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書展現場油墨飄香 活字印刷還能"活"多久

2020-12-16 東方網

圖片說明:書展現場油墨飄香

  東方網記者解敏8月22日報導:在今年的上海書展上,有一個特殊的展位特別吸引眼球、他們不是出版社,也不賣書,兩位老師傅帶著徒弟,在現場展示起了一門幾乎快被人遺忘的技藝——活字印刷術。

  印刷業曾經的大部分江山都在這裡

  活字印刷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關於活字印刷的記載首見於沈括的《夢溪筆談》。北宋慶曆年間畢昇發明的泥活字標誌活字印刷術的誕生。活字印刷的使用過程是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後按照文書的內容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

  搭臺的是成立於上世紀50年代的上海字模一廠,曾經以生產銅字、鉛字模為主要業務。或許對今天的很多孩子來說無法想像,在幾十年前,正是這些銅模活字,印刷出了書籍、雜誌、報紙、甚至辭海。長久以來,在全國範圍內的字模廠只有三家——上海字模一廠,北京新華印刷器材廠、湖北丹江文字605廠。這三家工廠均在上世紀50年代成立,依靠著「身薄、體輕、字美」,當年由字模一廠開發的銅字模一舉取代了老式鑲模,拿下了全國印刷行業的大部分江山。「那個時代,就連外地的印刷品,大多數都是用上海的字模鑄造出的」大名鼎鼎的《毛澤東選集》第四卷、辭海、新華字典等,上面的字跡無不從中而來。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伴隨著計算機、雷射排版等先進技術出現,數字出版迅速崛起。傳統的銅、鉛模生產逐漸萎縮。擁有900多年歷史的印刷術在不到20年的時間,默默隱退到近乎絕跡。上海字模一廠昔日的光輝也被時代的大潮拍打著逐漸暗淡,大量製造設備、銅模、鉛活字面臨滅失。

  轉型創新 文創禮品市場需求不俗

  困境有時也是機遇,數字印刷、出版不可逆的大勢無形中也在推動著字模廠尋求轉身。字模一廠副廠長曹建平告訴記者,當字模生產幾乎不再有市場的時候,企業轉而將主要業務轉向文化創意產品的製作,市場需求不俗。最近,字模廠還在淘寶上開起直營店,從3元一個的鉛字模到50一張的拓印,甚至好幾千的鉛版,都可以通過包裝加工作為文化禮品進行銷售。在每一個商品說明頁面上,記者看到,客服人員都用紅色大號字體寫著這樣一句話:「謝謝大家,希望大家口口相傳幫我們宣傳,我們賣的不是商品,是中國的文化瑰寶,是中華五千年的文化。」

  在展臺的一頭,兩位字模廠已經退休的「老師傅」在現場做演示,從幾千個單一字模中挑選組成模板,反覆在模板上刷上油墨,隨後在模板上覆蓋上一層宣紙紙張,然後便開始進行最為細緻的一步工作——拓印,在薄薄一層紙上加上壓力,字便會在紙上呈現。「要保證成品的墨跡均勻這一步至關重要」。在書展為期7天的時間裡,他們每天都要在這裡站上十幾個小時,重複每一道拓印工序。嚴師傅說,他已經退休了,是被廠裡請來幫忙,為的就是能讓更多的人還記得有這樣一門手藝。現場所製作的拓片均可售,每頁50元。嚴師傅告訴記者,「我們每年都會來書展,很多讀者是專程來買的,覺得裱起來很好看,也有來找我們定製的。現在反響最好的就是《三字經》、《千字文》、《心經》等這些具有文化內涵的拓印工藝品。

  傳承很難 活字印刷還能活多久

  展臺另一邊,一起參與製作的還有一位年輕人,老師傅叫他小張,人很靦腆,不愛說話,是去年才進廠的「新鮮血液」,原先學的是電器專業,進廠之後反倒對字模產生了興趣。小張告訴記者,要新做一副模板需要經過繁瑣的過程,從字模庫裡挑出字號一致的文字,然後排版,在活字印刷術中,排版工序如同排兵布陣,每一個小小的字塊都有它的位置。活字印刷,挺枯燥但也挺有趣的。小張說,他對現在的收入還比較滿意,家裡人也支持他,只是在被朋友們問到他是幹什麼的時候,他總要費勁解釋一番,之後,大家還是不太能理解。

  字模一廠現在還有員工十幾人,曹建平說其實他並不太擔心員工的「吃飯」問題。這幾年,企業成功申請到了上海市文創基金。前兩年,還收到國家新聞出版總局的委託,為籌建印刷博物館分館來收集一批老的文印工具、產品、機器,通過回購,企業成功獲得了上百萬的收益。他最擔心的是再過3、4年,廠裡最後一批能掌握整套拓印技藝的員工都要退休了,沒有人傳承,是當前字模廠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小張這樣的「孩子」能不能成為「繼承者」,曹建平現在還不太確定,一門手藝的代代相傳絕不僅僅只靠一個人,要有發自內心對這門手藝的喜愛,還要耐得住性子、沉得住氣,很難。

  展臺現場人頭攢動、油墨飄香,有人在用手機拍照、錄製視頻,有人買走了價格不菲包裝精美的拓印工藝品。有的家長牽著孩子的手告訴他們這是活字印刷術,是中國的偉大發明。只是誰都不知道活字印刷的生命力還能持續多久。

相關焦點

  • 上海書展現場油墨飄香 活字印刷還能「活」多久
    圖片說明:書展現場油墨飄香  8月22日報導:在今年的上海書展上,有一個特殊的展位特別吸引眼球、他們不是出版社,也不賣書,兩位老師傅帶著徒弟,在現場展示起了一門幾乎快被人遺忘的技藝  搭臺的是成立於上世紀50年代的上海字模一廠,曾經以生產銅字、鉛字模為主要業務。或許對今天的很多孩子來說無法想像,在幾十年前,正是這些銅模活字,印刷出了書籍、雜誌、報紙、甚至辭海。長久以來,在全國範圍內的字模廠只有三家——上海字模一廠,北京新華印刷器材廠、湖北丹江文字605廠。
  • 活字印刷還能「活」多久?他們還在堅持這門古老技藝!
    活字印刷從泥活字、木活字到銅活字有近千年的發展歷史,清末民初,外國的印刷術傳入中國,逐漸取代了中國的傳統印刷術。現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已經不太能看到活字,目前中國的印刷出版行業也幾乎沒有在用活字印刷的,只有一些地區因為有修家譜的傳統習俗,還能看到木活字印刷。浙江瑞安東源和福建寧化,是目前已發現的僅存留的兩處木活字印刷地。
  • 數位化浪潮下的活字印刷瀕臨消亡
    活版印刷技術採用金屬版和木版印刷,受到數位化浪潮的衝擊,瀕臨消亡,近年來,由於懷舊情懷和文化歷史意義,活版印刷技術得到了更新。儘管傳統活字工人稀少,但製造新型活字越來越困難,仍然有一群熱愛並投資於世界的藝術工匠。
  • 活字印刷體驗館在中國悄然走紅
    新華社瀋陽4月15日電(丁非白 洪可潤)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在中國東北城市瀋陽渾河南岸的一家活字印刷體驗館裡,8歲的羅夢將所需的鉛字一個個揀出來,按順序排好,刷上油墨,覆上宣紙。經過1個多小時的操作,羅夢將這首《春曉》印到了宣紙上。  「我是專門帶孩子來體驗的。」
  • 上海書展開幕首日排長隊 書展已成"文化大磁場"
    昨天上午9時,2017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在上海展覽中心開幕。3號門售票處一早排起長隊,排在最前頭的何老太太告訴記者,她83歲了,周圍書友一陣驚呼。 說「書友」,是因為在排隊等待的時間裡,愛書的人們已交上了朋友。63歲的薛師傅從寶山趕來,7時半到現場,「我是退休工人,一直喜歡看書,現在女兒也考上了中文系,一家人一起看。你知道424號嗎?」
  • 看「活字」的前世今生
    「活字生香」展現場7月20日,澎湃新聞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活字生香」活字文化藝術全國巡展將於24日在上海中華印刷博物館開幕。展覽將以「活字」為主題,通過解讀活字藝術背後的故事及系列互動,引發公眾對瀕臨失傳的中國古老工藝的關注。
  • 在活字印刷體驗館 體驗印刷手作的樂趣
    近日,180多個孩子聚集在長江日報印務工業園的活字體驗館裡,其笑晏晏、寂靜無聲,只聽見鉛字放進木盒的聲音,他們都來自武漢市第二聾啞學校,孩子們將所需的鉛字一個個揀出來,按順序排好,刷上油墨,覆上新聞紙。經過2個多小時的操作,一首首《詩經》裡的篇目就印到了紙上,做成了一份份獨一無二的小報紙。
  • 杜甫草堂端午節活動:活字印刷 拓片技藝 折彩粽
    杜甫草堂端午節活動:活字印刷 拓片技藝 折彩粽 2014-06-03 11:29:36除了傳統的包粽子等端午保留節目外,現場還特別準備了活字印刷術、拓片技藝等平日裡難得一見的傳統文化體驗活動。在傳統佳節感受傳統文化,這樣的新穎活動讓參與者大呼過癮。  小拓片有大學問  昨日,草堂萬福樓前活字印刷術、拓片技藝、折彩粽等互動展臺一字排開,現場人山人海,大家紛紛爭相體驗這些傳統文化。
  • 鉛活字印刷術創始人:在歐洲最先印刷的書,是最漂亮的書籍之一
    谷登堡的關鍵性發明,就是他所特殊設計的模子,可用以迅速而大量地澆鑄出絲毫不差的同樣活字。這是一臺工作母機,是製造印刷用活字的工具。只要羅馬字母在其不同字體上稍作改進,它們便可使互換使用的活字和印刷機在西方文化上發揮其威力。
  • ...上海,字模,印刷,展覽,巡展,字體,傳承,智慧財產權,活字印刷術...
    活字藝術傳承過程中有哪些亮點?這個展覽將告訴你答案。由上海印刷(集團)有限公司主辦,上海中華印刷博物館、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上海字模一廠有限公司承辦,上海映坊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協辦的「活字生香」活字文化藝術全國巡展將於7月24日在上海中華印刷博物館開幕。據悉,展覽將為期一個月,市民可免費前往參觀。
  • 體驗活字印刷 開啟「千年之旅」
    7月24日下午,宿遷市宿豫區新華書店時空印記活字印刷體驗館內,一場輕鬆活潑又充滿著趣味性的活動正在舉行,來自全市的10位熱愛讀書的孩子和他們的家長一起參加了這場課程。   「我們這堂課程從文字的演變入手,到書本的印刷,最後講到活字印刷術。」
  • 「活字印刷」,原來這麼神奇!
    「活字印刷」,原來這麼神奇!不過,在延安西路1538號少年兒童出版社的「畢昇館」裡藏著一件寶貝,能夠讓你親身體驗活字印刷的奧秘,它就是鎮館之寶「排版工作檯」。北宋慶曆年間,畢昇發明活字版印刷,隨後才有了南宋木活字、元代錫活字和明代銅活字。經過近千年的發展,現代的印刷技術已十分成熟。但對人類文明來說,活了千年的活字印刷術值得每個人永遠銘記。話不多說,快跟隨小編的鏡頭,一起近距離感受活字印刷的魅力吧。
  • 活字印刷在臺灣:臺灣漢字活字印刷之發展脈絡
    之後,上海美華書院的主任姜別利(William Gamble),不僅利用電鍍方式複製香港的漢字活字,也自行開發新的漢字活字,並制定號數,奠定了漢字活字的基礎。之後姜別利退休返美前,應日本活字印刷的先驅本木昌造之邀,至長崎傳授漢字活字印刷技術,開啟了日本的西式活字印刷時代。
  • 中華傳統工藝鉛活字印刷術展示亮相2018上海書展(2018.8.17)海外版...
    上海字模一廠老師傅在為觀眾展示中華傳統工藝鉛活字印刷術。 點擊下載此圖片 8月15日,2018上海書展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書展現場,上海字模一廠老師傅在為觀眾展示中華傳統工藝鉛活字印刷術。
  • 走進活字印刷體驗館,追尋千年歷史印跡
    2017年8月開業的「時光印記」活字印刷體驗館,位於大連北崗街的逅庫創意園裡。店面雖然不大,但佩璇和她的夥伴們盡力地為大家還原傳統文化技藝的施展過程。「2018中國海外學子創業周」上,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一行來到「大連時光印記活字印刷體驗館」的展位,親自體驗了具有千年歷史的活字印刷。
  • 科學說話:為什麼古登堡被譽為活字印刷之父,而不是畢升?
    中國最早的活字印刷記載是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裡面提到畢升發明了泥活字,後來又有人發明並應用了木活字。雖然中國最早發明了活字印刷,但直到清朝中期,活字印刷影響力遠遠不如雕版印刷,後者仍然在國內佔據壟斷地位。反觀西方,古登堡在1450年發明第一臺活字印刷機後,活字印刷很快風靡全歐洲,並成為全世界公認的活字印刷之父。
  • 傳承活字印刷技藝的「益興堂」
    【一線調研】      光明日報記者 姚亞奇     在湖南瀏陽小河鄉的大山裡,有一座老農舍,堂房門楣上懸掛著門匾,上書「益興堂木活字印刷坊」九個大字,這便是潘根業的活字製作坊,也是他父親留下來的品牌。
  • 從唐傳承千年的凸版印刷:雕版印刷、活字印刷
    如此這般,一頁才算印刷完成。印刷完成後,將所有活字拆解,更易於保存,下一頁內容又可以重複使用這些活字再撿字排版。四、泥、木活字為什麼沒有得到廣泛使用?北宋畢昇就發明了活字印刷,再到木活字、銅活字的發明,再到轉輪排字法的應用成熟。為什麼直到明清時代廣泛使用的還是雕版印刷或者手抄本呢?
  • 一起離奇盜竊案,牽出了一套古老的活字印刷鋪
    2007年2月13日,縉雲新屋村發生了一起離奇盜竊案,一村民放在家裡的一套800斤重的「活字印刷鋪」不翼而飛了!由此揭開了一個秘密:稀有的完整活字印刷鋪還「活」在縉雲!話說縉雲舒洪鎮新屋村的麻志榮家,以前是世代繼承編、印族譜生意的大戶人家。
  • 體驗古老印刷技藝、探訪姓氏秘密……「活字生香」文化藝術展亮點多
    今天,「活字生香」活字文化藝術全國巡展在上海中華印刷博物館開幕。據悉,展覽為期一個月,市民可免費前往參觀。「活字體驗互動」區內設置了活字「迷宮」,走在其中,探訪姓氏的秘密、尋根問祖;還有傳人帶你體驗活字印刷,現場有鉛活字拓印、雕版印刷、絲網印製等古老印刷技藝的體驗,還能DIY百家姓鑰匙扣。這些活動讓觀眾在沉浸式的體驗中感知感悟中國文化。