談「儒釋道」第二十五期)眾所周知,自從佛教傳入我國後,便開始迅速的傳播發展,不久就成為了能夠影響這個國家的大教,崛起速度讓人稱奇,它不僅一躍成為了我國的主流宗教之一,更將其地位穩定的保障到了今天,可以說實在是不可思議。
  • 第四屆佛教與基督教座談會在泰國清邁隆重舉行
    佛教在線海外訊 2010年2月1日,「第四屆佛教與基督教座談會」在泰國清邁隆重舉行,來自義大利、匈牙利、法國、英國、瑞士、泰國、印度、斯裡蘭卡、菲律賓、中國臺灣、日本、韓國等近20個國家和地區的基督教、佛教的200餘位代表參加了典禮。座談會的主題是宗教對全球化世界面臨挑戰的回應。
  • 基督教只有一本《聖經》,佛教經典為什麼浩若煙海?
    研究過世界史的人都知道,世界上有三大宗教,即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這三大宗教,儘管是並列的,但是其影響的區域則完全不一樣,如基督教的主要影響在西方,伊斯蘭教的影響主要集中在阿位伯、中東一帶,而佛教影響重心則在東方。
  • 無錫市舉行仁濟佛教基金會揭牌暨宗教義工服務隊授旗儀式
    陳德榮、劉霞一起為無錫仁濟佛教基金會揭牌 無錫市舉行仁濟佛教基金會揭牌暨宗教義工服務隊授旗儀式 2014年9月18日上午8;00,江蘇省無錫市宗教局在無錫南禪寺廣場隆重舉行無錫仁濟佛教基金會揭牌暨宗教義工服務隊授旗儀式。
  • 儒家佛教基督教對話當代人的心靈危機:人心亂了怎麼辦?
    華師大歷史系教授許紀霖、哲學系教授陳贇、中文系副教授劉文瑾、上海大學歷史系講師成慶四人展開激烈對話,探討佛教、儒家和基督教能為現代心靈危機提供怎樣的資源。以下為澎湃新聞摘選的部分對話。左起為: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陳贇、歷史系教授許紀霖(主持人)、中文系副教授劉文瑾、上海大學歷史系講師成慶。
  • 世界三大宗教,為什麼只有佛教,能在中國紮根
    1、佛教是一個讓人看破紅塵,出家歸隱的宗教,這個和中國本土的道教、儒家特別相似,而伊斯蘭教、基督教是一個讓人出仕的宗教,不提倡歸隱,與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不相符;2、佛教理論涉及範圍廣泛,與中國哲學思想有很多地方互通,而基督教、伊斯蘭教,相對的理論較少,我們熟知的就是新約、舊約、古蘭經,與中國理論接觸的面積太小;
  • 愛因斯坦最神秘預言:科學的終極歸宿是佛教
    許多地位顯赫的人要麼是佛教徒,要麼是佛教的贊同者。其中世界公認的人類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在自傳中講到,他不是一名宗教徒,但如果他是的話,他願成為一名佛教徒。那麼科學發展的未來方向會是什麼呢,佛教與科學對宇宙的認識又有什麼異同呢,佛教與科學最終會發生怎樣的交集呢,面對這個事關人類文明未來命運的議題,世界最頂級的科學家又有過怎樣的預見與看法,本文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啟示。
  • 臺灣佛教四大山頭均秉持「人間佛教」理念
    同為華人社會,臺灣宗教之興盛往往令對岸同胞印象深刻,無論繁華都會還是僻靜漁巷,華人民間宗教三大宗教及其支脈,以及五花八門的新興宗教比比皆是,也無怪臺灣本地人經常笑稱臺灣為「世界宗教的超級市場」,但林林總總之間,佛教佔據臺灣第一大宗教是顯而易見的事實,正如基督教塑造了美式溫情一樣,在臺灣佛教也幾乎演化成為臺灣社會的一種生活方式,影響著人們的日常觀念和審美,成為了「臺灣味」的一部分。
  • 般若法師:澳大利亞第二大宗教是佛教
    鳳凰網佛教小編摘錄論文要點如下: 西方偉大的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Max Webber)把文化分為三個層面:器物層、制度層、精神層。這給了我們一個有益的啟發,當我們看待佛教的時候,我們不僅將它視為一個偉大的宗教,它還是一種文化,一種藝術和音樂的源泉,甚至是一種生活方式。兩千五百多年以來,佛教從多個層面為我們提供養分,直至現在。
  • 最新研究發現:相比其他世界性宗教,西方人對伊斯蘭教印象普遍不佳
    該研究是與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上個月對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歷史性訪問相吻合,其結果發現西方人傾向於以更為積極的方式來看待除伊斯蘭教以外的其他宗教。該報告還對伊斯蘭世界可能會出現極端主義的興起給與了廣泛關注。
  • 拯救斯裡蘭卡佛教的是,信仰基督教的美國上校,還設計了教旗101
    1865年的一位叫羯那難陀比丘站了出來,舉辦了國際宗教辯論會,邀請基督教的傳教士與自己展開辯論。你基督教牛有政府保護,我惹不起你,你敢不敢當著大家的面,咱們就各自的思想體系辯論一下?在辯論場雙方各憑本事,大家都可以來聽,誰的理論體系能說服大家誰就算贏!為什麼羯那難陀比丘敢放這個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